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552节
合计高达每年八百八十斤糙米,哪怕就是五公五民后,到手也只有四百四十斤,合每天一斤二两。
这点口粮,就是黑田一个人吃都不够,可武士的身份,又让他很难放下尊严去从事其他行业。
所以只能靠两个没有办法继承武士身份的弟弟接济,因为弟弟们可以在城下町找点事情做,反而要宽裕一点点。
而即便是这样,口粮还是有缺口,因为他还有妻子和儿子要养,于是只能再去把糙米换成番薯,一家人一年到头,基本就靠着番薯和番薯叶过活。
因此他们这种武士,因而也被称为番薯武士。
这看起来,想了很多,但实际上就是电光石火几秒钟的事情而已。
等黑田回过神来,一个身材高大,头戴黑色八瓣铁盔的延庆镇士兵,已经拿着插了长长刺刀的燧发枪对着他了。
“跪下!”这个唐人士兵大声怒吼道。
矮小的黑田仰头看去,心里蓦的想起净琉璃戏国姓爷合战中的一句话,‘我等乃是上国天兵,尔何敢抗拒!’
随即,他膝盖一软,就跪到了地上。
鹿儿岛山城上,岛津重豪终于崩溃了,他看着自己的武士,根本连对方的毫毛都伤不到,瞬间就被打的死伤惨重,眼泪刷刷的往下掉。
别说什么武士道精神,现在还不是武士道精神最狂热的时候,就算是最狂热的时候,那玩意也无法弥补如此恐怖的代差。
“不能打下去了,不能打下去了,再打下去,萨摩武士都要死光了。
幕府没有给我们多少东西,反而每年都在欺压我们,这天下,不值得我们拿所有人的性命去陪葬。”
加治木家家主岛津久征凄厉的大声喊叫着,本来约定是做做样子,但此时岛津久征喊的极为逼真,因为这不是假装,确实是被吓着了兼心疼。
“是的,侵入琉球确实是我们的错,我们还是接受大皇帝的惩罚吧,作为武士,要勇敢的接受这一切。”
“渡来人的主人,本来就该是中土的大皇帝,向中土大皇帝陛下求饶,就跟儿子向父亲求饶一样正常,没什么羞耻的,投降吧,少将样。”
听到下面的人都赞成投降,城下的鹤之奇兵队两刻钟,就被同样熟练的天朝上兵打的死伤惨重,死伤俘虏都快超过一半了。
于是,岛津重豪重重的一点头,“为了萨摩藩,为了萨摩藩的武士能体面的避免无谓死伤,我愿意出降!”
说罢,岛津家的山城上,叮叮当当的敲响了金鼓,挂起了高高的免战牌。
日本就是这点好,虽然语言不通,但只要会写字基本就能沟通。
邓廷嘉见状,立刻命令士兵们不再追击,甚至就是刚才,他也收力了。
不然等到萨摩藩的鹤之奇兵队冲到百米以内,再霰弹配合线列步兵三段击,他们哪怕就是猪突样冲锋的,也不至于就死这么一点点。
不一会,岛津重豪带着一大家子的岛津氏嫡系,以及一大堆支脉庶流袒露上身,藩主岛津重豪还牵着一只山羊,朝着叶明月等缓缓走来。
“外邦罪人岛津氏,叩见上国天使,小藩罪大恶极,情愿受罚。”
“哈哈哈哈。”叶明月大笑了几声,贪婪的看着一大票跪着的倭人,光是这鹿儿岛城就有几万人,这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这以后南洋的地,就要值钱了,因为有便宜的倭国农奴去耕种,汉人,终于可以放心的当老爷了。
不会再出现给伤退士兵五百亩地没人要,给五十银元回乡能高兴的山呼万岁的事情发生了。
。。。。
长崎,福清会馆。
这不是历史上的福建会馆,福建会馆的话,要到差不多六十年后,才会开始修建。
而且实际上,按照现在华人的圈子,福清人在长崎建的会馆他连福州会馆都不愿意叫,就更不可能叫福建会馆了。
所以在长崎,是分别存在三个华人会馆的。
以福清人魏之琰为首的福清帮,他们主要做日本到东南亚的贸易,这些人甚至在暹罗的山田长政死后,承担了一部分幕府跟东南亚邦国打交道的任务。
以前势力最大,但最近几十年飞速衰落的,是以泉州人为首的闽南帮。
当年叱咤风云的李旦、郑芝龙,就是闽南帮的代表,国姓成功就出生在长崎。
最后一个,则是历史不过五十年左右官商帮。
这个所谓官商帮,实际上就是满清为购买日本铜抑制国内铜价,而设立的额商十二家。
这额商十二家,原本那是相当风光的,可惜这些年,满清朝廷为了宰他们的肉,强行压低铜价,导致去日本运铜是个大大亏本的生意。
连著名的范永斗的范家,这种在满清崛起早期给予了大量支持的老牌汉奸满清皇商,都给搞破产了。
同样的,由于十二额商是代表了满清,因此这些年在长崎横行霸道,经常欺负其他商人,与福清帮和闽南帮矛盾不下。
“郑君、魏君,听说大皇帝的祖上,也是国姓爷的部属,是吗?”
