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271节
李承乾“砰”的一声,一拳头再度砸在了桌案上。
殿外的侍卫和官员听到李承乾愤怒的声音,全部都低下了头。
……
一身紫色官袍的萧瑀,脚步匆匆的朝着武德殿而去。
姚处平跟在萧瑀的身后,始终低头。
来到武德殿外,萧瑀停下脚步,看了一眼寂静的武德殿,他忍不住的回头瞪了姚处平一眼。
姚处平始终低头,更加不敢开口。
萧瑀深吸一口气,他知道,姚处平必然是萧锐找的。
姚处平是杭州人,这种事情,在太子中舍人萧钧赴任洛州长史的情况下,只有姚处平能够将事情最快的传入到太子耳中。
再度稳了稳心神,萧瑀迈步走进了武德殿。
一进殿,萧瑀便小心的看向了坐在长榻之上的李承乾,太子的愤怒已经在极短的时间内传遍了整个皇宫。
然而奇怪的是,萧瑀现在看到李承乾,李承乾的神色却早已经平静了下来。
“臣,侍中萧瑀,参见太子殿下。”萧瑀对着李承乾认真躬身。
李承乾微微点头,摆手道:“宋国公请坐,来人,奉茶。”
李承乾目光平静的看着萧瑀,然而他的目光越是平静,萧瑀就越是心中不安。
萧瑀很恭顺的在左侧跽坐下来,然后再度对着李承乾拱手道:“殿下!”
李承乾微微点头,然后开口道:“宋国公,你是老臣了,你可还记得父皇曾经试过几次封禅吗?”
萧瑀微微一愣,随即拱手道:“三次,第一次是贞观四年,天下大丰,四夷宾服,为陛下上尊号曰‘天可汗’,陛下欲封禅,后以天下初定,而止;第二次是贞观十一年,群臣再请,但可惜秋未大雨,洛阳几乎淹没,官民溺死六千余人……”
“第三次是贞观十五年。”李承乾抬头看向萧瑀,说道:“但恰逢泽州大疫,加上薛延陀战事,最后停歇。”
“是!”萧瑀拱手,说道:“第三次时,臣并不在京中。”
李承乾点点头,说道:“父皇三次封禅,但总有种种原因而最后不成,宋国公可有想过其中原因?”
“三次封禅不成的原因?”萧瑀微微一愣,随即小心的拱手道:“第一次是魏征发对,第二次是天灾,第三次是瘟疫……”
说到最后,萧瑀莫名的察觉到了不对,眉头紧皱,话音彻底收敛了起来。
“此事孤和父皇谈过。”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三次封禅,最后不成,极有可能是天心不予。”
“殿下!”萧瑀忍不住的打断了李承乾,这种话可不能随便说。
“无妨,此事已经是数年之前的事情了,父皇都没有在意,卿也不必在意。”李承乾淡淡的摆手,然后看向萧瑀说道:“孤和父皇探讨,所以天心不予,是因为父皇不具备封禅的资格……”
萧瑀的脸色不由得微微一变。
“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大唐如今的人口不足。”稍微停顿,李承乾叹声说道:“前隋大业初年,天下人口有五千万,而如今大唐,人口却只有不到一千五百万,相比而言,父皇已经极尽贤明,但大唐远算不上盛世,国公以为然否?”
萧瑀低头,面色苦涩的拱手道:“臣不敢肆意乱言。”
“放心,国公随意,此事便是父皇也是赞同的。”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所以父皇东征高句丽,就是为了将当年杨广三征高句丽流落在高句丽的人口接回来,然后成为大唐未来奠定人口发展的基础。”
“是!”萧瑀微微点头,他是杨广的小舅子,这些事情,他当然清楚。
“人口,人口,人口。”李承乾连续说了三遍,然后才盯着萧瑀说道:“宋国公,这些年,为了人口之事,父皇如今还在辽东征战,孤这些年,也多用心在农桑之事,以保证百姓能够足够的吃饱穿暖,如今尽心竭力,但却还有人拖后腿……”
“殿下,臣……”萧瑀猛然抬头,他已经听明白了李承乾的意思,但是李承乾将这件事情和皇帝东征牵扯,萧瑀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孤向来崇敬佛陀,但是对于佛门的规矩,也总有些异议,但可惜,孤管不到佛门身上,也管不到佛门规矩上,但是……”李承乾猛然怒喝,一拍桌案:“但是孤却能管的到大唐的臣子,尤其是官员。”
“殿下息怒!”萧瑀拱手,然后看向李承乾说道:“殿下,臣的事情,只是臣一人……”
“你是门下省侍中,宰相,当朝国公,整个天下江南士人的领袖,你要将你的孙女送入佛门为尼,你有想过明白,天下会有多少士人效仿。
一年,三年,五年,十年,起码会有上千无故女子会被送入佛门为尼,大唐的人口增长也会因此停滞。”
李承乾指着萧瑀,冷声道:“宋国公,你就是天下罪人,父皇封禅不成,你就是罪首之一,你是故意要害父皇封禅不成啊!”
