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风烈烈起南洋

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417节

  动乱是晚上爆发的,及至天明,参与动乱的人推举銮索拉,銮查纳,乃乌三人为首领。

  前两人是昔日阿瑜陀耶王朝时期的小贵族,吞武里王朝建立以后,他们的庄园受到华人庄园的冲击破产,不得已只能带了几个人来阿瑜陀耶挖宝,早就积存了大量的怨气。

  至于乃乌,他实际上是反对郑信最激烈的汶纳家族成员,历史上他成功之后,被拉玛一世封爵,还改名为乃汶纳,意为来自汶纳家族受尊敬的先生。

  推举出领袖之后,乱民们又攻下了阿瑜陀耶城一个军营,抢劫了大量武器和船只,并成功策反了大部分士兵。

  随后,他们顺流而下,不断袭击昭披耶河(湄南河)两岸的华人和其他贵族庄园,将庄园里面的泰人及其他族裔奴隶解放出来。

  三日后,等乱军到达吞武里城上游的时候,已经有二十几万人的规模了。

  但此时局势依然没到最坏的时候,因为吞武里城还有四千近卫军,有大量的城防火炮。

  一支由潮州人组成的守城部队主动开火猛轰乱军,击沉大小船只七艘,基本稳住了局面。

  但这场叛乱对于刚刚经历了大奇王妃之死的郑信来说,是极为难以忍受的。

  以他高傲的性格,实际难以相信这些被他从缅人奴役下拯救出来的泰人,会反对他。

  郑信亲自来到城头,看着城外漫山遍野的乱民,难受的全身发抖,他对着城下的乱民大喊:

  “我把你们从缅人奴役中拯救了出来,甚至还让你们奴役了缅人,今为何还要反对我?”

  乃乌已经鸟枪换炮了,他不知死活的穿着华丽的盔甲,站在几百米外让人上前回答道:

  “可是王上只爱华人不爱泰人,你赶走了缅人不过是换了华人来当泰人的主人而已!”

  郑信大怒:“一派胡言,泰人未到此地时,华人就已经到了此地,这暹罗国本来就有他们一份。

  我赶走缅人之后,百废待兴,泰人连吃食都没有,皆是华人豪商接济,这些年没有华人带来粮食和农具,你们早就饿死了。”

  郑信这话一点没错,其实这也是潮州人理所应当把暹罗当成自己产业的最大原因。

  因为当年宋末的潮州先人跟随文天祥抵抗蒙元失败后,就有很多潮州驾船过番到湄南河三角洲定居。

  而当时,泰人的素可泰王国还在泰国北部蜗居,这里属于真腊人的地盘。

  后来高棉帝国衰落,泰人南下,他们主张与华人通婚,得到了华人的响应,方才在湄南河下游站稳脚跟。

  所以真要说,这地方应该是真腊人的,泰人和华人都是后来者,华人甚至还比泰人来的更早。

  而且自元朝中期开始,泰人就不断跟华人混血,在明朝之后达到高峰,以至于出现了纳真阶层,双方早就不分你我了。

  是以在郑信看来,他赶走缅人之后,泰人被缅人折磨的奄奄一息,是他要求华人大富豪们拿出粮食救济泰人,又从自己家乡叫来了十几万乡党继续开发湄南河三角洲。

  那么华人理所应当的可以占据最高位,这是非常正常,非常正确的事情,根本不能拿来作为反对的理由。

  甚至不止郑信和华人这么认为,很大一部分泰人也是这么认为。

  所以这次变乱,实际上是以前的老牌贵族在新朝被华人挤占了生态位,加上郑信执政有些失误,从而闹起来的叛乱。

  乃乌本来准备的非常充分,结果被郑信几句话就给怼的哑口无言。

  他只能放弃与郑信对线,而是转身来着身后的泰人农奴们,继续大声用华人奴役他们制造对立和矛盾。

  “大王,臣请发炮,轰毙乃乌!”一个华人火炮长对着郑信说道。

  穿着金甲的乃乌距离城头大炮只有四五百米,他觉得有把握可以一炮就把他干翻。

  郑信迟疑了一下,竟然摇了摇头,“他们都是被乃乌蛊惑的,若我此时杀了乃乌,岂不是证明乃乌说的都是真的。

  吾要去请城内大师出面,让他们去告诉城外被挟裹的百姓,吾是暹罗之王,绝非乃乌口中所言,只管华人的外人。”

  火炮长目瞪口呆,大惊失色,哪有叛乱没有平定就讲道理的,这应该先一炮干死乃乌,把这些乱民控制住,然后再讲道理啊!

