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第234节
前套平原的六万京营骑兵之所以分散开来牧马其实就是为了掩护大同镇、偏关镇、延绥镇和固原镇。
他们分散开来了,离这些边镇的距离就近了,最远也不过四五百里,狂奔过去一天就到了。
宣府镇、蓟州镇和辽东镇其实也有京营骑兵的掩护,这会儿剩下的六万京营骑兵都已经分别集结在昌平州、燕山河谷和山海关附近了,三个边镇一旦遇袭,他们基本也能在一天之内冲过去支援。
这些都不用他操心。
现在他最关心的就是炼油。
他可是投入了几十万两的工钱和材料了,他得赶紧把油炼出来赚钱啊。
这天一大早辰时许,万历便来到离县城最近的一个炼油作坊之中。
他们建的炼油作坊就是一个个的小院子。
每个小院子那都是中间一座将近两丈高的作坊,四周全是傍墙搭建的凉棚。
那凉棚里面摆放的就是大水缸和油桶,大水缸还是带着铁皮盖子的,油桶则是两尺高一尺方圆的。
他们做的这种油桶比后世的小的多,一桶也就能装一百斤左右的油,这是为了运输方便,同时也是为了加工方便。
现在他们可没有什么加工铁皮的大型机械,铁皮纯靠水车和模具冲压,模具还是百炼钢的,越大越难做,所以,他们做的油桶就这么大。
万历看着凉棚里码放得整整齐齐的大水缸和油桶,不由暗自点了点头。
永年伯王伟和世子王冰闻讯,那是连忙从作坊里疾步走出来,拱手躬身行礼。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怎么样,都准备好了吗?”
永年伯王伟连连点头道:“万岁爷,都准备好了,就等您来了。”
那就赶紧开始炼油吧。
万历闻言,立马挥手带着他们走入硕大的作坊之中。
这作坊四周那都是大玻璃窗,通明透亮的,里面倒是没什么太多的东西,也就左边一大堆煤,右边一大排铁皮桶,中间一个硕大的炼油炉灶。
他们现在运送原油的桶和瓢都是用铁皮做的了,这主要是为了防火。
炼油作坊里面那是一丝木材都没用,连屋顶横梁和框架乃至玻璃窗的框子那都是用一火熟铁锻打出来的。
万历细细看了看,随即微微点头道:“开始吧。”
永年伯王伟闻言,连忙挥手下令:“注油。”
这原油还不在作坊里面。
十个匠户闻言,那是立马挑起二十个水桶,拿着瓢往外疾步而去。
不一会儿,他们便陆陆续续的挑着原油进来了。
这会儿他们可不是试验了,倒油的地方那都有专门上去的台阶和平台,方便得很。
匠户们都是直接把原油挑平台上,然后拎起桶就往早已插好的大漏斗里面倒。
一桶还填不满大漏斗的一半,两桶直接倒下去就可以换人上来继续倒了。
他们做的锅炉那也比原来的铁桶大多了,一锅炉差不多能倒进去一大水缸的原油,一次就是两千斤,四十桶。
永年伯王伟见他们把原油倒好了,铁桶和扁担也都摆放回去了,这才再次下令道:“搬油桶,准备点火。”
作坊里的匠户闻言,立马开始分工,有跑去外面拿柴火的,有跑去外面搬油桶的,有拿起铲子准备铲煤的,还有掏出火机准备点火的。
很快,铁桶就搬进来了,七个匠户,一人抱两个,那就是十四个,铁桶上还都有各色油漆写的大字,汽火煤柴,分明得很。
永年伯王伟见写着汽字的油桶都已经插上出油管了,立马就挥手下令道:“点火。”
那手拿打火机的匠户使劲一搓,点着一把干草往炉灶里一塞,里面的柴火很快就燃起了大火。
王冰则是拿起灶台上一个写着汽字的沙漏倒过来,然后紧盯埋在细沙中大致一寸的大玻璃管温度计。
那温度计上的刻度好像就剩下四个了,大抵就是代表汽油、火油、煤油、柴油的出油温度。
现在他们也不用水了,锅里直接就是细沙。
那灶里熊熊的大火烧了不到一刻钟,温度计上第一个刻度便到了。
王冰立马抬手道:“加煤,转小火,注意盯着油桶。。”
一个匠户闻言,连忙跑油桶跟前,时不时拿起密封的钢圈看一看。
大致一刻钟过后,第一桶汽油便满了。
那匠户立马抬手招过旁边两个匠户,一把将出油管抽出来,插一个匠户手里的铁勺中,又让另一个匠户赶紧将装满的油桶挪走,换上空铁桶,然后把铁勺里的油往里一倒,再把出油管往里一插。
这土办法炼油着实麻烦。
不过,总算是能出油了,而且还能出不少油。
这一锅炉就能炼四百斤左右的汽油、两百斤左右的火油、三百斤左右的煤油、五六百斤的柴油。
如果按火油一两银子二十五斤,煤油一两银子三十斤,那就是十八两银子。
这一个作坊,一天还不止炼一锅炉,因为炼一炉的时间还不到三个时辰,炼完一炉之后给锅里倒点冷水冷却一下紧接着就可以炼下一炉了。
也就是说,一个作坊一天能炼四炉,一百个作坊一天能炼四百炉,这就是七千多两一天了,一个月就是二十多万两。
不过,这还不够,远远不够。
第261章 要想富先修路
万历默默的站在炼油作坊了看了两个多时辰,第一锅油总算是炼完了。
几个匠户那都轮流拿着铁皮桶接沥青,开始往外挑了。
他默默的估算了一番,随即问道:“国丈,现在避暑山庄那边一天能造多少修建炼油作坊的材料?”
