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126节

  一起待了十几年的老伙计,今日要致仕了,这让长孙无忌不免心头复杂。

  魏征致仕,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他的身体已经有些支撑不住,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养,才有可能度过这一年,而这一切越是往后,魏征的日子就越难熬。

  但不管怎样,离开了朝堂,魏征是真的能够好好的歇一歇了。

  只是不知道这朝堂之上,没有了魏征的监督,一切会不会有大的变化。

  尤其是皇帝,有魏征在的时候,魏征劝一劝他还听,若是魏征走了,也不知道他会变成什么样子。

  长孙无忌忍不住的轻叹一声。

  就在这个时候,前方的承天门打开。

  内侍监张阿难快步从里面走出,然后一甩手里的拂尘,高声道:“贞观十六年,正旦大朝,群臣参拜。”

第145章 朕已经没有了换太子的想法

  太极殿门口,内侍省典仪高声道:“陛下驾到!”

  太极殿中,百官立刻躬身垂首,持笏肃立。

  一身黑色金边九龙九章衮龙袍,头戴白玉十二旒,腰挎黑鞘长剑,一脸冷肃的皇帝李世民,缓步的走入殿中。

  太子李承乾,晋王李治,分别随在皇帝身后两侧,李治又落后李承乾半步。

  跟着皇帝一路走上丹陛,李治在丹陛上一阶停步,李承乾在丹陛上三阶停步,然后转身对向御榻之上,躬身垂首。

  皇帝走到了御榻之上,然后缓缓坐了下来。

  ……

  大殿左侧,内侍省典议上前一步,高声道:“皇帝至,众臣行礼,趋。”

  喊声落下,殿中群臣齐齐向前半步,然后单膝跪在地上。

  “脱舄!”

  众臣同时将双足上的厚靴脱掉,便是李承乾也不例外。

  “解剑!”

  李承乾和殿中其他携带佩剑的官员和武将,一起解下佩剑,然后放在一侧。

  “俛伏!”

  群臣立刻双膝跪倒在地,行大礼叩拜,同时齐声呼道:“臣等拜见陛下,恭祝陛下万寿无疆。”

  李世民坐在御榻之上,左手轻轻抬起,内侍省典仪再度高呼道:“兴!”

  “谢陛下!”众臣叩首起身,然后持笏肃立,双目低垂。

  特进,参知政事,知门下省事,郑国公魏征,依旧如同往常一样,神色肃穆的从群臣之中走出。

  长孙无忌,房玄龄,高士廉,杨师道,侯君集,唐俭,张亮等一众从贞观初年走过来的朝中重臣,全部神色复杂的看着魏征。

  这么多年的老伙计,今日就要致仕了。

  然而更多的朝臣对此却一无所知,只把今日当成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正旦大朝。

  魏征戴着黑色的三梁冠,两鬓斑白,一身紫色官袍,腰挎金玉带,配金饰鱼袋,走到大殿中央,持象笏躬身道:“臣,知门下省事魏征,启奏陛下,贞观十五年,风调雨顺,百姓安乐,诸业顺畅,天下安定,臣以天下臣民,启祝陛下万寿无疆。”

  李世民深深的看了魏征一眼,然后点头道:“一年丰收,诸位爱卿辛苦了!魏卿也辛苦了!”

  群臣下意识的俯首,这个时候,不少人猛然抬手,面色惊讶。

  皇帝微微闭上眼睛,看向一侧,点头道:“太子!”

  “遵旨!”李承乾神色肃穆的拱手,然后从一旁内侍捧着的托盘里熟练的取过圣旨,走下丹陛,站在群臣左上,然后展开圣旨,高声道:“有旨意!”

  “臣魏征领旨。”魏征这一次彻底的跪拜了下来。

  李承乾看了魏征一眼,然后高声道:“惟贞观十六年,岁次壬寅,正月乙丑,朔初一乙酉日,皇帝若曰:

  於戏!

  方藉嘉猷,养老乞言,实怀虚想。

  六十致仕,本为常人。

  至若吕尚以期颐佐周,张苍以华皓相汉,高才命世,不拘恒礼,迟得此心,留情规训。

  特进、参知政事、知门下省事、金紫光禄大夫、郑国公魏征,公,年既耆旧,筋力难烦,今勒所司,敬蠲朝集。

  多年辛劳,今允荣归。

  特授太子太师之爵,实封八百户。

  如有大事,须共谋谟。

  别遣侍臣,就第询访。

  钦此!”

  ……

  李承乾话音刚落,瞬间,整个大殿,无数群臣,顿时一片哗然起来。

  绝大多数人都不敢相信,魏征就这么致仕了?

  这么多年以来,不停的诤谏,不停的规劝皇帝的一代贤相魏征,就这么致仕了?

