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193节

  那里遍地都是突厥人内迁的部落,所以大唐有五千右卫精锐驻扎在代州镇压。

  如果刘兰成真的谋反,以他的身份,统合代州境内的五千右卫,三千折冲府兵,还有十几万的突厥骑兵,只要拿下太原,立刻就有分割整个并州之势,然后迅速的威胁到长安。

  当年,高祖太原起兵,就是走的这条路。

  这件事情很严重。

  ……

  李世民看着游文芝被带下去,面色漠然的看向长孙无忌:“无忌,你说说吧,该怎么办?”

  “启禀陛下。”长孙无忌站出,持笏拱手道:“臣已查过代州的粮价,铁价,都无上涨之势,突厥各部,诸折冲府,都无调动,右卫郎将屈突诠年底回奏,一切如常。”

  “屈突诠在代州吗?”李世民终于松了口气。

  屈突诠是蒋国公屈突通的幼子,屈突通病逝之后,爵位由长子屈突寿继承。

  屈突诠原本只是尚德直长,是李世民想起了屈突通忠直,才突然提命屈突诠为右卫郎将。

  屈突诠对皇帝的忠诚毋庸置疑,有他在代州,刘兰成即便是右卫将军,但想要做什么,也没有那么容易。

  “故而,臣建议,即刻派人去代州,汇合右卫郎将屈突诠,拿下代州都督刘兰成及其子,然后押送长安,三司会审。”长孙无忌认真的拱手。

  李世民点点头,然后看向房玄龄,问道:“房相,你怎么说?”

  “臣也赞同即刻拿下刘兰成,同时派人整理代州都督府一切来往公文,抓捕长社人许绚。”房玄龄拱手,说道:“陛下,臣以为刘兰成虽然有罪,但长社人许绚的背后,也有很多事情可以挖。”

  皇帝赞同的颔首,随后,他看向侯君集,问道:“陈国公,此事你怎么看,游文芝也算是你的属下!”

  侯君集拱手站出,说道:“回陛下,臣与其并不多少接触,而且其人调来雍州并不长,不过臣翻阅上下公文,其人在断案上的确有一套,至于他杖杀他人,臣并不知其背后阴谋,但他之事,按律当斩。”

  坐在一旁的李承乾,目光幽幽的瞥过侯君集,眼底深处闪过一丝冷嘲。

  “嗯!”李世民点点头,然后看向李承乾问道:“太子,你怎么说?”

  李承乾立刻拱手,说道:“儿臣赞同诸相所言,应立刻派人去代州。”

  李世民看着李承乾,轻声问道:“朕问你,若是此事可能会是冤案,你也会觉得该如此处置吗?”

  “是!”李承乾躬身,没有多少犹豫,开口说道:“父皇,儿臣对平原郡公并不熟悉,但儿臣知道,代州紧挨长城,长城内外又是突厥部众,如今游文芝上奏消息已出,如果不立刻抓人,那么消息传到代州,便是平原郡公是冤枉的,也有可能会铤而走险,那个时候,才是后悔莫及。”

  稍微停顿,李承乾拱手说道:“另外,儿臣所闻,这几年,代州政事处置还算妥当,内外也并无多少矛盾,不至于有人为了栽赃刘兰成,就买通一个犯死罪的县尉来举首他,而且,满朝上下,儿臣也不知何人和平原郡公有如此大仇。”

  “是啊,没有动机。”李世民点点头,说道:“如今看来,只有将人带回长安,才能弄清楚其中的事情。”

  “是!”李承乾微微躬身。

  “天水郡公。”李世民看向了右侧武将当中的丘行恭。

  “臣在!”丘行恭站出抱拳。

  “你亲自去一趟吧,把人带回来,东西也都带回来。”李世民抬头,看向上方,说道:“朕自认待他并不薄,他难道真的要为了虚无缥缈的谶言,就背叛朕吗?”

  “臣领旨。”丘行恭的脸色忍不住的带起一丝愤怒,竟然有人背叛皇帝……

  ……

  东宫,承恩殿。

  夜色迷离,宫灯明亮。

  李承乾坐在短榻之上,目光看向前方,轻声自语道:“侯君集,你这究竟是想做什么?”

  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从殿外传来,李承乾抬头,就看到一身绿色荷花纹襦裙的苏淑走入了殿中。

  “殿下!”苏淑对着李承乾轻轻俯身,然后才走到了他的身侧坐下,低声问道:“可是出了什么事情,殿下到现在还没有用晚膳?”

  “是右卫将军,代州都督,平原郡公刘兰成谋反之事。”李承乾轻叹一声,然后斜着靠在了苏淑的怀里。

  “朝中不是已经做了决断了吗,殿下为何还要担心。”苏淑有些不解的看着李承乾。

  “这里面的事情没那么简单。”李承乾摇摇头,说道:“刘兰成原本是前隋的鄱阳郡书佐,隋末天下将乱时崛起,后来投入了綦公顺,之后随綦公顺投靠李密,李密失败,投靠大唐。”

  “瓦岗降将啊。”苏淑的眉头不由得一挑。

  魏征,程咬金,秦琼,李勣,郭孝恪,牛进达,张亮,都是出身瓦岗。

  刘兰成虽然比不上前面的几位,但能成为右卫将军,代州都督,足见他的能力不俗。

  李承乾摇摇头,道:“虽然同是瓦岗降将,但瓦岗内部也分很多团体,刘兰成和魏相,程知节,秦琼都不亲近,和李勣,郭孝恪,牛进达,张亮关系普通,他本人自视甚高,说不得本就有回朝任尚书和宰相的想法,所以才会被人用谶言说动。”

