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230节

  谁知道将来会怎样,如果太子能够英明宽容,对所有人都是一件好事。

  在不知不觉中,李承乾通过这件事,已经收获了大量的人心。

  ……

  宫道之中,李承乾和晋阳公主并肩而行,落后前面的李治几步。

  “皇兄,听说你前阵子娶了个小皇嫂?”晋阳公主突然开口问道。

  李承乾微微一愣,他这才注意到前面的李治脚步也慢了下来,他这才想起,之前王幽兰是要给李治做晋王妃的,但因为他提前说人家年纪太小,不适合生养,李治在关键时刻才做了决定,将这桩婚事给推了。

  但是李治前脚刚推了,后脚李承乾就将人给娶了。

  这里面的东西,任谁心里都会嘀咕。

  李承乾弹了一下晋阳公主的脑门,然后才没好气的说道:“瞎想什么,人家不过是比你大一岁而已,孤也不过是将人娶回去,暂时放在那里的……若不是父皇强行下旨,按孤所言,过个两年再成婚才好。”

  听到李承乾这么说,前面的李治终于松了口气,只要确定太子不是针对他就好。

  看到李治加快了脚步,李承乾这才看向晋阳公主,似笑非笑的说道:“兕子,孤的爱妃你比就大一岁,你要小心了,不是明年就是后年,父皇就该将你出嫁了,到时候可别怪皇兄不帮你说话。”

  “阿兄,兕子知道错了。”晋阳公主赶紧抓住李承乾的胳膊,可怜兮兮的说道:“父皇到时候,提及婚事,皇兄一定要帮忙拖几年,兕子……兕子还不想离开父皇。”

  “你知道就好。”李承乾点了晋阳公主的额头一下,然后才认真点头道:“你放心,孤一定帮你多拖几年,不过你这身子骨也不成啊,日后要多吃上一点,知道吗?”

  “知道了。”晋阳公主赶紧点头。

  “走吧!”李承乾迈步向前,同时说道:“见过父皇之后,稚奴就该出发了,等到傍晚,我们就能见到晋王妃了,希望她是个好相处的,不然,稚奴以后有点受了。”

  “不会吧!”晋阳公主忍不住的有些害怕。

  “你怕什么,你在宫中住着。”李承乾抬头,看向前方贞观殿,平静的说道:“成婚之后,稚奴就要搬入晋王府里,日后,他想要再入宫,就要请旨了。”

  晋阳公主不由得微微一愣。

  ……

  夜色笼罩,宫灯高挂。

  长长的红绸缠绕在梁柱之间,喜乐的鼓乐声在贞观殿响起。

  三叩九拜之后,一对新人已经被送往了晋王府。

  李承乾留在了宫中。

  晋王大婚,长安洛阳,天下四方,有太多宗室,外戚,附近诸州的刺史,甚至还有一些人是被皇帝刻意叫回来的。

  皇帝坐在御榻之上,两侧的酒桌之上,李承乾端着酒杯,神色温和的一一敬酒。

  晋王大婚,他这个做兄长的自然要陪好来回宾客。

  不经意,李承乾察觉到有很多是不该现在抵达洛阳的,全部都来了。

  比如卢国公程知节,鄂国公尉迟敬德,宋国公萧瑀等等一众老臣重臣,现在这个时候,全部都在贞观殿中。

  以他们这些人的身份和资历,即便是李治大婚,他们也不是必须要从地方赶回来的,而且没有皇帝的圣旨,他们根本就动弹不得,更别说是一起赶到洛阳了。

  李承乾心中隐隐明白了什么。

  就在这时,前方一名身穿绯色长袍、神色方正的官员站了起来,对着李承乾拱手道:“臣巴州刺史赵慈皓见过殿下!”

  “姨丈这么坐在女方亲眷中了。”李承乾忍不住的笑笑。

  赵慈皓的妻子是皇后的堂妹,算起来是李承乾的表姨丈,但关系不止如此,赵慈皓的亲兄弟赵慈景娶了李承乾的姑姑长广公主,他们的儿子便是赵节。

  算起来,双方也是关系极近的亲戚了。

  “天下赵氏出天水,清河那边请托,臣也只能坐这里了。”稍微停顿,赵慈皓看向身后,两名身姿笔直的年轻人中更显魁梧的一人,说道:“殿下,这是犬子持满。”

  赵持满对着李承乾拱手道:“臣,兰州司法参军赵持满,见过太子殿下。”

  “表兄!”李承乾笑着举起酒杯,赵持满立刻躬身。

  “这位是世侄……”

  “兵部员外郎王方翼!”李承乾笑着点头,说道:“兄长怎么坐这里了?”

  “臣和持满多年未见,所以过来喝一杯!”王方翼赶紧举杯躬身。

  王方翼是王幽兰的堂兄,名义上还是同安大长公主的孙子,但实际上并不是,因为他的父亲,是同安大长公主驸马王裕的妾生子,早年的时候,在王裕过世之后,他们一家人甚至被赶出了驸马府。

  但好在同安大长公主只有一个女儿,还嫁给了杨广做皇妃,后来病逝之后,同安大长公主不得不将王方翼给接回来。

  所以不管是从同安大长公主,还是从王幽兰身上,王方翼都是李承乾的兄长。

  看着王方翼,李承乾有些想起来了。

  在前世,他的舅舅长孙无忌给流放致死后,赵持满被武后诛杀,然后曝尸三日,最后是王方翼替他收得尸体。

  两人之间的关系可见一斑。

  如今,皇帝让清河赵氏找了李治的妻族,清河赵氏背后还有天水赵氏和弘农杨氏,李治的潜实力强的可怕。

  但是如果能从王方翼,赵持满的身上,反过来渗透到李治的身边,那么李治不仅无法借力,反而要戒备这两家人。

  尤其是赵持满,他是赵家人,又是长孙家的外甥,和李治应该更加亲近,但如果通过赵持满让李治的一些事情被长孙无忌知晓,他们两个再闹起来,就有意思了。

  一丝的灵光在李承乾脑海中一闪而过,他笑着举杯道:“两位兄长,还有姨丈,一起饮杯!”

