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第160节

  这个沈璟办事真的很勤勉,初为兵部主事的时候,这家伙竟然把九边地图和九边将校背得滚瓜烂熟。

  很多衙役都见到过,当其他兵部官员到处翻找边关将领记录的时候,他问下那边关将领的名字,就能背出人家的履历来。

  还有,礼部仪制清吏司是礼部最忙碌的一个司,事务十分烦琐,沈璟从不懈怠,事必躬亲,就连校对纪录宗藩名录之类繁琐的小事,他都亲自动手,从未假借礼部吏目之手。

  而且,他的确没有贪腐,他在京任职十余年,原本还是寄住在好友家里,后面升了员外郎才凑钱在明时坊的苏州胡同买了个百余两的小院成了亲。

  他就娶了一个正妻,没有小妾,他的正妻还是农户出身,没有任何背景,他家里也没有任何下人,所有事都是他两夫妻亲自动手。”

  这家伙真一点问题都没有?

  那就查这家伙的亲友!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果断道:“你细细查查他的亲友,特别跟他过从甚密的。”

  这个好像需要费点时间。

  不过,骆思恭倒是没拖沓,过了两天,还是辰时许,他便急匆匆的赶过来了。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他又双手奉上两份密折,恭敬道:“万岁爷,微臣细细查过了,跟他过从甚密的就这两个。”

  万历接过密折打开第一份一看,不由得一愣。

  孙继皋,万历二年甲戌科状元!

  嘉靖二十九年生,南直隶常州府无锡县人,初授翰林院修撰,历詹事府右春坊右谕德,翰林院侍读学士,现任詹事府少詹事。

  此人还给他讲过课呢。

  他很清楚,这家伙也是个清流,而且是个名气不小的清流!

  接下来第二个又是谁?

  他打开第二份密折一看,那都不由得目瞪口呆。

  李三才,万历二年甲戌科二甲第七十名!

  嘉靖三十一年生,陕西西安府临潼县人,初授户部主事,三年后擢户部员外郎,现任户部郎中。

  东林开山元帅,托塔天王李三才!

  这是东林党争要开始了吗?

  临潼距离潼关不远了,潼关对面就是蒲州!

  李三才十有八九跟蒲州三大豪族有关系,要不然,韩爌就不可能成为东林大佬。

  那么,这个沈璟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家伙到底受谁的指使上疏请立太子呢?

  东林那是不大可能的。

  这会儿还没东林呢。

  万历拿着密折皱眉沉思了一阵,随即问道:“沈璟怎么和李三才扯上关系的?”

  骆思恭不假思索道:“万岁爷,上次微臣大致查了一下,沈璟升礼部员外郎之前是住在好友家里的。

  这次微臣查清楚了,沈璟就是住在好友李三才家里的。

  李三才家里是军籍,原本隶属武功右卫,后面李三才的祖父李禄调京营任职,他们一家早就搬到京城来了。

  他的父亲李珣好像还是正德年间进士,官至户部员外郎。

  至于他们怎么认识的,微臣还没查清楚。”

  万历又问道:“沈璟又是怎么和孙继皋扯上关系的?”

  骆思恭小心道:“万岁爷,他们两是同乡,而且常州府紧邻苏州府,无锡离吴江不远。”

  这个孙继皋估计也跟东林关系密切。

  万历琢磨道:“孙继皋好像曾出任万历八年会试同考官,你去查查,他收了什么弟子没。”

  骆思恭连忙拱手躬身道:“微臣遵旨。”

  这个好查,第二天一大早辰时许,他又急匆匆赶过来了。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他双手奉上一封密折,恭敬道:“万岁爷,微臣能查到的就这个,其他还有没有微臣还不清楚,就这个经常跟孙继皋、李三才和沈璟。”

  万历接过密折打开一看,不由恍然。

  顾宪成,万历八年庚辰科二甲第二名,南直隶常州府无锡县人,初授户部主事,后迁吏部验封司主事。

  这家伙就是东林开山老祖!

  沈璟还是吏部验封司员外郎,跟孙继皋和李三才又是好友,看样子东林已经有点拉帮结派的架势了。

  这帮家伙还都是清流,或许,蒲州三大豪族那些余孽已经开始利用这些清流了。

  东林党争好像还避免不了,顾宪成要辞官返乡重建东林书院他也没有理由去拦。

  这帮家伙跟蒲州三大豪族的余孽肯定联系密切,他也没必要去拦,这也是一条不错的线,借着这条线估计也能扯出不少蒲州三大豪族的余孽来。

  万历皱眉沉思了一阵,随即果断道:“思恭,你派人去吴江查一查,看沈璟老家有什么问题没。

  这次多派点人过去,在苏州府和常州府好好经营一番,最好能混顾宪成和李三才家里去,这个也不用急,几年时间混进去都没问题。

  如果实在没有合适人选,你就命亲信去金陵招一点,那边的锦衣卫余丁应该也不少。”

  万岁爷这是要干什么呢?

