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273节
“戒贤法师现在还活着?”李承乾顿时敏锐的把握住了玄奘话里的关键,他的这句话的确让李承乾有些意外。
“是的!”玄奘合十,然后说道:“故而在贫僧眼中,戒贤法师,便如同佛陀一般。”
李承乾微微点头,神色平静下来,说道:“大师说天竺如今已经分了几十个邦国?”
“是!”玄奘合十,但心中却不由得哀叹一声。
“父皇下旨,请大师居于弘福寺,暂写西行游记,至于大师日后的安排,还需要父皇回京之后再做决断。”李承乾起身,说道:“如今大唐在高句丽用兵,父皇亲征,长安,乃至于整个天下,都需要平静,若有怠慢之处,还请大师宥谅。”
“不敢!”玄奘赶紧拱手。
李承乾笑笑,说道:“孤送大师出去吧,顺带走走!”
“喏!”
……
行走在皇宫之中,李承乾平静的没有说话,一直到了长乐门下,李承乾这才停步,开口道:“大师!”
“殿下!”玄奘双手合十。
李承乾看着整个皇宫,轻声说道:“整个大唐,无量百姓,所求不过是一个安稳,有些事情,曾经发生了,已经结束了,但孤不希望再有发生。”
“贫僧谨记。”玄奘合十行礼。
“孤就不送法师了,法师慢走。”李承乾平静的点点头。
“谢殿下!”玄奘再度合十,然后转身朝长乐门外而去,萧瑀已经拉着马车在等候了。
李承乾看着玄奘彻底消失在视线中,然后才淡淡的问道:“弘福寺那边如何了?”
左千牛卫中郎将张绚站出拱手道:“一切已经安排妥当。”
“保护好这位法师,还有他带回来的经书,他对大唐极有用。”李承乾轻声说道:“如今佛门禅宗一家独大,是时候有些别的声音了。”
“是!”
第292章 长安,天子脚下,亦是天子咽喉
二月春暖,冻土渐融。
一行数百骑从辽河之畔快速掠过,然后奔往远处的军营,片刻之后,军营中已经是一片欢呼。
巡查完军营之后,李世民这才带着长孙无忌等人返回沈城,一行所到之处,百姓崇敬匍匐。
这一个冬天,辽东的百姓感受和以往完全不同。
在高句丽治下,他们活的跟狗差不多,一个冬天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
回到大唐之后,种种粮食供应几乎都没有停过。
哪怕是过的最差的日子,也依旧顿顿有饭吃,他们都是心甘情愿的为大军准备被服,草药和军械。
一个冬天下去,整个辽东,无数百姓,人心已经彻底的归了大唐。
整个辽东,仅仅一个冬天,已经彻底融入了大唐。
成为了大唐一份子的安东都护府。
安东都护府大堂之内,百官不停的来回忙碌,看到皇帝也不过是稍微停顿,然后躬身让开位置,之后迅速的各去忙各自的事情。
……
“……朕原本还担心粮草有些不足,谁想到唐卿你立刻就带着粮草来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偷听了朕的心声。”李世民笑呵呵的拿着奏本,夸了唐俭一句,然后坐到了中堂主榻之上。
一侧的张阿难无声的将一张毛毯盖在了李世民腿上。
唐俭微微躬身,然后无声的拱手退后。
长孙无忌诧异的看了唐俭一眼。
如今的唐俭,话怎么那么少?
转过身,长孙无忌的目光落在皇帝正在看的奏本上。
唐俭此番提前带着大量的粮草和军械赶到辽东,同时也带来了太子的奏本。
当然,也还有他自己的。
皇帝如今不在长安,留在长安的千牛卫,还有各级有上奏权限的高官,都不如皇帝直接派一个人回长安看的更多更直接。
“玄奘法师回京了。”李世民轻轻点头,然后细细的读着李承乾的奏本,看着看着,他轻轻冷笑道:“佛门的动静可真大啊,人还没有到长安,消息便已经传遍了整个长安洛阳,数百名僧人从各地赶到了长安,玄奘入城那日,更是万人空巷,人头攒动的迎接,那是长安啊!”
