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152节

  李泰有些兴奋的看向苏勖,说道:“姑丈,麻烦你写本奏章上呈父皇,三月十五那日,本王一定要在太乙青华观。”

  “喏!”苏勖依旧平静的拱手。

  李泰没有察觉到什么,但是柴令武却觉得苏勖有些不对劲,似乎并没有那么高兴。

  就在这个时候,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出现在殿外,打断了柴令武的想法。

  “殿下!”门外声音响起。

  柴令武看了李泰一眼,李泰微微点头。

  柴令武立刻起身,打开房门,很快他就重新关上房门,将手里的密信递给李泰,然后皱着眉头,说道:“太子和中书舍人马周上奏,以齐州和谐为由,要求齐州今年的百姓秋收上涨五成,恢复到贞观十三年的水准,然后明年,齐州百姓的秋收上涨三成,弥补这几年的亏空。”

  “这倒是没有什么,只要权万纪和阴弘智携手,尽心尽力,两年之内完成不难。”苏勖微微摇头。

  这几年齐州的发展相比附近诸州都要差,是应该让他们努力去赶一赶。

  “但是,太子和马周上奏,若是完不成,那么就将齐王调回长安,然后贬降王号,发配到偏远州郡。”柴令武的神色冷肃起来,这一手,是真的够狠,他轻轻摇头道:“关键是陛下已经答应了,而权万纪一刻也不敢怠慢,进宫一趟,没有见到陛下之后,回到齐州进奏院,稍微收拾便已经出城离开长安,回返齐州了。”

  “他已经离开长安了?”李泰惊讶的看向柴令武。

  “是的!”柴令武面色凝重的点头。

  “倒是可惜了。”李泰摇摇头,然后琢磨的说道:“皇兄为什么好好的这么压迫齐州?”

  “殿下。”苏勖看向李泰,认真的说道:“殿下,太子这是用压力,逼迫权万纪和阴弘智携手合作,毕竟一旦齐王受责,他们两人也一样都躲不过去,将来的仕途就艰难了。”

  “那他们几个,岂不是得恨死皇兄了。”李泰有些好笑。

  “殿下!”苏勖的声音重了下来,他看向李泰,说道:“太子这是最堂皇正大的治国手段,殿下不可小视,此事若是一旦有成,太子在陛下心中的分量将会大增。”

  “哦!”李泰神色终于严肃起来。

  “是百姓。”柴令武站在一旁,认真的说道:“齐州的时候,权万纪和阴弘智闹的再大,也不过是小事而已,但因此影响了民生治理,这才是大事,太子以此来强压权万纪和阴弘智用心在民生之上,恐怕在陛下,还有在看透此事的百官心中,威望要大增了。”

  “皇兄看样子,还是有些手段的。”稍微停顿,李泰看向柴令武,说道:“又或者是马周的想法?表兄,现在你去查清楚,这件事情,究竟是谁的想法,若是太子最好,若不是太子,最好也说成是太子,说不得反而会让父皇反感。”

  “喏!”柴令武目光一挑,立刻拱手。

  “臣也告退了。”苏勖同时起身,拱手道:“《括地志》那边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收尾,臣现在就去做完。”

  “好,麻烦表兄和姑丈了。”李泰认真的点点头。

  “臣告退。”

  ……

  李泰看着柴令武和苏勖离开,脑海中依旧在想着这些事情。

  片刻之后,他已经坐在了桌案后,面前一张纸铺了开来。

  略微沉吟,李泰落笔道:“齐王吾弟,惊闻太子上奏……欺人太甚……汝当忍耐……”

  片刻之后,一封信写就,装入信封,盖上信戳。

  李泰松了口气,看向侧面,说道:“将这封信,送到齐王府典军韦文振的手里,然后托他转交齐王。”

  “喏!”帷帐之后,一名陌生恭顺的青年站出,然后拱手接过信封,转身离开。

  李泰眯着眼睛,轻轻冷笑:“齐王!”

第171章 李世民:东宫的力量太薄弱了

  夜幕之下,华山脚下。

  驿站后院,权万纪放下手里的密信,看向对面的张顗,说道:“此次麻烦公子了,若不是太子和马周突然上奏,下官也不至于要突然离京,连累的很多事情来不及处理,还得公子紧追而来。”

  皇帝下旨,权万纪根本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收拾东西启程离开长安。

  原本很多事情,应该是在他在离开长安,在渭城驿和其他人交待过后,这才返回齐州。

  但李承乾和马周的突然上奏,让权万纪不得不离的远些,现在更是到了华山脚下。

  而张顗也被迫追了上来。

  “无妨,华山其实也好。”张顗微微摆手,说道:“若是在长安,天下脚下,我们真要接触,什么时候被百骑司的人看去了也不知道,这里反而更加的安全。”

  “是!”权万纪点点头,如果说是在长安,来见他的人就不是张顗,而是陇右各大旧族的人。

  但现在在华山,张顗却可以亲自出面,这倒要轻松许多。

  “这一次的事情,父亲说了,陛下会持续关注,所以齐州的事情,就劳烦长史多多用心,齐王那里,也多安抚,这一年尽量平静的过去,同时将下面的道路全部疏通。”稍微停顿,张顗说道:“一切就劳烦长史辛苦了。”

  “麻烦公子转告国公,下官必定竭尽全力。”权万纪神色认真的躬身,然后他又小心问道:“窦家那边没什么问题吧。”

  权万纪的背后虽然是陇右旧族,但实际上,他却是和张亮走的很近。

  这一次的事情,也是张亮在背后谋划,而不是柴令武以为的陇右旧族。

  “无妨,窦家那边基本上什么都不管。”张顗摇摇头,说道:“陛下的心思,窦家最懂,所以他们什么都不会做的。”

