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第212节
今年我们反正不会大举北征,到时候朕让各边镇的骑兵出塞突袭一番,他们就跟着骑兵跑过去,骑兵冲散人家的部落,他们跟着逃散的牧民到处乱窜就行了,窜到哪个部落是哪个部落。
到时候,他们可以逃去土默特部的地盘,也可以逃去喀喇沁部的地盘,甚至还可以逃去察哈尔部的地盘,他们可是青壮,而且还骑着战马的,那些部落的人应该不会不收留他们吧?”
这会儿北虏的青壮和战马都损失惨重,青壮骑着战马窜过去别人应该不会不收留。
骆思恭想了想,又问道:“那我们怎么让他们把刺探到的情报传回来呢?”
这个问题得好好琢磨一下。
他们商议了半天,总算是把所有细节都计议妥当了。
紧接着,骆思恭就去招人去了。
朵颜三卫的人那的确是唯利是图,反正他们曾归附过大明,为大明效力对他们来说好像没什么大不了的。
骆思恭一声吆喝,那些在宛平煤矿挖煤的朵颜三卫青壮几乎是人人都像为大明效力啊。
这可是招刺探情报的,不是招打仗的,自然不能是个青壮就招。
骆思恭倒也不急,反正剩下那批挖运河的还没过来呢,他还可以好好筛选一番。
万历把这反间之计交待下去就没管了。
他还得安排京营和蓟州镇边军换防的事宜呢。
董一元收到诏令之后那是一路打马狂奔,第二天下午申时许就赶到了皇宫。
万历立马就把戚继光招过来商议起来。
还是那专门摆放地图的偏殿,三人盯着蓟州镇和北平行都司的地图细细看了一阵,万历这才郑重道:“怎么样,一元,朕给你补齐十万人马,你能守住北平行都司吗?”
这个,我可不能胡乱吹牛。
董一元细细想了想,随即小心道:“万岁爷,这北平行都司这么大,微臣就五千骑兵恐怕不行啊。”
嗯,没有骑兵的确不行。
万历很是干脆的问道:“元敬,怎么样,京营的战马补齐没,河套还有多少战马?”
戚继光连连点头道:“万岁爷,京营的战马已经补齐了,河套那边今年大致还能出五万匹战马。”
这五万匹战马全部分给蓟州镇肯定是不行的,其他边镇那也得分点。
现在宣府镇和大同镇都有上万骑兵,辽东镇有两万骑兵,其他六个边镇都只有几千骑而已。
万历琢磨道:“那就先给偏关镇、延绥镇、固原镇、宁夏镇和甘肃镇都补满一万骑兵,剩下应该还有一万多两万左右的战马,这些战马都给你,你先操练两万骑兵出来。”
两万骑兵虽然还不够,但勉强能抵御一番了。
董一元看了看北平行都司的地图,又小心道:“万岁爷,末将以为,北平行都司还是要多建城池堡垒才行,这样才能让北虏投鼠忌器。”
城池和堡垒那就是克制北虏骑兵的利器。
万历微微点头道:“这个你跟元敬看着调配吧,所有因军功封侯进爵的勋贵可以选择留在北平行都司,选择留在那边的封地就封在那边,让他们出任蓟州镇将校,带着屯卫修建城池堡垒在那边驻守。
如果想留在京营任职的,那就逐步调回京畿,跟蓟州镇的屯卫置换屯田做封地,你们边修建城池堡垒边置换吧,那边河流也不少,河边开出的屯田应该足够蓟州镇十万边军屯卫分的了。
神武营骑兵先留在那边以为震慑,今年你们争取把防区置换完。”
戚继光闻言,连连点头道:“微臣明白。”
董一元那也连连拱手道:“末将遵旨。”
不过,他们都有点奇怪,万岁爷这是要干嘛去呢,蓟州镇和北平行都司的事都不管了。
第236章 万历下江南
阳春三月,冰雪消融。
北运河终于解冻了,万历也可以下江南了。
他也就跟余有才和沈鲤等亲信说了一声,随即便调集战船和漕船准备出发了。
这个时候他好像完全跟朝堂之上的文官脱节了。
他基本不开朝会了,也很少接见朝中重臣,至于什么听讲经筵,在文官的监督下读书学习,那更是从未有过的。
其实,搞不搞这些东西跟治理大明基本没什么关系。
朝会暂且不论,其他什么乱七八糟的事就是文官用以约束皇权的手段。
说实话,一个当皇帝的要把如此硕大个国家治理好本来就忙得不可开交,如果成天还要接见朝中重臣,听讲经筵,读书学习,那一天就没什么时间了。
文官就想把当皇帝的控制在深宫里,教当皇帝的这么干,教当皇帝的那么干。
这样能行吗?
事实证明,这样不行。
洪武朝和永乐朝的时候当皇帝的亲自执掌大权,征战四方,那就是大明最为强盛的时候。
后面文官掌权,息兵养民,大明是越来越弱,越来越弱,弱到最后,谁都想来欺负大明一下。
这个不是开玩笑的,那些势力能不能欺负得了大明是一回事,但是,大明弱到最后就是谁都想来欺负一下。
鞑靼、瓦剌、后金、东胡、东瀛、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等,那都觉得大明弱到是可以任意欺负的了。
洪武朝和永乐朝的时候谁敢动手?
