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228节
若是这样的话,那么李承乾现在正在进行的计划,就会受到影响……
不,等等。
李治如果真的开始经营洛阳的话,对李承乾来讲,也不是什么坏事。
大不了,像对李泰一样。
而且李佑留在了邙山,李承乾就有可以借手的地方。
甚至如果这样的话,那么最后就真的别怪他手狠了……
不,不,不对。
李承乾眼神微眯,看向长孙祥问道:“表兄刚才说,稚奴是在八月初九大婚,是在洛阳吗?”
“是!”长孙祥立刻想到了什么,郑重的点头。
“原来如此。”李承乾看向潘师正,说道:“怪不得父皇让孤提前一个月到洛阳,怪不得父皇要让孤在洛阳待着不回长安,原来……”
“原来怎样?”潘师正忍不住的问道,他刚才可是清楚的看到了太子脸上的神色变化。
不过他也能够理解,皇帝刚刚解决了魏王的事情,立刻就任命晋王的岳父为洛州司马,便是他一瞬间也觉得皇帝做错了。
你这不是明摆着在刺激太子吗?
不过好像并不是如此,太子的神色立刻就平静了下来,这其中还有隐秘。
“这是朝廷隐秘。”稍微停顿,李承乾对着潘师正低头拱手道:“真人,孤刚才有些失礼了,还望真人不要见怪。”
“人之常情,无妨。”潘师正温和的点点头。
李承乾神色越发放松下来,然后说道:“真人,我们还是再说说丹药的事情吧。”
“是!”潘师正微微点头。
李承乾别有深意的笑了。
……
洛阳城中,侍御史柳奭跟着王仁祐,骑马朝同安公主别苑而去。
两人都没有怎么说话。
皇帝以赵氏女为晋王妃,而没有以他们家的女儿为晋王妃,这多少有些让他们大失颜面。
尤其前一阵,莫名其妙的,他们家的女儿要做晋王妃的消息就传扬了开来。
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就在这个时候,街边的两个行人的对话,隐约传入了他的耳中:“……听说太子今日去了司农寺的农田,我听说,关中就是因为太子的用心,所以关中今年秋收比去年平均多了两成,两成啊!”
“是啊,太子如今在洛阳,说不定明年洛阳秋收,也能增长两成。”两个人满脸憧憬的朝着前方走去。
声音越发的听不见了。
柳奭神色不由得严肃起来,太子这两年在农事上用心极多,长安百姓得益最多,对太子也多有感恩。
尤其是魏王事后,无人挑战,太子的位置越发的稳固了。
如今虽然有晋王之事,但晋王太过年幼了,柳奭侧身看了王仁祐一眼,心中有了算计。
很快,两人就一起见了同安大长公主。
“晋王的事情,或许我们从一开始就错了。”同安大长公主摇摇头,叹声说道:“陛下为人要强,如果他心中没有决断,那么老身的面子他或许会给一些,但如果他心中有了决断,老身再去,怕是要适得其反了。”
“叔母的意思,是说陛下早就已经决定了要以赵氏女为晋王妃?”王仁祐微微一愣。
同安大长公主看向了柳奭,柳奭开口说道:“这一次陛下为晋王选择的晋王妃,多数以河北世家为主,京兆和河东的都不多,王家虽然能够在河北着力,但其实不如河北世家直接。”
“这我知道,我只是有些不明白,陛下难道要改变对河北的方略了吗?”王仁祐之所以这一次押注,就是因为他知道,大唐在河北之事的处置方略是以打压和控制为主,如今让河北女子做了晋王妃,意义已经不一样了。
“终究仅仅是晋王。”柳奭轻轻摇头,神色感慨。
王仁祐一愣,随即就明白了过来。
“对了,仁祐,兰儿那边如何?”同安大长公主忍不住的说起了王幽兰。
王仁祐眉头突然间皱了起来,他看向同安大长公主,说道:“叔母,这一次有太多的人知道兰儿要为晋王妃,如今没成,恐怕一些风言风语……”
“让兰儿回太原吧,在老家待两年再说!”同安大长公主有些无奈的摇摇头。
“虽然治标不治本,但这也是无法之事。”王仁祐有些难受的叹了口气。
“公主,姐夫,我倒是有个办法。”柳奭看着同安大长公主和王仁祐掉头过来,轻声说道:“反正是要嫁入皇家,既然嫁晋王不成,嫁太子如何?”
“太子,太子良媛?”王仁祐摇头,说道:“不成,若是太子良悌还好,太子良媛不成。”
“姐夫。”柳奭按住王仁祐,说道:“如今太子后宫只有五人,太子妃,郑氏,魏氏,苏氏,张氏。张氏本身就是太子孺人,又牵涉巫蛊之事,兰儿若是能为太子良媛,将来太子登基,起码能为四贵妃之一,四贵妃相比晋王妃,品级还在其上,若是能有子嗣……”
“便如此吧。”同安大长公主直接点头,说到:“此事,老身便是豁出一张老脸,也要让陛下应允。”
第247章 李治的皇后,任由自己为所欲为
贞观殿中,李世民坐在御榻之上,看向步入殿中的李承乾,眼神审视。
李承乾站立殿中,对着皇帝认真行礼道:“儿臣参见父皇!”
