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128节

  宰相,六部尚书,六部侍郎,九寺寺卿,九寺少卿,诸州刺史,诸部郎中,中书舍人,给事中。

  殿中群臣,李承乾一个个都敬了过来。

  群臣都非常恭敬的一饮而尽,大家都是目光敏锐的人,魏王连续两年新年大朝不至,太子又多得圣宠,基本都能看得出太子的位置十分的稳固,根本不是魏王能够动摇得到了。

  不知不觉之中,李承乾已经来到了柴令武的面前。

  “表弟!”李承乾笑呵呵的看着柴令武,说道:“一年辛劳,新年安康。”

  “殿下新年安康。”柴令武立刻举杯,神色诚恳的一饮而尽

  李承乾举杯同样一饮而尽,然后才看着柴令武,说道:“表兄如今回到代州了吗?”

  柴令武顿时面色一紧,然后说道:“三日前,随英国公一起返回了长城之内。”

  大唐和薛延陀的战事虽然已经结束,但大唐的军队还没有完全退回到长城之内。

  李勣如今也在军前。

  李承乾笑着说道:“什么时候,等到表兄回到长安,孤再和表兄和上几杯。”

  “是!”柴令武脸上勉强挤出一丝笑容。

  李承乾笑笑,朝其他人走去。

  柴令武你别看他在长安城耀武扬威,但实际上,他最怕的人,就是他的兄长柴哲威。

  长兄如父啊,关键时刻,柴哲威是真的会狠狠揍他的。

  ……

  “诸卿辛苦了。”李承乾对着御史台的诸人,笑着举起酒杯。

  “殿下千秋安康。”苏良嗣,李义府等人同时举杯,然后又低声说道:“恭喜殿下。”

  “同喜同喜。”李承乾意味深长的回了一句,然后直接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苏良嗣和李义府微微一愣,下一刻,两人都脸上不由得自主的带出一丝喜意。

  他们两个去年辛苦那么久,终于要升官了。

  只是不知道,会升做什么了。

  下意识的,苏良嗣和李义府相互对视一眼,然后举起酒杯,无声的笑了起来。

  李承乾神色认真的从诸大将军,将军,中郎将,譬如程知节,尉迟恭,牛进达,段志玄,执失思力,郭孝恪,苏定方等一众军方将领身前,一个一个挨个敬过酒去。

  到了最后,他才到了诸王面前。

  李承乾刚刚对着荆王李元景举杯,侧畔御榻之上,皇帝的声音突然响了起来:“太子,你和宗正寺去年整理的亲耕奏本朕看过了,你如今和他们几个好好的说说。”

  李承乾微微一愣,随即转身拱手道:“喏!”

  李世民平静的笑笑,然后看向李承乾对着李元景,目光带上来一丝审视。

  殿中群臣渐渐的安静了下来,目光落在了李承乾的身上。

  李承乾举起酒杯,看向李元景,说道:“荆王叔,去年辛苦了,亲耕之事,孤看过,诸王之中,仅次于韩王叔和吴王,孤敬王叔一杯,王叔在鄜州治理辛苦,王叔请!新年安康!”

  “殿下千秋!”荆王稍微松了口气,赶紧举杯,然后一饮而尽。

  鄜州距离长安不远,前年除夕夜宴的时候,李承乾提出话题,李元景虽然没有太过在意,但也没有不在意,他是很谨慎的人,所以中规中矩的亲自耕作,成绩还算不错。

  李元景是高祖诸子之中,除了皇帝以外,年纪最大的,玄武门的时候,他已经九岁了,事情可都记得清清楚楚。

  李承乾笑笑,然后走向了汉王李元昌。

  李元昌和李承乾关系不错,来往信件李承乾也不止一次提醒过他,他做的也算是中规中矩。

  高祖诸子当中,多数人做的都不错,但也有两个人完全置之不顾,那就是虢王李凤和江王李元祥。

  李承乾刚神色冷漠的斥责了他们两句,下一刻,皇帝立刻对二人罚俸三月。

  群臣顿时就明白,皇帝是在为太子在宗室当中树立威信。

  同时,也让他们不敢小视亲耕之事,如此方能够好好的治理地方。

  无形之中,群臣对李承乾也越发的敬畏。

  ……

  李承乾看着眼前的李恪,笑着举杯,说道:“三郎是诸王之中做的最好的,孤敬你一杯。”

  “多谢太子。”李恪稍微松了口气,赶紧举杯一饮而尽。

  李恪也好,李元景也罢,他们都是皇帝非嫡子当中最年长的,同样也是最小心的。

  李承乾从李恪身边走过,然后走到了李佑的身前,李承乾的脸色瞬间就冷了下来,声音忍不住拔了起来:“齐王!”

  李佑猛然一个哆嗦,拱手举杯道:“臣弟在。”

  李承乾的眼睛微微眯了起来:齐王李佑,贞观十七年举兵谋反。

  “齐王,去年一年亲耕之事,你是做的最差的,职田,你是一天也没有去过啊!”

  李承乾酒杯放了下来,冷眼看着李佑说道:“你说,该怎么罚你?”