  “谢殿下!”三人同时将杯中酒饮尽。

  “日后有时间,二位表兄和姨丈多和东宫走动些。”李承乾有些客套的说了一句,然后转身朝着其他人走去。

  今日最大宾客是洛州司马赵叔坚,他在户部经营多年,如今又任洛州司马,很快就站稳了脚跟。

  不过今夜他喝的很多。

  同样,皇帝也喝得很多。

  酒宴散去之后,李承乾陪伴张阿难将李世民送出殿外。

  秋风吹来,皇帝的神色轻松了许多,他平静的缓步而行。

  突然,他转过头看向李承乾道:“承乾,日后朕见你们兄弟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父皇这是什么话,父皇想要见儿臣和稚奴,随时召见就是了。”李承乾一脸的不明所以。

  李世民摆摆手,然后冲着前方走去,同时说道:“你回去吧。”

  “喏!”李承乾诧异的看了张阿难一眼,张阿难微微躬身,然后朝着皇帝追了过去。

  ……

  东宫,明礼殿。

  明烛高燃,李承乾坐在桌案后喝着浓茶,思索着皇帝刚才的话。

  一阵轻微的声音响起,李承乾抬头,是内侍徐安。

  李承乾问道:“王家的事情查的怎样了?”

  “回殿下,这里是王家在朝中的所有在职官员名单,奴才没查出什么特别的。”稍微停顿,徐安说道:“不过王家手下有太原,乃至于整个并州最大的商队,通行南北东西……”

  “嗯?”李承乾瞳孔微微放大,他终于明白了,原来他们是和张亮有牵扯,怪不得这么急呢。

  “殿下,要继续查吗?”

  “不用,太原王氏大族,再查就该引起他们的反应了。”稍微停顿,李承乾说道:“将我们的人手收拢,然后按计划投放在洛阳城中,尤其是前几日在王家四周转的人,全部收起。”

  “是!”徐安立刻躬身。

  是的,前些时日将王家架起来,最后逼的他们不得不将女儿,将前世李治的皇后嫁入东宫的人,正是李承乾。

  “我们在青雀手下的那批人现在已经逐渐调到洛阳了吧?”李承乾微微抬头。

  “到了,因为在朱雀门前及时反正,所以他们被授为河南洛阳的县尉主簿!”

  “足够了,让他们小心去接近晋王的岳丈,洛州司马赵叔坚。”李承乾眼神微眯。

  “喏!”

  ……

  夜色之下,一匹快马迅速的接近洛阳城东上东门,马上骑士还没有接近城门,就已经高声喊道:“营州六百里加急军报,即刻奏送陛下!”

  “开城门!”城门守将立刻抬手。

  城门打开,马上骑士疯狂的朝着紫微宫而去。

  急促的马蹄声,踏碎了洛阳的寂静夜色。

第249章 晋王,你回太原去吧

  贞观殿中,李世民坐在御榻之上。

  李承乾站在丹陛三阶之上,李治站在丹陛一阶之上。

  长孙无忌,房玄龄,高士廉,杨师道,岑文本,刘洎,于志宁,唐俭,李大亮,程知节,尉迟敬德等人,分列殿中文武两班。

  刚刚从辽东回来的亳州刺史裴思庄站在殿中,持笏拱手道:“在辽水东侧一里之处,有一条高一丈的长城。

  从辽北沿着辽水,根据山地丘陵的地形而修成,一路蔓延到大海,长达千里的长城,中间还有二百山城依托。”

  “千里长城,两百山城!”李世民皱着眉头,看向裴思庄,忍不住的问道:“为何这样的事情,之前从未有人奏报过?”

  “陛下,辽水并非一条,乃是好几条河流并行而下,平常时节各不相扰,水流充沛之季,又汇合成一条大河。”裴思庄面色无奈,摇摇头道:“水流充沛之季,便是斥候也无法穿越,水流干涸之际,高句丽之人的斥候直接冲至最外面一条河,几十年都是如此。”

  “几十年?”

  “回陛下!”裴思庄认真拱手,说道:“这条长城已秘密修建了十六年。”

  “高建武?”李世民眉头顿时就皱了起来。

  “是的,陛下,自从贞观以来,高建武畏惧陛下,便秘密地从北向南修建长城,以阻大唐攻势。”裴思庄拱手,说道:“那长城虽然并不高,也不厚,但依托地形,加以寒冬天气,必然对大军攻伐造成影响。”

  麻烦了。

  李承乾,还有殿中群臣全部都明白,这下子是真的麻烦了。

  大唐攻伐高句丽,最担心的便是天气。

  寒冬腊月,手脚冰寒,甚至连刀柄槊杆都握不住,如何征战。

  更别说还有粮草被服的影响。

  广阔辽河,千里长城,茫茫山野,不知道会阻隔大唐多长的时间。

首节 上一节 230/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可汗回忆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