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274节

  “造船,种粮。”李世民看向长孙无忌,说道:“传旨给太子,让他全面统管造船和种粮之事,授他便宜行事之权,地方刺史有不配合之处,可即刻罢免。”

  “陛下!”长孙无忌顿时惊讶的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摆摆手,说道:“无妨,朕心中自有考量。”

  “是!”长孙无忌轻轻低头,有的时候,权力太盛也不是一件好事。

第293章 大唐和天竺,离得并不远

  三月,春暖花开,草长莺飞。

  长安城中,太乙青华观。

  李承乾跪在蒲团上,面色沉肃,一叩首一行礼。

  楼观道掌教尹文操站在侧畔,念诵《太乙救苦天尊宝诰》:“青华长乐界,东极妙严宫。七宝芳骞林,九色莲花座……”

  青烟袅袅,道观静肃。

  数十名蓝衣,绯衣,紫衣道人站立在两侧,手持拂尘,默念《太乙救苦天尊宝诰》。

  许久之后,李承乾才沉沉叩拜在蒲团上,然后缓缓起身。

  今日是他的母后生辰之日,所以李承乾每年都要来太乙青华观叩拜祭祀。

  言说几句,尹文操陪同李承乾来到了后院之中。

  长孙祥,马周等人在远处跟着。

  ……

  李承乾站在钟楼之下,看着头顶的铜钟,神色哀切。

  这座钟楼,是他和皇帝用宫中的用度来捐修的道钟国内,其中甚至有了母后亲手给他织的衣物。

  每一次钟声遍传长安城,总是让他忍不住的想起母后。

  片刻之后,李承乾这才收敛悲容,转身看向尹文操,扣手道:“劳烦真人亲自下山了。”

  “殿下孝心诚挚,天下难出其右、”尹文操扣手还礼,道:“贫道躬逢盛事,也是贫道的福气。”

  “真人客气了。”李承乾淡淡点头,说道:“真人此番下山,怕是也有为了佛门之事而来的吧。”

  “是!”尹文操点头,道:“殿下虽然让玄奘在弘福寺编写西域行记,但是却并不是太禁止佛门大僧前往拜访。”

  李承乾笑笑,说道:“父皇有言,什么时候玄奘编修完西域行记,那么什么时候,就让其开始传道……六百七十五部佛经啊,得传到什么时候。”

  “贫道有些不明白。”尹文操察觉到李承乾似乎在算计什么,但他究竟在算计什么,尹文操一时间也有些看不透。

  “拜访玄奘的人越多,耽误他的精力就越多,编修完成西域行记的时间就越晚,这样他可以传道的时间就越晚。”李承乾微微摆手。

  “但是现在有人拜访他,他也是一样在传道啊?”尹文操皱了皱眉头。

  “六百七十五部原版佛经。”李承乾抬头看向头顶的铜钟,然后轻声说道:“这些佛经只有调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最全面的编修,才能够最好的去传道,眼下若仅仅是小规模的传道,于大局无益。”

  “原来如此。”尹文操顿时就明白了过来。

  玄奘如果现在只执着在小范围的传道,那么大规模的传道之间必然延缓。

  小规模的传道,说到底也不过是一个优秀的大僧,但是广大传教,才是圣人之法。

  李承乾侧身,看向尹文操道:“真人可知道禅宗道信法师有什么动静吗?”

  尹文操扣手,低声说道:“禅宗不少门人已经开始齐往荆襄双峰山而去,玄奘的突然归来,对禅宗冲击不小,禅宗向来传承有序,如今玄奘归来,虽然联手是大局,是谁主谁次,谁来谁往,总是要稍微说清楚的。”

  “是啊!”李承乾轻叹一声,摆摆手道:“佛门的事情,孤不插手,他们自决便是,但是长安城,绝对不能变成建康……南朝四百八十寺,简直笑话。”

  ……

  弘福寺,李承乾在如来佛像下,诚挚叩首,一脸谦恭神色。

  玄奘和弘福寺主持两人一起站在左侧,平静的颂念《地藏菩萨本愿经》。

  弘福寺,这里曾经是右领军大将军彭国公王君廓的宅邸,王君廓背唐而死后,这里便被改成了弘福寺,以为追荐太穆皇后。

  太穆皇后窦氏,李承乾的亲祖母。

  所以今日在太乙青华观祭拜之后,李承乾又来了弘福寺,顺带也来看看玄奘。

  他对玄奘是极为重视的。

  佛法东传的西游记,虽然只是传说,但这也能够看得出佛门对这件事情的重视。

  天下佛门之力,便是李承乾也没有力量阻挠。

  况且他也没有心思去阻挠,他要的只是平稳的过度。

  而且佛门的力量,也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么强。

  李治前世就做的很好,不去阻挠佛法传播,但是玄奘,他就别想脱逃掌握了。

  玄奘一死,他所创建的唯识宗,没过几代就亡了。

  反而是禅宗,兴旺蓬勃,最后成为天下佛门主流。

  当然,那是李治的事情,如今李承乾掌权,未来结果会如何,他的手里掌握着最大的主动权。

  其他的,就是玄奘和禅宗两派的争执了……

  片刻之后,后院静室之内。

  李承乾对着佛祖舍利轻轻躬身,然后才被玄奘领入了内殿。

  坐在殿中左侧蒲团上,李承乾对着玄奘平静的躬身道:“孤在朝中有许多事情处置,倒是有些怠慢大师了。”

  “不敢!”玄奘平静的抬头,看着李承乾说道:“贫僧初回长安,恰好也有很多地方需要熟悉。”

  “嗯!”李承乾微微点头。

  毕竟如今已经是贞观十九年了。

  李承乾惊人的还是太子,而玄奘离开长安十七年,大唐灭东*突厥,吐谷浑,高昌,数次击败薛延陀和西突厥,如今又东征高句丽,东方霸主的形象已经巍然屹立。

  长安城早已经成了天下第一雄城,这和玄奘当年离开的时候,有着极大的不同。

  地方,人事,很多事情他都需要适应。

  李承乾抬头看向玄奘,问道:“大师在天竺,对吐蕃可有了解?”