“免礼吧。”李世民抬头,问道:“听说太子在东宫半个多月,一直都住在明礼殿?”
“是!”李承乾拱手,认真道:“内宫清冷,儿臣有些待不惯,正殿还好,书卷多些,儿臣睡觉的时候,也能安心一些。”
李世民转头看向一侧的同安大长公主,笑着说道:“姑母看看,东宫内宫中有不少姿容艳丽的侍女,太子竟然能够忍的住,还算是一个谦谦君子,不是好色之徒。”
同安大长公主笑着福身道:“太子的确贤德。”
“不敢得姑祖母夸奖。”李承乾有些搞不明状况,对着同安大长公主拱手道:“孤还年幼,还需要多学些东西。”
李承乾的眼角余光忍不住的看向皇帝,今日这是怎么了。
皇帝笑笑,说道:“朕看你后宫清冷,赐你一个太子良媛吧。”
李承乾有些诧异的转身,拱手道:“儿臣多谢父皇,只是不知道是谁家女子。”
“是姑丈家的侄孙女。”李世民笑着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微微一愣,有些不敢相信的说道:“父皇,姑丈家的侄孙女不是要嫁给稚奴吗?”
“晋王妃已经定了,你忘了?”皇帝神色平静下来。
那为什么不给稚奴当晋王侧妃,李承乾原本要说这句话,但最后还是咽了回去。
王家的嫡女怎么可能做晋王侧妃。
“父皇,曹王还没有成婚?”李承乾再度小心的拱手。
“曹王的事情朕自有计较。”李世民摇摇头,然后脸色一沉,问道:“怎么,你不愿意?”
“不,儿臣不敢。”李承乾赶紧拱手,然后小心的问道:“敢问父皇,婚期定在什么时候?”
皇帝看着李承乾,直接问道:“你觉得定在什么时候?”
李承乾沉吟着说道:“如今正值到稚奴大婚,不宜干扰于他,而王家千金年岁不大,不如缓上两年,后年如何?”
李世民有些诧异的看了李承乾一眼。
再有十几日就是李治的大婚之时,李承乾如果这个时候纳太子良媛,而且还是太原王氏的女儿,恐怕少不了要抢李治的风头。
不与兄弟相争,倒也挺好。
至于说后年,就是贞观十九年了。
贞观十九年,如果不说意外,那么基本就是他东征高句丽回来之后了。
他心底暗自点点头,看样子,这件事情和太子真的没有关系。
好好的,莫名其妙的,王家的女儿在做不成晋王侧妃以后,竟然愿意做太子良媛。
这里面有些异乎寻常的味道,让李世民瞬间就紧张了起来。
不过看如今太子的模样,他心中似乎的确没有太多的算计。
李世民摇摇头,看向李承乾,说道:“两年时间太久了,当然,也不能真的打扰到稚奴,既然如此,朕看,就今日吧。”
李承乾和同安大长公主都被皇帝的话给惊到了。
今日?
“就现在!”李世民转身看向一侧的张阿难,说道:“现在去将王氏女接入宫中,然后换好嫁衣!”
说着,李世民又看向李承乾,说道:“所谓婚事,不过三拜九叩,天地,父母和夫妻对拜,今日恰好朕有空,你们就在朕的面前跪拜天地,敬拜于朕,剩下的就是夫妻对拜了,礼成之后,回东宫承泽殿吧。”
李承乾有些犹豫的看了同安大长公主一眼。
同安大长公主立刻就明白,太子这是担心委屈了自己侄孙女,毕竟没有十里红妆,也没有亲朋贺送,就这么无声无息的进入皇宫,多少有些悲伤和委屈,但……
早了总比晚了好。
这边刚无法成为晋王妃,那边立刻就成为了太子良媛。
别人也能说王家有能力,甚至是皇帝体恤王家。
“陛下英明。”同安大长公主转身,对着皇帝躬身道:“能有陛下见证,是兰儿的福气。”
太子良媛,说到底,是妾。
太子妃是正妻,太子良悌是侧妃,而太子良媛就是妾的。
当初郑霜儿嫁入东宫时,皇帝东巡,是长孙无忌和郑妃见证的婚事。
魏薇嫁入东宫的时候,是皇帝自己见礼。
其他苏旖和张萱,他们入宫的时候,甚至都没有任何仪式,是被直接抬入东宫的。
如今的刘兰儿也是如此,嫁太子为太子良媛,本身就该如此,只有在自己家中的时候,可以盛扮一些。
如今能有皇帝见证,和太子行礼叩拜皇帝,已经是皇帝给她这个大长公主面子了。
见到同安大长公主如此,李承乾也没法说些什么,拱手道:“儿臣领命。”
“嗯!”皇帝平静的笑笑,说道:“好了,你也去换身衣服吧。”
“喏!”李承乾认真躬身,然后转身朝偏殿走去。
李世民看向同安大长公主,说道:“姑母,你也去看看吧,有什么礼节不通之处,你多教导教导。”
“是!”同安大长公主起身福身,然后退身离开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