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258节
然而安市城特殊的地形,让城中守军可以不断增高城墙,平衡和土山的高度。
最后,快一个月过去了,土山山顶已经高出城墙几丈,但就在这个时候,土山塌了。
就在刚才,高句丽守军抓住机会就组织数百名敢死队,冲出被压倒的城墙缺口,夺占土山。
“杀出去,将土山夺回来。”李世民怒目看向李道宗,李道宗脸色一红,抽刀直接就朝着土山冲了过去。
然而,李道宗动用了最精锐的部队,连续一夜不停地对土山强攻,但依旧没有任何效果。
就在这个时候,城中突然冒起了一股浓烟。
“陛下,成了。”长孙无忌突然忍不住的抓住李世民的胳膊,无比欣喜的说道:“陛下,巴豆之策成了,全军进攻吧。”
“攻,拿下安市城。”李世民下达命令之后,脑海中忍不住闪过李承乾的身上。
他有一种感觉,自己这个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太子,是最能继承自己天下江山的人。
而不是那个日夜小心算计,窥伺自己后宫的李治。
第277章 李承乾:孤要和父皇好好算算账
“捷报,捷报。”
长安大街上,一名千牛卫疯狂的朝着皇宫狂奔,同时高声喊道:“辽东大捷,安市城一战,陛下以三万破高句丽十五万军,斩首四万,俘虏六万,破安市,银山、后黄等城,大军前锋已进逼乌骨城,距高句丽王都仅四百里……”
多少?
四百里?
长安街头,无数百姓忍不住的探头。
皇帝以三万破高句丽十五万,虽然让他们感到喜悦,但实际上大唐这些年,南征北战,破灭数万都是常事,皇帝辽东大胜,是他们预想中必然之事,但现在就杀到距离高句丽王都只有四百里的地方,真的让人惊奇。
距离高句丽王都只有四百里,这也就意味着,这一仗,用不了多久就会结束。
而且会很轻松。
长安百姓顿时欢呼喜悦了起来。
然而不少上了年纪的老人,眼中不由得带出一丝凝重之色。
因为他们都知道,大战到现在,才算是真正的开始。
四百里,群山林立,水泽蔓延。
更甚至于平穰在高句丽东北部,一旦高句丽人放弃平穰,逃遁入西南山中,那么整个大战将会无限制的蔓延下去。
……
“……此战共攻破玄菟,盖牟,辽东,白岩,卑沙,麦安市,银山,后黄等十七座城,共计斩高句丽军首级五万余级,俘虏七万余人,得百姓十五万户,三十七万人。”
房玄龄呈上捷报,对着坐在武德殿主榻上的李承乾拱手道:“启禀太子,军报奏捷,陛下武运昌隆,大唐万年无期。”
高士廉,杨师道,萧瑀,于志宁,刘德威,尉迟敬德,郑仁泰等人齐齐拱手:“陛下武运昌隆,大唐万年无期。”
“诸卿平身!”李承乾微微抬手,然后笑着说道:“如今大军进发至乌骨城,高句丽人主力损失惨重,起码这个冬天,辽东战场能够安宁一些了。”
“是!”房玄龄拱手,说道:“如今虽然只得民三十七万人,但在辽东深山老林中,还有数十万人前隋遗民,预计,哪怕仅仅是眼下的辽东之地,将会得民有五十多万人。”
“这是好事。”李承乾微微点头,然后他合上手里的奏本,说道:“辽东广阔,有无数的土地,矿产和药材,若是能够得到全面开发,那么对朝中的助益将会很大。”
“但是殿下!”房玄龄拱手,说道:“那些前隋遗民,他们不会愿意继续留在辽东的。”
李承乾侧身惊讶的看向房玄龄。
“殿下!”房玄龄拱手,叹息一声,说道:“这些前隋遗民,当年不少都是关中和河洛的良家子,不少人都有父母,甚至是妻儿在世,如今大唐拿下了辽东,不仅他们要回朝,就是陛下也不会放任他们留在辽东的。”
“土地?”李承乾眉头一紧,他随即摇头道:“如今的关中和河洛,虽然也还有不少田地空置,但那些都是为了日后五到十年内的授田准备的,若是一下子涌进数万人,日后关中和河洛的授田会有大影响的。”
大唐如今还是坚持高祖时期的授田政策。
三十亩永业田,七十亩口分田。
到了后面唐玄宗时期,新成年的男丁只有三十亩永业田,口分田彻底没了。
如今大唐还好,但到了十年,二十年之后,新成年男丁的口分田数量,就会迅速的减少。
然后在一百年的时间里,从七十亩到零。
这些毫无疑问,都将是李承乾的麻烦。
尤其是关中和河洛,这两个地方是天下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口分田的减少也是最快的。
如今却一下子要涌进数万人来,这是要出麻烦的。
“人口可以安置可以后谈,但这些人,是必须要回来的。”房玄龄拱手,然后侧身看向高士廉和萧瑀。
高士廉和萧瑀同时站出拱手,神色严肃。
李承乾顿时就明白了,高士廉出身渤海高氏,萧瑀是前隋外戚,不说其他,便是他们,说不定从辽东回来的人,就有他们的亲眷,所以这件事情没得商量。
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好吧,既然人要回来,那么他们的住所,田地,种子,还有农具,他们日后一年的生活所需,都需要准备妥当,所以孤想,如果他们的家人还在的,那么除了田地一概不管,如果没有家人的,朝中就要为他们准备一切了。”
“多谢殿下。”高士廉和萧瑀,还有殿中不少年纪大的老臣,都忍不住的轻轻躬身。
