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104节

  坐在书房里,听着外面王妃在指着打扫一切的声音,李泰忍不住的笑了笑。

  就在这个时候,柴令武才从外面走出,对着李泰拱手道:“见过殿下。”

  “表兄坐。”李泰收回目光,然后看向柴令武道:“东宫最近如何?”

  “自从陛下回朝之后,太子就安静许多,听说很多时候,都是在陪着安康郡主一起玩耍,甚至就连政事都荒废许多。”柴令武神色郑重的拱手。

  “嗯?”李泰看着柴令武凝重的模样,皱眉问道:“有什么问题吗?”

  柴令武点点头,说道:“安康郡主是陛下唯一的孙女,陛下刚刚见面,就赐封郡主,可见所爱之重……尤其城阳公主和高阳公主刚出嫁,宫里剩下的公主已经不多,得陛下喜爱的就更少了。对太子,陛下可能爱屋及乌。”

  李泰的脸色立刻就沉了下来。

  “这是其一。”柴令武继续认真分析,说道:“其二,东宫所有财用历来都是有数的,太子的很多事情,都能够通过财用来推断出来,但是安康公主被赐封食邑八百户,都是实封,上好的良田,每年起码能有上千贯,这些钱被太子随意支配,会怎样做,很不好说。”

  “一千贯,钱不多的。”李泰勉强的笑笑,但是他的拳头却已经死死的攥紧。

  其实他们都知道,不管是东宫还是魏王府,都并不缺钱,他们缺的是那种可以别人看不见的地方,随意使用的现钱。

  这部分才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

  安康公主才三个月大,这笔钱太子随意支用,也不会有人过问的。

  一千贯钱,以东宫的力量放大出来,不知道能做多少事情。

  “其三。”柴令武微微低头,说道:“如今陛下回到长安,太子重归东宫,照料女儿,之前监国之权全部放弃,果决坦然,没有丝毫留恋,这种态度,怕是陛下会很喜欢。”

  柴令武每说一句,李泰的脸色就阴沉一分,到最后,脸沉的跟黑水似的。

  许久之后,他才抬头道:“之前说的那件事情如何?”

  “太子的病情,详情知道的人很少,东宫那边有人稍微细问两句,都被盯上,太医院那边,自从谢季卿死了之后,孙真人就不理其他人了。”柴令武忍不住的摇摇头。

  谢季卿之死,虽然能够看的出来是东宫在背后做局,但动手的全都是魏王府的人,还被抓了现行,孙思邈那边魏王府已经得罪死了。

  “那也得想办法。”李泰盯着柴令武,说道:“虽然时间还有很多,但机会却很少。”

  “臣明白。”柴令武认真的点头。

  李泰稍微松了口气,说道:“皇兄这半年所做所行,父皇赞赏颇多,若是持续下去,怕是对本王极为不利。”

  “臣倒是有个想法。”柴令武略微沉吟,说道:“殿下可还记得李德謇?”

  “他不是因功升任夏州长史了吗?”李泰皱眉看向柴令武。

  “他奔袭阴山以北三百里,恰好碰上绕路而逃的薛延陀真珠可汗的长子大度设,然后直接斩了他的首级。”稍微停顿,柴令武看向李泰,说道:“臣听说,薛延陀真珠可汗的使者已经入了长城,几天后就能抵达长安。”

  “什么意思?”李泰看向柴令武,皱眉说道:“你想要用薛延陀来压迫父皇?”

  “当然不是。”柴令武笑笑,说道:“薛延陀若是再来,军中的儿郎们,哪里还会嫌军功不够,臣是在想其他……殿下可还记得卫国公当年被弹劾之事?”

  “高甑生,谋反?”李泰顿时就想到了高甑生弹劾李靖有谋反之心一事。

  如果今日弹劾李德謇谋反,而李德謇又是东宫的属官,而且还是李靖的长子。

  这不,一顶谋反的帽子立刻就能够扣到太子的头上。

  想到这里,李泰的呼吸顿时就沉重了起来。

  “殿下说到哪里去了。”柴令武摇摇头,说道:“举告谋反这种手段,不能轻易用,一旦用出来,最好一次就致人死命,不然容易反噬到自己……殿下看当年的高甑生,举告卫国公谋反不成,最后反而是他自己被流放不见踪影。”

  李泰轻轻点头,不知道为什么,一想到太子谋反几个字,他就有些心痒。

  柴令武看了李泰一眼,心中再度摇头。

  谋反这种手段,哪怕是诬告,也是能够对东宫造成影响的。

  如是来上两三次,那么东宫就算是不被废,也必然会声名狼藉。

  但这种手段一旦用出来,那立刻就是鱼死网破,以太子的敏锐,立刻就会明白,魏王府是要让彻底让他死。

  双方之间最直接剧烈的冲突就会爆发。

  这种事情的最后结果,不管是东宫败,还是魏王死,两者都不会好。

  而且很容易让第三方逮了便宜。

  或者可能是晋王,也可能是吴王。

  最重要的是皇帝,皇帝现在可不想看到两个儿子走到鱼死网破的地步。

  就算是要做什么,也需要找个皇帝不在的时候,明年东巡,或者就是东征辽东。

  举告太子谋反,逼太子谋反,然后魏王又能抽身出来。

  柴令武轻轻低头,然后又抬头说道:“臣说的,是当年卫国公伐突厥,被弹劾纵兵劫掠的事情?”