长崎唐城,也就是华商专门居住的城市中,一群梳着高级武士才能梳的月带头,拿着跟他们差不多高武士刀的家伙们,跪坐着在问延平侯、两南总督郑庆的弟弟郑端和刚刚从幕府那边来的魏永和。
“是的!”郑端挺直腰杆,骄傲的大声回答道:
“大皇帝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是我祖国姓爷的部属,大皇帝也继承了国姓爷驱逐鞑虏,重拾山河的理想。
因此立国之后,就追封国姓爷为闽忠武王,封我兄长为延平侯。”
郑端非常自豪,虽然他这个国姓爷后裔的身份遭受过质疑,但皇帝是承认的,他自己更百分百认为是。
“哟西!”一群月带头喜出望外,“我们的祖上,也是大大支持过国姓爷的,今天我们再支持大皇帝,也算是效法先祖,不负祖先期望了。”
这话也没错,当年长崎除了华人外,也确实有不少倭人支持国姓成功,因为此时的中华,就是东方世界的真正灯塔。
在长崎的倭人看来,一个出身在长崎,有倭人血统,长到快成年才离开的人,在大陆上成了唐人的英雄,那简直是长崎人无上的荣光啊。
这就跟什么呢,就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最仰望美国的时候,美国出现了一位有一半中国血统,且是在中国姥爷家居住了十几年的美国总统一样。
那简直了,估计能立地成圣,能吹到多离谱都不敢想象。
而如今在长崎就是这样,什么天皇,什么德川将军,都一边去,国姓爷才是长崎人最大的偶像。
“那就行动吧,我们出两百人你们出两百人,直接去攻打长崎奉行所。至于唐城内的清国官商,则由你们自己解决。”
第555章 开门,有士兵失踪了
长崎会所。
这个会所,可不是后世会所嫩模那个会所,而是幕府设在长崎管理进出口贸易的机关。
在江户时代,长崎的地位,就等同于南京条约之前,拥有十三行的广州。
因此,能到长崎就任长崎奉行的,都是幕府极为信任的亲信旗本,比如著名的高家旗本。
而目前的长崎奉行久濑广民,就是出自高家旗本中的上杉家,是老中田沼意次的亲信。
不过,后世想象中长崎奉行应该是长崎总督或者镇守这样的角色,但实际上不是,长崎奉行只能负责对外商贸以及对西南诸藩进行表面上的监督。
这不像是长崎总督,有点像明朝放在江南收税的市舶司太监,或者清朝的江宁织造。
总结起来就是,有一定的行政权和监察权,但是没有军权。
长崎守卫的职责,是由幕府责令黑田家的福冈藩和锅岛家的肥前藩负责。
长崎会所中,来自江户的歌舞伎,正在咿咿呀呀的唱着著名的倭剧-国姓爷的合战。
倭人戏剧分为歌舞伎剧和净琉璃戏剧两种,歌舞伎就是由歌舞伎表演的真人剧,净琉璃剧则是用木偶娃娃表演的木偶剧。
这两种就是日本戏剧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各种流派,非常繁杂。
舞台上,完全是倭人打扮的主角,叫做和藤内,而这个和藤内,实际上就是指国姓成功。
这名字不是随便起的,而是有深意的,其中和便是倭人的大和,腾在日语中与唐同音,内,则有不是的意思。
所以和藤内的意思,就是非倭非唐,或者半倭半唐,但由于他名字是倭式的,所以实际上应该归于倭人。
