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102节

  李世民点点头,说道:“你现在也是儿女双全了,日后家中的事情要多用些心思。”

  “儿臣明白。”李承乾脸上满是喜意。

  “呵呵!”皇帝看到他这幅样子,忍不住的笑了起来,说道:“一个永康郡主,看把你高兴的,日后记得多生几个,多子多福。”

  “是!父皇!”李承乾不停的点头。

  李世民笑笑,说道:“回去之后,将你这段时间监国的所有事情,全部汇总一遍,呈送上来,朕看看你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喏!”李承乾神色认真的点头。

  看着李承乾这么坦然的模样,皇帝满意的笑笑,然后说道:“孙神医过两天就回来了,顺带让他帮你看看你的腿,如何治疗,让孙神医写本奏本上来,然后就彻底定下来。”

  “儿臣领旨。”李承乾立刻神色肃然起来。

  如今的他,虽然借助机关盔甲的力量,行动如常,但实际上,在很多时候,都是很不方便的,这一点皇帝最清楚。

  如今虽然有了治疗的方法,但是还是有孙思邈在身边,更加的让人放心一些。

  “郑国公。”皇帝看了一眼前方的承天门,然后看向魏征说道:“北面草原的战事,有任何变动,即刻禀报。”

  “喏!”魏征肃然拱手。

  皇帝回朝,所有一切大权,全部都要重新回归到皇帝手中。

  三省六部九寺五监,所有人全部都要围绕皇帝来运作,与此同时,太子的监国之权被收回。

  李承乾从这一刻,便再也没有了之前那样监国时的重权,东宫也无法再插手各司运作。

  “对了,卫国公那里。”李世民笑了笑,说道:“郑国公跑一趟吧,带着御医,照顾一下他的身体。”

  皇帝好捉弄人,这一点魏征他们这些老臣最是清楚,魏征的菠菜,张玄素的出身,都曾经被皇帝狠狠的调侃过。

  不过调侃归调侃了,皇帝还是很关心老臣的身体的。

  李德謇率三十余骑兵深入草原漠北,万一真的回不来,对整个长安都会有影响。

  “臣领旨。”魏征肃然躬身。

  “好了,都回去吧,朕这一天路途……”皇帝的话刚说到一半,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城门的方向传来,同时有人高喊:“凉州道六百里加急军情奏报。”

  ……

  承天门下,一名风尘仆仆的千牛卫单膝跪倒在地,神色肃然的叩首道:“启禀陛下,兰州长史李德謇,昨日持薛延陀真珠可汗长子大度设的人头,从草原回返。”

  一句话说完,整个城门之下,彻底的冷肃立起来。

  薛延陀真珠可汗长子大度设,这一次南下攻伐突厥和大唐的薛延陀主帅。

  就这么突然的死在了李德謇的手里了。

  “有具体的详情奏本?”李承乾忍不住的上前一步,喝问道:“确认是大度设的人头。”

  “有奏本。”千牛卫赶紧将两本奏本呈上。

  一本是凉州都督李袭誉的奏本,一本是李德謇自己的奏本。

  李承乾看都没看,直接转身递给了皇帝。

  李世民神色凝重的打开,然后细细的阅读了起来。

  大度设死了,自然有大度设死的好处。

  大唐强悍威武,谁碰谁死。

  大度设没死,自然也有大度设没死的好处。

  大度设回到薛延陀,这番战事,在薛延陀的内部,自然也就有了背锅之人。

  但大度设一死,那么薛延陀真珠可汗一旦怒火中烧,然后直接杀奔长安,那么这场战事,可能就还要继续。

  “呵,呵呵!”皇帝突然笑了,就见他合上奏本,摇摇头说道:“十几万大军征伐,被他摘了最美味的果实,李勣,李大亮,薛万彻他们几个,还不如李靖的儿子。”

  “陛下!”魏征稍微上前一步,说道:“可传令各总管府派人警告其他各部族,不得再从薛延陀行事,然后大军向前,继续冲杀十日,然后回军长城,并且做好修整待敌的准备。”

  “不用紧张。”李世民摆摆手,说道:“经此一役,薛延陀能动的兵力已经不多,又要越过茫茫草原,还有其他各部族在旁边窥伺,封设两个小可汗就足够了。”

  “喏!”魏征稍微放松下来。

  “至于李德謇。”皇帝笑笑,说道:“此番一战,足见他有乃父雄风,传旨,赐李德謇太中大夫,升任夏州都督府长史。”

  稍微停顿,皇帝继续说道:“调夏州都督刘兰,为代州都督,调鄜州都督尉迟敬德为夏州都督,让李德謇到夏州去跟吴国公好好学学吧。”

  “喏!”魏征和李承乾同时拱手。

  “好了,便如此吧,今日没有他事,不要来打扰朕了。”李世民抬头看向承天门,微微摆手,御辇立刻朝着承天门而去。

  皇帝入宫,无旨不得觐见。

  李承乾转身看向传信的千牛卫卫士,笑笑说道:“走吧,到东宫领赏。”

  “多谢太子殿下。”千牛卫肃然拱手。

  ……

  月色如水,照在崇教殿殿门之内。

  看着前方的宫门关闭,李承乾将手里的密信递给李安俨,说道:“李德謇在风雪之中一路前冲,终于在阴山以北三百里一处草场,堵住了北逃的大度设,三十骑兵冲锋百人,无伤而杀。”

