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511节
炽热的铅弹雨点般飞来,双方都有不少士兵中弹倒下。
这一轮就是试探,如果不是精锐,很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吃不住伤害陷入混乱,打应激了直接上来白刃战。
那么接下来,后面两排就可以收割对方了。
但很可惜,也很残忍的是,今天对攻的双方都是绝对的精锐。
一方是中华皇帝的粤西胶己浪,皇帝从粤西征召的青年近卫军。
一方是英格兰在印度的基石,曾经在传奇殖民者罗伯特.克莱武指挥的普拉西战役中,打出过两千九百击溃七万的恐怖战绩。
所以,第一轮六十米排枪后,双方丝毫没有犹豫,第一排停下原地装填,其他两排还是以大无畏的姿态,继续向前。
铅弹打穿了李泰的朱漆勇字盔,巨大的冲击力让他脖子有点歪,左耳几乎被打掉半个,只剩下一点点皮肉还连在身体上,随着步伐一晃一晃的。
在他不远处,脸已经完全被熏黑的英军齐柏林中校三角帽也已经掉到了地上。
但两个指挥官,一人拿着八面汉剑,一人拿着英式长戟,依然坚定的向前。
四十米,两人几乎已经能看见对方的样子了。
三十五米。
电光火石间,两人猛地从腰间抽出手铳,几乎同时向对方开火。
“啊呀!”李泰大叫一声,左手半个手掌被打掉了。
“damn!”齐柏林中校右肩中弹,鲜血瞬间浸透了他白色的军服。
几乎在同一时间,没有经过任何人的命令,三轮排枪惊天动地的打响了。
恐怖的动能,让黑火药迸发出的灰色烟雾都向前飚了一截,无数铅弹,如同弹幕一样向着对方奔袭而去。
三十五米,这是死神的距离!
没人能躲过密集阵型下三十五米的滑膛枪齐射,这是最公平的,死神面前人人平等,能让你胜过敌人的,只有运气。
神电近卫军前排几乎全部翻倒,三百三十人在五秒内被打死打伤了超过两百人,第二排三百三十人也没了至少一百人,第三排都有几十人死伤。
伤亡率在这一瞬间,达到了恐怖的百分之三十以上。
血肉在横飞,鲜血瞬间浸透了脚下的土地,受伤的士兵在地上挣扎扭曲着,他们尽量不让自己发出太过凄惨的嚎哭,以免影响还能作战的袍泽。
英军也差不多,黑色烟雾的掩盖下,他们第一排的线列步兵也几乎消失了大半。
眼泪从李泰的脸上冲了下来,在黑乎乎的面孔上形成了两条泥淖般如同山洪爆发后的污迹。
“神电近卫军,万岁!”李泰嚎叫一声,还完好的右手提着八面汉剑,朝对面齐柏林中校冲了过来。
齐柏林中校也大吼一声,用没有受伤的左手拼命提着长戟向李泰冲了过来,
“哈呀!”李泰大吼一声,用剑身将齐柏林中校的长戟打偏,随后把他撞翻在地上,同时用身体的力量带着剑锋狠狠地一抹。
库叽!
锋刃入肉的声音传来,随后李泰用他只剩下了几根手指的左手,狂叫着插进齐柏林中校肩膀上的弹孔,不停来回剧烈扣动着。
齐柏林中校发出了阵阵惊天动地的惨叫,人如同泥鳅般拼命摆动,但却始终摆脱不了李泰。
不知道过了多久,在李泰都有些力竭的时候,粉红色的血沫,不断从齐柏林中校嘴里涌出来,这个英军悍将的眼睛也开始变直。
而就在两位主将对捅的当下,神电近卫军四百多人发起了集体的刺刀冲锋,他们如同天神一般,穿越烟雾而来。
黄仁勇跑的最快,他大吼一声,一刺刀就捅穿了一个英军,英军惨叫一声,拼命握住黄仁勇的枪杆不让他抽出来。
黄仁勇早有准备,他松开枪杆,从腰间摸出两把八斩刀,猛虎下山一样,继续朝其他英军扑了过去。
刀光如匹练,鲜血透青泥!