  可是他官小位卑,还没开口说话,郑信已经在近卫的簇拥下离开了。

  。。。。

  黎明寺中,事情却不像郑信想的那么顺利,因为这些年为了在泰人中进一步提高声望,特别是郑信希望用宗教来同化下缅甸的缅人。

  他一直宣称自己是未来佛在这个世界的投影,甚至还说他的血液不同于普通人,是白色的。

  虽然还没有强迫泰国各大寺庙的僧人承认他的神格,但拉拢和胁迫是做了一些的。

  

  暹罗和缅甸,或者说除了安南以外的整个南洋,宗教从来都是普通人生活的第一件大事,有时候比吃饭都重要。

  这些南洋的宗教势力虽然做不到神在王上,但是有很大权力了,他们怎么可能愿意出现一个现世神压在他们头上。

  于是,这些被郑信认为是没问题的大和尚一出城,就把郑信给卖了,他们对乃乌说道:

  “郑昭以为可以用佛陀来安抚你们,那不如你们要求郑昭削发剃度到因陀罗摩寺三个月,让众大臣组成摄政,你们就愿意散去。”

  乃乌一下就懂了,因陀罗摩寺在吞武里外城,还要渡过一条人工大运河才可以到达,只要郑信去了因陀罗摩寺,那就可以把他与权力隔开,这样郑信就完蛋了。

  等到黎明寺的秃驴回来报告后,听到有黎明寺和因陀罗摩寺的高僧们集体担保,郑信竟然同意了。

  这位暹罗国王的头脑已经完全被旧有模式途径给占据,大奇王妃的死和这些年政策的失败,也让他确实产生了大量的自我怀疑。

  因此郑信不顾郑敏成,披耶披猜等汉泰大臣的苦劝,坚持认城外乱民是被蛊惑的。

  他带领泰人驱逐缅人,还占据缅人故地,建立了一个大大的暹罗王朝,是纳黎萱大王那样伟大的国王,只要解释清楚了,乱民一定不会继续拥戴他的。

  你要说这错没错呢,还真不算太错,因为郑信确实很有声望,赶走缅人,甚至奴役缅人,这都是他的功绩。

  此时的暹罗国内四百万人,如果要做一个划分的话,敬仰郑信,忠于郑信的,肯定要占大部分。

  但肯定不包括城外这二十几万人啊!

  他们中的主力都是阿瑜陀耶城挖宝的,深受潮州商行奴役和压迫的苦楚,原本那点恩情,早就在日复一日的繁重劳动中,被消磨的差不多了。

  看着一群大臣苦劝,郑信还是要坚持己见,国相郑敏成反而不劝了。

  他看着郑信退到后宫去后,立刻就拉住父系纳真出身的披耶碧武里和昭披耶叻武里说道:

  “王上太较真了,他伤痛于大奇王妃之死,又太过骄矜,这可能要出大事。

  咱们可不能让王上有事,不然雷霆之怒轰下来,咱们全都要吃不了兜着走。”

  披耶碧武里姓陈,虽然家族来到暹罗很多代了,但仍然是父系纳真,且他是郑敏成的妹夫,不然郑敏成家担任了四代的披耶碧武里肯定轮不到他。

  而披耶叻武里,实际上就是昔日洛坤王家的王闰之,莫子布到暹罗的第一仗,就是解救了洛坤王家,他更是莫子布一手扶上位的。

  郑敏成就更不用说了,他昔年直接就是莫子布在暹罗时,派系中仅次于莫子布的二号人物。

  披耶碧武里和王闰之都点了点头,他俩都知道郑敏成这话的意思。

  骄矜说的就是郑信,这些年莫子布都成中原皇帝了,但是两翁婿的关系反而疏远了。

  这些年郑信一顿操作,有点想当暹罗之神的意思,这未尝没有被莫子布刺激的原因,其中最大的表现,就是暹罗至今还没向大虞提出册封请求。

  可以这么说,作为大虞光中皇帝的岳父,郑信这个暹罗国王,竟然还是满清的册封的。

  至于雷霆之怒那很简单,郑信虽然和莫子布疏远了,但两人怎么说也是翁婿,真要让郑信被外面的乱民给杀了,那莫子布还能饶了他们这些臣子,一个个都得被问罪。

  “国相,不如咱们上书请大王任命披耶汕卡为王城守将,再让披耶摩诃杜纳率五百禁卫贴身保护王上,咱们则聚集在王后身边保护王后,万一有变,也好立刻处理,”

