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第473节
这就够了。
他现在就需要这样的人才。
至于争议,他看中的人那就不会存在争议了。
他直接问道:“这徐光启什么出身?”
这个人也比较的有名。
李廷机还是不假思索道:“徐光启,南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人,农户出身,去年南直隶乡试第一名。
此人好像对务农情有独钟,中举之前已经出过几本关于农政的书了,可惜微臣还未曾拜读。”
嗯,不错不错。
朕就需要个农政厉害的。
第514章 惟士为能制民之产
贡士榜单出来了。
万历正饶有兴致的看着呢。
他看到了几个想要的人才,也看到了温体仁这个大奸臣。
人才他自然要提拔任用,大奸臣那就一脚踩死。
还别说,他这突然间将取士数量扩充了两倍多着实给了很多人机会,也着实选出来不少的人才。
紧接着他又看到了一个名人。
毕懋康。
这家伙可是有名的火器专家,不但造出了大明第一把燧发枪,还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把喷子,喷火梨花枪!
他饶有兴致的问道:“这毕懋康什么出身?”
呃,这个你可能不大喜欢。
李廷机小心道:“万岁爷,毕懋康是士籍,歙县毕氏是徽州府有名的书香门第,其兄长毕懋良已然在万历二十三年乙末科金榜题名了。
此人擅长工笔画,师从南直隶名家汪道昆,汪道昆也是士族出身,徽州汪氏乃是整个南直隶都有名的官宦世家。”
哦,是个士族啊。
没关系,喜欢钻研火器就行。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又继续往下看去。
这前五百余名看完,除了几个貌似东林的,他竟然就再也没有看到什么历史名人了。
他还是有点意犹未尽,又命客用和孙海将第二张榜单展开来。
很快,他便看到一个貌似有点印象的名字。
王象晋?
青史留名的好像不叫这个名字,但又好像是。
他干脆问道:“这王象晋什么出身?”
此人出身可不得了。
不过,您可能不会喜欢。
李廷机闻言,小心的道:“万岁爷,这王象晋也是士族,桓台王氏乃是济南府有名的官宦世家。
其祖父王重光,嘉靖二十年进士,官至贵州左参议。
其父王之垣,嘉靖四十一年进士,官至户部左侍郎。
其叔父王之猷,王之都分别是万历五年和万历二十三年进士。
其兄长王象乾和王象坤分别是隆庆四年和嘉靖四十四年进士。
其堂兄弟王象蒙、王象斗、王象节、王象恒分别是万历八年、万历二十三年、万历二十年、万历二十三年进士。
不过,此人好像不热衷于功名利禄,微臣听闻他好像喜欢种植瓜果蔬菜。
他在这一行好像还挺有名的,苹果万岁爷吃过吧,这东西原本不叫苹果,是王象晋命名的。”
这家伙,桓台王氏到底出了多少进士?!
苹果就是王象晋命名的?
这人才朕倒是也需要,粮食要多种,瓜果蔬菜那也要多种啊。
万历愣了一下,随即问道:“桓台王氏官声如何?”
这个还是不错的。
李廷机细细解释道:“万岁爷,王重光是因公殉职,当时先帝要兴修宫殿,命其多采伐深山巨木,王重光亲率匠户进深山采伐,不幸身染瘴疠病逝山林。
王之垣为官还算清正,传闻其为元辅大人的党羽,万历十一年的时候被张四维一党给整下去了。”
嗯,这家人还算可以,起码不是贪官污吏。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又继续往下看去。
这一看又不知道看了多久,他终于看到一个名人。
王徵。
这家伙可是有名的机械专家,传闻曾钻研出火船自走之术。
说白了火船自走就是蒸汽轮船,可惜,历史上就没人重视这个足以改变时代的发明。
不过,现在就不一样了。
他直接问道:“这王徵什么出身?”
这个怎么说呢?
李廷机细细解释道:“王徵籍贯上是西安府泾阳县农户,不过其父有秀才功名,其舅父张鉴在关中有点名气,擅制器械。”
那就是此人了。
万历细细把榜单看完,后面却是没再出现什么名人了。
不过,这一次选取的人才也不少了。
这些人才都是他需要的,也是现在的大明最需要的。
李之藻就是他现在最需要的人才。
大明正开疆扩土呢,疆域那都扩大了两倍不止。
问题,现在朝廷专门画地图那几个好像都不怎么滴,画出来的地图那都不合他的意。
他倒不是对地图要求有多高,关键地图得画准啊,这不合他的意的意思就是地图画得不准,根本就不像后世的地图。
这个问题很重要,现在可没卫星,世界那么大,地图上差一点实际上那就可能差了几百上千里,这样自然不行,茫茫大海跑偏几百上千里那可不得了。
可以说,李之藻是恰逢其会,他现在就需要精准的世界地图用以称霸海上。
徐光启这样的人才他更需要,此人虽然不一定是千古第一农学家,但却是几千年来农学的集大成者。
此人编著的《农政全书》就被后世称为古代的农学百科全书,可以说农学上的事就没有此人不懂的。
民以食为天,粮食才是一个王朝稳定的根本,此人用好了,那大明绝对不会再出现粮食问题了。
毕懋康的作用也很重要,因为这个时候的火器专家实在是太少了。
这年头火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可以说谁拥有最先进的火器谁就可以天下无敌。
现在大明的火器发展还是靠他这个当皇帝的在推动呢。
他就是个半吊子,并不是真懂火器,而且,他当皇帝的也不可能废寝忘食的去钻研火器。
现在有了毕懋康就好了,大明的火器发展交给此人来负责那绝对能保持领先。
这就是大明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由此可见此人的重要性。
王徵那更不得了,此人之所以在历史上没有太大的名气那是因为生不逢时。
历史上此人所处的大明王朝就不重视机械,也没人知道蒸汽轮船有多重要。
此人钻研出来的东西等于是白瞎了。
不过,这会儿就不一样了,他正准备研制蒸汽轮船呢,此人出现的正是时候。
可以说,只要蒸汽轮船研制出来,大明这海上霸主之位就稳了。
还有王象晋,此人只是擅长种植瓜果蔬菜,看起来好像没有其他三个重要。
但一个王朝解决粮食问题之后菜篮子那就成了重点了,饭菜那得搭配着吃,光有饭没有菜那肯定不行。
可以说,王象晋的重要性跟徐光启差不多。
问题,状元只能定一个,一甲也只有三个名额,这排名怎么定呢?
他正琢磨着呢,小朱常洵却是忍不住摸着肚子道:“父皇,好饿。”
呃,这会儿天都黑了。
小家伙肯定饿坏了。
万历闻言,匆匆挥手道:“行了,贡士榜就这样吧,你们也辛苦这么多天了,朕就不留你们用膳了,你们赶紧回去用膳休息吧。”
殿试的事还没说呢。
李廷机闻言,小心的道:“万岁爷,这殿试考题上次您好像说要亲自出来着。”
这个朕早就想好了。
万历不假思索道:“殿试考题朕选了一个,惟士为能,制民之产,你觉得怎么样?”
惟士为能,制民之产?
《孟子.梁惠王上》!
您问我觉得怎么样?
恩师说了,听您的就对了。
再说了,此题正儿八经出自四书五经,用来作为殿试考题那是一点问题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