这《国姓爷合战》与《国姓爷后来的战斗》以及《中国船带来的国姓爷消息》一起,被称为国姓爷三部曲。
这三部曲,在日本的影响极为深远,不单单是长崎人喜欢看,江户人也喜欢看。
但这部剧的创作、剧情和思想,那就让人很难评了。
这不,舞台上正演到和藤内被永历帝册封为延平王,并恢复汉姓郑,赐国姓,称朱成功的时候。
饰演朱成功的倭人歌伎(男),四十五度抬头看天,眼中似有无尽激愤,也有几分得意,情绪还真是挺到位,他咿咿呀呀的唱着:
‘尔明国人经常污蔑我日出之地乃是小国,可是我这样的日本人,却连猛虎都能降服,鞑虏都能驱逐,你们看到我的本领了吗!知道我日出之国,不是蛮夷了吗!’
这还是一种自卑与狂妄的结合,有非常鲜明的日本气息,是典型的日本思想。
历史上日本在万历朝鲜之役被暴打后,就又开始自怨自艾。
不过由于这次暴打,不是白江口那样的断崖式吊打,所以自怨自艾和自卑中,还存着几分不服气。
所以这些倭人还是挺渴望中国人能看得起他们,承认他们是华人的,也对到富庶的大陆生活,充满了渴望。
更用这种你们明国人无法战胜鞑靼人,从日本来的国姓爷却可以,以此证明日本人不比唐人差,甚至更厉害。
听到台上唱念出这一段台词,下面的倭人们集体高潮了,他们欢呼着,赞颂着,仿佛这一切都是真的。
当然,这是此时的剧情,到了明治维新以后,这三部曲的剧情,被不断删改,终至魔化。
最后变成了国姓成功能赶走了鞑靼人,收复了南京,靠的不是个人英雄,而是他母亲从伊势神宫中为他请来的神符。
这种神符可以使用天照大神的神力,国姓成功因此战无不胜,很快驱逐了鞑靼王。
结局也不是儒家式的功成名就,而是被封在大陆上做大名,跟随他去的日本人,也个个都在大陆上做了大名,千秋万代。
这实际上所反映的,就是日本对大陆的野心,以及军国主义在日本基层的飞速发展。
不过目前的版本还是比较温和的,是日本人在畅想能跟着国姓成功在大陆上扬东瀛之威,也能成为华民一员,以及暗搓搓隐藏的大陆幻想。
久濑广民看的津津有味,长崎奉行在这段时间,一般有两人,轮流到江户交代。
这次去交代的,是另一位奉行土屋守直,所以这里就只有久濑广民一人。
“真好啊!若是日出之国的武士,真的能跟随国姓爷去往富庶的大陆唐土,就不用在这贫瘠的海岛上,握个寿司就是人间美味,吃串烧鸟恨不得写篇美文为记了。”
“是啊,是啊!”有人在久濑广民身边奉承道,“幕府的日子不好过啊,就是一千石以上的旗本家,都要节衣缩食,听说还比不上大陆一个两百亩地的土财主。”
“比不了,比不了!”久濑广民连连摆手,“在吴地,一亩茶园、桑园,年入缴纳地丁银粮后,还可余八银元。
能买白米清石四石,等于我之两石有余,两百亩地就是快五百石了。
而我日出之国,一千石的旗本,到手的糙米也不过就四百石上下。
这还是我之糙米,比彼之精米,若都用糙米来算,差距还要多个二三成。
且咱们一千石的旗本,要养起码七八十人,还要维持排场,唐国两百亩土地主,连带佃农,也就是三十人顶天了。”
久濑广民说起来头头是道,显然对这些了解的很清楚,且说的很流畅,证明他也不是第一次说这些。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