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105节
“嗯?”齐知玄顿时听出来柴令武的话外之音。
“两件事情。”柴令武神色肃然起来,认真说道:“你去帮我做两件事情,就当是还我补贴萧家的补偿。”
“你说!”齐知玄认真的点头。
“我需要有个监察御史,弹劾李德謇,就是那个斩了薛延陀真珠可汗长子大度设的人。”柴令武有些担忧的看着齐知玄。
“李靖的儿子?太子的人?”齐知玄眉头一挑,随即点头说道:“好了,我做,但怎么做?”
“薛延陀真珠可汗的使者入长城了,你去找他,看看有什么可以利用的。”稍微停顿,柴令武说道:“这件事情风险很大,做完布局,你立刻离开长安……去剑南吧,别在长安洛阳。”
“好!”齐知玄神色认真的点头,然后问道:“那么另外一件事呢?”
“孙真人帮太子开始治腿,我需要知道具体的详情,但这件事不管是东宫,还是孙真人,都藏的很紧,我需要有人帮我弄清楚这里面的东西。”柴令武抬头看向齐知玄。
不用问,齐知玄就是那个人。
“我可以想想办法,但不保证一定能成。”齐知玄身上谨慎了起来,这件事情涉及到了孙思邈,就像是上一件事情涉及到了法家一样。
道家一样也不好惹。
“足够了,太子是我们共同的敌人,我相信你一定会尽力的。”柴令武轻轻的笑了。
“嗯”齐知玄微微抬头,神色谨慎的看了柴令武一眼。
柴令武立刻站了起来,拱手道:“告辞。”
“慢走,不送。”
……
东宫承恩殿,一阵阵“咯咯”的笑声从殿中传来,李安俨站在殿门口,有些迟疑的停下了脚步。
但想了想,他还是走了进去。
片刻之后,李承乾已经皱了眉头走了出来:“李义府说,他有急事?”
“是的。”李安俨跟在李承乾身侧,看了一眼夕阳,说道:“这马上要天黑了,他这突然过来,臣觉得可能会有大事。”
“嗯!”李承乾神色凝重下来,点点头,说道:“不错,李义府的性子,若不是有重大的急事,恐怕他也不会亲自过来。”
李义府是有名的谨慎之人。
即便是有事,传个信就可以了,能让他亲自来的,怕不是小事。
说话之间,两个人已经来到了崇教殿门口。
“殿下!”李义府拱手,语气急促的说道:“臣说句话就走。”
李承乾点点头。
李义府立刻说道:“有人明日要弹劾夏州长史李德謇,有私据珍宝之嫌。”
“明日?”李承乾略微沉吟,说道:“明日岂不是父皇召薛延陀使者之日?”
“是!”李义府拱手,说道:“殿下,臣所知就这些,殿下请做好准备,臣先告退。”
“嗯!”李承乾点点头,说道:“小年日,孤请了晋王来参加郡主的百日宴,你勿要忘了来。”
“喏!”李义府有些感激的拱手,然后快速的转身离开。
看着李义府的背影彻底消失,李承乾这才转身回到了殿中。
李安俨亲自点燃火炉,然后才走到李承乾身前,拱手道:“殿下,李德謇为人谨慎,又有卫国公前例在先,应当不会做这种事情吧?”
军中缴获有两类,一类归属士卒私有,一类必须上交军中。
这里面是有严格的军中条例的。
不是说战场上士卒抢到了什么,就是士卒自己的。
就比如当年李靖率兵杀入颉利牙帐,但是有士卒却将颉利牙帐当中的珍宝抢劫一空,最后李靖被萧瑀亲自弹劾。
“一般来讲,军中士卒在战场的缴获,归士卒私人所有,但一些特殊的印玺,信物,却是必须要上缴的,当然,军中也有军功和钱财赐下。”李承乾抬头看向李安俨,说道:“所以,一般来讲,李德謇不管是从大度设身上夺取了什么,都是属于他自己的,除非是大度设的个人印信。”
“军中战报没有这些东西。”李安俨神色顿时肃然起来。
这些印玺一类的东西很敏感,最直接的比如三国时期,孙坚找到了传国玉玺,并且私藏起来。
这在上位者的眼里,就有篡逆野心之举。
所以,当年李靖纵兵抢劫颉利牙帐当中的珍宝,才会被萧瑀亲自弹劾治兵不严。
实际上,在人们心底,难免怀疑,颉利的那些财宝是不是李靖自己抢的。
有些东西,是皇帝才配拥有的。
其他人拥有了就是僭越。
你可以上交,然后皇帝赐予官职宝物和军功,你私藏起来,你就是心怀不轨。
所以后来高甑生诬告李靖谋反,第一时间,皇帝并不相信李靖,就有这里的原因。
侯君集又何尝不是如此。
而且,据李承乾所知,当时第一批闯入颉利牙帐的人,就是苏定方。
如今再让人将屎盆子扣在李德謇身上,那他就完了。
……
“所以才会很麻烦。”李承乾抬头,看向殿外,轻声自语道:“明日,薛延陀使者来,大度设身上有什么不该有的东西,只有薛延陀人才能确定,可是偏偏有监察御史明日就要弹劾,有人这是已经和薛延陀人勾连了啊!”
