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227节

  “最后,权万纪你杀了,待在齐州,上书父皇认错便是,为何要聚兵谋乱,导致父皇不得不调集诸州的兵力,来平定你造成的乱子?”李承乾猛的一巴掌拍在了桌几上,“砰”的一声,声音让李佑不由得一颤。

  “是有人……”李佑刚要说什么,李承乾冷眼已经看了过来,李佑立刻低头道:“是臣弟错了。”

  李承乾长叹一声,说道:“为兄明白,你实际上是一步错步步错,自觉已经难以回头了,对不对?”

  李佑眼眶顿时湿润了起来,用力的点头道:“是臣弟错了。”

  李承乾抬头,继续说道:“父皇正在和朝中百官,商议如何处理你的事情,现在虽然还没有圣旨下达,但相信也很快的。

  到时候,即便不是被斩,也是流放三千里的下场。”

  听到李承乾这么一说,李佑的脸色顿时变得一片苍白。

  “孤来长安之前,见过德妃。”李承乾刚刚提起阴德妃,李佑顿时惊喜的抬头。

  “德妃的眼睛都快哭瞎了。”李承乾转过身,仅仅是一句话,李佑一愣,然后顿时忍不住的痛哭起来。

  李承乾平静的坐着,半天之后,李佑这才渐渐的收敛了哭声,然后满脸祈求的看向李承乾:“皇兄!”

  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接下来,孤让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你知道了吗?”

  “是!”李佑立刻点头,心底忍不住的升起一丝希冀。

  李承乾从食盒之下,取出一本空白奏本,还有纸笔一起递给李佑,说道:“孤说,你写!”

  “是!”李佑有些迟疑的拿过纸笔。

  李承乾直接说道:“上书父皇,就说你知道错了,你此次之错,令齐州造灾,东部不宁,让父皇担忧,身体不安,一切全部都是你的过错,如今你已经认识了自己的过错,恳求父皇,免去你所有的爵位,官职,罢为庶民……”

  李承乾说到这里,李佑脸色微微一变。

  李承乾没有理他,继续说道:“说你愿意去邙山太清宫入道出家,在三清座下,为天下死伤百姓和军士祈福,一生一世,永不停歇!”

  李佑神色虽然有些难看,但还是一字一字的写了下来。

  等到一切写完,李承乾才开口道:“当然,如果你愿意找个偏僻的佛寺出家,你也可以重写一本。”

  “不用,道观正好。”李佑赶紧摆手。

  “哼!”李承乾冷哼一声,说道:“这一本奏本上去,父皇就会气消一些,之后对你的处罚就会下来,起码不至于是斩首或者流放三千里,你无论如何耐着性子接受,等到过几年,父皇气消之后,再想办法,明白吗?”

  李佑顿时欣喜的抬头,然后用力的点头道:“五郎明白。”

  “你庆幸吧,这次你虽然谋逆,造成的效果极坏,但好在并没有死多少人,不然……”李承乾冷哼两声。

  本来这里面最难以避过去的,便是权万纪之死,但是因为在李泰的书房找到了权万纪的书信,这就被李佑带来了转圜的余地。

  当然,这得有人替李佑说话,但偏偏,李佑除了那个被他连累的舅舅阴弘智没人敢替他求情。

  “多谢皇兄。”李佑站起来,对着李承乾认真的拱手,他明白,今日如果不是李承乾来找他,他的下场绝对不会好过。

  “以后行事稳重些。”李承乾起身,将奏本收入袖中,然后说道:“这几天好好待着,孤现在去见父皇。”

  “多谢皇兄!”