长孙无忌轻轻躬身,面色肃然。
长安城,天子脚下。
同样的,长安城,也是离天子咽喉最近的地方。
佛门能够一下子鼓动的起整个长安城的百姓,这种能力哪个皇帝不忌惮。
“太子的应对还是不错的。”李世民看着奏本轻轻笑笑,然后抬头看了唐俭一眼。
唐俭躬身,说道:“陛下,臣此番能来,是因为额外调运了一批在正月要调入长安的民粮,虽然说在臣离开之后,这批粮食会由原本的军粮弥补,但是粮食到了长安已经二月,长安正月的粮价很是长了不少。”
长孙无忌站在一旁微微一愣,随即皱眉看向唐俭:“太子是故意要让长安粮价上涨的吗?”
“是!”唐俭拱手,说道:“玄奘入长安,天下人多涌入长安,人一多粮价自然就高了,当然,长安百姓也没有太多慌乱,因为长安城的权贵,还有涌入长安城的权贵,在这一个月间,很是花了不少钱,百姓得益不少。”
“但是百姓也感受到了太多人崇佛带来的压力,毕竟他们是要吃喝的。”李世民轻轻笑笑,说道:“现在这个时候,长安城中的粮食价格怕是降下来了吧。”
“是!”唐俭拱手,说道:“太子还提早让人紧抓今年春种之事,也保证秋冬辽东的粮草供应。”
“今年比去年是难了些。”李世民长叹一声。
去年时,军中和辽东所用粮草,多是前几年早备,所以长安洛阳虽然对辽东有大量的粮草支援,但负担并没有多重。
然而今年不同,大军即将杀入高丽,粮草损耗比去年更多不说,而随着前些年储备粮草的逐渐消耗,朝中的压力也会越来越重,所以李承乾提早开始紧抓春种之事,确保今春丰收,便是李世民也不得不承认,太子的眼光的确精准。
“去年冬已经送了一批百姓回关中,唐卿今年回去的时候,将剩下的一批也带上吧。”李世民对着唐俭微微抬头。
唐俭立刻拱手道:“喏!”
低下头,李世民重新看向奏本,神色逐渐凝重起来。
……
“高昌,他和麹文泰竟然是结义兄弟。”李世民抬头,看向长孙无忌问道:“无忌,麹智湛现在在何处?”
长孙无忌拱手,说道:“麹智胜如今就在军中,至于其弟麹智湛任右武卫中郎将,驻守潼关。”
“调回长安吧,让他去见见玄奘。”李世民微微摆手,长孙无忌领命。
李世民神色平静的继续阅读奏本,高昌已经灭亡了,还能怎样。
玄奘和高昌有关,又和李建成有关,所以李世民一点也不觉得李承乾在长安做的有什么过分。
高昌,西域诸国……
李世民看的越来越认真了。
突然,他的手顿了起来,随即他轻轻笑笑,抬头看向长孙无忌说道:“无忌,玄奘说天竺有佛!”