这就是听那些文官这么干那么干的下场。
所以,万历压根就不听那些文官的。
他就是这么叛逆,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谁敢叽叽歪歪,那就收拾谁。
这次下江南他也是说走就走,根本不跟那些文官打招呼。
大部分的文官甚至都不知道他要离京了。
这天一大早卯时许,天刚朦朦亮,两百艘水师战船和四百艘八百料漕船突然就从通惠河飞快的划了过来,汇聚到皇城的太液池中。
紧接着,上万禁军和上万锦衣卫便开始往船上涌了。
这次甚至连上万禁军的战马上了船。
辰时许,朝阳初升,硕大的船队就出了皇城,出了京城,沿着护城河和通惠河一路驶出,满朝的文官都不知道他要去干什么,除了皇党。
蒲州三大豪族的人甚至以为他又要出兵去征讨北虏了。
因为拉木伦河就是大辽河的支流,船队如果走通惠河、北运河、海河,然后往北一转进入大辽河,赶到拉木伦河流域那是方便得很。
万历当然不是去北平行都司,现在水师这么点战船去了也没多大用。
他是准备去金陵造船了。
此时,水师船队旗舰之上,邓子龙都已经兴奋得不行了。
他等了几年了,终于等到万岁爷发展水师了。
万岁爷亲自主持水师的发展,水师肯定会跟京营一样,实力嗖嗖的往上窜升啊。
这个时候万历等人其实也在水师旗舰之上。
不过,他们并没有如同邓子龙一般站船头指挥,他们都坐在中间的船舱里面呢。
万历、皇贵妃秦兰、李玄成、黄承玄等都是清一色的禁军将校装扮。
俞咨皋、彭尊古、彭信古等那都换上了水师将校的戎装。
还有李时珍、万邦孝等,则穿的是太医院的官袍。
这会儿水师的旗舰是着实寒碜,丈许宽大致四五丈长的船舱之中那也就钉了个不到半丈宽大致三丈长的长条桌。
船头方向就是空的,门都没有,其他三个方向就钉了一圈简单的长条椅,十多个人坐里面那都显得有点挤。
万历是一上船就开始翻阅船厂和造船的资料了。
他现在有两种选择,要么造老式风帆战舰,回复乃至超越洪武朝和永乐朝的战力,要么造蒸汽轮船,领先整个世界最少上百年。
不过,蒸汽轮船不是那么好造的,关键就是蒸汽机的加工和密封,现在大明要加工那么精密的蒸汽机那还只能用铜,百炼钢那就没有硬度足够的钢材来做加工刀具。
大明产的铜并不多,想要建造出一支庞大的蒸汽轮船舰队肯定是不够的。
而且,研发蒸汽机需要时间,研发蒸汽轮船也需要时间,具体多久还不能确定。
他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因为倭寇就要打上门来了。
丰臣秀吉一统东瀛之后就要开始以朝鲜为跳板进攻大明了。
现在,以京营的实力陆战估计没多大问题,关键就是海战。
他要借着这个机会灭掉东瀛这个祸患,那就必须在几年时间内建造出强大的水师舰队。
如果造蒸汽轮船,几年时间还不一定能研制成功呢,研制出来也不一定有足够的材料建造。
他沉思良久,还是放弃了现在就建造蒸汽轮船的想法。
现在大明就能打造风帆战舰,而且,那些所谓的海上霸主现在也只会造风帆战舰。
他们只要能造的比人家大,造的比人家多,再配上足够的火枪和火炮,同样能称霸海上。
大家看他一直在翻资料,皱眉沉思,也不敢吭气,整个船舱里那都安静得很。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邓子龙突然间走进来拱手躬身道:“万岁爷,船队进入北运河了。”
这意思船队已经在北运河里摆好阵型了,直接沿着京杭大运河南下就行了,他已经无需指挥了。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招手道:“云卿,坐下说话。”
邓子龙闻言,连忙在门口附近空余的位置小心坐下来。
万历紧接着便抬手介绍道:“云卿,我给你找了两个副手,这一个,丙戌科武状元,名将俞大猷之子俞咨皋,还有,癸未科武进士,木匠出身的彭信古。”
俞咨皋和彭信古连忙起身拱手道:“末将参见邓将军。”
这可是万岁爷给他找的副手,而且还有一个是名将俞大猷之子。
邓子龙见状,连忙起身拱手道:“两位将军客气了,请坐,请坐。”
万历又细细介绍道:“云卿,朕准备打造水师舰队了,不说别的,我们起码要先回复洪武朝和永乐朝的水准。
也就是宝船两百余艘,福船上千艘,蜈蚣船起码要达到三千艘以上,水师将士起码要达到十万以上。”
如果真能达到这规模,那大明水师又要无敌了。
邓子龙闻言,连连拱手道:“万岁爷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