这里面东西看起来不多,加工起来可没那么容易。
永年伯王伟估摸道:“如果不算油桶的话,一天大概能加工十套出来,这油桶微臣着实不知道多少够,因为装满油运出去之后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卖完送回来。”
这一锅油大致就需要用十五个油桶装啊,一天四百锅油就是六千个油桶,而且这些油运到各大城池售卖都需要几天时间,多少天卖完再运回来,那真没人清楚。
也就是说,他哪怕就建两百个炼油作坊一天出产一万个油桶都不够用。
不过,他们出的油大多是装火油罐的汽油和柴油,如果把火油罐拿这边来装,那就能省掉六成多的油桶,一锅油也就耗五个油桶而已,四百锅就是两千个油桶。
这么算起来,他还可以再建四百个炼油作坊。
五百个炼油作坊一天炼两千锅那就是三万六千两,一个月就是上百万两。
这个产量倒是勉勉强强够了,毕竟,他们将油销售开来也需要时间。
万历细细想了想,随即果断道:“那就把火油罐拿过来装,我们直接在河边建个装火油罐的作坊,装好之后拉到河岸码头直接分发给水师将士就行了,一人先来上两箱,剩下的就存储在码头那边的库房里。”
这样就能省很多铁桶了。
那装火油罐简直不要太简单,扶着漏斗往里倒就行了,这边一锅没炼完,那边肯定装完一锅的了。
永年伯王伟闻言,连连点头道:“微臣明白了,万岁爷英明。”
这还只是小事。
万历细细想了想,随即指着那滚烫的沥青道:“国丈,你不能让他们这么挑,溅身上恐怕皮都会烫掉。
你得做一批像手工收割机一样的平板推车,这种推车不用装镰刀也不用装边框,不过必须全部用铁件做。
如果有了这种推车,他们不但不用担心被烫伤,搬运油桶也方便多了,油满了直接拉走,换个推车拉个空桶过来就行了。”
对啊,用推车又快又方便又省力气。
永年伯王伟闻言,又不由得连连点头道:“万岁爷英明,微臣等下就命快船传讯回去,让他们赶紧做。”
这作坊里暂时是没什么问题了。
接下来就是沥青的处理了。
说实话,这东西处理起来挺麻烦的。
因为这东西滚烫的时候是液态的,一旦冷却下来就变得跟木头一样硬了。
如果是装铁桶里,冷却之后那是砸都砸不出来,只能加热烧化了才能倒出来。
而且还倒不彻底,一旦一个铁桶装了沥青,那这个铁桶就不能再装其它东西了,只能装沥青。
他想到的办法是直接用掉。
也就是趁着沥青还是滚烫的时候用车拉到通往油塘的路上,去修路。
这时候通往油塘的路两边的碎石子那都已经堆积如山了,而且还不是一座是很多座。
碎石山旁边也已经围了很多匠户了,他们都是几个人一组,围着块大约三尺方圆的薄铁皮。
这种薄铁皮其实就是做油桶的铁皮,只是没卷起来而已。
铁皮上还都堆着石子。
万历和永年伯王伟一行赶到离炼油作坊最近的碎石山旁的时候,那滚烫的沥青都已经用马车拉过来了,一车就是十多二十桶。
那碎石山旁边也已经堆了二十堆的石子。
大家好像还都在等着他们发令呢。
还好,他已经下了口谕了,干活的时候看见他不用行礼,要不然这会儿怕是要趴一地了。
万历见状,不由哭笑不得道:“快点让他们搅拌一下铺路上啊,等沥青冷了那可就搅不动了。”
永年伯王伟闻言,立马挥手下令道:“快点把沥青倒碎石子堆上,赶紧搅拌均匀铺路上。”
这个其实很简单,这年头虽然没有水泥,但是石灰搅拌砂子什么的还是很多人干过的。
那滚烫的沥青往石子堆上一倒,两边的匠户便麻利的拿着铲子搅拌起来。
不一会儿,十几堆石子上便粘上了沥青,而沥青也开始便得黏黏糊糊的,有点搅不动了。
万历见状,干脆亲自下令道:“行了,赶紧铺路上去。”
那些匠户闻言,立马铲起沥青就往旁边的路上倒,不一会儿,一片十余丈方圆的路面上便铺满了粘上沥青的碎石子。
不过,这会儿还是高低不平的,一点路面感都没有。
接下来就是用大铁辊子反复碾压了。
铁辊子倒是早就准备好了,每个石山旁边都有一个丈许长,腰粗的铁辊子,铁辊子两边还装了带圆环的铁链子,只要拉着走,铁辊子就会慢慢把路撵平。
这种铁辊子也试过了,用马拉着撵黄土路,撵过去就跟镜面一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