  于是643年(贞观十七年)三月,李祐征发城中十五岁以上的男子,私自任命自己的左右为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等官职,开府库以行赏,并驱赶百姓入城为兵,布置官署,并封亲信为拓西王、拓东王等。

  唐太宗于是诏兵部尚书李勣发怀、洛、汴、宋、潞、滑、济、郓、海九州府兵,与刘德威讨伐平叛。

第147章 柴令武:大将军如何说

  两仪殿中,李佑举着酒樽,脸上却是一片气恼的红晕,但愤恨却被强行压了下去。

  被人这么指着鼻子骂,对于李佑而言,除了皇帝以外,还真的没有被其他任何人这么做过。

  他抬起头,有些艰难的看着李承乾。

  他的长兄,大唐的太子,冷着脸在训斥他。

  李佑的眼睛已经瞪直。

  就在这个时候,李佑的目光无意间越过李承乾,落在了李承乾背后,另外一侧群臣当中的御史大夫韦挺身上。

  他的岳父,齐王妃的父亲,御史大夫韦挺。

  韦挺面色严肃的看着他,然后轻轻摇了摇头,眼神凝重。

  李佑深吸一口气,压着心头的愤怒,缓慢的拱手道:“臣弟有错,请皇兄责罚。”

  李承乾看着李佑,沉声说道:“齐鲁,丰茂之地,然齐州数年之内,百姓年入,秋收赋税,都不到他州的八成,齐王,这个问题,你说孤应该问谁?你说,这个问题,朝廷应该问谁?”

  “是佑!”李佑躬身,他能感受得到,在侧畔,一双冰冷的目光已经直直的看了过来。

  是皇帝,皇帝在通过太子来敲打他。

  李承乾微微点头,说道:“你既然知错,那么孤问你,你改吗?”

  “臣弟回去便改。”李佑沉沉低头,神色虽然懊悔,但牙在无形中已经咬了起来。

  “亲耕农田,扶养幼苗,知悉雨节,通晓农时,协助丰收,最后了解百姓收成如何,缴纳赋税之后剩余多少,够不够过这个新年,够不够撑到新一年的秋收,若是不够该如何弥补,这些,都是你这个齐州刺史需要明白的。”稍微停顿,李承乾神色认真的看着李佑,说道:“齐王,你懂了吗?”

  “臣弟谨遵皇兄教诲。”李佑僵着身子,沉沉躬身。

  四周其他诸王,全都紧跟着拱手道:“臣等谨遵太子教诲。”

  诸王战栗,但殿中的其他群臣却都满意的点点头。

  角落里的柴令武,不经意间,幽微的目光落在了面色僵硬的李佑身上。

  心底开始缓缓的动起了思绪。

  ……

  “诸卿,太子贤明,来满饮此杯!”李世民突然开口,目光扫过躬身的诸王,然后满意的举起了酒樽。

  群臣立刻跟着酒樽,说道:“太子贤明,陛下威福,大唐江山万年,陛下万年!”

  李承乾举着酒樽对着皇帝躬身,其他诸王也在同一时间举起来酒樽。

  “哈哈!”皇帝大笑着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殿中群臣跟着将酒一饮而尽,神色欣喜。

  李承乾饮酒之时,目光轻轻的掠过御史大夫韦挺。

  韦挺,京兆韦氏,逍遥公房子弟,少年与废太子李建成友善,后任太子左卫率,玄武门事变后被流放;贞观中复朝,任尚书右丞,吏部侍郎,转任黄门侍郎兼魏王府事,后任御史大夫。

  李承乾很清楚的记得,李佑起兵谋反,韦挺这个齐王岳丈根本没有受到丝毫影响,反而是李泰谋储失败,韦挺却受到了严厉的处分。

  现在的韦挺,距离他总管魏王府事,已经过去很多年了,再加上他的长女是齐王妃,他的长子韦待价又娶了江夏郡王李道宗的长女,他的立场反而让人不容易看清楚。

  如今呢,时局已经大变,韦挺又会怎么选。

  李承乾放下酒樽,神色恭敬的对着皇帝躬身,皇帝笑笑,然后面色微冷的看向李佑,就在这个时候,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突然在殿外响起。

  李世民有些诧异,抬头看了张阿难一眼,张阿难立刻拱手,然后转身快速的走到了殿外。

  很快,张阿难就重新返回,然后一脸欣喜的跪倒在地,拱手道:“启奏陛下,就在刚刚,东宫侍医诊断,太子良悌郑氏已经身怀有孕。

  老奴恭贺陛下血脉蔓延,美于尧年;螽羽宜孙,称道周颂。”

  “你个老奴倒是会说话。”李世民摆摆手,笑着说道:“起来吧。”

  李世民看向李承乾,笑着点头道:“恭喜你了,承乾!”

  “多谢父皇,父皇同喜。”李承乾这才反应了过来,躬身拱手。

  殿中群臣这个时候,也全部拱手贺道:“恭贺太子,血脉传承,恭贺陛下,宗谱延续,大唐万年,陛下万年。”

  i另外一侧郑仁泰拱手之间,神色惊喜。

  原本他还因为太子娶了魏征的女儿为太子良悌,担心自家女儿会被冷落,没想到,转眼间,自家的女儿竟然已经怀上了皇孙。

  皇孙啊,那是皇孙。

  太子一旦登基,那起码就是个亲王之位。

  一个亲王本身的权利就不说了,更何况王府里面有几十个职位可以供自家子嗣,族人作为入仕之选,这里面好处太多了。

  郑仁泰神色凛然起来。

  太子将来要登基,谁也阻止不了,谁要谋夺太子的储君之位,就是和他整个荥阳郑氏为敌。

  不同于武功苏氏因为苏勖的缘故,在李泰身上投资不少,荥阳郑氏这一次,是要完全投注在太子身上的。

首节 上一节 128/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可汗回忆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