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295节
这也是必须小心的。
……
“草料!”长孙无忌抬头,看向李承乾,说道:“大量的马匹必然需要大量的草料,这些马匹必然会和战马抢夺草料,又该如何?”
“自然是要有先后的。”李承乾微微抬头,说道:“草料要首先供应战马,其次才是这些不在军中的马匹,也就是说,这些马匹不能喂饱,同时也要尽量少让他们去草场奔跑,多用些手段,来退化他们。”
长孙无忌神色恍然,他怎么忘了,这些马匹从军中退下来,便不能算是战马了。
各种手段下来,这些马匹的能力会逐渐的退化。
到时候军中征调,也不过是用马匹来运送粮草而已,而不是真正去作战,自然不可用军中待遇来看待。
“至于说草料,大唐或许不足,但有个地方一定有剩余。”李承乾看向长孙无忌,轻声道:“舅舅觉得吐谷浑如何?”
“殿下要开始对吐蕃布局了?”长孙无忌一句话下意识出口,随即他笑了,点头道:“大体可行。”
“但也必须小心,慢慢来。”李承乾神色认真起来,然后说道:“外甥打算用十年的时间,在西北将诸事顺行,若是能成,关中将更加强大,若是不能成,那么说不得就得用洛阳的力量来平息关中的乱局。”
“对,不可急躁。”长孙无忌赶紧点头,涉及到府兵的事情,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李承乾笑笑,没有再说什么,有些东西是不能够放在奏本里面去说的。
任何改革都需要有足够的红利给那些愿意跟随改革的人,同时将那些受到了利益损失的人拉到自己的船上。
最后剩下的那些不愿意跟随他一起改革的人,自然要肉体消灭。
至于改革的红利怎么来,自然会是外族。
高句丽,西突厥,吐谷浑,吐蕃,甚至是天竺,波斯,大食。
李承乾首选的是吐谷浑。
吐谷浑慕容氏对大唐并不忠诚,与其说他们是在大唐和吐蕃之间来回横跳,不如说他们是在随时准备夺回吐谷浑的主导权。
所以,一旦李承乾将交通的事情改良过来,那么他就会发兵灭了吐谷浑,然后将灭国收获的巨大红利用来补充改革消耗。
当年大唐之所以没有将吐谷浑彻底并入大唐,便是因为他们在突厥事后,清楚看到了几十上百万人的并入,会带来大量的人口和粮食危机。
所以当年即便是灭了吐谷浑,最后却还是将吐谷浑重新扶持起来。
吐谷浑有大量的盐矿,玉石矿,牛羊,甚至如今那里的草料也都是很有价值的东西了。
这些足够填补李承乾的改革消耗。
至于剩下的,就是人心掌握的事情了。
任用忠诚贤能的大臣,掌控天下,然后征服人心。
最后对吐谷浑用兵的借口,那自然是皇帝的事情了。
……
“十年西北能成,然后用十年,在河南,山南,河北,齐鲁等地铺展开,最后是十年才是江南。”李承乾对着长孙无忌笑笑,说道:“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些地方距离长安洛阳近,孤掌控起来容易。”
长孙无忌点点头,他没有反驳什么。
一切的事情,等到十年之后再说,长孙无忌有足够的把握说服李承乾。
“殿下心中有数便好。”长孙无忌抬头,然后说道:“不过殿下要推行诸事,东宫诸官的任命,殿下就要小心斟酌了。”
李承乾的神色凝重起来,皇帝一下子抽走了他的太子少詹事,太子中舍人,还有太子洗马,太子舍人,一大批东宫做事的人,都被皇帝抽走了。
虽然说这些人都进了朝中很多关键位置,但是对于李承乾来讲,对他的影响也很大。
这意味着他在东宫做事,没人了。
李承乾抬头,有些苦笑的看向长孙无忌,说道:“不如舅舅给外甥推荐一个人才如何?”
长孙无忌直接摇头,说道:“此事是殿下和陛下的事情,臣就不参与了。”
“好!”李承乾眉头一挑,神色间带出一丝诧异,那么长孙无忌今夜来做什么了?
他不会是真的是来问他的交通革新和人事任命吧?
“殿下!”长孙无忌的神色严肃起来,然后认真的问道:“殿下对于晋王此番所行诸事,如何看?”
“稚奴?”李承乾有些疑惑,但定定神,随即轻轻笑笑,说道:“舅舅,稚奴说到底不过是胡闹罢了,外甥都是能够容忍的,毕竟也不是什么大事。”
看着一脸轻松的李承乾,长孙无忌顿时就明白,李治即便是弄了那些手段,但是他从来就不是李承乾的对手。
所以,对于失败者,李承乾并没有太多的报复心。
最根本的原因,是李治弄了很多手段,但是在李承乾这里,他从来没有真正撼动过李承乾的太子之位。
甚至很多时候,都被李承乾借机获得了皇帝更多的信任,获得了更多的好处。
长孙无忌能够看的出来,李承乾并没有太多对付李治的想法。
这很好。
长孙无忌放松下来,看着李承乾说道:“这便很好,兄弟之间本来就应该相互友爱的。”
“这是自然。”李承乾点点头,说道:“稚奴也是那一年在太原……舅舅,很多事情,不能光看过去,但也不能光看现在,也需要多看未来,青雀就是少了管教,最后走向了不归,稚奴,外甥觉得还是要让他好好读书。”
长孙无忌听懂了李承乾的话,点点头道:“李百药虽然是为人严苛,但如今看来,也不是教导晋王的最佳人选,太子觉得谁任晋王长史更加合适?”