  ……

  贞观殿中,李世民坐在御榻上,看着手里的奏本,不由得松了口气,看向李承乾点点头,说道:“此事你做的极好,如此一来,朕就方便和阴妃交待了。”

  李世民之所以一直放着李佑不处置,原因就在阴妃身上。

  因为毕竟是四妃之一,尤其因为出身的缘故,对其他诸妃用心讨好,宫中人缘极佳。

  李承乾微微拱手说道:“儿臣作为太子,没有教导好诸位王弟,儿臣有错,请父皇责罚。”

  “你如果要责罚,恐怕朕也要下罪己诏。”李世民摆摆手,说道:“天下人行事,诸事由己,福祸自招,勿怨他人。”

  “是!”李承乾认真躬身。

  “好了,你下去吧。”李世民微微摆手。

  “是!”李承乾拱手,然后躬身退了出去。

  退出贞观殿,清和的阳光落下,李承乾微微松了口气,然后大踏步朝着宫外走去。

  承天门外,两辆马车停在门口。

  李治和晋阳坐在里面,看到李承乾出宫,赶紧招手道:“皇兄!”

  李承乾笑着点点头,从一旁的长孙祥手里接过缰绳,说道:“走吧,我们出发。”

  “喏!”长孙祥拱手,然后朝着两侧挥手,上百名千牛卫从四面汇聚而来,然后护卫着李承乾和李治,晋王公主一行人朝洛阳城中而去。

  过了天津桥,数百名金吾卫从左右两侧并肩跟上,有人前面来路,有人护卫两侧。

  李承乾一身淡黄色蟒袍,坐在高头大马上,腰侧挂着黑鞘长刀。

  长街两侧密密麻麻的洛阳百姓,离得远远的就立刻拱手行礼,但忍不住的还是看向李承乾。

  太子,洛阳人真的少见太子。

  如今太子难得到洛阳,他们自然要多看几眼。

  ……

  洛阳以南数十里处,一条伊水缓缓的从伊阙峡谷流下,最后朝着洛阳城而去。

  西侧的山壁上,一座座石窟中,是无数庄严的佛像。

  清晨时分,光芒落下,一片的光晕笼罩,如同真佛在世。

  可惜,李承乾一行人抵达的时候,已经辰时正,日上三竿。

  龙门寺主持引领李承乾、李治和晋阳公主一行人,进入宾阳南洞焚香祭拜。

  宏大庄严的阿弥陀佛像,令人肃然起敬。

  便是李承乾和李治向来崇尚道门,也不由得念上一句阿弥陀佛。

  从令人惊艳的宾阳南洞出来,李承乾、李治和晋阳公主,随即就进入了宾阳北洞。

  看到了后世有名的剪刀手佛像,看着有些残缺的佛手,李承乾侧身看向主持,问道:“主持,这里可能修缮吗?”

  “殿下想要修缮?”主持顿时精神一震。

  “自然!”李承乾点点头,说道:“这两座佛龛,本身便是魏王为了给母后祈福所用,只不过时间太紧,从而导致有些不够尽善尽美,若是花上一些时间,筹备一个完好的方案,孤可以上奏父皇,修行修缮。”

  “阿弥陀佛,殿下大德!”主持立刻对着李承乾合十行礼。

  李承乾摆摆手,说道:“说说修缮方案,其他各处都可以进行更深的精雕细琢,唯有这手印……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佛门有别的可以替代修缮的手印吗?”

  主持一脸苦涩的说道:“回殿下,当初出事之后,老衲也不是没有想过修缮,甚至白马寺的师兄也过来看过,但始终难以在经典当中,找出适合的手印来。”

  李承乾目光轻眯,轻声说道:“现在没有,不代表未来也没有。”

第246章 嫁晋王不成,那就嫁太子

  贞观殿中,光影斑驳。

  御榻之上,李世民放下手里的奏本,看向跽坐在一侧的长孙无忌,问道:“太子现在在哪儿?”

  “嵩山!”长孙无忌微微躬身,说道:“太子去了嵩山,在嵩山中岳庙祭祀山神,同时拜访子真真人。”

  子真真人潘师正,传自升玄真人王远知,王远知师陶弘景,茅山一脉嫡传。

  李世民点点头,说道:“太子一向亲近道门,这很好,不过朕听说,他最近和佛门走的也很近?”

