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238节
“殿下,还有人。”王幽兰的脸上顿时一片羞红。
“孤不做什么,爱妃就这么靠着就好。”李承乾轻声一叹,然后将王幽兰紧紧的搂进怀里。
心胸相接,他能清楚的感受到她的心跳声。
这也让李承乾,这些天因为皇帝的离开而有些不安的心,稳定了下来。
一本密本,被他悄悄的放在了桌案上。
第256章 夫人,你是武才人的姐姐?
洛阳,龙门石窟。
宾阳南洞,阿弥陀佛石像之下。
一身淡黄色蟒袍的李承乾,跪坐在蒲团上,诚心祈祷,不时的还低头叩首。
突然,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在身后响起,李承乾抬起头,看着佛像,平静的开口:“怎么了?”
“回殿下,下雪了,要不要先回宫。”长孙祥站在李承乾侧后,低声问道。
“几时了?”李承乾淡淡的问道。
“申时正了,再有半个多时辰该天黑了。”
“雪下的如何?”李承乾微微侧头。
“挺大的。”长孙祥有些迟疑起来。
“那就不会回去了,孤今日要在佛像下为父皇和大军祈福够五个时辰。”李承乾转过身,闭上眼睛,继续说道:“派人飞马传信房相和丘都督,就说孤今夜在伊阙驿站歇息了;另外从伊阙关调两队军卒护卫。”
“是!”长孙祥躬身,然后转身快步离开。
龙门石窟就在伊阙关口,伊阙关驻守着三千士卒。
李承乾在这里,他们时刻都会关注着。
尤其李承乾会在龙门为皇帝和东征大军祈福三日的消息,他们也都知道。
今夜大雪,为了避免意外,李承乾在山下驿站休息完全正常。
……
“驾!”李承乾缓缓催马,朝着山下驿站而去,前后上百名千牛卫骑马扈从警戒。
不远处,伊阙关的身影在大雪之下依旧清晰。
大雪漫天,洋洋洒洒。
山脚之下,一座小镇清晰可见。
小镇北侧便是驿站所在,来往权贵前往山上祭祀佛陀,很多时候都选择在这里落脚。
雪下的很大,李承乾一行人来到小镇的时候,街上已经彻底的没了人影。
快到小镇北侧的时候,能清晰看到数百士卒已经将驿站内外守住。
然而就在门口,一辆马车停在了驿站门口,六名黑衣护卫皱着眉头看向门口的千牛卫。
一名老年青衣管家手持名帖在和守门的千牛卫说着什么,但守门的千牛卫一脸的冷漠,不过也没有赶他们离开。
长孙祥率先骑马而至,冷声喝道:“怎么回事?”
守门的千牛卫立刻上前,对着长孙祥拱手道:“家令,这些是应山县男贺兰越石的家眷,他们今日来龙门祈福,因为大雪,所以提前下山回洛阳,本来已经走了,但因为雪大,又折返了回来,要进入驿站歇息。”
“贺兰?”长孙祥眉头瞬间就皱了起来,冷眼看着门口的那些人,冷声道:“让他们走,到镇子里随便找户人家去住。”
“不用那么紧张。”李承乾催马从后方而上,淡淡开口:“孤今日来龙门的消息,知道的人并不多。”
“但是殿下,是贺兰家的人。”长孙祥面色凝重的拱手。
李承乾笑笑,说道:“贺兰家的人多了,难道孤都要一一避开,而且那些事情,和贺兰家的人也没有什么关系,他们不过是遭了无妄之灾而已,让他们进去吧,他们也并不知道今日孤在龙门。”
李承乾今日来龙门石窟祈福的事情只有房玄龄和丘行恭等人知晓。
他在这里祈福三日的事情,只有等他返回长安之后,才会在洛阳百姓当中传开。
听到李承乾这么说,长孙祥也只能拱手。
李承乾从长孙祥身侧走过,同时低声说道:“表兄,把他们放在眼皮子底下看着,总比让他们在镇子里面胡来的好,况且谁也料不到,今夜会下这么大雪。”
“臣明白了!”长孙祥眼睛一亮,随后立刻躬身。
等到李承乾一行人彻底进入驿站之后,长孙祥这才放人进去。
不过没有过一会,那些人又找上门来,说是要请见太子。
长孙祥刚要将人赶走,然而当看到他们手里新的拜贴之后,他稍微犹豫了一下,但紧跟着还是进去通报了。
……
中堂之下,李承乾坐在主榻上,看着一身紫色襦裙、面色有些清丽的武顺,皱眉问道:“你是武才人的阿姐?”
