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风烈烈起南洋

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677节

  “这都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缅人万一真从伊洛水冲下来,弄出几百千把条人命,咱们就算不被朝廷追责,这良心上也过不去啊!”

  话说开了,思路也打开了,一群封臣突然发现,陈秋泽这招,还真打中了他们的要害,你跟也得跟,不跟也得跟。

  “他妈的,真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扑领母!”黄腾很不甘心的骂了一句。

  “那咱们就动员吧,通州伯你辛苦跑一趟知会一声,就说我们汉川封臣出五千人,让陈制台别一个人跑去送死。

  同时,这汉川镇军虽然不能直接动用,但我会把勃固镇和德应镇的镇兵一万,调到关键要塞防御。”

  说完,黄腾又看向了金岛君男武左奇,“武兄弟,你是嘉定汉学高门出身,文章最好,把这情况写一篇奏章,咱们都签字然后上呈陛下吧,要把咱们的难处,都好好汇报清楚。”

  武左奇是嘉定边和武家出身,这是京族中专门研习儒家经典的高门,他伯父武士缵曾是广南第一高士,在皇帝入嘉定时就投靠。

  武家也因此发达了,作为旁支的武左奇也在这边混了个男爵,有一个岛,七千多臣民。

  。。。。

  很快,准备在白庙进行下一步的陈秋泽就收到了消息,他意气风发,觉得上天都在眷顾自己。

  本来还要贷款来拉雇佣军,而现在,他手里有了七千华人志愿兵,四千五百总督标兵,四百匈奴精骑,如果再加上汉川封臣的五千藩兵,就有差不多一万七千人了。

  这一万七千人都是战兵,再征召一点农夫随军运输什么的,路上又再征召一点在伊洛水沿河屯垦的华人志愿兵,弄个四万人是没问题。

  这样,就可以号称十万,吓也把孟云给吓死了。

第662章 治大国,八双眼都不够用

  (为避免麻烦,我把缅人改成了骠人,请知悉)

  孟云能忍吗?

  他是真的能忍,不但在这个时空能忍,原本历史上,他就超级能忍。

  原本历史上,缅甸虽然顶住了满清的进攻,但国内也被打的千疮百孔。

  随后满清又封锁边境,禁绝贸易,一匹布,一斤铁都不准许进入缅甸,也不许缅甸物产通过云南贩卖到国内,导致缅甸国中民生凋敝,相当困苦。

  而好死不死,缅军又在表面上,至少是国内宣传中,他们是胜利者,孟云的兄长白象王可是大吹特吹,封了一堆抗清大功臣的。

  这就导致缅甸根本没法用低一等级的态度,向满清恳求开放边界,毕竟哪有打赢了还要低三下四的道理。

  这一切,导致了内部伤口迟迟无法愈合,国家摇摇欲坠。

  在这种情况下,孟云接替他兄长白象王之后,立刻开始猛抽自己耳光,等降低了国内心理预期,时机成熟后,马上就向满清求和。

  当时的贡榜王朝,姿态放的比云南边境的土司还低,朝贡的时候,是主动排在这些土司后面的。

  明明信的是南传佛教,还哭着喊着去找满清求佛经,称呼乾隆为佛主,得到几本批注过的经文,就好似求取到了什么真经一般。

  且两边互派使者时,缅甸使者到了清朝就剃发易服如清朝官员打扮。

  满清使者到了缅甸,孟云必定亲自出城迎接,面给的足足的。

  在他这么放低姿态,不遗余力的跪舔下,乾隆高高兴兴的放开了边境管制,还派人册封孟云,赏赐大批财货。

  得到了清朝的原谅后,输入相当多物资稳定局势后,孟云才开始逐步收拾国内的烂摊子。

  五年时间就把被战争打烂,叛乱遍地的贡榜王朝给复兴了,甚至还再次有能力出动大军进攻暹罗。

  把刚刚篡位的拉玛一世,打的焦头烂额的。

  这位,就是贡榜王朝的中宗宣皇帝刘病已,能名列缅甸历史五大明君,绝对是有能力的。

  不过,这个时空的贡榜王朝毕竟国小力微,连自主权都基本丧失,跟历史上不可同日而语。

  孟云再是有能力,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

  阿瓦城,也就是后世缅甸的曼德勒,这里距离瑞丽已经不到三百公里了。

  且阿瓦以北六十公里,就是上川省的地界,大虞管理云南、贵州、上川三省的南中总督莫公柏捏着三万镇军,只要皇帝下令,立刻就能顺流而下。

  东面,则是归属于云南省管理的掸邦高原诸土司。

  南面,更有汉川总督陈秋泽随时想把孟云直接整死。

  可以说,缅王孟云被大虞朝的势力,挤在以金沙川(密支那)为省城的上川省和以大光为省城的汉川省之间,动弹不得。

  不过有点奇葩的是,这种情况下,孟云管理的人口竟然不是减少,而是增加,如今已有八十多万了。

  这表示,孟云的力量并没有随着汉人的大规模到来衰退,反而在逐年增长,只是没有汉人增长的这么快而已。

  阿瓦城,阿摩罗补罗宫中,气氛非常紧张。

  孟云有些伤感的坐到王座上,他抚摸着王座上镶嵌的大块绿玛瑙宝石,内心翻腾不已。

  他的父亲雍籍牙在这个王座上,建立了辉煌的王朝。

  他的兄长白象王孟驳,从这里发出号令灭掉了暹罗,还将入侵的满清击败。

  当然,他的另一位兄长,皇帝当年亲手扶持的信他敏王,就是在这个王座上,被他用梭镖捅死的。

  而现在,孟云坐在这王座上,觉得好像自己已经死了一般,他已经没有任何退路了。

  “那陈秋泽辱我,我自当是恶犬狂吠,任他百般手段,我自岿然不动。”看着身边几员心腹文武,孟云叹息着说道:

  “可是如今,我们送往京城的奏章,派去的使者都杳无音讯,这是大皇帝,要杀我啊!”