“许叔牙。”李承乾突然有些感慨的笑了,他看着长孙无忌说道:“此番东宫太子少詹事空缺,外甥的第一想法,就是将许叔牙调入东宫任太子少詹事,教导孤的同时,也教导象儿和厥儿,他们两个也到了启蒙读书的时候了。”
“而许叔牙是太子看好的最佳人选。”长孙无忌目光微微低垂,眼神却闪过一丝凝重。
“许师的确是很适合教导年纪不大的孩子。”李承乾笑笑,然后摇头道:“但年纪长了,心里有了想法,就不一定听劝了。”
“不管怎样,许叔牙还是留给晋王吧。”长孙无忌松了口气,然后看向李承乾道:“晋王日后应该会乖巧一些,不过有了错误,太子也要多多体谅。好了,臣该回去了,太子也早些歇息吧。”
“是!”李承乾跟着长孙无忌起身,然后拱手道:“舅舅慢走。”
“殿下留步。”长孙无忌微微侧身,然后快步朝着殿外而去。
李承乾站在殿门前,对着长孙祥点点头,长孙祥立刻送长孙无忌而去。
……
黑暗中,李承乾躺在长榻上,看着上方,眼睛微微的眯了起来。
长孙无忌今日来了说了很多,但重点还是在李治的身上。
其实与其是在说他,还不说是皇帝。
皇帝做了一些事情,让长孙无忌感到有些不安。
李治要倒霉。
长孙无忌希望的,是在李治倒霉的时候,李承乾能够出手救他一把。
毕竟他们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
李承乾轻轻冷笑,他们这些人还有兄弟之情吗?
或许吧。
但李承乾最多保证李治不死。
不过,李治也不是完全没有利用价值。
李承乾眼睛突然亮了。
第315章 太子选人的目光是合格的
内殿之中,李世民趴在床榻上。
李承乾接过张宝藏手里的银针,然后小心的挑破脓疮,然后用热巾小心的挤压。
片刻之后,皇帝长松了一口气,李承乾这才将热巾取下,然后又换了一块干净的热巾,仔细的擦拭干净之后,这才敷了膏药。
“如何?”李世民侧过身,笑着看李承乾和张宝藏。
张宝藏躬身,说道:“陛下的病情没有恶化,但也没有怎么好转,或许和北地的天气有关,能回到长安,环境适应了,就能逐渐的好转过来。”
“不说实话。”李世民转身看向李承乾,问道:“太子,你怎么说?”
“还是地方的问题。”李承乾沉吟,说道:“或许换一个温暖干燥的地方,更方便痊愈。”
“是这样的。”张宝藏赞同的点头,然后说道:“北地太冷了,对于伤口愈合不利。”
“看样子,朕得早点回长安了。”李世民有些好笑的摆摆手。
李承乾和张宝藏一个看法,这让李世民放心不少。
“陛下,臣告退。”张宝藏看没自己什么事了,对着皇帝微微躬身,然后缓缓退出殿中。
……
李承乾帮助李世民将衣服落下,皇帝这才稍微坐了起来。
看向李承乾,李世民松了口气,然后很随意的问道:“你的那份计划如何了?”
“还在写,不过大体构思也有了,不能盲目的铺开,儿臣想要倚靠府兵展开,但是却也有些担心一旦真的影响太大,恐怕会有大问题。”李承乾的神色严肃起来。
府兵是大唐的基础,如果府兵出了问题,那是动摇大唐根基的事情。
看到李承乾这般模样,李世民忍不住的笑了,他随即点点头,说道:“没有谁是万能,也没有谁能能够看透一切的,不管是你还是朕,都是一样的,有问题,然后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是!”李承乾认真的点头。
一直以来,在焦急的内心深处,他都有一种俯瞰历史的优越感,但是沉下心来,眼前却有太多的黑暗迷雾,是他看不到的。
所以最近开始,他已经变得谨慎许多。
即便他依旧有超越他人很多的目光和能力,但是他已经沉了下来。
行事也更加稳重。
“你说的很对,府兵如果出了问题,就会是大问题。”李世民点头,然后说道:“所以,干脆也不要在关中和陇右全面铺开,就选一个地方,比如兰州,席君买不是在兰州吗,让他在兰州试行吧。”
席君买如今是太子舍人,行兰州长史,那是实实在在李承乾的人。
兰州位于高原之下,如今的情况,吐谷浑和吐蕃都不敢下高原,所以兰州即便是出了问题,也是能够兜得住的。
“好!”李承乾认真点头,如果兰州真的能成,那么对于他的吐谷浑计划,就有极大的好处。
李承乾心中明白,皇帝选择兰州,怕也是跟他一样,盯上了吐谷浑。
“对了,昨日让你想东宫的官员补缺,你有什么想法没有?”李世民顺口将话题扯到了别的地方。
李承乾脸上顿时为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