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149节
李承乾诧异的看向房玄龄。
这个老家伙是什么意思。
突然,李承乾一下子明白了过来。
房玄龄是最了解皇帝的人,如果皇帝真的想要将阴弘智调离齐州,同时换一个人过去,那么他必定会立刻推荐最适合的人选,如今他这么说,也就是说,皇帝其实并没有调动阴弘智的打算。
后宫,阴妃。
枕头风啊!
李佑以年幼任齐州都督,本身便是不合适的,所以才会让阴弘智任齐州长史,协助他处理政务。
更准确的讲,阴弘智由御史中丞调任齐州长史,本身就是让他治理地方的。
齐王,不过是挂个名头罢了。
李世民点点头,然后转身看向一侧问道:“韦卿,你怎么看?”
御史大夫韦挺站了起来,拱手道:“启奏陛下,臣以为齐州长史阴弘智调离齐州为妥,然后由齐王长史权万纪,调任齐州长史,至于齐王长史,臣看,不如调松州长史房遗爱任齐王长史如何?”
群臣的目光不由得就看向了房玄龄,房玄龄也是有些诧异的看着韦挺。
韦挺是李佑的岳父,他不赞同阴弘智留在齐州,也就是说,他和阴弘智之间也存在矛盾。
至于说调房遗爱任齐王长史,这反而多少有些让房玄龄和李佑绑定的意思。
皇帝有些好笑的笑笑,他转身看向李承乾,问道:“太子,你来说?”
李承乾的面色苦了下来,拱手道:“父皇,儿臣还是觉得将阴弘智调离齐州为妥,儿臣之所以推荐中书舍人马周调任齐州,便是因为他能将齐州治理妥当,儿臣没有私心……另外,儿臣觉得,尚书左丞,御史中丞等人,也都适合调任齐州,甚至大理寺少卿胡演也可以就地转任齐州长史。”
尚书左丞卢承庆,御史中丞唐临。
李世民看了两人一眼,然后看向群臣道:“众卿都说说,你们是什么看法?”
朝中群臣稍微犹豫了一下,但还是都开了口。
有人赞同让阴弘智留下,有人觉得将阴弘智调走更好,不少人都推荐了自己的人选。
李世民看着群臣,心中轻叹一声。
群臣当中不少人之所以不同意阴弘智留任,还有一个原因,便是阴弘智虽然做了齐州长史,但是这几年,他的成绩只能算是普通,算不上太出色。
按照吏部考功司的标准,阴弘智在齐州任期满了之后,最好也是将他调任其他州县,多多历练。
齐州,对于阴弘智来讲,终究是大了些。
皇帝抬头,刚要开口说话,就在这个时候,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殿外传来,随即通事舍人来济站在殿门处,然后认真的拱手道:“启奏陛下,齐王长史权万纪,携齐王手书,在承天门求见。”
“嗯?”李世民眉头皱了起来,看向下方的长孙无忌,问道:“朕有下诏宣他入京吗?”
“没有!”长孙无忌面色凝重的摇摇头,说道:“或许他有什么急事也说不定。”
李世民点点头,看向来济说道:“宣!”
“宣齐王长史权万纪觐见!”
……
“臣齐王长史权万纪,叩见陛下。”权万纪进入两仪殿中,然后沉沉的叩首在地。
李世民皱了皱眉头,看向权万纪问道:“权卿何以如此赶入长安,可是齐州出了什么事情?”
“启奏陛下,臣这里有齐王谢罪表一份,请陛下预览。”权万纪从袖子里面取出奏本,捧着说道:“此番之事,齐王已经认知到自己所错,并且愿意约束自己,诚心悔过,故而请臣入朝请罪,请陛下原宥!”
奏本被张阿难接过,然后送到了皇帝的面前。
李承乾在一侧看着,眉头微微的皱了起来。
这个权万纪,这次入朝,是来告诉皇帝,他能够劝说得了齐王,如此,请皇帝减轻对齐王的处罚。
齐王,阴弘智吧。
李承乾心中冷笑,权万纪怕是和阴弘智达成了什么默契。
你管内,我管外。
或者在其他地方,他们共同协力合作。
李承乾猛然抬头,看了皇帝一眼,随即立刻低下头。
他敏锐的意识到了一个问题,皇帝是没有太多调动阴弘智的意愿的。
这里面毫无疑问的根源,是在阴妃身上。
有亲弟弟看着儿子,阴妃自然放心,换一个人,阴妃肯定不放心。
阴弘智有阴妃作为后盾,自然无所畏惧,但是权万纪也是一个麻烦,而且朝中如今不少人,尤其是李承乾提议调走阴弘智,然后再调一个人过去,辅助李佑,同时制衡权万纪。
对于权万纪而言,换一个不好对付的对手,还不如一个达成妥协的阴弘智更划算。
更别说,对方身后还有阴妃。
若是真的如同李承乾建议的,将马周,卢承庆这些人调过去,权万纪一定玩不过他们。
如此,还是和阴弘智妥协的好。
当然,前提是李佑得认怂。
所以……
……
皇帝合上手里的奏本,平静的点点头,说道:“既然齐王已经愿意诚心悔过,那么其他诸事也就没有太大的必要了,传旨,调燕弘信,燕弘亮,昝君谟、梁猛彪等一十三入营州军前效力,齐州长史阴弘智罚俸半年,齐王禁足半年。”
权万纪跪在地上,脸色微微一变。
齐王那里,他说的是免除一切处罚的……
“调金吾卫校尉韦文振,为齐王府典军。”李世民抬头,目光轻轻的从韦挺身上掠过,然后看向权万纪,笑着说道:“权卿诸事妥当,朕甚至满意,传旨,赐金五十两。”
“臣多谢陛下隆恩!”权万纪沉沉的叩首在地。
……
朝臣散去,李世民坐在两仪殿御榻之上。
他侧过身,看向张阿难,说道:“告诉李五,盯死权万纪在长安的一举一动,朕要知道,他究竟是谁的人?”