  “既然如此,那么便更说明其人有罪,天水郡公既然去了代州,那么事情便一定能平息,殿下还在担心什么呢?”苏淑有些不解的看着李承乾。

  “假如,孤说假如。”李承乾躺着看着苏淑,说道:“假如刘兰成之事,实际是被人算计的呢,他本身自视甚高,曾经过往的时候流露出过只言片语,被有心人记住,这一次专门找人派了个长社人许绚去操弄谶言,然后又让游文芝入罪告发……”

  “谁?”苏淑难以置信的看向李承乾。

  “不用管谁。”李承乾叹息一声,转口说道:“爱妃有没有听说过一件事,叫金刀之谶。”

  苏淑有些茫然的摇头。

  李承乾笑笑,解释说道:“金刀者,刘也,金刀之谶,非刘不王。”

  “汉朝?”

  “对!”李承乾点头,说道:“这是从王莽时期,到魏晋南北朝,一直流传的谶言,到了本朝,也有刘胜,刘黑闼,刘德裕等人暗中用其谣言,如今又出了刘兰成之事,偏偏又在父皇东征高句丽之前,孤看这背后之人,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殿下的意思,是说有人想要煽动天下刘氏子弟谋反吗?”

  “天下刘氏子弟算什么。”李承乾摆摆手,说道:“你看如今朝中,刑部尚书刘德威,彭城刘氏出身,汉高祖刘邦嫡传,还有黄门侍郎、参知政事刘洎,那是南阳刘氏的子弟,汉光武帝刘秀的后人,要说有事,也是他们当头。”

  “一个宰相,一个刑部尚书。”苏淑的脸上已经有些担忧了起来。

  “是啊,一个宰相,一个刑部尚书,孤担心的,就是有人要利用此事,动摇朝中的人心。”李承乾目光微微凝重。

  有人,谁?

  侯君集。

  为什么李承乾敢如此肯定,因为在前世,这一次出首刘兰成的游文芝,在后来,被侯君集介绍到了李承乾的麾下。

  是的,如果这一次按照前世的发展,游文芝会被侯君集介绍到东宫,最后成为仅次于谋反核心的几个人之一。

  而这个人在出首了要谋反的刘兰成之后,自己却成了李承乾核心谋反圈子的一员。

  在上一世,游文芝出首刘兰成谋反,就是在李承乾接触侯君集之后。

  所以这件事情,就是侯君集在知道了自己可能永远无法成为宰相之后,开始对皇帝发起了一次试探,还要攻击。

  如今,李承乾并没有和侯君集说及这些,也就是说,是李泰。

  在悄无声息之间,李泰已经和侯君集勾连在一起了。

  如果不出意外,游兰芝会被侯君集介绍给李泰。

  李承乾笑了。

  侯君集恐怕怎么都没有想到,他自己动作,暴露了他自己。

  李泰,收拢了侯君集,李泰造反的力量终于也开始有点模样了。

  皇帝呢,皇帝发现了多少。

第214章 李世民:盯住侯君集,张亮,还有李泰

  二月初八,春雨淋漓。

  两仪殿中,皇帝坐在御榻上,看着眼前的奏本,眉头不由得微微皱了起来。

  太子荐东宫千牛卫率贺兰楚石,为左金吾卫中郎将。

  贺兰楚石。

  这个名字让李世民心中有些不解。

  贺兰楚石是侯君集的女婿。

  照说,是东宫能够用来拉拢侯君集的关键,可是现在,太子却要将这个人从东宫调走。

  李世民轻轻的敲敲桌案,他忍不住的想到前些时日李承乾才推荐侯知仪任大理寺正。

  那份推荐,虽然让侯知仪从六品升到了五品,但却是从兵部调到了大理寺。

  兵部是六部之一,大理寺是九寺之一。

  天然,兵部的位置就要比大理寺高半级。

  就比如同样是五品的兵部郎中,兵部郎中就比大理寺正高半级。

  同样的,兵部侍郎也比大理寺少卿高半级。

  将侯知仪从六品的兵部员外郎升任从五品的大理寺正,这一步是能接受的。

  毕竟从兵部员外郎到兵部郎中并不容易。

  虽然侯知仪是侯君集之子,但尤其侯知仪是侯君集之子。

  因为避嫌,所以侯知仪很难直接从兵部员外郎调任兵部郎中。

  到时要么是调任地方长史,要么就是调任九寺寺正。

  所以,对于李承乾推荐侯知仪任大理寺正,在李世民看来,这是对侯君集的一种拉拢。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李世民自己是乐见的。

  但现在,李承乾却要将贺兰楚石调离东宫。

  虽然说东宫依旧可以通过大理寺侯知仪和侯君集进行沟通,但诸事都没有直接让贺兰楚石和侯君集讲来的很直接。

  所以,太子已经开始在拉开和侯君集之间的距离,为什么?

  ……

  御榻之上,李世民看着铺在金殿地面上的阳光,神情凝重了起来。

  安抚侯君集,是李世民通过魏征,交给李承乾的任务。

  要东征高句丽,他需要侯君集稳定。

  不管是在后方调运粮草兵员,还是在前线拼死搏杀,他需要侯君集认真履职。

  他相信李承乾能看到了这一点,而从李承乾和侯君集的接触来看,他也的确在朝着这方面努力。

  但现在,他却做出了和侯君集进行的切割的动作。

  别看李承乾在推荐贺兰楚石成为左金吾卫中郎将,是升官,但拉开关系,就是在拉开关系。

首节 上一节 193/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可汗回忆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