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256节
“另外,孤知道辽东城有不少的百姓需要朝中粮草救济,那么是否可以考虑让这些人上山采药,或者整修道路,甚至是下海抓鱼,上奏父皇,能减少一点后面的压力,就减少一点。”李承乾说着,将奏本递了过去。
“喏!”杨务廉认真的拱手接过,他在长安,最知道太子的辛苦。
“到了辽东,记得帮孤问安!”李承乾微微抬头。
“是!”
“好了,其他的也没什么了,你去吧。”李承乾微微摆手,杨务廉拱手告退。
……
看着杨务廉离开的背影,李承乾站了起来,走到了武德殿殿门前。
他抬起头,看向头顶的天空,神色严肃。
安市城。
前世皇帝这一次东征,就是卡在了安市城,直到二十年后,才在李治手下被拿下。
李承乾这一次全力支持皇帝东征,全力支持皇帝打过安市城,杀入高句丽,除了一点私心,也是在为未来考虑。
一旦皇帝灭不了高句丽,那么高句丽就是李承乾日后的麻烦。
现在皇帝手上的十万大军,就是在为李承乾做探路准备。
深吸一口气,李承乾转过身,继续到桌案之后,去处理公文。
一直到深夜。
这一切,全部都被人看在眼里,无声无息,都会被人传入到皇帝的耳中。
天下人,包括皇帝,到时都会觉得,李承乾这个太子,比任何人做都要更合适。
当然,前提是他没有野心。
呵!
第275章 四万降俘,如何处置
刀槊齐出,杀声震天。
一万五千唐军步骑屯兵西岭之上,据岭以守,山下五万高句丽士卒疯狂的朝着山上冲击。
弓弩横飞,血肉漫天。
高耸的黄盖之下,无数的旗帜快速挥舞,一队队士卒轮转着冲向最前。
山坡之上,一座座高大的投石车不停的投出巨大的滚石,在岭下密密麻麻的高句丽士卒当中,直接碾出一条条血路。
高句丽人无比疯狂的向上冲,但除了被唐军将士刻意放弃的不佳之地外,五万人,实际上也没有冲上去多少。
北山树荫之中,李世民一身黑衣黑甲,面色冷漠的看着对面山岭上如同磨盘一样的血腥厮杀,他的目光轻轻转向正南面。
三万高句丽骑兵在稍后一些的位置整齐列阵,随时等着山岭上的唐军露出溃败的迹象,他们就一举杀上去。
只可惜,从他们的位置,根本看不清山上的大唐士卒究竟有多少。
皇帝的神色依旧冷漠,他抬起头,看向高句丽骑兵更后方,在远处的视线尽头,还有两万步骑在坐镇后方。
十万人,不,十五万人。
十五万高句丽和靺鞨兵,高句丽几乎是倾国而来,十万人在战场上厮杀,一万人进入了安市城,四万人在更后方的城池中镇守,并且随时准备支援前方。
这一仗,已经是大唐和高句丽的全面国战。
但可惜,他们根本不知道,在西岭之上的黄盖之下,坐镇指挥全局的是李勣。
看到一座黄盖,他们就以为是李世民在山岭之上,然后像是疯了一样不顾一切的冲山,但他们根本不知道,山上只有一万五千步骑兵,而李世民则是在北岭之上,率骑兵全身全甲的重甲骑兵,准备随时冲锋。
而在东南侧的山岭之后,长孙无忌正率领一万骑兵大迂回绕后,准备绕后到高句丽人的背后,从背后进行突击。
以三万对十五万。
三万唐军几乎人人身上带甲,刀槊异常锋利,而对方的高句丽人,除了高句丽最核心的一两万人身上带甲以外,其他人的身上都是皮甲布甲。
西岭之上,几乎一片弩箭落下,立刻就有一片的高句丽倒地身亡,然后被后面的人无情的一脚踩下,血液溅飞。
正面作战,李世民当世无敌。
皇帝的目光轻轻转向东侧的安市城,城池倚山而建,城市宽阔,足以容纳十几万人,里面囤积的粮草军械无数,更有数座山泉从山中涌出,牢牢的扼守住大唐杀往高句丽的要道。
如今的城中,只要还有两万士卒和五万百姓,之前的几次攻击都没有能够成功拿下安市城,偏偏这个时候,十五万高句丽援兵增援而来。
攻城战,高句丽苦心经营了十五年,不,从杨广第一次伐高句丽开始,几乎已经是三十多年的时间,构筑的坚固防线,也不是李世民说能打破就能够打破的。
他唯一幸运的,是在这三四年间,大唐做足了充分的准备。
粮草,军械,准备之足,便是李世民自己都感到诧异。
连续四五年的大丰收,尤其是去年,经过了李承乾对耕作方法的改良,去年,还有今年,关中和河洛平原的粮食几乎都增长了两成。
还有军械,东宫这几年专心在军械改良上,刀槊战甲,弓弩船盾,大唐的军械之墙,不客气的讲,几乎提升了三成。
这也是为什么李世民能有心思一步步慢慢推进的缘故。
按照他们原本的计划,应该快速推进,然后直接拿下安市城,然后南推到乌骨城。
如果是那样的话,他们就根本没有时间对辽东进行深耕细耘,一旦遇到阻碍,在冬天之前,拿不下乌骨城,他们就必须后撤。
好在如今,军中军械改良之后,让李世民有了足够的时间慢慢耕耘。
这一年,整个辽东有相当多的土地有了收成,虽然说不是很多,但足够抵消一部分百姓所用了。
加上原本高句丽的储粮,还有朝中的支援,支撑到明年秋天没有多大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李世民如今要稳扎稳打的原因,百姓在高句丽人的手里,消耗的就是高句丽人的粮食。
之前就好几座城市,高句丽人在撤走的同时,顺带将粮仓也一起烧了的。
……
西岭的厮杀依旧在继续,高句丽依旧在不顾伤亡的疯狂向上冲,大唐的伤亡虽然也在增大,还好在都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
李世民目光看向西岭上的黄盖,李勣行兵,稳的可怕。
一时间,他的心中不知道闪过怎么样的念头。
就在这个时候,常何突然开口道:“陛下,高句丽大军后方烟尘起了,赵国公已经绕路到了。”
李世民猛然回身,看向了高句丽三万骑兵的背后,无数的烟尘大起,一时间根本分不出究竟有多少人。
高句丽大军本阵隐隐间已经慌乱了起来。
“传令!”李世民立刻开口,咬牙道:“鼓角并作,旗帜齐举,杀!”