房玄龄这个时候,却迟疑了起来。
他如今是辅政大臣,他要算账的。
李承乾似笑非笑的看向房玄龄,这笔账可真不是那么好算的。
“若没有家人,那么便分散安置吧。”李承乾看了房玄龄一眼,然后收回目光,平静的说道:“传令下去,让雍州和洛州各县,开始准备土地和集中居住的房舍,还有一年吃喝的粮食,房子算是租的,一年吃喝是赊的,然后用三五年时间收回。”
让朝中免费准备数万人的房屋和一年吃喝,便是朝中也是一大笔开销,所以只能用租或者赊的来算。
“殿下,这会不会太过了。”高士廉忍不住的站了出来。
李承乾摆摆手,说道:“这是基本大策,不能改变,但有的人可以让子女入府兵,有的人甚至从辽东带回了自己的财富,完全自买房屋,不用朝廷供给饮食,甚至可以从商,种种,只需要不用朝廷提供房屋和饮食便都可。”
稍微停顿,李承乾说道:“朝廷供给,租金本就是最低的,之后三五年才会回收,若是如此都不肯接受,回辽东去吧……大唐从辽东可不是找了一堆大爷回来,真要有意见,可以完全只要土地,剩下官府赊贷完全不要。”
“是!”李承乾话说到这里,高士廉等人也只能拱手。
“其实话说回来,若是三五年之后,其人还只能依靠田地为生,不能入府兵,不能做工匠,不能经商,不能入吏,不能为官,甚至就连护卫都不行,那么这些人真的有让诸卿关注的价值吗?”李承乾话语冰冷,但却是实实在在的现实。
三百六十行,总有一行是适合他们的。
尤其是在关洛一带。
现在都做不了,便只能等着二三十年后,由他们的子孙来做吧。
“是!”群臣齐齐拱手。
“很好,各地官府都做好准备,一个县起码三五百人,做好白养他们一年的准备,第二年便开始回本了。”李承乾一锤定音,旁边的中书舍人已经写好的奏本。
“还有便是辽东的东西,同样的田地规划修整,房屋的建设,农具的提供,还有矿山的勘验,都需要朝中提供人力物力,还有相当的专家。”稍微停顿,李承乾说道:“朝中需要派人去辽东,现在就派,提早规划,明年的春种,浇灌,开矿,便能不受影响。”
“是!”群臣齐齐拱手,太子说的,才是朝廷国事。
“那么谁去辽东呢?”房玄龄皱了皱眉头。
“两个人。”李承乾开口,看向群臣道:“太常寺卿赵元楷,国子司业苏勖。”
“臣在!”赵元楷和苏勖同时站了出来。
“去准备吧,趁着现在天气还不是太冷,抓紧前往辽东,天冷了再去,容易生病。”李承乾忍不住的看向苏勖。
“是!”赵元楷和苏勖同时拱手领命。
群臣中不少人看向他们两个人,眼中都是羡慕之色。
两人现在去了辽东,最差也是一个刺史的位置,搞不好像赵元楷,就连辽东都督,都能拿到。
李承乾看向群臣说道:“诸卿,如今马上就要入冬了,在入冬之前,将最多的一批粮草和被服送过去,剩下的,就是明年的事情了。”
“喏!”群臣拱手间,一时都兴奋了起来。
“还有,辽东大捷,传令。”李承乾抬头,说道:“长安洛阳三日之内,宵禁推迟两个时辰……这是孤最大的权限了。”
听到李承乾这么说,群臣齐齐拱手道:“殿下贤德。”
李承乾虽然是太子,但取消宵禁是皇帝的权利,李承乾从来没有想过要冒犯皇帝的权威,所以在他的最大权限内,将宵禁推迟两个时辰,已经足够让长安洛阳的臣民们无比开怀了。
“最后。”李承乾看向房玄龄,说道:“房相写本奏章,请父皇将辽东缴获的金银,古董,字画,还有上好的药材,都运送回来,朝中坚持这一年也不容易,而且还要再坚持一年,不然户部的度支,就要出大问题了。”
李承乾说完,户部度支郎中薛仁方有些惊喜的站出拱手。
大唐征伐辽东,最心惊肉跳的是户部。
大军一动,黄金万两。
十万大军,即便是准备三四年,其中每一天的损耗都高的可怕。
尤其是这一次多了三十万的百姓,吃喝拉撒都得大唐负责,户部的官员头发都快皱没了。
如果辽东不能自己支持,明年还有大战,朝中这些年的积蓄搞不好会被全消耗掉的。
“就这样吧。”李承乾笑着摆手,道:“今日下午百官歇息,孤这里就不留大家用膳了。”
“喏!”群臣拱手之间,忍不住的笑了起来。
就在这个时候,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在殿外响起。
太子仆独孤大宝快步走进殿中,面色急切的对着李承乾拱手道:“殿下,太子妃刚刚闻听辽东大胜,欢喜之下没有注意,一下子动了胎气,现在马上就要生产了,另外太子良悌不知如何也跟着动了胎气,也要一起生产了。。”
“什么!”李承乾顿时忍不住的站了起来,脸上又喜又惊。
现在,今日,皇帝辽东大捷的消息刚传来,太子妃和太子良悌就要生产。
这要生两个儿子,那太子岂不是天命所归。
群臣看着李承乾急切的从武德殿走去,有的人已经跟了上去,有的人则是跑出了殿外,朝宫外而去。
太子良悌魏薇是郑国公魏征之女,魏薇要生产,就意味着魏征要做外公了。
朝中不知道有多少人是魏征提拔起来的。
就比如户部度支尚书薛仁方,魏征对他有救命之恩。
如今,魏薇为太子良悌,马上要生产,薛仁方一下子对东宫就有了归属感。
第278章 举告房玄龄谋反
东宫,“哇”的一声哭响,突然从宜冬殿中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