  “殿下,茫茫草原,无尽风雪,他就那么恰好找到了地方?”李安俨看完密信,有些不敢相信的摇摇头。

  李承乾笑笑,说道:“那是你不了解卫国公,卫国公当年灭东部突厥,同样是茫茫草原,大雪之后,又是无尽迷雾,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卫国公悄无声息的杀到了颉利的大帐。

  这里面靠的,就是卫国公对天气对环境的极端掌握,孤一直以为,这一手,卫国公只传给了苏定方和侯君集,没想到李德謇掌握的也是如此精通。”

  苏定方自不必多说,杀穿茫茫迷雾,在颉利怎么都想不到的情况下抵达的,就是苏定方这个大军前锋。

  至于侯君集,侯君集能越过两千里沙漠,在高昌国王麴文泰没有准备的时候突然杀至。从而直接将麴文泰给吓死。

  李德謇是李靖的儿子,只不过多年来他都是身为文官,所以很多方面都被人忽视了。

  然而他毕竟是李靖的儿子。

  风雪草原之中,跋涉三百里,取敌将首级,这种能力已经丝毫不输于他老爹。

  “太中大夫是从四品上的散官,夏州都督府长史又是正五品上的官职,李德謇只要再立功劳,那么立刻就是三省六部九寺五监的副手了。”李安俨突然看向李承乾,有些不确定的问道:“殿下,李德謇是你送到兰州的,今日这些,不会你已经预料到了吧?”

  李安俨说完,自己吓了一跳。

  李德謇是李靖的长子,而李靖一脉三原李氏,实际上是出身陇西李氏丹杨房。

  本质上讲,他们那一脉才是陇西李氏正宗,当年在前隋的时候,高祖皇帝还没有李靖在天下间的名声响亮。

  这也是高祖皇帝有些不大爱用李靖的原因。

  但可惜,锥立囊中,其芒自露。

  李靖在大唐开国之际,立下了太多的功劳。

  后来即便李靖不是玄武门功臣,但是他在本朝依旧受到重用。

  但可惜,一个高甑生,将秦王府一脉和李靖之间的矛盾彻底的撕扯了开来,逼的他不得不阖门自守,远离朝政。

  李靖被逼,从来不是功劳盖主,他盖住的,是那些秦王府的老臣。

  皇帝虽然流放了高甑生,但实际上,在秦王府一脉和李靖之间,他还是选择了自己的旧部。

  受到了李靖的连累,李德謇多年的仕途也一直不顺,一直到后来调入东宫才好了些。

  李承乾待他不错,虽不至于托以腹心,但彼此之间都有一股默契。

  李承乾登基,便是要重用李德謇的。

  毕竟到了他们这一辈,上一辈的恩怨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李德謇要更往高处走,能够依靠的只有李承乾。

  ……

  李承乾轻轻笑笑,看着高空的弯月,轻声说道:“孤不过是给了他一个展现能力的方向,他能做到,是他的能力所致。”

  是的,李承乾是故意的,李承乾就是故意将李德謇调往草原。

  不然何至于凉州道行军总管府成立的时候,他恰好就在凉州。

  以他出身东宫的背景,李袭誉敢将他退回兰州才怪。

  最后果然不辜负李靖之名,一战而成。

  不过也是有些出乎李承乾预料的,他原本希望李德謇能留在兰州,做个兰州别驾。

  大不了留在凉州,凉州都督李袭誉,马上就要出事了。

  可惜了。

  不过夏州也好,起码能跟在尉迟敬德身边多学一些,尤其再过一年多,尉迟敬德就要致仕。

  到时候,李德謇就能够接受尉迟敬德的一部分人脉。

  不急,不急。

第122章 孙思邈:太子的腿,可完全康复

  东宫,光天殿。

  李承乾平静的躺在床榻上,看着鹤发童颜,身形灵活的孙思邈,在他的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三条脉络上不停的按动。

  他没有多说什么,哪怕他如今是腿骨断了,而不是经脉断了,但孙思邈的医术,压根就不是他能够比拟的上的。

  哪怕他这段时间以来,一直在不停的研读医术,但这种事情,也不是他能够弄得清的。

  “所以,你们的打算,是将已经长大的腿骨再重新敲断,然后再度接上,对吗?”孙思邈面色沉吟的看向后侧的李秦。

  头发中带有一丝金色,声音古怪的李秦点头道:“是的,太子的腿伤,其实更多的是接位不正,只需要将不正的位置重新接正就可以了。”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实际操作不成。”孙思邈直接摇头,看向李承乾说道:“太子腿伤这一年半来,很多地方都骨骼都有延张,即便是将太子的腿骨重新敲断,再接也对不齐了。”

  “啊!”李秦顿时一阵惊讶,他之前似乎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床榻上的李承乾神色依旧平静,他看向孙思邈,问道:“真人,难道孤的这条腿,就再也没有复原的可能了吗?”

  “倒也不尽然。”孙思邈突然笑了,转过头看向李秦,说道:“他的法门倒是给了贫道一些启发,断腿可行,但需要提前将多余长出来的腿骨头捏碎,然后将这些碎骨头取出来,然后再对齐就是了,理论上行的通。”

  “所以就是疼痛和取碎骨头的事情了。”李承乾顿时恍然,随即他平静的说道:“真人,这里面的疼痛,孤能够承受得住,至于取碎骨头的事情,就劳烦真人多想想办法,详细的写一篇奏本,需要做什么,父皇一定都会提供的,同时,也请真人写好康复需要的时间。”

  孙思邈诧异的抬头,随即他顿时就明白了过来,点头道:“原来如此。”

首节 上一节 102/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可汗回忆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