“喏!”常何立刻转身,下一刻,巨大的锣鼓声已经在北岭之上轰然响起。
高句丽本阵当中,一员白发苍苍的将领,猛然抬起头看向北岭方向。
突然响起的巨大锣鼓声,让原本就因为后阵突然出现的莫名烟尘而心情烦躁的他顿时浑身一冷。
不好,中计了。
“高惠真,你亲自率一万骑杀向北岭。”高延寿厉声喝道。
“喏!”高惠真没有丝毫犹豫,瞬间就已经冲刺而出,旗帜挥舞之间,一万骑兵已经陆续的向北岭冲锋而去,然而就在他们冲到一半的时候,脚下大地巨大的颤抖起来。
无数黑衣黑甲,全部武装的重甲骑兵,从被推倒的树木之后,直接冲下山来,然后悍然杀入高寿阵中。
原本高惠真的大军就因为突然的出击,而导致阵型散乱,面对突然杀下来的重甲骑兵,根本就反应不过来。
转眼间,对面的重甲骑兵已经冲了过来,长槊直刺,瞬间,身穿战甲的高句丽骑兵就被直接贯穿。
残留的长刀无力的砍在黑色的战甲上,只留下一道白印。
无数的鲜血溅飞,瞬间,高句丽的大军前阵,就被撕开了一道巨大的口子。
无数的重甲骑兵紧跟着就践踏而入。
李世民神色冰冷的被围在无数士卒中央,常何,李大亮,张士贵,苏定方等人,都在奋勇搏杀。
更多的皇帝亲随,同样在快速的冲刺。
……
重甲骑兵如同洪流一样的杀出,如同热刀切黄油一样,直接将上万的高句丽骑兵直接贯穿,然后直直的朝着高延寿本阵冲杀而去。
“重甲骑兵!”高延寿忍不住的发出一声呓语,随即,他立刻挥动手中旗帜,一万骑兵再度迎了上来,与此同时,原本在围山的五万士卒当中,立刻抽出一万掉头而来。
不仅如今,就连安市城中,也有一万骑兵应令而来。
但就在这个时候,背后的山道上,长孙无忌已经率领牛进达,执失思力和契苾何力一起杀了出来。
冲杀在最前的,赫然是一名白袍银甲,手持长戟的年轻小将……薛仁贵。
“轰”的一声,西岭之上,无数的投石车猛然向山下砸出,高句丽人冲山的势头顿时一停。
下一刻,李勣,李道宗,刘德敏,程名阵等人齐齐杀了出来。
领头的是左武卫中郎将马文举。
三万包围十一万。
在极短的时间内,高句丽就被三股唐军彻底穿透。
烟尘四起,杀声震天。
一整夜的厮杀之后,唐军斩首三万,俘虏四万,四万人溃散而逃,缴获马五万匹,牛五万头,铁甲一万领,各种器械若干。
血流成河。
……
“巴豆?”李世民一身黑色衮龙袍,坐在主榻之上,看向褚遂良和杨务廉,诧异的问道:“太子想出的办法就是巴豆。”
“陛下!”长孙无忌插口,说道:“臣以为此法可以试行,毕竟这一次俘虏四万,人太多了,若是强行留下,军中粮草不够,所以,要么放归,要么……”
坑杀!
长孙无忌没有说出那两个字,但帐中的将领全都明白,可没有人敢接口,也没有人敢呼应。
杀降!
“陛下!”杨务廉硬着头皮,从袖子里面掏出一本奏本递给皇帝,同时拱手道:“陛下,太子请问圣安!”
“朕一切安好。”李世民随意的点点头,接过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