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197节

  “然后便是杀入东宫的事情了。”李泰看向侯君集,说道:“贺兰兄是东宫千牛卫率,本王在东宫也埋伏有人手,打开东宫城门,然后进入东宫,剩下的就是房相的事情了。”

  “好!”侯君集突然笑了,看着李泰说道:“殿下果然有陛下之姿。”

  “被迫而已。”李泰轻轻的松了口气,准备了这么久,终于在和侯君集的谈判中不落下风。

  李泰不傻,侯君集心中一些阴暗的想法,他怎么可能看不透,但他也有准备,手上面对侯君集藏了不止一手。

  到时候,或许兵变的人就是侯君集,而他李泰,便是最后那个出面平定叛乱的人。

  只可惜在叛乱当中,他的父皇和他的皇兄都不幸身死。

  侯君集,侯景,没有一个好人。

  面对侯君集,只需要将他想成是侯景一样的人物,那么一切就都能够控制的住了。

  ……

  一切商量妥当,侯君集终于起身,说道:“臣来的匆忙,不能久待,如今就先告辞了。”

  李泰同时起身,转身看向柴令武,说道:“表兄,你送国公……哦,对了,还有一件事。”

  李泰转身看向侯君集,然后从袖子里面抽出一张满是血色手印的白绢,笑着看向侯君集,说道:“国公,先小人后君子,你我彼此留个安心吧!”

  侯君集难以置信的看着李泰。

  许久之后,他缓缓点头:“好!”

第217章 突发,皇帝提前启程东巡

  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

  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岩阿。

  两仪殿,李世民站在殿门前,看着头顶的漂泊的大雨,眼中忍不住的带起一丝忧色。

  今年的雨水似乎格外的多。

  光是这十几天,大大小小的雨就已经下了好几场了,若这么持续下去,有水灾怎么办。

  看着远处如同山峦一样的乌云,大雨从中倾盆而下,整个天地如同沉没在长河之中一样的景象,李世民的神色越发的凝重。

  “陛下!”一个声音突然在旁边响起。

  李世民顿时惊醒,转过身看向旁边的李五,点头道:“你回来了!”

  “是!”李五一丝不苟的拱手。

  “查的怎么样了?”李世民转过身走向了长榻,然后坐了下来。

  “启禀陛下!”李五躬身,认真的说道:“陈国公在半个时辰,悄悄的见了魏王!”

  李世民突然停顿下来,低声问道:“你确定吗?”

  “是!”李五点头,说道:“臣的人本来没有发现陈国公,只是魏王突然去了密室,似乎在秘见某人,这才引起了注意,后来那人走的也快,臣的人一时间也没有赶上,但突然间倾盆大雨,那人下意识的抬头,在外面的人恰好……”

  “恰好看见他的面目。”李世民突然间笑了起来,有些荒唐,有些悲哀。

  下雨之后,正常人应该是低头躲雨,但是在下雨的一瞬间,人们却是忍不住的抬头,要确认一下,是否真的下雨了。

  这个下意识的动作,彻底暴露了侯君集。

  “他们说了什么?”李世民抬头。

  “不知。”李五拱手,然后说道:“驸马守门,臣的人无法靠近,不过陈国公走后,魏王在书房大笑了三声,今日午膳饭多吃了两碗。”

  “呵呵呵!”李世民抬头,眯着眼睛,咬牙说道:“他这是彻底的放心了啊,将侯君集也拉下了水!”

  “之后,陈国公回了雍州官廨,有个长相和他相似,穿着陈国公官袍的人,悄然消失了。”

  “替身,死士。”李世民轻叹一声,说道:“他准备的倒是挺全。”

  李五神色淡漠的低头。

  “东宫什么反应?”李世民抬头,神色严肃起来。

  “没有反应!”李五拱手,说道:“陛下,东宫似乎没有察觉到陈国公的动作,他们的人手最近很安静。”

  “安静,不是安静,是不足吧。”李世民摇摇头,说道:“不过也是,该给朕提醒的,他都提醒了,剩下的朕自然会查。”

  李五轻轻躬身。

  李世民轻轻的敲敲桌案,神色认真的说道:“青雀,张亮,侯君集……李五,你说还有多少对朕不满的人会跳出来?”

  李五依旧默然。

  “青雀是距离太子那么近,却因为他的愚蠢而毁了自己;侯君集是因为距离侍中那么近,因为他自己的错毁了自己;至于张亮,他太贪了。”皇帝轻叹一声,摇头道:“他们难道就不明白,每个人的机会都平等的,朕给了他们机会,他们自己抓不住,还怪朕。”

  李五沉默。

  “也好,正好所有人都跳出来,在出征之前集齐解决所有的隐患,同时也好看一看太子。”李世民侧身,看向左侧:“张亮和侯君集的亲信名单准备出来了没有。”