  “纵兵劫掠?”李泰有些不明白。

  “此事臣还在想,还是等有了结果再告诉殿下吧。”稍微停顿,柴令武认真说道:“这些事情,和魏王府没有任何关系,殿下抓紧时间做好《后汉书》编修的结尾。”

  “好!”李泰认真的点头。

  《后汉书》的编修已经到了尾声,顺利的完结,对李泰来讲,才是最重要的。

  ……

  柴令武骑在马上,晃晃悠悠的行在长安大街上,突然,一道熟悉的身影在长街上闪过,

  柴令武顿时回过神,看了那里一眼。

  很快,他就皱起了眉头,

  “走吧,去西市,永康郡主百日宴,得准备一点好的礼品。”柴令武神色平静下来。

  前面的护卫立刻护卫着柴令武朝西市而去。

  很快,柴令武就出现在西市的角落的一间酒楼二层之上。

  偏僻的阁楼里,柴令武看向坐在对面的齐知玄皱眉道:“你不是回定州了吗,怎么又来长安了?”

  “不来不行。”齐知玄亲手给柴令武倒了一杯酒,无奈的说道:“萧家被牵连了,陛下将萧妃打入了冷宫,偏偏萧家的产业,大理寺的人还在查,所以萧家让我来处理。”

  萧家,不是崔家。

  是兰陵萧氏,而不是身在定州的博陵崔氏。

  “你打算怎么处理?”柴令武有些好笑的看着齐知玄,皇帝都已经将萧妃打入冷宫了,这种事情,又哪里是他们能够轻易插手的。

  “萧家在宫外的事情,其实追的最紧的是大理寺卿丞戴至德,若是杀了他,也就没人查了。”齐知玄抬头,一脸阴狠的说道:“正好可以断太子一只臂膀。”

  朝中传言,太子这一年多来之所以改观甚多,都是因为戴至德的劝谏。

  杀了戴至德,对东宫来讲,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损伤。

  “你如果想死,自己去,不要拖累我。”柴令武脸色冷漠的起身,转身直接离开。

  齐知玄的眉头瞬间皱了起来:“为什么不能杀戴至德,一个大理寺正而已,就算他爹是宰相,但也死了十几年了?”

第124章 李义府说,他有急事?

  “啪”的一声,柴令武突然转身,然后猛然冲到齐知玄面前,直接反手就是一个耳光。

  齐知玄愣住的。

  他的面前,柴令武指着他鼻子,咬牙说道:“你还知道他爹是宰相啊,那你难道不知道,他爹被追封为尚书右仆射、道国公?”

  齐知玄脑中一片空白。

  “戴至德在他老爹去世之后,就直接承袭了道国公的爵位,戴至德虽然只是大理寺正,但他还是当朝国公,太子信臣,就是皇帝也在多看他两眼,他死了,最急的人是皇帝,是皇帝。

  你想死,自己去死,别连累别人。”

  柴令武一句话吼完,这才喘着粗气坐了下来。

  一个两个的,目光浅薄不说,动辄就喊打喊杀,好好的朝野政争,精妙手段,阴阳交锋,怎么就成了这般粗野模样。

  ……

  片刻之后,柴令武终于冷静下来,淡漠的开口道:“另外告诉你一件事,戴至德的妹妹,嫁给了道王,为道王妃。”

  道王李元庆,高祖皇帝第十六子,豫州刺史,豫州距离洛阳可不远。

  “还有,道王侧妃,是阎少匠的女儿。”柴令武轻轻冷笑。

  道王正妃是戴胄的女儿,道王侧妃是阎立本的女儿,由此可见,皇帝对道王的信重。

  “既然如此,魏王难道就不可以通过道王拉拢戴家吗?”齐知玄一句话忍不住的问了出来。

  “你家正妻和你家妾室关系很好吗?”柴令武一句话反问了出来。

  齐知玄现在这里懂了。

  就是因为道王娶了阎立本的女儿,所以戴家人对阎家人就一万个看不顺眼,所以他们才会紧紧的靠向太子这一边。

  可也正是因为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真要杀了戴至德,到时候是谁搞的自己都弄不清楚。

  ……

  “而且,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柴令武冷笑一声,说道:“你知道戴相曾经是宰相,但你知道戴相在成为宰相之前,是任什么官职吗?”

  齐知玄不由得微微摇头。

  戴胄贞观七年就死了,如今已经是贞观十五年底,马上就是贞观十六年了。

  谁还记得十年前的人啊。

  “兵部郎中、大理少卿、尚书左丞、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参预朝政成为宰相。”柴令武咬着牙,说道:“他做吏部尚书时,就因为多重用法吏才会被降成户部尚书……且不说有多少法家之人受过他的恩惠,但是从大理寺一路成为宰相,这本身就是一条很不容易的道路,如今戴至德任大理寺正,而且他还是太子的信臣,整个大理寺都在等着他一步步的从大理寺成为宰相。”

  齐知玄满眼惊讶想要说些什么,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说不出口。

  柴令武轻轻摇摇头,说道:“你杀了他,就等于得罪了天下所有的法家之士,到时候别说是大理寺,刑部,就是各州司马,法曹,都会想办法找你的麻烦,所以……你想死,别带上我。”

  齐知玄脸色立刻白了一下。

  他知道,这天下间最可怕的不是皇帝。

  即便是皇帝,很多时候,都会被下面的人阳奉阴违,最可怕的,是那种道学之争。

  儒家,法家,道家,佛家。

  甚至就连将整个齐家填进去,都不够人家塞牙缝的。

  “那么这件事情怎么办,总不能因为戴至德介入,这件事情就任由他们彻查到底吧。”齐知玄神色再度冷厉起来。

  “杀人是最下乘的手段,萧家的那些事情,之前被处理过的,那么谁也没办法的。剩下的东西,让他们想办法转手出去,亏上一点,我贴上一点,便是如此了。”柴令武摇摇头,道:“眼下东宫势强,该忍就忍呢,日后也不是没办法再扳回来。”

首节 上一节 104/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可汗回忆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