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22节
殿中群臣一时间肃然起来,他们都敏感的察觉到了事情的不对劲。
如果说太子仆,从四品的官员,吏部仅仅只有推荐之权,皇帝连问都不问一声,直接任命,是很正常的。
但新的太子仆丞的人选,还有原太子仆丞卢护的调任,完全不听吏部的,就有些诡异了。
是的,完全不听。
虽然说皇帝任命的新的太子仆丞的人选,是从杨纂推荐的三个人当中挑选出来的,但谁都知道,姚处平这个人选其实是魏征在宫门口提出来的,而皇帝直接用了魏征推荐的人选。
这如果说还让人庆幸,那么之后,吏部想要将卢护调任弘文馆直学士,或者国子监博士去休养,但皇帝却像是根本没有听见一样,直接任命卢护为大理寺丞,这就是直接到打杨纂的脸。
皇帝不信任他,皇帝一点也不信任他。
如此这样一来,杨纂回到吏部之后,最好直接请辞,不然一个推举能力不被皇帝信任的吏部侍郎,是没有存在的必要的。
这等于,皇帝虽然没有直说,但他已经免去了杨纂的吏部侍郎之职。
呼吸之间,无形的刀光已经带起一片冰冷的血光。
“孙卿。”皇帝的声音再度响起。
大理寺卿孙伏伽立刻站了出来:“陛下。”
“卢卿调任大理寺,就是你们大理寺的官员了,平素的时候,你们大理寺的人,要多照顾一些。”李世民一脸的感慨。
“喏!”孙伏伽肃然躬身,神色凛然。
皇帝这哪里是他们照顾,分别是要他们监视卢护,盯着他所有的来往人等。
然后去查,查站在他们背后究竟是什么人。
太子的事情,皇帝终究是起了疑心。
房玄龄神色平静,但不知道为什么,此刻,他能够清楚的听到自己心脏跳动的声音。
至于李承乾,神色漠然。
卢护出的事情,还是让皇帝怀疑起了是李承乾是在为自己断腿进行的报复,开始起了疑心。
今日有人能在太子身上做手脚,那么明日,是不是一样能在皇帝身上做手脚。
李承乾的目光瞥向了房玄龄,他知道皇帝虽然已经起了疑心,但具体是谁还没有锁定。
有了皇帝在盯着,房玄龄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在李承乾身上做手脚。
当然,这件事也并不是只有好处。
他虽然成功的将房玄龄拖下了水,但同样的,皇帝也将忌惮的目光落在了李承乾的身上。
李承乾在这件事上展现的心思算计,也让李世民真正的开始忌惮起来。
不过,本来不就是这样吗?
……
东宫崇仁殿。
李承乾,于志宁,张玄素,李安俨等人,聚集在殿中,看向躺在床榻上的卢护。
不知道为什么,火炉温煦,但卢护只感到一阵毛骨悚然。
李承乾侧身看向一侧卢护的妻女,温和的说道:“陛下已经将卢卿调任大理寺丞,等到卢卿伤好之后,就能到大理寺任职了。
另外,这里是太医写的不同时期的用药方子,卿等带回去,好好医治。”
“多谢殿下。”郑氏神色欣喜的福身。
李承乾凑到卢护身前,认真的说道:“卢卿,卿在东宫多年,如今调任大理寺,孤本来应该厚礼相赠,但如今东宫正是用钱的时候,孤这里只有十四枚年初父皇赐下的如意钱,还有一本《离骚》,赠于卢卿,就当解闷了。”
《离骚》,屈原,自沉汨罗江的屈原。
卢护的眼底已经满是惊恐。
他死定了,太子说的。
第28章 房谋,以命谋命
暮色之下,霞光铺道。
东宫宫门之外,李承乾平静的站在宫道上。
看着卢护被一群腰跨横刀、黑衫皂衣的大理寺掌固抬上马车,他的嘴角带起一抹冷笑。
这幅样子,哪里是在照顾同僚,这明明就是在押送犯人。
卢护,就是那个犯人。
所有人都察觉到了这一点。
李承乾,李承乾背后的于志宁,张玄素,孔颖达,李百药,李安俨,长孙祥,令狐德棻,萧钧等人,都是如此。
甚至,还有卢护他自己。
当然,也有那些大理寺掌固。
大理寺卿孙伏伽派人来的时候,明显已经做过交待。
皇帝在大朝之上已经说的足够明显。