  玄奘眉头不由得一跳,随即面色凝重的点点头:“有!”

  “那烂陀寺所在的王舍城,往北数百里,便是泥波罗。”玄奘稍微停顿,继续说道:“泥波罗地处高山之上,而吐蕃更在泥波罗之上,贫僧也曾游历泥波罗,那个时候,正是吐蕃赞普松赞求娶泥波罗公主不成,动兵攻打泥波罗的时候。”

  松赞在迎娶文成公主之前,还娶了泥波罗的尺尊公主。

  泥波罗国王一开始也是不许,但谁想,松赞竟直接发兵征伐泥波罗,最后逼的泥波罗不得不将公主嫁入吐蕃。

  这是松赞的一贯手段了,当年,松赞最早求娶大唐公主也是如此,被拒绝之后,直接发兵松州。

  可惜最后一败涂地。

  当然,大唐也知道吐蕃不好打。

  当年大唐灭吐谷浑的时候,就曾经杀上过高原,高原反应让大唐将士难受的很厉害。

  所以战后虽然诸将都沉浸在灭了吐谷浑的喜悦之中,但是兵部却已经得出了吐蕃不可轻伐的结论。

  “吐蕃在十几年,便已经开始引入佛宗,之后和泥波罗通婚,泥波罗公主带去了大量的经典和佛像,同时吐蕃也通过泥波罗,开始和天竺有所沟通。”玄奘平静的抬头看向李承乾,说道:“看的出来,吐蕃有入侵天竺的想法。”

  “大师法眼如炬。”李承乾赞赏的点头。

  玄奘能看透这一点并不奇怪,他本身便是世上少有的灵慧之人,而他所在的那烂陀寺,更是天竺的统治核心之一。

  吐蕃的对外扩展的意图,他们怎么看不明白。

  “吐蕃赞普雄心,但是想要攻入天竺也并不容易,从高原之上疾驰而下,对人并不利。”玄奘一句话说完,李承乾惊讶的抬头看着他:“大师可否细说。”

  玄奘微微诧异的看了李承乾一眼,然后淡淡的说道:“天竺曾有人前往吐蕃,之后又曾经返回,慢则无碍,快则有不便……吐蕃若是有事,快则于己不利,慢则天竺有所因应,如此吐蕃便是有想法也难,更别说吐蕃还有心思在大唐。”

  李承乾轻轻笑了,对着玄奘点头道:“是啊,吐蕃还有心思在大唐,不过自从吐蕃和大唐联姻之后,吐蕃人便已经逐渐的收敛了心思,另外据孤所知,吐蕃人现在的目的是羊同,他们现在最主要的精力就是吞并羊同,不过有些挫折而已。”

  玄奘微微低头,轻声道:“没想到殿下对吐蕃如此关心。”

  李承乾的脸色收敛起来,然后淡淡的摇头道:“皇妹嫁入吐蕃虽然是聘请俱全,但孤很不喜欢吐蕃赞普的请婚方式,而且如今皇妹嫁入吐蕃,虽然说是吐蕃身份最贵重的女子,但她究竟是不是吐蕃王后,孤也弄不清楚。”

  文成嫁入吐蕃,大唐人自以为她是吐蕃王后,但是吐蕃的规矩谁也弄不清楚。

  尺尊公主是泥波罗的公主,身份同样贵重,而且嫁入吐蕃还是文成之前,说不定松赞最初就是以王后至尊对待的。

  至于文成,恐怕吐蕃人也是打着侥幸的心思来迎娶的。

  以为大唐对吐蕃的制度并不清楚。

  之后又在国内进行压制调整。

  松赞的这种手段,让李承乾感觉很恶心。

  重要的是,文成到现在还无子,松赞如今唯一的子嗣,就是他和羊同公主的儿子。

  松赞死后,文成无子,最后下场凋零,这一点是李承乾心中最不满的地方。

  收敛心思,李承乾对玄奘微微点头,说道:“大师,今日便到此吧,孤得回宫了,大师日后若是有事,可直接让人传讯宫中,孤会尽力让人安排的。”

  “多谢殿下,贫僧送殿下。”玄奘起身,对着李承乾合十行礼。

  “不必了,大师留步!”李承乾起身,微微摆手,然后朝着殿外而去。

  玄奘还是跟着相送,等到送李承乾回来之后,殿中已经多了一名老年灰袍僧人。

  “德云师兄。”玄奘对灰袍僧人躬身行礼。

  “玄奘师弟。”德云对着玄奘躬身,然后目光看向殿外,轻声说道:“师弟似乎和太子相谈甚欢。”

  玄奘请德云坐下,然后才神色温和的说道:“早先听师兄说太子对佛门冷淡,今日看来并非如此。”

  “皇家天性,权衡之道而已,太子和皇帝一样,更倾向道门。”德云微微摇头。

  “师兄,师弟先来不主张佛门介入太多的皇权之争,而且从今日看来,太子对佛门也并非没有好感,关键要看如何促就。”玄奘稍微松了一口气,神色严肃。

  “师弟说的是吐蕃的事情?”德云抬头看着玄奘,之前玄奘和李承乾的话,他是听的清清楚楚的。

  “嗯!”玄奘点点头,然后轻声说道:“大唐和天竺,其实并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么远。”

  德云低着头,神色思索,只是在他的眼底深处,闪过一丝警惕。

  ……

首节 上一节 274/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可汗回忆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