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第470节
张四维那就更不用说了,这家伙金榜题名的时候张家最少都有数百万两的资产了。
他们都金榜题名之后那就等于进阶士族了。
如果不是万历打压,任他们如同历史上一般发展下去,他们三家包括他们的姻亲家里出的进士会多达十多个,举人那更是几十个。
这就是士族的可怕之处,特别是这种想尽各种办法经营官场的士族。
如果大明每个州府都出几个这样的士族,那就不得了了,寒门子弟那最多就能考个秀才,考举人那都是做梦。
现在就不一样了,秀才、举人、进士名额都多了两倍不止啊。
士族再厉害,那也不可能把这些功名全给包圆了。
这一下,寒门子弟才是真正有出头之日了。
平民百姓那自然激动的不行了。
至于士族,真正为国为民的那自然无所谓。
那些别有用心的就不一样了。
万历这真是在抢他们饭碗啊。
进士多了,朝堂之上的位置没多啊,六部尚书不可能变成二十个,内阁大学士也不可能变成十多个。
朝堂官员并没有多,京城官员还是千余个,权力中枢就这么大。
这多了两倍多的进士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多了两倍多的竞争对手啊。
还有举人,原本他们凭借关系还能让家族中的举人去当知县乃至知州什么的。
现在举人数量要扩充两倍多,那举人数量就会多达一万多乃至两万啊。
大明能有一万多乃至两万个州县吗?
这是不可能的,什么东洋都司、北美东都司、北美西都司,乃至奴儿干都司,那都是都司,是武将管的,不是文官管的。
万历等于是故意整出两倍多的进士和举人来跟他们抢饭碗啊!
如果是公平竞争也就罢了,他们还能凭借结党营私编织的关系网抢到朝堂之上大部分职位。
问题,万历这个叛逆天子跟他们就是对头啊,这家伙根本就不可能给他们公平竞争的机会。
这家伙就是想多取点寒门进士来跟他们抢,将他们慢慢逐出朝堂!
他们心里这个气啊,那真是弑君的心思都有了。
整个大明就这么沸沸扬扬热闹了几天,年节便过去了。
正月十六一大早辰时许,京城还是冰天雪地的时候各大衙门便开门办公了。
万历那也抱着小朱常洵来到御书房中。
他直接从书架上翻出一本《孟子》来,熟练的翻到《梁惠王上》篇,随即郑重道:“洵儿,这篇你好好看看,特别是这一段。”
呃,这怎么还跳着学啊?
小朱常洵低头看了看那段文章,多少有点懵。
他是开始学习四书五经了。
但是,他才开始学《论语》啊。
《论语》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每一章还都不是很长,内容也比较的浅显易懂。
这《孟子》就不一样了,动不动就是一大篇文章啊,而且主要还是讲道理的,很多地方都隐晦难懂。
比如,这篇《梁惠王上》足足有好千字啊,堪比几篇八股文,光是父皇让他看的这一段就好几百字啊。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这都神马意思啊?
小朱常洵费劲的看完,随即满脸的懵逼道:“父皇,今天要学这篇吗,儿臣看不懂啊。”
你看不懂正常。
万历微微摇了摇头,随即耐心解释道:“父皇不是让你今天读懂这篇文章。
这是父皇准备的殿试考题,今后你也要出殿试考题,所以,这一段的大致意思你还是要懂的。
而且,你还要搞明白一点,父皇为什么要选这一段来当做殿试考题。
你以后出殿试考题也要注意,殿试考题不是胡乱出的,你想要哪一方面的人才,那就出相关的考题来考他们。”
啊?
这殿试考题是这么出的吗?
小朱常洵还是有些懵逼道:“父皇,这一段到底什么意思啊?”
这篇文章一般的皇帝还不一定能看出里面的深意来。
不过,万历不一样,他可是被李太后和张居正摁着读了十多年的四书五经,这些内容那都等于刻进了他的脑海一般。
他拿起书本细细解释道:“这一篇文章其实是孟子教梁惠王治国之道。
这一段的大致意思就是官员可以没有田地什么的恒产,因为官员有俸禄有权力,他们可以安定的生活,一般不会去作乱。
老百姓不一样,老百姓没有田产等生存来源那就没法活,逼得没办法就会去作奸犯科乃至造反。
如果一个当皇帝的不管老百姓死活,不给老百姓赖以生存的恒产,那天下就会大乱,到时候当皇帝的又逮住作乱的老百姓杀,这就是昏君。
真正的明君要保证老百姓有赖以生存的恒产,这样老百姓才会安居乐业。
如果再教授老百姓一些基本的道德礼仪,那这天下就安定了,你明白了吗?”
