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127节

  “臣等恭听圣谕!”群臣齐齐叩首。

  “惟贞观十六年,岁次壬寅,正月乙丑,朔初一乙酉日,皇帝若曰:

  於戏!

  成万方之化,通天下之志。

  缉熙帝载,昭畅元猷。

  股肱之臣,共凝理本。

  银青光禄大夫,黄门侍郎岑文本,粹密由道,端庄保和,本清明之上才,体博厚之重德,学贯通儒之业,词含大雅之风……

  可中书侍郎,专知机密,散官勋赐如故。”

  岑文本惊讶的抬头,随即赶紧站出,然后沉沉的叩首在地:“臣,岑文本,叩谢陛下隆恩,陛下万寿无疆!”

  皇帝平静的点头,刘洎站在一侧,继续宣读圣旨:“惟贞观十六年,岁次壬寅,正月乙丑,朔初一乙酉日,皇帝若曰:

  於戏!

  ……

  凉州总管李袭誉,可同州刺史。

  左骁卫将军郭孝恪,可凉州都督。

  ……”

  皇帝圣旨之下,群臣一一站出叩首。

  一番动作之下,已经有十几名刺史都督,调任新职。

  李承乾在一旁平静的看着,这些调动和他没有关系。

  和他亲近的多是宗室郡王,公主子弟,或者驸马一类的地方官员。

  其他的地方刺史一级,他还接触不上。

  等到所有人都被封赏完毕之后,皇帝这才满意的点点头,抬手道:“众卿平身!”

  “多谢陛下。”群臣这才起身,然后退入到班列之中。

  “新年佳节,朕亦有喜庆之事。”皇帝笑笑,然后说道:“太子,赵王。”

  李承乾,还有李福,同时站出,然后跪倒在殿中。

  “礼有谨于初,义亦重其本:凡是姻媾,且犹正于人伦;况在元良,更将承于宗祀。”

  皇帝笑呵呵的看向群臣,然后说道:“今以太子太师,郑国公魏征之女魏薇为太子良悌,以郢国公宇文士及之女宇文修多罗为赵王妃,望以子嗣延续,宗脉长久。”

  李承乾有些发愣,魏薇,是那天在郑国公府邸见到了明媚少女吗?

  魏征,宇文士及同时走出跪倒,和李承乾,李福一起叩首道:“臣等领旨,谢陛下隆恩!”

  群臣肃穆,宇文士及的女儿嫁给赵王做找赵王妃,这是之前就知道的事情,魏征的女儿嫁给太子做太子良悌,这又是怎么回事?

  柴令武站在后侧,终于彻底的明白了过来。

  魏征致仕,魏征的那一脉人手,不会打散,反而会彻底的靠拢在太子身边。

  皇帝这是在昭告群臣,太子的事情,以后他在护着。

  如今的他,已经没有了换太子的想法。

  起码是现在,起码不是魏王。

  柴令武轻轻低头,若是这样的话,岂不是更合他的计划。

第146章 贞观十七年,齐王李佑起兵谋反

  两仪殿,皇帝大宴群臣。

  美酒佳肴,笙歌宴舞。

  觥筹交错,欢声笑语。

  李承乾坐在矮几之后,看着群臣举杯欢庆的模样,他逐渐的冷静了下来。

  魏征的女儿,最初是他用来逼迫皇帝,允许他娶郑仁泰女儿为太子良悌的筹码,但是,苏淑去了一趟郑国公府,反而看上了魏征的女儿,后来第二趟去,便开始若有若无的示意。

  恰好魏征身体不适,这个示意立刻就被迅速的挑明。

  由此看来,皇帝那日是的确就在魏征床榻之侧啊!

  这桩婚事,到了如今,多少有些冲喜的味道……不,真正冲喜的,不是李承乾,是魏征的长子魏叔玉。

  皇帝年前就已经赐婚,魏叔玉娶的是河东薛氏薛大年的女儿。

  薛大年已经亡故,但薛大年的妹妹便是高祖皇帝的婕妤薛氏,便是那位照顾李治和晋阳公主长大的薛婕妤。

  原本魏叔玉应该是娶新城公主的,但新城太小,所以就娶了薛婕妤的侄女。

  这样也好,避免了一场悲剧。

  李承乾微微举起酒杯,细细品酒。

  上一世的时候,魏叔玉娶的是新城公主,而魏薇嫁了河东薛氏;不过如今,魏薇嫁给了李承乾,魏叔玉却娶了薛氏的女儿。

  这样变相的,李承乾和薛氏扯上了关系。

  要知道,如今河东薛氏在朝中人可不少,除了薛万钧薛万彻兄弟几个,还有一大批薛氏的刺史在天下任职。

  朝中也有一个曾经是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的国子司业薛元敬,年纪小点的薛元超也很出色。

  未来还有一个薛仁贵……

  “太子……”皇帝的声音从一旁传来,李承乾立刻转身:“父皇!”