“万岁!万岁!万岁!”到处是中国话的呼喊。
英军终于扛不住了,在神电近卫军的万岁冲击下,他们长久以来在印度形成的骄傲彻底消失。
英军绝望而徒劳的三三两两抵抗,三三两两溃退,完全无法形成战力,他们失败了。
最远处,斯蒂伯特中将惊恐看着这一幕,嘴里喃喃的说道:“完了,完了,我应该自尽的,我应该自尽的,我对不起国王陛下!”
但好在他手下的侍从军官还清醒,架着这位崩溃的中将,飞速逃跑了。
第514章 丁真米玛,我的超人
鲜血流淌在加尔各答城南这片土地上,两千多人的对决,竟然打出了一种数万人会战的惨烈感。
斯蒂伯特中将拔腿就跑,艾尔.库特爵士也一样,甚至他连山包上的野战炮都不要了。
反正守城不太用得上这些三磅炮,敌军攻打棱堡,三磅炮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陈联等的就是这个时候,虽然他要保证自己能吃掉英国人的爱尔兰步兵团,但不代表他不会追击。
蒂普苏丹一直没上战场的五百精骑,就是为这个时候准备的。
当然,这也有陈联不知道他围住的是爱尔兰人的原因,他要是知道,可能就真的只选择围甚至放过,而全力追击艾尔.库特爵士。
“郡公,迈索尔人不行,他们可能冲不动英国人!”马蹄声才响起不久,陈联身边的一个参谋军官就皱起了眉头。
陈联赶紧爬到高处,用望远镜看去。
然后,他就深深叹息了一口气,参谋说的没错,迈索尔人的骑兵遇到真正的英国精锐,根本就冲不动。
陈联在望远镜里看见,迈索尔的骑兵并没有万众一心,百骑如一的直接撞上去。
而是看着气势很猛,但马上要撞上英国人的线列步兵时,被一顿线膛枪点射后,就会不由自主往两边散去,进攻变成了虎头蛇尾。
同时,英国人的技战术非常到位,他们小三千人逃跑,但并不会拔腿就跑把后背全部露给迈索尔人。
而是五百人一个方阵,彼此交替掩护后退。
蒂普苏丹也知道陈联肯定在看着他们,感觉脸上挂不住,也害怕被轻视的他,强令五百精骑随他冲锋。
但艾尔.库特爵士早有准备,打技战术和士气还要略高的中华帝国近卫军不行,但是打印度阿三他们可不怵。
数百匹战马奔腾而来,但是差不多七百英军立刻布置出了一个半圆刺猬阵,两百把刺刀将五百燧发枪手围在了中间。
战马冲击的距离其实并不长,驮着人的情况下,也就四五十米可以快速冲锋,且这距离,刚好就在燧发枪的最佳射程中。
以英军精锐的枪法和意志力,别说五百骑,就是迈索尔人两千骑全部出击,要冲垮这七百人也不容易。
骑兵才开始冲了二十米,五百骑就被打死打伤三十余骑,倒地的战马和骑士又阻隔自己同袍的前进,冲锋路上一片混乱。
而且靠的越近,伤害就越高,而等冲到正面二十米了,一门装满了霰弹的三磅炮猛然打响。
六十多颗葡萄大小的炮弹雨点般洒了过去,瞬间就把迈索尔人的骑兵打倒了六七骑。
剩下的骑兵见状,纷纷从两边绕开,根本不敢正面冲阵,然后又吃了两侧一顿乱枪,再次被打死三十余骑。
“苏丹,不能冲了,冲不过去的,这些是威廉堡的英格兰精兵,不是马德拉斯那些人可比的。”
蒂普苏丹的卫士们拉住蒂普苏丹战马的缰绳,然后把他往旁边拉过去。
而本就不想上去拼命的蒂普苏丹装出一副非常无奈的表情,结束了这次虎头蛇尾的冲锋,转而带领麾下骑兵,去攻击已经跑了几公里远,惶惶如丧家之犬的孟加拉步兵去了。
远处,拿着望远镜的陈联鼻子都差点气歪了,五百骑一个正面冲锋就没了快一百骑,他们甚至连一铳都没开,这也太辣鸡了。
“这些骑兵连骑射都不会,拿着马枪却不敢直接冲阵,战斗力远远不如旗人骑兵。”