“是!”武顺小心的福身,微抿嘴唇,低头道:“臣妾阿耶是故应国公、荆州都督武公士彟,臣妾堂舅安德郡公杨公师道,妾身二妹贞观十年入宫,蒙陛下宠幸,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
李承乾缓缓点头,姐姐叫武顺,妹妹叫武媚,这很正常。
武媚因为一个媚,所以亲近的人会称之为媚娘,有些连了起来,就叫做武媚娘。
武士彟和杨师道的名头未必能够让长孙祥放行,但是武顺抬出了武媚娘的眉头,那么长孙祥必须要给几分面子。
五品才人,虽然听起来是伺候人的侍女,但实际上却完全不是如此。
武媚娘是皇帝实实在在的妾室。
皇帝虽然后宫无数,但是从正一品的四妃,正二品的九嫔,到正三品的婕妤,正四品美人,正五品的才人,这儿正儿八经的世妇,能够有圣旨封赏的,不过十几人而已,还没有二十人。
剩下的,正六品的宝林,正七品的御女,正八品的采女,各二十七人,为八十一御妻。
御妻虽然人数众多,但多数没有名字。
而且才人是正五品,放在朝中也是中书舍人,御史中丞,谏议大夫,国子博士,给事中、万年长安等京县县令的官秩。
升一等,就是五监少监,九寺少卿,六部侍郎,甚至是下州刺史的位置。
武媚娘这个皇帝的才人,在宫中可不是什么可以随便呼来喝去的人物。
她当年十四岁入宫,一入宫就被封为内命妇中,正五品的才人,除了武士彟的遗泽以外,宫中的三位杨妃,还有算是表姐的燕妃,也都是皇帝的宠妃。
现在这个时候,皇帝还没有旧伤复发到病重的地步,武媚娘依旧在后宫中做她的才人,没有丝毫进入前朝的机会。
但是武顺现在打着武媚娘的名头,已经足够见到李承乾了。
李承乾必须要给皇帝的后妃一个面子,或者更准确的讲,是给皇帝一个面子。
……
“孤和武才人见的不多,只有偶尔前往甘露殿的时候,看见她在父皇身边伺候。”稍微停顿,李承乾将话题从皇帝后宫移开,看向武顺说道:“所以夫人现在是嫁入了贺兰家了吗?”
本来贺兰家的名头足够用,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舅舅尚书令贺兰讷,前隋吏部尚书、成安郡公贺兰蕃,本朝银青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应山县公贺兰师仁,还有武顺的丈夫,应山县男、越王法曹参军贺兰越石。
偏偏贺兰越石有个堂兄,叫贺兰楚石。
贺兰楚石谋逆。
这一世的贺兰楚石谋逆和上一世不同。
上一世,贺兰楚石在最后,告发了侯君集,所以没有被当场斩首,只是被发配到了偏远之地,然后无声的消失了。
那件事情并没有牵连到贺兰家的人。
但这一世不同,贺兰楚石没有告密的机会,他不仅牵涉到了侯君集谋反案,还将李承乾呈送给皇帝的奏本,悄悄的给了侯君集,所有的一切都在事后被揭发了开来。
所以,贺兰楚石以谋反罪被直接斩首。
唐律,谋反、谋大逆者,本人不分首从皆斩;其父和十六上子绞;余者皆入官为婢;财没官;叔伯、侄,流三千里。图谋未行者,绞。
贺兰楚石的父亲,子女,叔伯,兄弟,侄子,都在牵连之内。
贺兰越石勉强算是堂叔伯子,加上他并没有参与其中,所以没有被罢官,也没有被流放。
但是,他是越王李贞的参军,所以,皇帝自然要将他从李贞的身边调开。
“……本来夫君要被调到歙州,但因为叔父是左肆府车骑将军,所以就调任左领军卫,去军前效力了。”武顺微微低头,说道:“妾身今日前来,也是为夫君祈福的,没想到遇到了大雪,又遇到了太子殿下,故而为之前的失礼,前来请罪。”
“算不上什么失礼,孤今日来龙门,知道的人本就不多,无意间遇上了而已。”李承乾侧身,看向长孙祥说道:“让人将多余的热汤送给贺兰夫人一份。”
端茶送客。
武顺瞬间就明白了李承乾的意思,她赶紧起身,深深福身道:“本来不应该再打扰殿下,只是有件事情,不知道是否可以请殿下指点一二。”
果然是有事。
李承乾眼角余光看了长孙祥一眼,长孙祥轻轻点头。
李承乾笑着看着武顺,说道:“有什么事情夫人请直言,看在武才人的面子上,有什么,孤能说的一定会说的。”
“多谢殿下。”武顺松了口气,然后说道:“妾身三妹嫁入了太原郭氏,妹夫原本打算参与明年的科举……”
“明年没有什么科举了。”李承乾直接摇头,说道:“父皇不在长安,朝中重臣近半不在长安,朝中更多的人力都放在了征伐辽东之事上,朝廷没有多余的精力,也不会在父皇不在的时候举办科考的,父皇临行前没有安排。”
科举是皇帝的权力,科举的题目都是皇帝出的,皇帝不再自然不可能再举办什么科举。
李承乾有些诧异的看了武顺一眼,这本应该是世人皆知的事情啊!
看到李承乾疑问的眼神,武顺微微苦笑,解释说道:“妾身的妹夫是家中少子,父亲亡故,自身又文不成武不就的,生活艰难,原本指望朝廷大战,能够扩充科举,没想到陛下这么快……”
皇帝出兵高句丽本身就是极隐秘的事情。
尤其是对于那些没有深层朝中关系的人,更是如此。
李承乾点点头,武顺的妹夫在父亲亡故之后,没有什么来源,文不成武不就坐吃山空,没办法的情况下,只能来求武顺帮忙。
或者更准确的讲,是求武顺的母亲杨氏。
杨氏和中书良杨师道是堂兄妹,正儿八经的亲堂兄妹,杨氏的父亲杨达和杨师道的父亲杨雄是亲兄弟,看起来求情没有问题。
但是,杨雄有七子四女,杨师道自己家的事情都一大堆,哪里还能够顾到堂妹的女婿。
尤其堂妹的女婿还没有那么成器。
再加上皇帝离京,朝中新的风波隐隐再起,这个时候,露了破绽就麻烦了。
所以,在局面没有清楚之前,杨师道也是一直拖着。
最重要的是,杨氏自己也没有太急切的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