  披耶叻武里王闰之建议道,这确实是个好办法,因为他们知道,现在的关键就在于保证郑信一家的安全。

  只要他们一家安全,不管这是突发事件,还是蓄谋已久的反叛,都没关系。

  因为暹罗不可能对抗的了中华,不管闹到什么程度,只要中华天兵一到,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

  郑敏成考虑一下,也同意了。

  只是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些年一直疯狂舔华人的披耶汕卡,实际上是汶纳家族的同路人,他早叛变了。

  黎明寺和因陀罗摩寺有说是同一个寺庙,也有说是两个的,这里取信这是两个不同寺庙。

第421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

  通还是从东吁城出发,走上了叛乱这条路。

  只不过比起历史上他是主动利用有利形势,搞了一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不同,这个时空,他真是被坑的。

  因为他虽然有占据东吁城,在下缅甸做一个相对独立领主的愿望,但真没想过篡位。

  主要是危险性太大了,通算是泰人中非常有远见的人,他清楚的知道,哪怕莫子布只有半壁江山,甚至就只拿到广东和一半的福建,这都不是暹罗这种国家可以对抗的。

  只是很多时候,人算不如天算,他不想成为扛旗的那个人,但暹罗国内大量被南下华人挤占生态位的旧日贵族,却不断过来依附他。

  人越来越多,势力越来越大,诉求也越来越强。

  他身不由己,就像是被湍流江水推动的一叶木舟,不得不向着那个令人绝望的终点奔去。

  通心里很清楚,终点处很可能不是宽阔的大海,而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

  但他没得选,就他这些年做的事,只要爆出来,不随波逐流,也就是晚死几天而已。

  更重要的是,一路被莫子布挤兑的通,实在做不到在莫子布面前伏低做小。

  “加快速度,一定要在后日赶到吞武里!”通倒是很果决,既然做了决定,他就是全力以赴。

  通没有动用下缅甸的暹罗军,虽然他是昭披耶,但也不可能让这三万大军完全听他的,一旦走漏风声就不妙了。

  于是,通让弟弟刍知继续留在东吁为他遮掩,他则亲自挑选了他完全能信任的精兵两千人,与心腹大将,外甥阿努特拉维一起,星夜走东吁潜回吞武里。

  这一切,是早就安排好的,通一走,刍知就会和缅王孟云合作,两人兵分两路,进攻莫子布在下缅甸封的一批华人封臣。

  这是没问题的,因为东吁的暹罗军早就对下缅甸一些华人封臣不听东吁命令极为不满了。

  特别是华人来的比他们早,占了大多数的好地方,只要击败了这些华人封臣,那些好地方就是他们的了。

  通预计了一下,在下缅甸华人封臣猝不及防,还有英吉利人提供军火,缅人在最下面响应的情况下,应该可以迅速平定下缅甸。

  到了那时候,他也应该攫取了暹罗的大权,接着立刻就与英国人合作,攻下大丹那沙林地区,清剿暹罗效忠郑信的势力。

  至于再之后嘛,那就该英国人上场了,要是他们的海军能击败大虞海军,那暹罗就会选择变成完全依附英国的附庸国。

  要是不能,那就没有之后了,英吉利也打不过大虞的话,就没人能战胜大虞了。

  。。。。

  吞武里城,郑信在大量臣子的苦劝下,甚至连王后吴萱都过来劝说,但他仍然像着了魔一般。

  郑信在因陀罗摩寺高僧的主持下,进行了剃度,穿上了他经常穿的那套金黄色僧袍,在披耶摩诃杜纳和五百近卫的保护下,去往因陀罗摩寺,暂时出家。

  而王城中,郑信授命郑敏成,披耶披猜、披耶讪等人组成摄政团队,负责处理国事并和外面的暴乱者谈判。

  他本人则在因陀罗摩寺诵经祈福,等待着好消息。

  要是莫子布知道郑信这套迷惑操作的话,他一定会以为郑信疯了,或者说完全就是假的。

  但历史上就是如此,郑信如同着魔一般,在绝对的优势下把自己送进了深渊。

首节 上一节 417/76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