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风烈烈起南洋

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90节

  莫子布知道郑信口中的这个位置是什么意思,那就是阿瑜陀耶王朝已经被华人掌控了一百年的财政大臣这个职位。

  “不过事与愿违,我为了能守住这个华人最后的底线,努力学习当好一个商人,一个好的财政官,税官。

  但是到了最后,使我走上国家高位的,却是靠行军打仗的能力。”

  莫子布走到郑信身边,和他一起看着窗外梭桃邑的海景。

  “但殊途同归,世叔虽然没有做上财政大臣,但这个职务,也没有被外人拿去。”

  郑信点了点头,却突然做出一副沉痛无比的表情,“财政大臣是属于华人,但是暹罗国却要没了,我断定阿瑜陀耶城撑不过三个月了。”

  说完,郑信看着莫子布,倒是毫不掩饰他的欲望。

  “阿瑜陀耶城历三十五王,共四百一十六年,按我中华上国来算,立国超三百年的,唯有两周、两汉、两宋而已,连大唐和大明都未超过三百年。

  至于夏商,所言神鬼莫测,不可揣度。

  其中两周平王东迁之后,形同傀儡。

  赵宋得国不正,始终未能一统,高宗南渡偏居一隅,更称臣于胡虏,算不得大朝。

  唯有两汉,光武皇帝天纵英才,赖祖宗神灵保佑方得延续。

  由此得见,世上就难有三百年不灭之王。

  阿瑜陀耶城虽得佛祖庇护,多得了一百年之气运,但如今也气数已尽。子布,我若想做这暹罗王,你看有机会吗?”

  不说别的,郑信这种推心置腹,不说假话的坦诚,相处起来还是真挺让人舒服的。

  莫子布点了点头,回应道:“自我辈华人祖先元末下南洋以来,迄今已过五百年之数。

  其间多少先人曝霜露、斩荆棘,风里来,浪里去。若无我等华人,南洋何以兴盛?

  我思昔日,大明时旧港、三宝垄等地华人豪杰今安在哉?

  究其原因,乃是始终把自己当做异乡之人。并未发觉这南洋,多少良田、良港、大矿都是我华人开垦的,我们也当是本地人。

  

  家父莫士麟便是有鉴于此,又思神州陆沉,遂把持高棉王之称号,欲给南洋华人建一太平乐土。

  但我家是明之遗民,同胞对我等稍有疑虑,高棉国小力弱,又不足为凭。

  反观世叔之暹罗,乃是南洋有数大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素称鱼米之乡,若能王之,必能庇护全南洋的华人。

  世叔若是愿将暹罗建成南洋所有华人的乐土,小侄定当鼎力相助!”

  郑信眼中升起了希望的火苗,他轻抚两下胸口,似乎在平复激动的心情,半晌才看着莫子布说道:

  “有子布助我,大事可成矣。若是愿意屈就,事成之后,愿裂洛坤以南之土以谢。”

  莫子布大为意外,郑信这话的意思肯定不是让他独立建国,但是愿意把洛坤以南,就是现在莫子布算是名义上控制的洛坤、宋卡、高头廊、北大年等府。

  也就是后世泰国在马来半岛领土的八成以上封给莫子布,让他做暹罗国内最大的藩臣。

  看到莫子布露出了震惊的神情,郑信却知道这是值得的。

  从芭提雅一战他是看出来了,莫子布麾下这一千多人战斗力非常强悍,甚至在缅人精锐之上。

  估计就算白象王亲临,昆仑山堂也可以跟缅军一换一。

  这份战力,与郑信最开始的两千精兵相当。

  但郑信的两千精兵已经在阿瑜陀耶之战时,被白象王调动禁军消耗大半了。

  他若是想收复阿瑜陀耶,一要等北面大清出手,二肯定要借重莫子布的精兵。

  更重要的是,莫子布能在一年多就建立一支如此精锐,证明他是有将才、帅才的。

  所谓三军易得一将难求,给个大号藩臣不算什么,能拉拢到人才,才是最重要的。

  不过,莫子布震惊之后,迅速就冷静下来了。

  因为郑信没有对他提出的建设全南洋华人乐土给与回应,反而单纯的封官许愿。

  这是,唉!

  这其实怕他莫子布有更大的企图,抢先用一个超级大,但又不是非常损伤核心的蛋糕砸给莫子布,让他在以后,不能再提出其他要求。

  莫子布明白,郑信之所以装聋作哑,是因为他背后的潮州系先一步对郑信进行了巨额投资,郑信本人更是暹罗潮州党的一员。

  经过一百多年的把持,暹罗已经是他们潮州人的禁脔。

  洛坤以南,已经是郑信能拿出来的最大块蛋糕。

  自己要是还有要求,一定会被郑信怀疑动机,毕竟两人的关系,实际上才开始建立,并没有那么牢固。

  想明白了这些,在郑信将要怀疑的电光火石间,莫子布拱手做谢。

  “还是世叔知我啊!小侄不欲骨肉相残唯有学重耳外奔,能得洛坤以南落脚,自当可为暹罗永世藩臣。”