“不可能!”长孙无忌果断的摇头,说道:“不说早些年前往天竺的高僧,便是这些年,也不时的有从天竺来的,有去过天竺的人说起天竺的事情,若是天竺真的有佛陀,那么消息早就已经传了过来,而天竺也就不会被西突厥打的四分五裂了。”
是的,西突厥。
准确的讲,是因为白突厥的入侵,导致天竺四分五裂。
天竺人虽然将白突厥从天竺赶了出去,但自身也因为实力大减,中央王朝无法控制地方,这才导致四分五裂。
“玄奘在天竺的老师,那烂陀寺主持戒贤法师,他称之为护法菩萨,也就是佛,如今已经一百一十五岁了。”李世民放下手里的奏本,面色凝重起来。
“陛下,百岁之人何以称之为佛,称之为菩萨,若是如此,我大唐天下,佛菩萨岂不是到处都是。”长孙无忌摇头。
不提他所知道的,便是在史书上,超过百岁的人都不在少数。
一个国度,只要安宁一些,超过百岁的人都会有的。
那些人没有伟力,没有认知,有的只是无忧无虑的家境和足够开朗的心态,便足够长命百岁了。
“是啊,若是那戒贤法师真的是佛,天竺又何至于败于突厥之手。”李世民轻轻摇头,将这件事情暂时翻过去,然后他看向长孙无忌说道:“不论如何,天竺广阔,还是应该派人去看看的。”
“如今玄奘的游记还没有写完,不过陛下已经可以让太子挑选官员和士子学习天竺语。”长孙无忌抬头,认真的说道:“如今大唐的触角已经到了西域,以大唐的威势,如今大唐要派人去,谁敢阻拦。”
现在去天竺可比玄奘那个时候去天竺要方便太多了。
李世民笑着抬手道:“好!”
长孙无忌拱手说道:“陛下,长安的事情,有太子处理,臣以为可以足够放心,我们还是专心在高句丽身上吧。”
“嗯!”李世民的神色逐渐的平静下来,他原本很关注长安的一切,但是李承乾这一次提前将粮草送来,解决了长安麻烦的同时,也让李世民对高句丽动兵的准备越发的充分,一切足够证明李承乾的无私。
“说说吧,盖苏文都做了哪些准备?”
“南边攻打新罗的士卒已经完全调了回来,而新罗经过了高句丽和百济的联手打击,已经没有余力再从背后策应大唐了。”长孙无忌微微摇头,说道:“还有百济,百济的士卒也有不少调入了高句丽协助高句丽作战,这让他们还有一战之力。”
去年的时候,安市城一战,李世民已经打掉了高句丽上十几万的主力。
虽然有最后有那么四五万的人逃了回去,但那些人的军心已经散了。
“现在的高句丽,大局是以守城为主,依托山势进行城池防守,然后尽可能想办法拖延到冬天。”长孙无忌微微摇头,说道:“高句丽东部大片山区,只有西部有小半平原可以直插高句丽,其他还好说,臣最担心的,就是他们会先潜伏山中,然后断我们的粮道。”
“有阎立德的水军在,这一点朕倒是不担心什么。”李世民微微摆手,抬起头,轻声说道:“朕最担心的还是平穰城,平穰城池坚固,想要攻破并不容易,若是高句丽人将主力全部囤积在平穰,以为坚守,冬日到来前,能拿下平穰吗?”
“李勣建言,直接派水军先攻……”
“没有陆军,光是水军,没用的,当年来护儿不就是率四万水军直接败在平穰城的吗?”李世民摇头,沉吟的说道:“还是三路,水军一路,中军主力一路,还需要有一路从东侧群山而上以为护卫。”
“谁领兵呢?”
“看谁最擅长山中作战呢?”李世民轻轻低头。
“牛进达!”长孙无忌直接点名,说道:“当年在松州,就是他打败松赞干布的,早先还参加的高昌,吐谷浑,突厥之战,陛下,他可以的。”
“好,便以他为一路总管。”李世民点头,然后看向唐俭说道:“前军之事,都可以调动筹措,但后军粮草之事,全依赖卿了。”
“陛下,臣必定效以死力,调运粮草,但春耕秋收,臣未必能够顾的过来,尤其是今年秋天,秋收怕是不容易。”唐俭面色凝重的拱手,说道:“其实陛下顿足平穰城下,倒没有什么,怕就怕陛下拿下平穰城,那样整个高句丽落入大唐……”
“啊!”李世民微微一愣,随即忍不住的笑了起来:“哈哈哈哈……卿说的有理,这一点朕倒是从来没有想过,不过,这也的确是需要认真考虑的。”
说着说着,李世民的脸色凝重了下来。
高句丽,有三百多万人口。
真拿下来了,也是天大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