  柴令武站在群臣后侧顿时忍不住的握紧了手里的笏板,该死的魏王,你之前不该乱来的,若是你不乱来,魏相如今致仕,朝中对太子支持的力量就会少了一大半。

  当然,魏征虽然致仕,但也还有太子太师的荣爵,另外皇帝如果有事,还会派人到魏征府中,随时征询意见。

  甚至于很多时候,正旦大朝,也少不了魏征的参与。

  就比如李靖,今日也在殿中。

  但这也足够柴令武后悔的了,如果李泰和齐知玄之前不搞那些幺蛾子,现在正是他们大踏步进取,大踏步拉拢朝臣最好的机会,何至于现在这样。

  不过现在也不是没有办法,或许可以从别的方面想办法。

  “臣魏征,叩谢陛下大恩!”魏征高喝一声,沉沉的叩首在地,柴令武的思绪也被突然打断。

  “魏卿平身吧。”李世民抬手,然后继续说道:“朝政诸事,太子会定期前往府中请教,就劳烦魏卿了。”

  “臣领命,多谢陛下。”魏征再度躬身,然后起身退至一旁。

  皇帝转头看向李承乾,说道:“太子继续吧。”

  “喏!”李承乾再度躬身,然后拿起又一封圣旨,高声道:“有旨意,黄门侍郎刘洎听旨。”

  殿中群臣顿时肃静起来,魏征致仕,门下省立刻就空缺出主持出来。

  要知道,这些年,门下侍中一直是空着的,只有一个前侍中魏征,以特进,知门下省事,在参知政事。

  魏征一致仕,中书省就等于没有了宰相。

  那么现在必然要有人在门下省成为宰相,这个人就是刘洎。

  许多人兴奋着,许多人也在冷眼旁观。

  譬如侯君集。

  “臣刘洎,接旨。”刘洎跪入殿中,然后沉沉叩首。

  李承乾手握圣旨,高声道:“惟贞观十六年,岁次壬寅,正月乙丑,朔初一乙酉日,皇帝若曰:

  於戏!

  致君惟善,辅德在和。

  必俟三台之明,用增九鼎之重。

  银青光禄大夫,黄门侍郎刘洎,体凝精粹,理畅黄中,学奥全经,词深大雅……

  可黄门侍郎,参知政事,散官勋封如故。

  钦此!”

  “臣领旨,叩谢陛下隆恩!”刘洎沉沉的叩首在地,虽然说他没有成为侍中,但参知政事成为宰相,已经足够了。

  又是一个人封拜宰相,群臣心中激动的同时,也有一人在含眼冷笑,这个人就是侯君集。

  侯君集从只差一步,就是三省正相,到如今以吏部尚书,行雍州长史,可是一年过去了,他还没有丝毫封拜宰相的机会。

  他的心中早已经是一片冰凉。

  李承乾将两封圣旨递入到刘洎手里,然后后退一步,退入到丹陛之上。

  刘洎对着李承乾微微躬身,然后转身面对群臣,打开其中一封圣旨高声道:“有制!”

  李承乾,李治,还有殿中群臣,全部跪拜在地:“臣等聆听圣训!”

  刘洎高声道:“今夕岁首,时会四海升平之运,八方宁靖之德,功德贤均,内外恩并……所以王者至仁则见,盖太平之符也。

  天有历数,钟我皇朝;威恩并隆,远人宾服,今履新之庆,与公等同贺。”

  “履新之庆,与陛下同贺。”众臣齐齐口拜,同时齐声朝贺:“臣等恭祝陛下万寿无疆,祈愿大唐万年无期。”

  “大唐万年,众位爱卿平身。”皇帝的声音再度响起,众臣这才重新站立而起。

  “来人,舞!”皇帝话音刚落,四十九名千牛卫便已经从门外而入。

  瞬间,秦王破阵舞起,已是刀光凌厉,杀机密布。

  殿中群臣已经开始思量起了魏征致仕,刘洎执掌门下省以后,朝局的变化。

  李承乾平静的看着,如今别看他在朝中已经拥有了不少的话语权,但是在真正的朝政运行当中,他也只有听话的份。

  ……

  千牛献舞,诸州贺瑞。

  诸蕃进贡,天下祥和。

  刘洎跪倒在太极殿中央,双手捧一本上记今日大朝一切细节详情的奏章,高声说道:“启奏陛下,贺献瑞讫,大礼已毕!”

  御榻之上,李世民看向群臣,开口道:“去岁诸事,有劳众卿辛苦,刘卿!”

  “喏!”刘洎抬头,张阿难已经捧着一托盘的圣旨站在一侧。

  刘洎拱手,然后从托盘上拿起一封圣旨,然后继续宣读:“有旨意!”

首节 上一节 126/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可汗回忆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