  张阿难上前,将一本奏本放在了皇帝面前。

  李世民打开奏本,上面密密麻麻的是一连串的名字,军中校尉都尉,长史司马,甚至郎将和中郎将都有好几个。

  好在将军一级的没有。

  如今的大唐军中,将军一级的,多数都是跟皇帝当年一起征战沙场的,他们和李世民的关系都要比和侯君集近的多。

  李世民下旨,让他们跟随侯君集一起去征伐没有问题,但侯君集让他们跟着自己去反皇帝,他们立刻就会杀了侯君集。

  甚至有不少侯君集亲信名单上的人也是一样。

  “半个月以后,传话下去,不在这份名单上的人,没有朕的圣旨没事不要轻举妄动。”李世民看着眼前的名单,说道:“至于这份名单上的人,有几个就这么放着也可惜,调任辽东吧。”

  说着,皇帝自己开始亲笔勾勒了起来。

  大唐要征伐高句丽,需要的人力和军力都有很多,其中军将更是重中之重。

  有些人,就这么让他们随着侯君集一起死了太过可惜,还不如让他们一起跟随征战沙场。

  侯君集曾经是兵部尚书,后来又是吏部尚书,如果不将范围尽可能缩小,那么一旦影响过重,最后损失的还是他李世民自己。

  放下笔,李世民松了口气。

  “最后剩下的,就是房玄龄了。”提到房玄龄的名字,李世民突然笑了,随即摇摇头。

  得是多蠢的人啊,竟然相信房玄龄能够做出背叛他的事情来。

  抬起头,李世民神色平静下来,淡淡的说道:“传旨,升禁卫郎将李玄嗣为禁卫中郎将,然后将人叫过来。”

  李玄嗣,始安郡公,桂州都督李袭志的长子,他甚至比李袭志还要更早效力大唐。

  甚至李袭志当年的归降,也是李玄嗣亲自去桂林劝说的。

  “喏!”张阿难立刻拱手,然后快步的转身而去。

  就在这时候,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冒雨而至。

  通事舍人来济冒雨进入殿中,然后拱手道:“启禀陛下,新罗国女王特使刚刚抵达长安,请命陛见。”

  “嗯!”李世民平淡的点点头,说道:“告诉他,好好休息三日,三日之后,望日大朝,上朝觐见。”

  “喏!”来济拱手,然后快步转身而去。

  来济刚刚没走几步,头顶的风雨突然间小了起来,他也没有在意,继续朝着中书省而去。

  皇帝看着来济的身影,突然间笑了笑。

  “这天下间,还是忠臣居多啊!”李世民轻叹一声,说:“来家自从来护儿以来,多以忠国而死,他们若是也能如此,朕又何必担心呢!”

  张阿难和李五平静的站了两侧。

  看着外面的风雨,皇帝轻声道:“泫丛珠缔叶,起溜镜图波;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

  李承乾一身紫色蟒袍,平静的站立在丹陛三阶之上,目光落在跪倒在地上的新罗国使身上。

  新罗国左武卫中尉薛玄同。

  一个年轻人,很年轻的年轻人,但是姓薛。

  当然,和河东薛家没有关系。

  二月十五日,长安九品以上官员皆在。

  新罗善德女王派使者入长安。

  皇帝召见。

  薛玄同叩拜之后,整个大殿之中的气氛,一时间有些安静。

  薛玄同想要抬头,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敢,就在这个时候,丹陛上,皇帝的声音响起。

  “柳公绰呢,朕记得前年时,还是他来长安亲自奉礼。”李世民有些诧异的看着薛玄同。

  薛玄同叩首,继续说道:“回陛下,柳将军战死了。”

  “什么?”李世民身体微微前倾,看着薛玄同问道:“你说什么?”

  “回陛下,去年十一月,高句丽联合百济,两国联兵,侵凌臣国,攻袭数十城,左领军大将军柳公绰与夫人殉国。”

  稍微停顿,薛玄同继续道:“新罗有灭国之危,故将以今年九月大举反动,下国社稷深危,女王遣臣出使大国,愿乞偏师,以存救援。”

  薛玄同刚说完,殿中群臣一阵哗然。

  高句丽联合百济进攻新罗。

  盖苏文疯了吗?

  去年的时候,他才刚刚杀了自己的国主,立新王登基。

  这头刚刚稳固位置,调头立刻就攻伐新罗,这人也太……

  很快,很多人就冷静了下来。

  这不是疯狂,这是极为高明的策略。

  用战争来转移国内因为君主更替更起的纷争,甚至万一能在大唐出兵之前攻灭新罗,那么他们立刻就能全心的应对大唐。

  甚至只需要将新罗打残了,只要他们不在大唐攻打高句丽的时候,从后面策应就足够了。

  “新罗多山地,高句丽进攻容易,怕是想要灭国很难,所以,他们要的,就是你们自己主动出击。”李世民抬头看着薛玄同,摇摇头,说道:“你们若是真的派人主动进攻,恐怕那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

  新罗试图反击,恳求大唐同时出兵,但这本身就是盖苏文的策略。

首节 上一节 197/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可汗回忆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