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100节

  “有人介入了。”李安俨面色凝重的说道:“魏王突然间招揽了许多的文人士子,加入编修,人力一下子就不成问题了。”

  “哦!”李承乾微微一愣,脸上突然带出一丝笑容,摇摇头道:“看样子是有人帮了大忙啊,安俨,你猜父皇知不知道?”

  “陛下如何会不知。”李安俨拱手,然后摇头道:“但陛下那里没有任何动静。”

  “不用着急,会有动静的。”李承乾忍不住的笑了,可怜的李泰,到现在还什么都不知道呢。

  “另外还有一件事情,职方司郎中陈大德从高句丽回来了。”李安俨面色无比的郑重。

  兵部职方司,掌地图、城隍、镇戍、烽候等事。

  地图,己方地图,还有敌方地图。

  城隍、镇戍、烽候等事,同样有己方,也有敌方诸事。

  更准确的讲,兵部职方司,负责的就是情报诸事,己方的各种情报,还有敌方的各种情报。

  当然,既然已经是在刺探情报,那么拉拢,收买,挑唆,刺杀,这种事情,也绝对不会少了。

  兵部职方司郎中入使高句丽,就等于是大唐军方的情报头子,光明正大的以使者的身份在高句丽走了一趟。

  想也知道,高句丽自陈大德离开之后,会发生什么。

  “一切要开始了。”李承乾转身看向李安俨,认真说道:“传令户部,孤要知道今年河北道诸州,秋税秋粮收获情况如何,尤其是定州,幽州和营州三地。”

  “喏!”李安俨肃然拱手。

  ……

  洛阳,太极宫,乾元殿。

  “臣自定州,幽州,营州,一路向东,抵达怀远镇,然后渡过辽水抵达辽东。”陈大德跽坐在殿中,看向高台上的皇帝,还有左右两侧的长孙无忌,房玄龄和高士廉等人,说起了自己这一行的事情。

  “辽东自从杨广三征失败之后,便落入高句丽人之手,数十万辽东子民想要重归大唐而不得,臣每过一地,都有百姓嚎啕而哭。”陈大德神色间带起微微哀戚。

  辽东,辽阳,还有沙卑城,这些曾经都是中国所属的地方,在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之后,全部落到了高句丽人的手里。

  同时落入高句丽人手中的,还有整个辽东的数十万子民。

  大唐皇帝,从李渊到李世民,日思夜想的,就是将这些地方从高句丽人手里夺回来,最好,是最后能够直接灭了高句丽。

  这也是皇帝派陈大德入高句丽的主要原因。

  “过辽东,臣从沙卑城入高句丽,一路行来,多遇当年失落在高句丽的前隋将士,前后有数万之多,这些人多数已经在高句丽成家,但却是高句丽的最下等人,吃穿无着,对外消息完全隔绝,甚至还有人不知道隋已灭,大唐立国。”

  陈大德的话还没有说完,李世民已经狠狠的一拳头直接砸在了桌案上。

  呼吸沉重,面色凶狠,仿佛恨不得现在就杀到高句丽去。

  皇帝抬头,盯着陈大德说道:“你继续。”

  “喏!”陈大德神色肃然,继续开口道:“臣一路所行多是边地靠海之处,臣所听闻,在高句丽深山之中,还有十几万前隋将士散落在群山之中,生活艰难。”

  前隋杨广调动了上百万大军三次征伐高句丽,甚至有几倍于其的民夫壮丁。

  前前后后损失在高句丽的,起码有数百万人之多,到如今还活着的,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在高句丽那片土地上,艰难的生存着。

  当年隋末,知世郎王薄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清晰的说明了这一切的愤恨。

  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在场殿中的诸人,自己,或者是自己的长辈,就曾经参与过那几场战场。

  最直接的,便是高祖皇帝李渊,杨广三征高句丽的时候,他正好是殿内少监,负责在怀远镇(今辽宁辽中附近)督运粮草,皇帝李世民本人,当时就追随在册。

  那三次征伐当中,不知道有多少的亲朋好友死在了那里。

  甚至于如今还有尸骨埋在那里。

  如今回忆起来,一切都历历在目。

  “臣最后入高句丽都城平~壤,见到了其王高建武,果如之前所知,高句丽国内,以其大对卢盖苏文,掌高句丽军政大权,其王如傀儡一般。”稍微停顿,陈大德抬头看向李世民道:“所以臣见其王,然后向其讲述了一个故事。”

  “什么故事?”皇帝,还有殿中群臣同时好奇的问道。

  “鸿门宴!”

  ……

  很快,皇帝就恍过神来,随即,他立刻忍不住的“哈哈”大笑起来。

  殿中群臣也在同一时间全部狂笑了起来,长孙无忌甚至忍不住的不停用力拍打地面。

  许久之后,群臣的笑声才逐渐的停了下来。

  李世民看向陈大德,神色温和赞赏的点头道:“朕如今还不能许诺你什么,若是此计得成,一个殿中少监是免不得的。”

  “多谢陛下。”陈大德沉沉躬身。

  “不必如此,这一切都是你自己赢来的。”李世民身体靠后,目光看向高句丽方向,轻声赞叹道:“鸿门宴,好计策啊,高建武如果忍不住对盖苏文动手,那么不管是他杀了盖苏文,还是盖苏文杀了他,高句丽必乱。”

  “是!”长孙无忌躬身,然后说道:“陛下,一切可以更进一步准备了。”

