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风烈烈起南洋

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457节

  只过了半个月的时间,通叛乱带来的影响好像就消失了一般。

  吞武里城一片宁静祥和,唯一不同的,就是大虞太上皇帝莫天赐,住进了原本属于颂律拍昭恭吞武里的大王宫中。

  “你们潮州府人还是有功的,一个个别这么垂头丧气的,该交代问题的交代问题,贪污了的都吐出来,有些不该你们把持的东西,也尽快放手。”

  莫天赐打仗是真不行,但是他治理地方却很有一套,特别是这种把别人地盘变夷为夏的操作,那简直门清。

  因为河仙就是莫天赐和他父亲莫玖硬生生从柬埔寨中挖出来,还将其完善为华人居于统治地位,柬埔寨人在下面打杂的标准模式。

  从历史上来说,比起潮州人经营暹罗,客家人建立的兰芳,河仙才是最正宗的海外夏君夷民王国。

  而莫天赐说潮州人还是有功的,也不是为他们开脱,潮州人确实是有功。

  这次大虞能顺利接手整个暹罗,往大了说,要得益于潮州人超过五百年持续不断为华夏在暹罗占据生态高位。

  以至于华人到了暹罗至少也是自由民,不像大多数人泰人那样是奴隶。

  往小了说,是最近这二十年潮州人把所有资源都砸到郑信身上,硬生生把华人从一个少数民族,弄成了暹罗贵族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若是把父系纳真也算成潮州人的话,那目前在暹罗自由民以上的八十一万人中,泰人和华人几乎是对半分的。

  更妙的是,潮州人在掌握大权后,又是一顿作死,成功把通等泰人、母系纳真等贵族逼的造了反。

  这相当于把所有的反对派都给钓了出来,所以平叛大军干掉了通等人以后,全暹罗的反对派就基本被肃清。

  若不是莫天赐能确定这些人是真的把事情搞砸了的话,他甚至有些怀疑,这些潮州人是莫子布故意安排在暹罗捣乱,好把反对合并暹罗的人一网打尽的。

  “太上皇说的对,咱们都是胶己郎,不比那些泰人,陛下不让咱们动的,就不要去动,不是自己的钱,就通通吐出来。

  以后嘛,想做封臣的就自己拉人去打江山,要做生意的就按照大虞的律令来。”

  这个说着话,脸上却总是有些压制不住喜色的小老头名叫陈太,不过他原本叫做陈森。

  没错,此人正是最近一直跟在莫子布身边的小姨子,确定要入宫为妃的郑素素之外公。

  陈森之所以要改名为陈太,还不是因为莫子布的长子叫做阿森嘛,他这长辈跟重孙辈的叫一个名字有些不太好,于是干脆自己先改了。

  听到陈太在这已经自说自话的以潮州人代表自居,下面黄古、林武等人一脸的羡慕。

  谁叫陈太有个好外孙女呢,郑素素入了宫,陈太在南洋的地位就稳如泰山了。

  “太翁的说没错,我只补充一点。”莫天赐点头赞同着陈太的话。

  作为父亲,他知道儿子莫子布不是一个会被女色所迷的人,之所以会纳了郑素素,最大的原因,还是要给这些在暹罗的潮州人吃颗定心丸。

  毕竟目前暹罗八十一万自由民以上,也就是中国春秋时期国人以上的群体中,潮州人加父系纳真有三十四万,比纯泰人还多一万。

  要是加上可以拉拢过来的母系纳真,有四十五万,稳稳的暹罗国第一大族。

  至于剩下的三百多万泰人、高棉人、孟人等,他们现在并不能算是人,而是萨克迪纳制下的农奴。

  历史上要到陈恩的重外孙拉玛五世时期(1868),暹罗才宣布废除奴隶制,彻底废除要到1920年左右了。

  也就是说,目前在暹罗能算人的人群中,潮州人是比泰人还多的第一大族群,所以要控制暹罗,就不能苛责他们,也没必要苛责。

  听到莫天赐说要补充一点,周围的潮州豪商、大地主们都打起了百分百的精神。

  “你们要做封臣,其实也不用刻意去拉起一支队伍去别的地方,因为朝廷只准备在昭披耶河平原建立流官统治。

  其余东部的柯叻,南部的巴蜀、春蓬,北面的彭世洛、达城、甘烹碧等地,都会划入封臣区。

  统辖五万人以上,可以奏封男爵,三万到五万可以请封土知州,一万人到三万人,封土知县。

  当然有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封地中,华人数量不能少于一成。”