  “如此便好。”权万纪放心了下来。

  “一切按照说的去做就好。”张顗站了起来,说道:“太子和陛下虽有些出乎意料的关注,但也仅此而已,只要我们小心一些,便什么事情都不会有。”

  “是!”权万纪起身。

  “还有柴家那边,诸事不要让他们介入。”张顗迈步走向外面,同时说道:“魏王不成器,免得做错什么,将我们牵连进去。”

  “喏!”权万纪站在门口停步。

  张顗摆摆手,然后自己走出了房门,然后朝着驿站后门处而去。

  十几名骑士在默默的等着,直到张顗出门,才护送他一起返回长安城。

  过了半个时辰,权万纪才独自一人走了出来,然后翻身上马,冲着潼关的方向而去。

  斜月高挂,丛林静谧。

  两道人影从远处的丛林边缘走了出来,然后两人一左一右,各自朝着张顗和权万纪追了过去。

  ……

  夜幕深沉,宫城寂静。

  甘露殿中,李世民一身青色长袍,头戴黑色璞帽,随意的靠坐在御榻之上,看着手里的密报。

  一身黑色长袍,面貌普通的李五站在一侧。

  片刻之后,皇帝放下密报,看向李五道:“所以,权万纪背后是张亮?”

  “今日陛下降旨后,权万纪惶恐之下立刻收拾东西出城,然后直赴潼关,然而他抵达潼关之时,潼关城门已闭,他只能停留在潼关,然而在夜幕落日之后,他却悄然返回了华山之下的小镇,密会了郧国公之子,户部员外郎张顗。”李五微微拱手。

  “密会。”李世民的眼睛微微眯了起来,他轻声说道:“知道他们谈什么了吗?”

  “不清楚,他们很谨慎,我们无法靠近。”李五微微摇头,有些为难的说道:“陛下,他们的一些手段和我们十分相似,不惊动他们,很难靠近。”

  “张亮!”李世民轻叹一声,说道:“朕几乎都忘了,当年百骑司的组建也有他的功劳。”

  李五微微躬身,郧国公张亮在玄武门之前,便是负责帮助皇帝在山东招揽豪杰之士的负责人之人。

  当然,说是豪杰之士,但实际上就是杀手和死士。

  玄武门之变后,张亮被封右卫将军,怀州总管,又转任御史大夫,改任光禄寺卿,历任豳州、夏州、鄜州三州都督,在贞观七年,任相州大都督长史,并于贞观十四年,入朝担任工部尚书,太子右卫率。

  他在地方任职的时候,便常常暗遣手下侦知治下官员的善恶细隐,抑制豪强,抚恤贫弱。

  皇帝还颇为称赞。

  这种事情,如果放在官员身上,皇帝忍不住的要怀疑别人的用心,但落在张亮身上,皇帝就不在意,因为张亮本身就是百骑司的组建者之一,他做的那些事情,最后得到的情报消息,也会传入百骑司一份。

  就等于张亮在地方做的事情,和皇帝自己做的事情没有区别。

  但是,李世民第一次发现,张亮背着他,竟然还有自己的小九九。

  不,或者更准确的讲,他是知道张亮私底下,有些东西的,但从来不知道这些东西牵连到有这么广。

  ……

  “陛下。”李五微微躬身,然后说道:“郧国公从玄武门开始,一直在抚养军中战死同袍的遗孤,粗略统计在两三百人之多,每年需要大量消耗,所以在郧国公的手下,有着好几支的商队,有的去往突厥,薛延陀,有的去往西域,有的在扬州,还有的和高句丽也有关联。”

  “薛延陀,高句丽?”

  李世民的眉头瞬间紧紧的皱了起来,他看向李五问道:“怎么,张亮和魏王也有关联?”

  “没有,据臣调查没有。”李五拱手是,说道:“郧国公是太子右卫率,便连太子那里,他都很少过去,和魏王也就更没有什么往来。”

  “以前没有往来罢了。”李世民摇摇头,目光看向殿外,轻声说道:“他和薛延陀,和高句丽有关联,说不定就有别的心思,去查一查,工部在这一次高句丽备战的每一件事情当中,有没有出问题,查的深一些。”

  “喏!”张阿难从阴影中站了出来,拱手之后,悄悄转身离开。

  李世民的神色凝重起来。

  在朝中,一直都有一批人反对他东征高句丽。

  当然,像魏征那样的,是反对他亲自东征,其他人就不好说了。

  张亮从来没有在名义上反对他东征,但这样才更可怕。

  杨玄感当年是杨广的礼部尚书,而张亮却是他李世民的工部尚书。

  谁的危害更多一些,清晰可见。

  一旦张亮在李世民东征的时候,在他的背后狠狠的来上一下子,李世民就是下一个杨广了。

  尤其是之前薛延陀和齐家的事情,已经和李泰有所关联了,这让李世民越发的警惕起来。

  特别是齐家,齐家和李泰,还有柴令武的事情,李五很早就查清楚了。

  但是他没有想到,这件事情的背后竟然还牵连着张亮。

  很多事情,这就说清楚了。

  为什么就有死士在齐知玄面前自杀,警告他不要乱说。

  为什么,光州刺史齐虞,会选择自杀,背后都是因为有张亮的存在。

  齐家虽然成年男丁被斩杀,但还有妇孺活了下来。

  甚至在齐虞自杀之前,他还有一个儿子,带着几个小孙子逃了出去。

  这些人,谁来庇护?

  柴令武和张亮。

  ……

首节 上一节 152/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可汗回忆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