  “嗯!”李世民神色冷肃起来,他转头看向陈大德说道:“陈卿,你即刻去魏王府,持朕的旨意,调魏王司马苏勖,还有几名编写括地志之人,将你这一路搜集的所有地形消息,全部绘制出来,朕他年要用。”

  “臣领旨。”陈大德立刻拱手,然后躬身而去,

  李泰,不,苏勖编写《括地志》,除了让皇帝掌握大唐更详细的人文地形信息以外,最重要的,便是培养出一批能够详细绘制地形地图的人才出来。

  如今,便是这批人最大用处的时候。

  “另外,还有造船之事,立刻令阎立德回长安,和杨务廉参照大船修造之事,年后,朕要他立刻前赴洪州。”稍微停顿,皇帝又说道:“传令洪州都督,即刻起,加快对造船木料的搜集,然后在潘阳湖修造新船,打造水师。”

  “喏!”房玄龄肃然拱手。

  “还有其他兵器诸事,如何了?”皇帝又看向长孙无忌。

  “兵器不是问题。”长孙无忌抬头,然后微微苦笑道:“陛下,如今的问题,是将作监所有铁料跟不上打造的速度。”

  李世民顿时就明白了过来,李承乾提供的兵器打造支柱,极大的提升了将作监,工部,还有少府的兵器打造速度,如今的问题反而是打造没有问题,用的铁料跟不上了。

  “让兵部找苏勖。”皇帝的神色冷漠起来,淡淡的说道:“朕让他编修《括地志》,不就是为了这些事情吗?”

  地图,矿产,人文,还有地形,这里面的事情没有一件是简单的。

  皇帝做事,从来就都带有很强的政治目的,只不过这些东西,很多都掩藏在其他事情之下。

  就比如《括地志》,很多人到现在都以为是太子和魏王在争夺储君。

  “好了,便如此吧。”李世民抬头,看向房玄龄,说道:“房相,今年河北的秋粮,悄悄的运往定州吧。”

  “是!”房玄龄肃然拱手。

  “不要让任何知道。”皇帝的面色极度冷峻。

  “是!”房玄龄立刻躬身。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声音突然从殿外远远的传来。

  “报,六百里加急军报。”

  ……

  一名千牛卫风尘仆仆的直接闯入了乾阳殿,在群臣诧异的眼神中,将军报地上,同时高声说道:“启奏陛下,薛延陀真珠可汗闻,命其子大度设发同罗、仆骨、回纥、靺鞨等兵合二十万,渡漠南,屯白道川,据善阳岭以击突厥,突厥可汗遣使告急。”

  御榻之上,皇帝目光平静的抬头,说道:“他终于还是来了,传旨,以并州大都督府长史李勣为兵部尚书,在并州,营州,灵州,庆州,凉州等地,筹集兵马,调度应对,适时杀入,朕要一口气毁了他。”

  大德初入其境,欲知山川风俗,所至城邑,以绫绮遗其守者,曰:“吾雅好山水,此有胜处,吾欲观之。”

  守者喜,导之游历,无所不至。

  往往见中国人,自云“家在某郡,隋末从军,没于高丽,高丽妻以游女,与高丽错居,殆将半矣。”

  因问亲戚存没,大德绐之曰:“皆无恙。”

  咸涕泣相告。

  数日后,隋人望之而哭者,遍于郊野。

第120章 皇帝回京,太子有女,名曰福昌

  冬月时节,阴山南麓。

  三十多名斥候,无声的停在阴影之中,喝着凉水,吃着干粮,补充力气。

  战马在一旁的山中吃着干草,饮水。

  兰州长史李德謇手里拿着地形图,看着眼前的阴山,心里在估算着什么。

  如今已经是十一月初六,距离薛延陀发兵二十万,攻击突厥诸部已经过去了快三个月。

  这几个月里,皇帝以兵部尚书李勣为朔州道行军总管,将兵六万,骑千二百,屯羽方;

  营州都督张俭率所部骑兵及奚、契丹等族压破薛延陀东境。

  左卫大将军李大亮为灵州道行军总管,将兵四万,骑五千,屯灵武。

  右屯卫大将军张士贵将兵一万七千,为庆州道行军总管,出云中。

  凉州都督李袭誉为凉州道行军总管,出其西,李德謇如今就在李袭誉的麾下。

  或者更准确的讲,李德謇是在从兰州出发,奉太子之命,前往草原侦查的时候,落入了李袭誉的视线当中。

  李靖的长子,太子的心腹。

  这种人,李袭誉肯放过才是怪事。

  如今大唐立国还没有几年,即便是国公之子,也依旧要奔杀在战场第一线。

  李袭誉抬头看向前方,眼神微微眯了起来。

  薛延陀从漠北,直接杀到了漠南,所行数千里,马已疲瘦,补给不足。

  凡用兵之道,见利速进,不利速退。

  如今阿史那思摩已经退入长城,薛延陀不能掩其不备,急击而破,在大唐严密的守卫之下,又不速退,局面已经到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尤其上个月,草木枯黄,皇帝更是让各地唐军不时的出击,或是烧剃枯草,或是袭烧存粮。

  薛延陀人早就焦躁不安,想要退却,但却又因为一无所获而心中不甘,迟疑停顿。

  再加上大唐诸军不时的出击草原,彼此纠缠,薛延陀如今是想退都退不得。

  李德謇更是知道,在李勣的策划下,大唐诸军全部都在等着。

  薛延陀人,只要敢向后退一步,那么下一刻,整个长城背后的大唐军队,就会全部杀出去,一击而破敌。

首节 上一节 100/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可汗回忆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