  “王,不可轻信那些传言,哪怕就是妙香人的皇命旗出现了,也有可能是因缘巧合。

  那汉川总督陈秋泽玩弄把戏,所谓罗刹国将妙香击败等等,全是谎言。

  臣虽然不知道罗刹是何等大国,但有一条臣是知道的。

  那就是妙香是天朝大国,别说一场战败,就是十战十败,也万万到不了要攘外必先安内,要先解决我这十几万人的紧迫地步。”

  说话的,是孟云最主要谋主,宫廷大臣端廷德温。

  别说,还真的很有水平,不愧是历史上贡榜王朝制度的设计者,在前往昆明的南中太学学习之后,水平就更高了。

  “说这些还有何用,南京城的是妙香人的大皇帝,不是我们的大皇帝。

  妙香朝廷与那汉川总督不过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想现在来打死我们,另一个想慢慢吞下我们。

  反正都是要死,为什么不趁现在还有兵马,拼死一搏!

  就算不胜,我们也可以护着王上去阿拉干,然后去印度投靠西夷,总比被妙香人吃掉要好!”

  不过,孟驳族弟,王室成员貌温的话虽然很大声,但周围一个附和的都没有。

  只有端廷德温见氛围实在有些尴尬,才说了句。

  “比起妙香人,西夷更不是什么好人,且他们上次都快守不住威廉堡,再有一次的话,他们就该离开东方了,千万不能作为依靠。”

  好吧,左也不行,右也不行,确实陷入死局之中了。

  沉默中,所有大臣都把视线投向了宝座上的孟云。

  而孟云原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靠着皇帝没空处理他的时间窗口,看看能不能有其他选择。

  如果没有,那也保持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哪怕是把大部分地盘让出去,做一个掸邦那样的土司也行。

  但他低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唐人的移民速度。

  这种快速的移民,大大加剧了不同种族之间的冲突,且唐人有官府和宗族撑腰,完全把骠人按在地上摩擦。

  骠人没有办法,就把所有希望,寄托到了他们曾经的王孟云这。

  这相当于把想苟着躲起来的孟云,给顶到了最前台,这些年,大量骠人开始往阿瓦周围聚居,带来了一定实力的增长,但更让孟云成了一群黑狗中的白狗,极为显眼。

  韬光养晦,养个屁,孟云惨笑一声,他倒是想养晦,等到中华帝国自己出问题,但时局根本不给他这个机会。

  而如果从这一点来看的话,陈秋泽的判断其实是正确的,大虞朝廷的温水煮青蛙,很可能会煮不下去。

  因为骠人被欺压之后,正以每年几万甚至十万的速度往孟云控制区汇聚,这会很快超过以阿瓦为中心之中缅甸的承载能力。

  估计当骠人在这里超过百万之后,生活的困苦加上汉人不断地进逼,直接爆开是极大可能发生的事情。

  这天下事,特别是国家大事就是如此,瞬息万变,条件、情况随时在变化。

  莫子布和丞相罗芳柏远在万里之外,锦衣卫坐探也不一定就能敏锐察觉到这种变化。

  “能打吗?”孟云冷幽幽的声音从王座上传来,人却丝毫没有动。

  宫廷大臣端廷德温立刻就明白孟云压根就不想打,因为他问的是能打吗,而不是有胜算吗。

  真要想打,肯定是问胜败的。

  “最下面的人能打,但各封臣肯定打不了。”觉察到了孟云的内心,端廷德温立刻说道。

  贡榜王朝目前实行的,实际上还是奴隶制,作为大王,孟云其实不是中国式的君王,而是其中最大的奴隶主。

  他对下面人有很强的控制力,但远达不到中原帝王的那种地步。

  且这些年,他下面的骠人贵族实际上是在不断流失的,因为孟云稍微做出要加强对他们控制的意思,他们就勾结汉人作为靠山。

  这些年,人口的增加,其实主要最底层困苦的骠人,他们没有任何指望,也没有任何保护者,不得不朝孟云控制的地区来。

  “我有百万百姓支持,也打不了吗?”孟云不死心的再次问道。

  “确实打不了。”端廷德温咬着牙,仍然给了孟云一个非常坚决的回答。

  

  “王,妙香人来了之后,咱们骠人的日子,其实是好过了一些的,很多人不但吃饱饭了,财富还增加了,所以他们肯定是不愿意打的。

  那些愿意打的,基本都是乌合之众,根本无法形成战斗力!”

  端廷德温的这话,有点难以理解,所以必须要放到当下的环境中来解读。

  那就是,汉人的大规模到下缅甸,确实给骠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带来了相当的好处。

  其中最直接的,就是农业技术的进步。

  可不要以为种地很简单,在没有化肥的时代,要把地种好,技术含量是非常高的。

  汉人没来之前,骠人的种植技术,大约只相当于中原西汉中后期的水平,但现在,已经飞速接近此时正常水平了。

  之所以会进步的如此迅速,就是其中有很多原本在汉地也是稀缺技术人才的高技能农夫,来到了南洋。

  这些人在原本家乡,那也是极为珍贵的,哪怕就是沦为了佃户,也是主家需要哄着,四时八节要慰问打赏,防止被别人挖走的人才。

  而在大虞朝推动下南洋之后,很多这样擅长种地农夫都从家乡离开了。

  毕竟家乡好地段都被老爷们开垦了,他们只能当佃户,顶多做个中农。

首节 上一节 677/76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