“殿下,这是一个局。”李安俨面色异常凝重,说道:“殿下,这是有人要毁了李德謇。”
“不,他们这是冲着孤来的。”李承乾笑笑,摇摇头,说道:“青雀啊,你才刚回长安,就这么多不安分了吗?”
“殿下,怎么办,若是用心算计,很难找到破绽的。”李安俨有些担心的看向李承乾。
“你今日正常归家,将事情说与李德謇,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所以找不到,明日就早点来,孤这边连夜准备一些东西,明日你取到之后,送回到李德謇的府上,告诉他,他不认得什么薛延陀的宝物。”李承乾格外嘱咐了一句。
“喏!”李安俨拱手应命。
李承乾抬头,看向桌案上的白字,轻声说道:“孤本来想安安分分的过个新年,没想到这么麻烦,今日怕是有的忙了。”
“殿下是要做些什么吗?”李安俨下意识的问了一句。
李承乾侧身看向李安俨,问道:“安俨,你知道自古以来,第一个封禅泰山的帝王是谁?”
“是始皇帝。”
“不,是燧人氏,之后伏羲,神农,炎帝,黄帝,颛顼,帝俈,尧,舜,禹,汤,成王等人,皆受命然后得封禅。”李承乾目光平静的看向前方,说道:“然而封禅泰山虽是正举,但在昔日,也曾有周武王,周成王,汉武帝,到北魏孝文帝等十几位帝王,封禅嵩山。
父皇今年封禅泰山不成,或许可以将封禅嵩山做为备选。
不一定要真,但起码要让父皇感到孤的诚心。”
李承乾眼睛微微眯了起来。
让皇帝高兴,这种事情他也很熟。
第125章 请大唐赐嫁公主
承天门下。
百官从朱雀门而来,李承乾坐着步辇从东宫而来,双方几乎同时抵达承天门下。
李承乾的目光第一时间扫向了一身深绯色官袍的李德謇,李德謇微微点头。
李承乾不由得心中笑笑。
李靖的儿子,想要算计哪有那么容易。
李承乾的目光落在走在群臣右上的李泰身上,脸上的笑容顿时绽放了开来。
步辇落下,恰好走来的长孙无忌,房玄龄,高士廉和杨师道,还有李泰,李元婴等人立刻拱手:“臣等参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动作娴熟的从步辇上下来,站定之后,他笑着点头道:“诸卿平身。”
“谢殿下。”群臣立刻起身,然后平静下来。
李承乾微微抬头,目光看向紧密的承天门,然后朝着众臣说道:“小年日,孤要为安康郡主举办百日宴,诸卿若是有空,可携家眷一起来……还有青雀,孤有阵子没有见到欣儿了,他日一起来。”
“臣弟领命。”李泰神色平静的拱手,能够看的出来,他相比于年初的时候,要成熟许多。
或许皇帝的那一鞭子,真的让他成长了许多。
就在这个时候,宫门打开。
宫墙之上,无数士卒手握长槊,凛然守卫。
宫墙之下,内侍监张阿难手持拂尘走出,然后高声道:“皇帝早朝,群臣觐见!”
……
太极殿中,皇帝高坐在御榻之上。
大殿两侧,长安所有五品以上官员全部在列。
李承乾平静的持笏站在丹陛三阶之上,李泰站在侧后。
李承乾的眼角余光微微的扫了李泰一眼,然后看向前方。
尚书左仆射房玄龄拱手站出,持笏禀奏道:“启禀陛下,吐蕃赞普松赞如今依旧停留在通天河,并且在通天河为公主修建宫殿,并未返回吐蕃完婚。”
殿中群臣不由得微微哗然,他们的目光全部忍不住的抬起,看向皇帝。
大唐嫁女,虽然诸项礼节已经完成,但终究是女方的礼节,吐蕃国内,还有其自己的礼节需要完成,到了那个时候,这桩婚事才算是彻底成了。
皇帝看向李承乾问道:“太子?”
“启奏父皇!”李承乾拱手,说道:“据消息,吐蕃国内,如今在进行大规模的改革,譬如赭面,还有其他诸多类似原始的陋习,清洁卫生,改良饮食结构等等事情,都是松赞在做的。”
“松赞?”李世民点点头,说道:“这倒真是个人物,太子,吐蕃的事情,你要继续关注。”
“儿臣领旨。”李承乾拱手后退。
吐蕃利用大唐公主在进行全面的改革的事情,是谁也阻止不了的。
这一点,大唐在出嫁公主之前,已经有所预见,不过按照皇帝和长孙无忌等人的布置,等到吐蕃人将这些陋习改造完成之后,等将来大唐灭绝吐蕃,就能够更加省力的将吐蕃吞并。
“启奏陛下。”吏部尚书侯君集站出,拱手持奏道:“吏部拟定三十七位地方刺史回京述职,名单在此,请陛下过目。”
张阿难立刻走下,然后取回奏本送到皇帝面前。
李世民看了一眼之后,点头说道:“便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