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113节
雪花缓缓的飘落。
远处宫墙上,宿卫林立,刀槊冷寒,一派肃杀。
李泰明年就要去地方了。
离开长安,去地方任职。
这一去起码就要一年的时间。
这几乎就等于昭告天下官员,魏王李泰,从夺嫡之争中彻底的出局了。
李承乾的眼底忍不住的兴奋起来。
上一世,和他争的你死我活的李泰,如今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被他从夺嫡之争中彻底的赶出局。
走入到两仪门下,空旷的宫道之上,李承乾忍不住重重的握了两下拳头。
这一次,他彻底的赢了。
上一世,逼到他最后不得不造反的李泰,这一次,轻而易举的就被他击败。
他甚至有些措不及防,毫无准备的就赢了。
针对李泰,他还要其他很多手段还没有用出来。
他的眼底甚至闪过一丝不甘。
前方,朱明门,还有太极殿的殿墙出现在李承乾眼底,莫名的,李承乾的心一下子就冷静了下来。
李泰出局,为什么,究竟又发生了什么?
……
行走在太极殿侧,雪花飘落,李承乾彻底的冷静了下来。
这个时候,李承乾开始认真的回想之前在两仪殿发生的事情。
早先李承乾还在宗正寺,审核去年诸王亲耕之事,突然就传来了李泰遇刺的消息。
还没等他换好衣服去宫外,李泰进宫觐见的消息就传了过来,他赶紧前来慰问。
李泰怎么好好就遇刺了?
剩下的就是刚刚发生的事情,他刚到两仪殿,就看到皇帝对李泰大发雷霆的样子。
李泰明明是遇刺了,怎么在皇帝眼里就像是李泰做了什么不可饶恕的荒唐事似的?
皇帝的怒火直冲九重天,恨不得直接杀了李泰,即便是李承乾求情,但最后的结果,也是李泰近乎的被圈禁了起来。
当然说是圈禁倒也不至于,但紫云阁那个地方,不管是谁,进去一趟,少不了要脱一层皮。
李承乾深吸一口冷气,虽然他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但无疑,李泰要在那里待一段时间了。
可这究竟是为什么?
好好的,李泰怎么就惹怒皇帝呢?
……
太极门就在前方,李承乾却忍不住皱了皱眉头。
这一切来的很突然,事情突然就发生了。
李泰在最后被拖走时,说了一句“他手上有证”,他有什么证据能证明什么?
李承乾神色彻底平静下来。
今日一切的起源是李泰突然遇刺。
在长安城,皇帝嫡子,当朝亲王遇刺?
这怎么可能?
突然,李承乾眉头一挑。
李泰在长安城遇刺的事情并不止发生过一次。
上一世的时候,李泰就曾经遇刺过一次,之后也是像现在这样,直接冲入宫中向皇帝告状。
不过那一次,是李承乾派人下的手。
当然,从现在看来,那一次虽然是他的命令,但执行刺杀的,却是皇帝的人。
所以最后刺杀李泰没有成功,然后很快又被李泰知道了真相,最后李泰跑到宫里告状,说是李承乾派人刺杀他,好在皇帝没有理会。
但如今又是怎么一回事?
不是他,那谁又会刺杀李泰呢?
猛然间,李承乾顿住了。
如果说整个长安谁最想让李泰去死的,在长安百官心中,除了李承乾之外,不会再有其他第二个人。
所以李泰这一次遇刺,最大的怀疑对象其实是他李承乾,所以刚才李泰说他有证据,是说他有证据能够证明李承乾刺杀他?