“殿下!”萧瑀顿时跪倒,叩首道:“臣没有如此想法。”
“没有,很好,那这一次送家中孙女入佛门之事,就如此罢了吧。”李承乾直接大手一挥。
萧瑀跪在地上,久久不语。
“怎么,你还是不愿意?”李承乾的眼睛微微眯了起来,声音幽微。
“殿下!”萧瑀叩首,然后说道:“臣何尝愿意将自己孙女送入佛门,但臣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长姐年迈,臣送孙女入佛寺,是在为长姐祈福,还请殿下允许。”
长姐,萧皇后、
第290章 玄奘,法琳,隐太子
武德殿中,李承乾惊愕的看着萧瑀。
萧皇后。
萧瑀送女儿,孙女入佛寺,竟然都是为了替萧皇后祈福。
李承乾沉默了下来。
萧皇后,杨广的皇后,天下间最毁誉参半的女人之一。
萧皇后一生,除了杨广这个丈夫和萧瑀这些兄弟姐妹外,还有三子二女。
长子杨昭早亡,但杨昭有三个儿子,燕王杨倓死在江都,越王杨侗被王世充推为皇帝最后毒杀,代王杨侑便是隋恭帝,大唐的皇位,便是从隋恭帝的手里得来的。
当然,隋恭帝下场也不好,禅位第三年,十五岁而死。
萧皇后次子,齐王杨暕,一样死在江都,但他的遗腹子,杨政道还在,如今任尚衣奉御,居兴道坊,赡养萧皇后。
萧皇后三子早夭。
萧皇后有两个女儿,长女南阳公主嫁给了宇文士及,有一子宇文禅师,可惜江都事变后,夫妻反目,宇文禅师后来又死在了窦建德的手里。
南阳公主便遁入佛门,如今生死不知。
但是宇文士及在入唐以后,又娶了寿光县主,有其子宇文崇嗣,其女宇文修多罗,宇文修多罗又嫁为赵王李福赵王妃。
萧皇后的小女儿,嫁给了皇帝李世民,如今在宫中为淑妃,有其子吴王李恪、蜀王李愔。
是的,萧皇后在经历了无数磨难之后,如今还有亲孙杨政道,外孙吴王李恪、蜀王李愔三人在。
……
“家姐年幼之时便身体不佳,臣之长女之所以三岁便入佛门,便是因为那时家姐身体不安,炀帝命人作法祈福,但还需要一人入佛门以为祭祀,所以才有了之后的事情。”萧瑀稍微停顿,然后拱手道:“自然,臣亦是崇佛之人。”
“如今也是?”李承乾忍不住的皱起了眉头。
“是,臣听说家姐身体不适,故而才……”萧瑀沉沉的叩首。
“其情可悯,但其事不成。”李承乾坐在长榻上,目光坚决的摇头,说道:“爱卿若是要祈福,孤可以等到玄奘法师会京之后,请其入兴道坊,为之颂念祈福,以为长寿,但以亲人之法为替,此种献祭,在孤看来是为邪法,断不可行。”
萧瑀抬起头,满脸惊愕,甚至带着恐惧的看着李承乾:“殿下!”