  郑信也大喜,他认为自己终于明白了莫子布的需求了。

  这位莫五公子若是不想回河仙行那玄武门之变,出走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

  莫子布心里,则开始明白,还是他原本的计划好用,必须得成为郑信的女婿,才能用自己人的身份,打入潮州人内部。

  现在他们是南洋最大的势力,不争取到相当潮州人的支持,整合南洋华人,就是一句空话。

第107章 总结与未来

  莫子布还生怕说多了让郑信,特别是他背后的潮州人起疑心。

  但莫子布压根没料到,他就说了这么点,潮州人就已经开始警惕他了。

  当郑信把洛坤以南许给莫子布的时候,通立刻就站出来反对了,他对郑信说道:

  “彼辈对我确有大恩,有恩自当报答。

  但莫五张口便说全南洋华人,闭口要谈全南洋华人的太平乐土。似乎这暹罗国是其他华人一起保扶的一样。

  但谁都知道,自一百年起,这暹罗就是我们这些潮州人在扶持。

  我们为暹罗管理财政,通商贸易,治理地方,连昭披耶河(湄南河)两岸的沼泽,都是我们开垦为良田的。

  如今这天赐良机已到,咱们将要收获果实了,这位莫五公子却要借着全体华人自说自话来分好处,哪有那么容易的事!

  弟以为,莫五公子说什么全体南洋华人云云,不过是借口,其意在以此为借口,使得河仙粤西佬的势力深入暹罗,兄长不可不察。”

  郑信看着涨红面孔的通,很能理解他现在的心情。

  因为现在郑信这个小团体中,潮州人和父系纳真占绝大多数。

  通这种母系纳真想要站稳脚跟,不被踢出核心圈,就必须要表现的比其他潮州人和父系纳真更加维护潮州人的利益。

  不过郑信没没有马上表态,他要看看其他人的反应。

  结果不但銮思瓦拉坎这种纳真支持通,就是郑敏成,甚至陈联这种还可以算是华人的心腹,都对通的话表示部分支持。

  陈联与莫子布接触的多一些,他站出来说道:“我见莫五公子,为人豪爽又侠气,眼界极为开阔。

  治军更是赏罚分明,言必信,行必果,实有人主之风。

  我也相信他没有直接上来捡便宜的心思,但此口不可开。

  一旦接纳了他,日后其他人以此为借口,纷纷来暹罗要好处怎么办?

  故国光是闽粤两省就有人口数千万,小小暹罗岂能满足所有人?”

  说白了,在这些潮州人眼中,暹罗如果要落到华人手里的话,那只能是他们潮州人。

  他们就没想着把暹罗门户大开,让所有人利益均沾。

  他们宁愿捂着,慢慢分给自己的潮州乡党享用,也不会快速打开门户,与其他华人分享。

  这有点像什么,做个不恰当但很形象比喻。

  可以把暹罗看做二鸦之后的满清,当时是英法出钱出力将我大清打垮的,所以他们跟满清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在满清享受了人上人的待遇。

  这些就像是在暹罗的潮州人,虽然他们不是殖民暹罗,但在某些程度上是很相似的。

  而现在提出建设全南洋华人乐土的莫子布,就像是打着门户开放幌子的花旗国。

  这自然就会引起通、銮思瓦拉坎这样的既得利益者十分不满。

  其实这也没什么,就如同陈联所说,暹罗对比起中国并不大,敞开给所有华人的话,光是闽粤华人都不够分。

  他们潮州人上百年经营,出力最大,当然最好是圈起来吃独食。

  只不过他们这些人都没想到,哪怕是郑信这样的纳真当王,仍然会引来泰人强烈抵触,以至于单靠潮州人,根本压不住。

  他们更想不到,满清这样的庞然大物马上就要倒下,英法会变得那么强大,特别是英国,竟然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帝国。

  在这种恐怖的实力悬殊下,华人最终沦为了二等公民,不,应该最终变成了豢养的‘肥猪。’

  而当所有人都反对的时候,哪怕是郑信,他也没办法一意孤行。

  因为他现在的地位,都是潮州乡党集体发力的结果。

  他们投资郑信长则快二十年,短也有数年时间了,指望的就是郑信当上暹罗的伊尹、霍光、诸葛亮之后来分好处。

  更别说现在郑信想要当暹罗王,那就更需要这些潮州人的支持了。

  “通之言,还是过于激进了。

  这暹罗咱们潮州人功劳最大肯定是无可争议的,但也不能把暹罗弄成咱们潮州人一家之禁脔。

  外来的华人,只要守规矩,未来的暹罗国还是欢迎他们的,这些人就以莫五公子为上限吧。

  洛坤以南给莫五公子立足,这是我决定了的,救命大恩,等同再造,怎可不报?

  且未来我等与河仙,说不定也要有些龃龉,不能没有人从中斡旋。”

  。。。。

  而郑信在与心腹商讨的时候,莫子布也在组织麾下军官进行军议,还是专门选的一间有石灰涂抹的白墙,因为可以方便涂涂画画。

  莫子布先把芭提雅之战的形势图给画了出来,屋内军官不但陈光耀、武文勇、王无病这种华人、安南人在。

  欧洲人布鲁诺中校、雅克上卫、弗德里克上卫、巴蒂斯特中卫等人也都在。

  “大家集思广益,都来说说自己的看法,中卫以上军官必须提出一条意见,不要怕说了我不高兴,只要不是乱说,你提的意见越多,我越开心。”

  莫子布摆出了虚心纳谏的样子,很快就有人不带拐弯的开口了。

  “勋爵,恕我直言,这次战斗中,士兵们确实非常英勇,各连队对于指令贯彻的非常到位,胜利也很辉煌。

首节 上一节 90/76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