“喏!”
第168章 压力给到齐王,希望他能撑住
太极门下,马周对着李承乾认真拱手道:“今日多谢殿下推荐。”
李承乾看了后方的群臣一眼,然后笑着做了一个请的手势,一边走,李承乾一边说道:“孤之所以推荐卿,便是认为卿能将齐州治理妥当,但可惜,最后还是没有能成功。”
虽然只是齐州长史,但因为齐州都督、齐州刺史、齐王李佑基本不管事,所以齐州长史基本就等于是掌握了齐州都督,齐州刺史的权力。
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眼热这个位置,而阴妃,还有阴弘智等人不愿意放弃的缘故。
“殿下还是觉得齐州长史阴弘智应该调离齐州?”马周的声音不由得低了下来。
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若是齐王有能力,自然可以平衡双方,但齐王……”
马周赞同的点头。
齐州的州务,很多时候都需要一个人一言而定,但若是权万纪和阴弘智相互之间起了矛盾,李佑又没有平衡的能力,那么最后的结果,要么是一方胜出,要么就是两败俱伤。
“其实很多事情,还不如让一个人同时管理内外,行使刺史之权,如此对百姓更好。”李承乾有些无奈的苦笑。
其实齐州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在李佑身上。
因为李佑这个齐州都督,齐州刺史的不合格,这才有了这许多的麻烦。
若是换个人任齐州都督,齐州刺史,齐州的事情早就解决了。
但是,皇帝让李佑任齐州都督、齐州刺史,因为李佑是他的儿子。
其他两人都不过是辅佐罢了。
根本的问题,是这两个人都没有想过要好好的辅佐李佑,这才是有了这些事情。
阴弘智倒也罢了,他恨不得全面掌控李佑,然后让李佑什么都不做,由他来掌管齐州。
权万纪也有问题,皇帝虽然称他是直言敢谏,但也曾经说过他谏不能进。
其实多说他是心中有私。
说话之间,已经回到东宫。
……
崇教殿中,李承乾示意马周坐下,然后又让人上了蜂蜜茶。
马周稍微抿了一口,然后说道:“殿下,齐州如今的局面已然如此,陛下今日同意权万纪所请,便是因为权万纪和阴弘智私下已经和解,齐州诸事暂时无忧,然如同殿下所言,齐州诸事早晚会出问题,殿下身为太子,其实是应该想想办法的。”
“那么依卿看来,齐州问题爆发,大概会是在什么时候?”李承乾看向马周,将问题扔了回去。
马周略微沉吟,说道:“慢则一两年,快也就是三五个月。”
李承乾看向殿外,轻轻的敲敲桌案,然后说道:“齐王府的事情,父皇已经做了定论,孤这里就不方便太过介入。”
李佑是齐王,之前在大殿之上,皇帝已经对齐州的事情做出了决断。
虽然有种种处罚和限制,但是对于权万纪和阴弘智达成和解的事情,皇帝是喜闻乐见的。
说到底,他还是希望权万纪和阴弘智能够联手辅佐李佑。
李承乾心中明白,这是不可能的。
但皇帝已经做了决定,他便不能够在这方面反对皇帝。
私下和马周说些什么没有问题,但是不能在明面上针对这方面进行动作。
所以得想别的办法。
“然而,齐王府内部的权力争斗孤无法介入,但齐州的州务,孤还是能想想办法的。”李承乾眼睛微微眯了起来,说道:“父皇既然要让齐王府上下齐心一致,那么便按照他们齐心一致来,齐州今年的秋收必须增长五成……今年齐州百姓的秋收要增长五成,齐州的赋税收入也要增长五成,压力全部都在他们头上,让他们无暇内斗。”
马周惊讶的看着李承乾,缓缓点头道:“殿下所言极是,其实齐王府的内斗,除了陛下,没人管的,朝中群臣真正在意的是齐州的民生……所以只要齐州民生保证,那么齐王府便随他们斗破天。”
“这话不对,说不定压力之下,他们反而真的齐心一致了呢。”李承乾抬头,感慨一声道:“齐王终究是孤的五弟,诸事虽然不妥,但他毕竟年轻,孤是真的希望他能够在压力之下有所成长。”
“若是不能呢?”马周抬头,眼神担忧的看着李承乾。
“卿说话,怎么有些像郑国公了?”李承乾诧异的看向马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