李承乾直接摆手,神色坚决的说道:“若是还不成,孤也可以为她颂念祈福,但子孙入佛门之事,在孤这里不可行。”
稍微迟疑,李承乾说道:“起码今年不行,父皇如今东征高句丽,孤需要长安安静,国公之事已经弄的满城风雨,孤亦知晓,如果国公这里开了口子,天下人争相效仿,风雨激荡,最后影响辽东……国公,真有事,就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了。”
“是!”萧瑀沉沉的叩首,李承乾已经说到这里了,他还能怎样。
如果因为这件事情,给了其他人弹劾萧家的机会,那么萧家恐怕整体都要倒霉。
“当然。”李承乾看着这个老臣,再度补充道:“若是你们在自己家中弄个小庙,然后以俗家子弟之身祈福颂念,加上玄奘法师同时祈福,孤相信,还是可以起一阵作用的,至于剩下的,就是父皇回京之后的事情了。”
萧瑀顿时惊喜的抬头,随即他叩首道:“多谢殿下。”
“谢什么谢,孤刚才什么话都没说。”李承乾没好气的摆手。
“是!”萧瑀笑着点头。
“起身吧。”
“谢殿下!”萧瑀这才起身拱手。
想了想,李承乾说道:“明日,孤要召见玄奘法师,原本只打算让房相和舅舅,既然如此,国公也一起来吧,之后孤卿……”
“这倒不必了。”萧瑀赶紧躬身,然后说道:“臣和玄奘法师还有些渊源,还是能够说的上话的。”
“哦?”李承乾诧异的看向萧瑀。
萧瑀拱手,说道:“贞观元年,陛下举办六道慈忏法会,为国祈安,超度阵亡将士时,便是臣推荐玄奘法师参与其中,后来法师离开长安,囿于陛下圣旨,臣无法帮其出关,但也有几分助力,如今以老迈请求,相信法师还是会帮忙一二的。”
“如此甚好。”李承乾点点头,稍微停顿,李承乾问道:“孤听说,玄奘法师和曾经诽谤皇祖父和父皇的法师法琳有所关联,不知道此事是否为真?”
法琳姓陈,玄奘姓陈,虽然一个是来自襄阳,一个是来自洛阳,但法琳比玄奘年长二十多岁,这里面万一有个什么血脉关联,事情就不好处理了。
“是有所关联。”萧瑀面色平静的点头,说道:“洛阳陈氏源自颍川陈氏,而襄阳陈氏则是源自固始陈氏,颍川陈氏和固始陈氏都源自春秋陈国,说是血脉关联确实有那么一丝,但并不重要。”
“但是……”李承乾听出来萧瑀的潜台词,有个但是。
“是!”萧瑀拱手,说道:“玄奘法师和法琳法师之前的关联,血脉只是基础,当年,玄奘法师西行出关,臣不方便出面,所以由大觉寺住持道岳和尚和慈悲寺住持玄会,还有与扶沟县令李师政,一起联名具保。”
“李师政?”李承乾不由得皱了皱眉头。
“李师政是法琳法师的俗家弟子。”稍微停顿,萧瑀说道:“李师政当年是隐太子的东宫学士,兼任门下省典仪。”
李承乾微微点头,法琳和李建成关系亲密世人皆知,不是什么稀奇事。
只是如今玄奘也牵涉到这些事情当中,总令人有一种莫名的不安。
“那么此时玄奘归来,会不会有些风波?”李承乾沉吟的看着萧瑀。
“不会。”萧瑀很肯定的摇头,说道:“佛门讲究四大皆空,况且玄奘本人和隐太子没有关系,和他有些关联的法琳都死了,而且法琳死有余辜,他不会纠缠什么的,而且当年他所受恩惠甚多,臣都算其一,不过……”
“不过如何?”李承乾的眼神微微眯了起来。
“还有一个人,玄奘法师受其影响很深,其人便是天竺僧人波罗颇迦罗蜜多罗三藏,其人曾经在长安传经,法琳早年便曾受过其人传法,玄奘法师也曾受过其人指导。”萧瑀脸色沉吟,然后说道:“这位法师当年过世,反而是受到了法琳的牵连。”
李承乾顿时无语。
佛门的事情,一旦牵连开来,前前后后总是牵连无数。
“玄奘法师对朝政感兴趣吗?”李承乾淡淡的抬头。
“不会!”萧瑀松了口气,然后又苦笑着说道:“玄奘法师一生只有佛法,弘扬佛法是他最大的心愿,便是他自家的兄弟和姐姐,也关心不多。”
“兄弟和姐姐?”李承乾顿时来了兴趣,点头道:“国公细说。”
“是!”萧瑀微微一愣,说道:“玄奘法师的两位兄长都已经故去,且没有后人,倒是他的姐姐还在洛阳老家,子嗣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