  骆思恭虽然不知道怎么回事,但还是毫不犹豫的拱手躬身道:“微臣遵旨。”

  说罢,他便恭敬的退了出去。

  万历看着窗外的萧萧落叶,不由暗自叹息一声。

  这帮文官开始利用清流跟他斗了。

  他能怎么办呢?

  难道,没有任何罪名,直接砍了?

第178章 其实还是为了利益

  万历正等着南直隶的消息呢,辽东总兵李成梁却突然间上了份奏折。

  这天一大早辰时许,朝阳初升,他便如同往常一样带着李玄成和单思南等走出行宫后院,准备去二进书房中批阅奏折了。

  此时避暑山庄之中的匠户也如同突然间接到了诏令一般,纷纷从自家院子走了出来。

  大小道路上顿时人流涌动,塞满了密密麻麻的黑点。

  这个倒不是万历下旨要干什么。

  他们这是去干活呢。

  每天这个时候,木匠就该去作坊里打造水车构件和纺纱机、织布机了,年轻铁匠也该去水车作坊里换班了,老铁匠则要去组装火枪火炮的作坊里干活了。

  大家都在忙碌,万历也不例外。

  他来到书房中之后,便翻开早已摆在桌上的奏折开始细看了,李玄成、孙海和客用也麻利的在书桌跟前的小条桌旁跪坐下来,准备给奏折批红了。

  大明王朝那也不可能天天有特殊的大事发生,他平时需要批阅的也就是正五品以上的官员任免、千人以上的兵力调动和大额钱粮拨付等琐事。

  没想到,这一天还凑巧来了两份特殊的奏折。

  一份那是内阁首辅申时行上的,这狗东西竟然说内阁还是人手不够,请增补内阁大学士。

  另一份则是辽东总兵李成梁上的,这家伙说什么辽东边军屯卫的粮食都快收完了,是不是可以集结骑兵去突袭朵颜三卫了。

  这两份奏折还都相当之特殊。

  申时行迟不请增补内阁大学士,早不请增补内阁大学士,偏偏选择这沈璟上疏请立太子的时候请增补内阁大学士,那肯定有猫腻。

  这家伙肯定是想让许国入阁辅政,因为按道理就是礼部尚书最有资格增补为内阁大学士。

  许国入阁之后,他们就是三个压着余有才一个,以余有才懦弱的性子,那恐怕写奏折票拟的资格都会被这三个家伙夺了去。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许国入阁了,这礼部尚书又得有人去接任,接任礼部尚书的人空出来的位置还是要有人去接任。

  这些可都是正三品以上的朝堂大员啊,这么一搞,朝堂之上就要大动一番了。

  不过,问题不大,武力在手,谁敢不听话就收拾谁。

  万历细细想了想,随即提笔批红道:“准奏,增补礼部尚书许国,礼部左侍郎沈鲤入阁辅政。”

  你想增补内阁大学士是吧?

  行,朕一次给你增补两个。

  你想三个人联合起来欺负余有才一个,那是门都没有,本来是二比一,朕让你变成三比二。

  至于六部尚书和六部侍郎怎么动,朕就看看你想玩什么花样。

  申时行这个处理好了,接下来就是李成梁了。

  他是说过今年秋收之后要去突袭朵颜三卫一波,好为明年收复北平行都司故地做准备。

  李成梁这家伙明显是想趁机抢功劳。

  因为蓟州镇总兵董一元手底下就没什么骑兵,宣府镇总兵董一奎手底下也才一万骑兵。

  这两兄弟的骑兵加起来才这家伙的一半,如果就这么去突袭朵颜三卫,李成梁这家伙估计能把功劳抢去七八成。

  不过,京营加进去就不一样了。

  京营骑兵足有八万了,而且装备精良,李成梁那点骑兵在京营面前压根就不算什么。

  万历想了想,随即果断道:“传彭国公前来觐见。”

  戚继光这会儿那是忙得很,他又要负责操练京营,又要负责给那些没学过兵法的新进公侯讲课,又要负责万盛堂药号的药材供应,他这段时间都是南苑和避暑山庄两头跑,忙得不亦乐乎。

  还好,昨天晚上他正好跑避暑山庄这边来了。

  所以,他来得很快,不一刻钟时间,他便疾步而入,拱手躬身道:“参见万岁爷。”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元敬,京营将士种下去的粮食应该收得差不多了吧?”

  京畿可没辽东那么冷,这边粮食种得比辽东早,那就应该收得比辽东那边早。

  戚继光连连点头道:“万岁爷,都收完了,现在都在晾晒呢,这活计家里的老幼妇孺都能干,就是舂米什么的有点费劲。

  不过也没什么,反正冬天天寒地冻的,他们出门也不方便,在家舂米正好,还可以暖暖身子。”

首节 上一节 160/5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谁教你这么当兵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