  莫天赐话音刚落,下面就激烈讨论了起来,不管是土知州和土知县这样的土官,还是男爵以上的封爵,都是很有好处的。

  土知州和土知县相当于得到了朝廷的认证,除了朝廷没人可以废除,土人造反是可以向朝廷请兵的。

  封君男爵就更不用说了,这是可以直接进入共和议会的,只要不傻就知道这好处有多大。

  “陛下对我们这些人,实在太好了,不但不给怪罪我们在暹罗引起战乱,还给我们加官进爵。”

  陈太第一个站了出来,眼泪都在眼眶里面打转了,要说一声感激涕零,绝对不是夸张。

  “太上皇,我陈家愿意交出昭披耶河平原的四十七万亩地换取柯叻地区,只需要朝廷资助一批军械,我们就能控制这里。”

  听到陈太这么说,参会的几个江南来的文官,不由得咂舌不已,这要是在江南有四十七万亩地,那绝对是跺一跺脚,地方上就要颤三颤的存在。

  但在暹罗这边,陈太这样的原番邦大臣,就可以轻松拿出来。

  但陈太一点也不觉得可惜,因为朝廷的政策摆明了是不会允许昭披耶河平原出现这种大地主的。

  而且在暹罗,最宝贵的不是这四十七万亩地,而是这四十七万亩地上的人。

  陈太就是因为人手不足,看着占据了大量土地,但收益并不高,许多地方还因为缺少足够的人手耕种,有继续往荒地发展的趋势。

  大陆上的田地之所以值钱,那是因为有无穷无尽的人口在耕种它,使得田地能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和附加价值。

  没有大陆上那些勤劳、能干的农夫,再多的地有什么用!

  “柯叻地区不错,太翁是有眼光的,我看至少可以封一个大公爵了。”莫天赐笑呵呵的说道,此时柯叻地区,基本就是后世的整个泰东了。

  包括后世的柯叻、武里南、四色菊和乌汶,差多有七万平方公里,足足有两个台湾岛这么大了。

  虽然这些地方物产比不了湄南河平原,但面积比整个湄南河平原还大,人口也有六十多万,真要给陈太,她立马就可以取代宋城伯吴让的南洋第一封臣地位。

  陈太哈哈一笑,听出了莫天赐的话中话,他陈太目前还是个罪臣,怎么可能封大公,这是说反话呢。

  而且四十七万亩的土地绝对不可能换到柯叻这么大一片土地,同时光靠陈家的力量,压服柯叻有可能,但开发肯定不行,必须要借助朝廷的力量。

  于是,陈太对莫天赐说道:“太上皇,我看柯叻地区岂止封一个大公,未来甚至可以封一个王爵。

  但这个王,不是我们陈家的,而是您莫家的。

  若是未来素素能得承天恩,有个一男半女的,臣愿意迎奉皇子到柯叻为主。”

  莫天赐在心里给陈太竖了一个大拇指,同时也有些怀疑,按说眼光这么长远的,为什么会在暹罗搞出这么大的乱事,难道这人真是老五安排在暹罗搞郑伯克段于鄢的?

  陈太则是心里苦笑一声,他其实是泉州人,妻子才是潮州人。

  因此他这潮州女婿只能算半个潮州人,加上女儿也被郑王纳入后宫,分了潮州人不少好处,当然只能随大流,哪敢出来唱反调。

  而他这次选择去柯叻,也有另一层原因,现在看来,他们陈家的未来,基本都跟入宫的外孙女郑素素绑定了。

  而郑素素入宫,明显就是为皇后郑诗诗当替补的,皇后不能生育,郑素素一旦生下儿子,极有可能交给皇后抚养,未来成为太子。

  看着很不错,可是中间的变数太多了,万一日后皇帝不喜欢这个孩子,万一皇后突然又怀孕了,这谁都说不准。

  所以,他这外公必须要为郑素素和素素的儿子准备一个后路,这样就算日后出现以上的情况,那还可以让外重孙子到柯叻到当封王。

  不管怎么说,到柯叻的孩子都是光中大帝的血脉,有这样一杆大旗在,至少柯叻这个保底是能把握住的。

  至于自己的子孙,就可以在这杆大旗下把触角遍布柯叻各处,风风光光的做小封臣。

  而且,柯叻之主位置给了皇子,还可以名正言顺的向朝廷请援,也更容易吸引过番华人到柯叻定居。

  

  至于重外孙子真的当了第二任皇帝,那太好了!