  长孙无忌笑了,点点头,说道:“太子去了龙门石窟,说是要修缮宾阳北洞,不过佛门找不出合适的修缮方略,就暂时的搁置了下来,不过此事倒是在洛阳佛门信徒之中传扬甚广,加上太子连续三日前往龙门石窟祈福,洛阳百姓都说太子良孝。”

  “宾阳南北洞虽然不堪,但终究是青雀为观音婢祈福所用,太子这是在提醒朕,放青雀一马。”李世民摇摇头,说道:“前几日,他才帮了齐王一把,现在又在帮青雀。”

  “太子孝悌,这是好事。”长孙无忌神色平静下来,抬头看向李世民,用力点头。

  皇帝目光一抬,随即缓缓的点头。

  “好吧,青雀的事情是时候解决了。”李世民说完,他自己忍不住的松了口气,随即他的脸色一凝,说道:“听说王家这几天来回动静不小?”

  “王家想要让女儿做晋王妃,所以找上了窦家,不过窦诞不愿意出面,他们似乎还要找别人。”长孙无忌摇摇头,然后说道:“也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消息一下子就传开了。”

  “他们是用外界的声音逼朕妥协啊!”皇帝的眼神瞬间冷冽起来。

  “不至于!”长孙无忌赶紧劝解,说道:“不过是行事没有那么谨慎,所以让消息传了开来,毕竟这一次晋王妃的事情,关注的人家实在太多,这才让消息传扬了开来。”

  “也正好,让稚奴的事情也一起解决。”稍微停顿,皇帝开口道:“传旨:免魏王李泰一切官职爵位,罢为庶人,禁于长安北苑疗养精神;免齐王李佑一切官职爵位,罢为庶人,令其于邙山太清宫出家,为天下亡灵祈福,无旨不得离开太清宫!”

  “是!”长孙无忌长松了一口气,李泰的命,总算是保了下来。

  至于李佑活下来,也是因为他本身是被人利用的。

  另外,不管是李泰,还是李佑的事情,朝中要求重惩的声音并不高。

  毕竟这两件事情都在极短的时间被平定,并没有影响到天下稳定。

  当然,这里面李承乾的作用不小。

  尤其是李承乾在长安稳定的平定一切,死了也不过几人,影响不大,人心更加安稳,所以对于李泰和李佑的追究也不大。

  “传旨,以赵氏女为晋王妃,晋王八月初九大婚,户部郎中赵叔坚,调任洛州司马。”皇帝开口,看向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微微一愣,拱手领命:“喏!”

  ……

  嵩山幽幽,秋风微冷。

  李承乾坐在嵩阳观三清殿中,看向对面的潘师正,好奇的问道:“孤听说真人这里有丹曰九阳还丹,可得延命?”

  潘师正点点头,说道:“那是贫道师兄刘道合所炼丹药,但那药需要用人参,灵芝,雪莲等大量珍贵药材,并且需要常年服用,才能够在突变来临之际,让人多一口气,但若是突然服用,恐怕药效一时间也难以发挥。”

  补品!

  李承乾顿时就明白,这所谓的九阳还丹其实就是药材本身的药效,当然,也有道门龙虎调和的原因在。

  “孤原本以为,道门炼丹多用金银铅汞奇思之物,没想到竟然是植物药材。”李承乾不由得轻叹一声。

  “为世人所有,还当是药性温和的植物药材,其他的金银铅汞,乃至于奇思之物所炼制的丹药不过是虎狼之药罢了,弊大于利。”潘师正细细的为李承乾讲述着其中要害。

  就在这个时候,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在殿外响起,李承乾眉头微皱,看向殿外。

  长孙祥快步走入殿中,然后对着李承乾拱手道:“殿下,陛下刚刚下旨,魏王罢为庶人,禁于长安;齐王罢为庶人,出家邙山,以户部郎中赵叔坚之女为晋王妃,赵叔坚调任洛州司马,同时晋王于八月初九大婚。”

  皇帝处置李泰和李佑的事情,没有让李承乾意外,赵叔坚的女儿为晋王妃也在意料之内。

  但是以赵叔坚为洛州司马,这就让李承乾有些不解了。

  皇帝这是要让李治在洛阳培植人手吗?

首节 上一节 227/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可汗回忆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