孙伏伽要是这都听不明白,他这大唐第一状元,也就白考了。
等到马车的身影彻底的消失在视线当中,李承乾这才缓缓转身,目光冰冷的看向东宫群臣。
“殿下。”群臣齐齐拱手。
“传令下去,东宫任何人不许去探望卢护,任何人不得靠近他的门庭,便是从门外走过,也必须贴着墙走另外一边,任何人不许派任何亲信去调查这件事情。”李承乾淡漠的抬头,看向眼前属于自己的东宫,轻声道:“他离了东宫,过往一切一笔勾销。”
“喏!”群臣肃然领命,垂首的同时,他们也在细细的琢磨李承乾的话。
卢护,太子仆丞卢护,明显和太子坠马受伤有关,太子察觉到了这一点,如今怕是陛下也察觉到了这一点。
卢护一个人是绝对不敢这么冒着灭族的风险胡乱来的,他的背后必定还有他人。
如今的卢护等同于变相的落入到了大理寺的手里,他的开口只是时间问题。
为了防止他开口,杀人灭口才是最必然的手段。
按道理讲,东宫应该时刻派人盯住卢护的门庭才是,任何外人出入都必须盯死才对。
如此好顺藤摸瓜找到他背后的幕后主使。
甚至是在行凶现场当场抓人。
但太子明显对这一点没有多少信心。
卢护,他死定了。
但杀他的人,却没那么好抓。
将所有和东宫有关系人全部都撤回来,目的就是要摆脱东宫在这件事情上的嫌疑。
站在卢护背后的人,必然是魏王有关,甚至说不定就是某位宰相。
到这里就很麻烦了。
但如果没有东宫干扰,那么这件事情就好查多了。
这起码是东宫的态度。
“咚咚咚”的暮鼓声在整个长安同时响起,所有人都不由得松了口气。
晨钟暮鼓。
下值了。
李承乾抬头,目光看向宫外的长安城上的天空,平静的说道:“都回去吧,好好的休息一晚,明日再过来,东宫还有很多正事要做。”
“喏!”群臣齐齐拱手,太子的态度很明显,眼下这滩浑水,东宫不趟。
……
光天殿中,李安俨搀扶着李承乾坐下,然后才低声问道:“殿下,崔千和房相那里要不要盯一下?”
“崔千那里不用,他今夜肯定会去卢府,来回都会被大理寺的人盯上,我们的人没必要做多余的事情,至于房相……”李承乾目光沉吟了起来。
卢护必死无疑,而杀他的人一定是房玄龄。
眼下最害怕卢护开口的,就是房玄龄。
大理寺已经下场,说明皇帝的目光已经在死死的盯住了这件事情。
真要被皇帝找到证据,便是房玄龄,怕也是要被抄家灭族的。
所以他必须要在卢护开口之前杀了他。
这里面一来一去,人员动作,很容易抓到行迹的。
片刻之后,李承乾终于还是摇头道:“算了吧,这些东西,我们都能想到,房相不可能想不到的,说不定,他已经在自家门外布置了暗哨,我们的人一旦被抓住,反而容易节外生枝。”
房玄龄,尚书左仆射,“房谋杜断”的房谋,他的多智,是直接写在史书里的。
李承乾在盯着房玄龄,房玄龄何尝不是在盯着李承乾。
李承乾想要抓住房玄龄的死穴,房玄龄何尝不是想要抓住李承乾的死穴。
现在,皇帝的目光已经扫过房玄龄。
李承乾如果动作的时候被房玄龄抓住把柄,反而要坏事。
“是!”李安俨肃然拱手。
李承乾抬头,说道:“卢护的事情,东宫安静的等消息就好了,剩下的事情,父皇和大理寺会做好的。到了明日,派两队人马,将独孤太子仆和姚寺丞接回来吧。”
“是!”李安俨认真拱手。
“今日便到此吧,你也回去休息,另外,让人传话太子妃一声,孤今日就不回去,孤也好好的想一想,新任太子仆的事情。”李承乾微微摆手,李安俨立刻拱手退出了光天殿。
走到内室的床榻下躺下,外间的内侍吹灭了蜡烛。
李承乾看着眼前的黑暗,他开始思索独孤大宝的事情。
李承乾做了十几年的太子,甚至后来被废,流放至死,又得到了后世人李乾的记忆。
然而即便是两人,在共同的记忆中,独孤大宝也没有出现过几会。
只有在李承乾自己久远的记忆里,在他当初大婚,还有更早封太子的时候,他才隐约的见过独孤大宝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