“这哪能跟八旗骑兵比啊,他们虽然是我们手下败将,但绝对是相当强大的精锐骑兵。
我看这些迈索尔骑兵,搞不好还打不过科尔沁和乌珠穆沁的蒙古牧民。”
陈联快被气笑了,他身边的参谋军官们也大声吐槽了起来。
只是他们不知道,这些迈索尔人何止是打不过科尔沁的蒙古牧民,简直就是打不过。
因为历史上,英国人能最终搞定南印度,就是他们组建了强大的骑兵队伍。
这些为英国人效命的骑兵大多是枪骑兵,敢上去冲阵,于是就把南印度的软脚虾骑兵打的哭爹喊娘的。
而英国人在印度训练的枪骑兵主要来源,就是多格拉斯人,这些多格拉斯人是印度雅利安人的一支,居住在查谟克什米尔地区。
目前这个时间段刚刚被锡克帝国直接控制,统治者克什米尔大君换成了锡克帝国的辛格家族,上层人种和文化也逐渐锡克教化。
历史上这些强大的多格拉斯骑兵在南印度大杀四方后,膨胀了,他们侵占了拉达克还不知足。
最终在查谟大君古拉布.辛格的悍将,被后来印度人吹成印度拿破仑的佐拉瓦尔.辛格带领下,继续入侵西藏阿里地区。
当时正值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根本抽不出兵力,只能命令驻藏大臣孟保自行组织藏军御敌。
然后佐拉瓦尔.辛格的八千大军,与两千多藏军在玛旁雍错旁边相遇了。
注意,这不是清军,而是清军训练的惹萨噶厦当局的藏军。
天可怜见,自从吐蕃帝国覆灭,藏人最后的辉光唃厮啰死后,藏军就成了谁来了都可以抽两耳光的中国大族战力地板王。
但在这场战斗中,藏军以全步军,仅仅带着两门劈山炮,打步骑混合,有六门英国野战炮的多格拉斯人。
在还处于绝对的人数劣势的情况下,竟然以一当十,大破这些阿三。
八千多格拉斯人被阵斩六百余,俘虏八百多,超过三千人慌不择路摔死、冻死在了西藏的高寒山上,只有不到一半的人逃了回去。
藏军士兵丁真米玛(丁本米玛/丹增米玛)用长枪捅死了所谓的印度拿破仑佐拉瓦尔.辛格,并把它斩首,将首级送到惹萨挂在了城头。
这一战后,虽然由于补给原因,中国没能收回拉达克,但印度阿三们再也不敢大规模入侵雪区,至少保证了五十年的平安。
而就这种能被藏军以少打多吊打的所谓阿三武力天花板大胡子,竟然还可以吊打南印度的骑兵。
由此可见,这些迈索尔骑兵战斗力该是如何拉胯,他们打的过个屁的科尔沁牧民。
“算了,算了,贪多嚼不烂,留下他们三千多人算不错了。”
陈联看着打英国人像是跟死神打仗,但是打孟加拉人异常凶猛的迈索尔人,长叹着说道。
其实陈联表面无奈,但实际上心里也有些高兴,因为迈索尔人越弱,就越需要中华的扶持。
前段时间他还担心以后迈索尔人会不愿意当小弟,现在看来,完全没这个担忧了。
远处,艾尔.库特爵士见迈索尔骑兵跑了,陈联也没派人来追赶,于是赶紧命令英军将剩余的三门野战炮砸毁,灰溜溜的逃回棱堡中去了。
而在右面山包,激烈战斗还在继续,皇家爱尔兰兵团虽然在北美战斗力并不强,但在这里战斗意志相当顽强,士气也很高昂。
看来他们在北美出工不出力,确实跟英格兰人不把爱尔兰人当自己人看待有关系。
但是到了东方,面对明显有人种差别的中国人,更在听说了迈索尔人会残忍处置欧洲俘虏后,他们打的相当坚韧。
振武军进行了六次小规模冲锋,成功让皇家爱尔兰步兵团剩下的三门大炮没了两门,并把爱尔兰团压制到了山包顶部,但自身也付出了两三百人的伤亡。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