也就是说,今日,李泰急匆匆的在遇刺之后冲进宫,就是在向皇帝控诉,是李承乾派人刺杀他。
李承乾的脸色彻底的沉了下来。
这下子所有一切都弄清楚了。
李泰遇刺,然后到皇帝这里告状,说是李承乾派人刺杀的,就像上一世的那样。
只不过这一次并不是李承乾派人刺杀他的。
这一点皇帝心知肚明。
如今的储位之争,李承乾在这一年做得极好。
朝野之间颇多赞誉不说,甚至他已经逐渐的开始介入整个朝政的运行。
哪怕是在不经意间,他也获得了极大的实权,在皇帝的心里也越来越重。
相反的,李泰除了编书,其他的事情几乎什么不做,两人之间的差距早已经被无情的拉大了太多。
这种情况下,占据这么大优势的李承乾根本没有必要去刺杀李泰。
皇帝心里最清楚一点。
尤其李承乾现在做事,很多事情不仅不避着皇帝的人,甚至很多时候,他都故意的去使用皇帝的人。
让皇帝对他更加安心,也更加放心。
所以,当李泰去向告状李承乾派人刺杀他的时候,皇帝的脸色才会铁青的可怕。
兄弟相残,皇帝最听不得这个。
虽说当年是他亲手做下的那些事,但偏偏相反的,他这个人最听不得最见不得的,就是兄弟相残。
尤其他清楚的知道,如今李承乾根本没有派人去刺杀李泰,甚至他都没有这个心思。
反而李泰现在直接过去诬告,这就让皇帝心里越发的恼火。
事情就是这样,但问题也来了。
究竟是谁刺杀的李泰,同时又给他出了一个这样的馊主意,李承乾忍不住的摇头。
李泰真的是太蠢了。
他难道不知道他的王府内外,密密麻麻的不知道有多少皇帝的眼线在吗?
走出承天门,李承乾的神色严肃起来。
那个刺客,那个刺客是实际存在的。
怎么会突然跑出这么一个刺客来呢?
这个刺客究竟是谁?
难道说是昨天……
李承乾的瞳孔微微一睁,现在的他终于明白发生了什么。
……
轻雪已停。
雍州府官廨内,一身黑底金丝蟒袍的李承乾,神色肃然的坐在中堂之下。
殿中两侧,左侧上首站着雍州长史候君集,雍州司马曲靖,雍州司法参军杜若等人。
右侧上首站着左千牛卫将军常何,左金吾卫中郎将苏定方,太子千牛卫率贺兰楚石,大理寺少卿胡演,大理寺正戴至德,大理寺丞张文瓘等人。
李承乾抬头看向众人,说道:“都说说吧,魏王遇刺这件事究竟怎么回事,诸卿都查到了什么?”
“启禀殿下。”雍州司马曲靖率先站了出来,面色凝重的拱手说道:“殿下,雍州府,长安万年二县,还有金吾卫,在魏王府四周查了一整天,但一点刺客的踪迹也没有找到。”
“怎么,你们是在说魏王虚构了刺客,虚构了这桩可能会让无数人掉脑袋的刺杀案吗?”李承乾目光冷冷的看向了曲靖。
“下官不敢。”曲靖立刻凛然拱手。
李承乾轻轻冷哼一声,然后说道:“孤知道诸位都是断案好手,这里面很少有什么蛛丝马迹能够瞒的过你们的眼睛,所以才令你们有些不好的猜测,但是,刺客这种事情,即便是魏王再怎样,也不至于用这种事情开玩笑的。”
“喏!”堂中众人齐齐拱手。
第133章 苏卿,张卿,你们和李义府再去一趟洛阳吧
雍州府官廨,一名佐吏快步走进殿中,拱手道:“启禀殿下,魏王司马,魏王参军求见。”
“让他们进来吧。”李承乾抬头开口。
“喏!”佐吏立刻转身离开。
看向堂外,李承乾微微沉吟。
李泰入皇宫状告李承乾派人刺杀他,恐怕根本没有知会苏勖和柴令武。
如果他们两个知情,那么绝对不会允许李泰用这种低劣的手段。
这两人不容小视,尤其是柴令武。
种种蛛丝马迹都表明,在齐知玄和李泰之间牵线搭桥的人就是柴令武。
但柴令武在这件事情中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说实话,李承乾现在还有些没有弄明白。
柴令武,柴绍和平阳公主的次子,右屯卫将军柴哲威的弟弟,同时还是巴陵公主的夫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