  李世民笑笑的看着他说道:“不要再想你的太子良悌了,好了,起身敬酒吧。

  你,稚奴,代朕向群臣敬酒,谢过他们去年一年辛劳,天下丰收!”

  “喏!”李承乾和李治齐齐拱手。

  百官效力,皇帝致谢,诸皇子代劳,这是历年规矩了,可惜,这两年李泰都不在。

  ……

  李承乾负责两仪殿内,李治负责两仪殿外。

  李承乾率先走到了长孙无忌的身前,举杯躬身道:“舅舅,一年辛劳,新年安康!”

  “太子千秋!”长孙无忌笑着点头,然后举杯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李承乾同样一杯酒直饮而尽,没有丝毫迟疑,然后他才看向长孙无忌道:“舅舅请坐。”

  “稍微慢一点。”长孙无忌劝了一句,李承乾立刻点头道:“外甥领命。”

  “呵呵!”长孙无忌跟着笑了起来,他差点忘了,这种事情,李承乾这个太子做了不知道多少回,不用太叮嘱。

  李承乾紧跟着走到了房玄龄的身边,然后认真的举杯躬身道:“梁国公,一年辛劳,新年安康。”

  “多谢殿下,殿下千秋!”房玄龄郑重的举杯,然后一饮而尽。

  李承乾跟着一饮而尽,然后看向房玄龄道:“房相请安坐!”

  房玄龄眉头轻轻一挑,随即坐了下来,多一个“安”字,便有所不同。

  李承乾走到了高士廉的身前,举杯道:“舅翁,一年辛劳,新年安康。”

  “太子安康。”高士廉举杯,看着李承乾说道:“昨夜的事情,谢过太子了。”

  “这是甥孙应该做的。”李承乾再度躬身,高士廉这才满意的将一杯酒饮尽。

  魏征虽然致仕了,但是、李承乾在中枢还是有人支持的,高士廉前世便是最支持李承乾的人之一。

  前世如果不是魏征病逝,高士廉又致仕,他被逼的喘不过气来,他也不会走到那种地步。

  李承乾紧跟着走到了魏征的面前,顿时,不知道为什么,他的脸色彻底红晕了起来,举杯躬身道:“魏相,新年安康。”

  “太子该称岳丈才对。”一侧的长孙无忌突然间打趣了一句,顿时,从皇帝到房玄龄,高士廉等人全都大笑了起来。

  “岳丈,新年安康!”李承乾红着脸再度举杯躬身,然后说道:“岳丈少饮些,以养身体。”

  “臣是听劝的,少饮便是!”魏征一句话,目光却看向了皇帝,李世民顿时无奈的笑了起来,然后微微举杯,一口饮尽。

  魏征这才转过身看向李承乾,神色肃然的说道:“太子,日后行事,太子当多注意民生疾苦,切记脚踏实地,不要好高骛远。”

  “孤谨遵良训!”李承乾立刻认真躬身。

  他听的出来,魏征这番话,其实是在告诉他,要多用心的在朝中底层,培养未来更长远的人才,而不知如今就在中枢争抢权利,这样的太子,才是皇帝喜欢的。

  “殿下请!”魏征看到李承乾听进了他的话,这才满意的点点头,刚要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李承乾突然开口:“少饮!”

  魏征一愣,随即忍不住的笑了起来。

  ……

  两仪殿中,李承乾一路敬酒,杨师道,刘洎,岑文本,然后来到了侯君集的面前。

  侯君集举着酒杯,看着李承乾,神色复杂的说道:“殿下,恭喜殿下。”

  “陈国公,新年安康。”李承乾认真的看着侯君集。

  侯君集笑笑,然后轻叹一声说道:“臣有些后悔了,当初应该听殿下的才对。”

  说完,侯君集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前年底的时候,李承乾给过建议,希望侯君集能够到边州去任职。

  若是真的能够如此,那么去年薛延陀之战的时候,就是侯君集领军出战,一战之下,直接以军功再度封相。

  不像如今,他虽然以吏部尚书,行雍州长史,但实际上多以雍州长史履职,吏部他至少要划一半权力出去。

  而雍州虽然是天下之首,但实际上立功之处寥寥,便是抓捕谋逆刺客那种事,侯君集在其中的功劳很少。

  没有功劳,就无法拜相。

  就像是刘洎那样,虽然参知政事,但始终无法更进一步,原因就在于他的功劳不够。

  侯君集如今也是一样,身为雍州长史,吏部尚书,这个位置却困住了他,反而是李勣,通过这一仗,坐稳了兵部尚书的位置。

  柴令武在后侧看着,看着侯君集有些落寞的神色,目光不由得沉思了下去。

  ……

首节 上一节 127/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可汗回忆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