  素素总不可能只生一个儿子,就算只生了一个儿子,那还可以让自己重孙女嫁给一个皇子,到时候对方为了得到柯叻,要给多少好处做彩礼,简直不敢想象。

  “太翁真乃楷模也!”人家这么上道,莫天赐自然也要夸上几句。

  而且他心里明白,郑素素未来如果真能诞下一个皇子,只要不是痴呆傻儿,极大概率就是大虞王朝的第二任皇帝了。

  从血统上来说,郑诗诗的母亲是传了七八代,连潮州话都说不全,更别提唐话的母系纳真,比不得郑素素母系这边一直是纯血华人。

  同时,郑素素还有四分之一泉州人血统,比郑诗诗更能得到大闽南系的好感。

  最重要的是,郑素素现在才十三岁,要纳起码也是三年后的事情,生孩子再快也得是四年后。

  那么,这个孩子最大也得是光中八年(1783)生,等他长到三十岁年富力强的时候,皇帝已经六十五岁了,正好可以接班。

  而现在被很多人看好的莫森,是兴唐元年的前一年(1772)出生的,他三十岁的时候,皇帝才五十四岁。

  这以老五的性格,绝不会允许出现一个太子既壮,攀附者众,然皇帝未老的局面,阿森大概率是要早早被打发出去的。

  而有了陈太的带头,其他潮州人也都懂了,不是他们不能在昭披耶河平原呆,但是像现在这样动辄十万亩土地起步,那肯定是不行了。

  这里的土地,是要留给过番百姓的,于是纷纷开始计划着未来的去向,把土地和一部分贪污钱财交出来。

  西元1778年,1月20日,大虞光中三年,满清乾隆四十四年,腊月十四。

  莫子布关于暹罗的第二道诏令传到了吞武里城,在这道诏令中,暹罗被改名为了泰平省,昭披耶河(湄南河)被改为唐江。

  整个泰平省除了唐江平原以外,全部会封出去,现在没设封臣的,就暂时由朝廷流官代管。

  此外泰平省的地名都要开始汉化,所有带有武里的城市都把武里改为州。

  吞武里变成了吞州,春武里就是春州,暖武里就是暖州,像尖竹汶这种的,往往就去掉一个字,直接改为尖竹。

  纳真这个称呼会被取消,所有泰姓的纳真立刻改回父母其中一方的汉姓,泰人贵族则去应天府拜见后得到赐姓。

  同时,銮爵以下的泰人,在能背诵三百千,能用南京官话进行简单交流或者任何一种汉语方言熟练交流后,可以按上次诏令,在除开莫、陈、郑三姓中自己选。

  至于最下面的奴隶,莫子布给了十万人的名额,只要能认识两百个汉字,用南京官话简单交流或者熟练使用任一方言后,他将从奴隶直接提升为国人。

  若是能再进一步,熟读三百千,可以用南京官话熟练交流,将会得到赐姓。

  同时,莫子布下诏在唐江平原(湄南河平原)实行卫所军屯田制,建立泰平左中右前后正六卫,男丁按人均五十亩授田。

  当然,不想去卫所军当兵的也可以,只要你有能力,一样可以自己搞几百上千亩田,控制十户八户泰人奴隶当大地主。

  不过田亩数会以家庭为单位,按人头每人一千亩为上限。

  。。。。

  十二岁的杜钦站在船头,看着远处的吞州城默默无语。

  半月前,他刚刚主持了父亲的葬礼,而且父亲的头,是他亲手用针线缝合在脖子上的。

  “钦儿,到了应天府以后,你一定要好好表现,你父亲乃是不听劝犯国法而死,你千万不要钻牛角尖。”母亲纳克低声在杜钦身边劝道。

  没错,这个杜钦就是通的长子,历史上的拉玛二世。

  通被莫天赐下令处决之后,钦就随了奶奶的姓氏,全家改汉姓为杜了。

  杜钦点了点头,赶紧宽慰母亲道:“阿妈你放心,自古掀起叛乱还能像我们家这样就死了几个成年男丁的,已经是极为罕见,我知道这是大皇帝的恩典。”

  历史上拉玛二世和拉玛一世的关系并不好,他甚至差点被废黜,起因就是拉玛一世(通)和阿玛琳王后(纳克)的婚姻出现了巨大问题。

  这个时空虽然没走到纳克带着亲人用棍棒殴打通宠妾的地步,但两人的关系早在三年前就转冷了。

  夫妻间出现这种事情,孩子无一例外都会痛恨出轨的那个,所以杜钦对父亲通的感情非常拧巴。

  听到儿子这么说,纳克心里安稳了不少,她并不觉得儿子有为丈夫报仇的必要。

首节 上一节 457/76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