哦,原来是这意思。
小朱常洵缓缓点了点头,随即细细想了想,又忍不住好奇道:“父皇,能高中进士的读书人那应该都读过《孟子》吧?
这一段他们应该都能看懂吧,为什么很多官员都好像不知道一般,还要拼命去压榨百姓乃至想尽办法去抢夺百姓的田产呢?”
你以为现在的文官是什么好东西?
他们很多都不是东西!
万历微微叹息道:“他们是被利益蒙蔽了自己的双眼,故意装作看不懂,他们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贪念,想贪赃枉法,想享受荣华富贵,想要穷奢极欲。
这种读书人读书的目的说白了就是为了捞钱,为了过上穷奢极欲的日子,他们就注定会变成贪官污吏。
朕想要的是真正为国为民的官员。
这种官员现在很少,不过,没关系,我们可以扩充进士和举人数量,慢慢筛选,把真正为国为民的官员筛选出来。”
哦,拿这个做殿试考题就是考这些官员是想当贪官污吏还是真心想为国为民。
小朱常洵缓缓点了点头,又细细想了想,随即问道:“父皇,那官员又怎么筛选呢,我们怎么看出来哪些官员是真正为国为民的,哪些官员又是一味贪赃枉法的呢?”
这个就没这么简单了。
万历正琢磨着怎么跟小朱常洵解释呢,李玄成突然间探头道:“万岁爷,沈鲤沈大人求见。”
第512章 清洗朝堂整治文官
内阁首辅沈鲤此时求见。
那多半是为了会试和殿试而来。
这对于一个王朝来说其实很重要。
因为一个王朝那就要靠科举选拔出来的官员来治理。
这就是没办法的事。
人非圣贤,哪怕当皇帝的再厉害那也不可能一个人把整个天下的事全管了。
如同大明王朝一般这么大的疆域,这么多的子民,那就必须选拔大量官员来治理。
而科举就是选拔官员的手段,所以,科举对一个王朝的治理相当重要。
万历以前是忙着开疆扩土,忙着消除外部隐患,没有时间。
现在不一样了,大明王朝的疆域已经够大了,那些足以导致大明王朝灭亡的外部隐患也差不多消除了,他也要考虑考虑怎么治理这天下了。
这天下想要治理好,朝堂之上的文官就要好好整治一番,把那些别有用心的和贪赃枉法的好好清洗一番。
他之所以把选士数量扩充两倍多,那也是为了清洗过后有足够的官员来替代。
这清洗还是个漫长的过程,别有用心的文官和贪官污吏不可能清洗一遍就能清洗干净,所以,每一届会试和殿试还都要选取足够的进士来填补清洗过后留下的空缺。
他清洗的文官多了,读书人就知道争权夺利乃至贪赃枉法很难在朝堂上站住脚了,到时候读书人的风气就会慢慢转变。
这倒不是说读书人会因此变得高尚,关键就是他让读书人看到了争权夺利乃至贪赃枉法的后果。
谁敢争权夺利乃至贪赃枉法那随时都有可能被清洗,到时候不但十年寒窗苦读白读了,还有可能会被治罪乃至杀头。
这样一来,只要是个正常人就应该知道不能再争权夺利乃至贪赃枉法了,不是不想,是不能。
万历正琢磨着怎么清洗朝堂整治文官呢,沈鲤已然捧着一叠奏折疾步而入。
他一看万历怀里还有个小家伙,那都不由得一愣。
原本万历都是一个人来御书房批阅奏折的,这会儿怎么抱着三皇子来了?
他愣了一下,这才拱手躬身道:“微臣参见万岁爷,微臣参见三皇子殿下。”
今年不恭贺新禧了?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微微笑道:“仲化,新年好啊。”
呃,这个都忘了。
沈鲤连连拱手道:“万岁爷新年好,三皇子殿下新年好。”
你别老捧着奏折行礼啊,看着有点别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