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306节

  “喏!”群臣再度拱手,低头肃穆。

  长孙无忌微微抬头,看向皇帝。

  李世民轻轻笑笑,目光随后落在了若有所思的李承乾身上,眼底闪过一丝满意。

第326章 今日父皇还召见李治了吗?

  “好了,说说西突厥吧。”李世民看向了房玄龄。

  房玄龄平静的拱手,抬头道:“西突厥北庭乙毗咄陆可汗在攻伐高昌失败后,退守天山以北,而南庭乙毗射匮可汗守天山以南,如今西突厥南北攻伐不休,安西安定。”

  李承乾神色平静的坐着。

  现在他的脑海中,闪现出了更多西域诸国的情形。

  除了突厥南北庭之外,还有在龟兹、焉耆、于阗、疏勒诸国,位于安西都护府以西。

  诸国更多的臣服大唐,成为大唐和突厥之间屏障。

  在整个西域,形成了一个大唐和西突厥平稳的平衡格局。

  或者更直接的说道,现在的大唐,还没有直接吞下整个西域的力量,所以必须平衡。

  ……

  “吐蕃的触角,开始深入到西域了吧?”皇帝突然提起了吐蕃,这个大唐在西域新的威胁者。

  “是的。”李承乾抬起头,认真的看向皇帝,然后说道:“吐蕃在吞并羊同之后,吐蕃的商旅已经通过西吐谷浑,进入了西域。”

  “如今是商旅,将来是什么就不好说了。”长孙无忌轻轻冷笑,说道:“大唐发兵东征高句丽,他们竟然敢唆使党项羌黄郎弄部叛乱,试探大唐虚实,真的是野心不死啊!”

  李世民点点头,然后看向李承乾,问道:“太子,如今羊同情况如何,到长安的羊同王子又是什么态度?”

  “羊同王子恳求大唐助其复国,不过……”李承乾转头看了房玄龄一眼,然后才又看向皇帝,无奈的摊手道:“但是儿臣见到的那个羊同王子,其实应该是羊同公主才对……”

  李世民有些诧异的看向了房玄龄。

  房玄龄点头说道:“真正的羊同王子现在藏在使馆的后院,千牛卫在院墙外闻到了药味,所以估计他们应该是在从羊同逃往大唐的路上遭遇刺客受的伤。”

  “而且从眼下,他们只让一个公主出面,而真正的羊同王子藏在背后的情况来看,其人恐怕受伤很重。”李承乾摇摇头,说道:“所以,而且即便是对高原西面有心算计,但如果真的羊同王子出事了,怕也很难了。”

  “吐蕃自从松赞整合以来,这些年,民心凝聚。”长孙无忌抬头,看向皇帝道:“加上大唐嫁公主之后,他更是以大唐上国之风来改良吐蕃的陋习,还有一些大唐的种子,也开始在吐蕃种植,如今计算,不出二十年,吐蕃怕要完全不同。”

  “不是二十年。”李承乾侧身,看向长孙无忌道:“舅舅,是十五年,公主入吐蕃已经五年了……”

  “加上如今吐蕃已经吞并了羊同,触角通过西吐谷浑进入西域,发展的势头还会更快。”房玄龄抬头看向皇帝,然后说道:“另外,陛下,还有个不是很确定的消息,羊同王已经被吐蕃人囚禁而死了。”

  李承乾隐晦的看了房玄龄一眼,他刚要说文成公主的事情,就被房玄龄给打断了。

  文成公主嫁入吐蕃五年了,即便是算上在路上的两年,也有三年了。

  三年时间,文成公主和松赞没有子嗣。

  要么是松赞的身体不行,要么就是吐蕃人刻意不让大唐公主有孕。

  这里面不论是哪个可能性,都是极为要命的。

  可惜,皇帝现在不想听这些。

  房玄龄最是了解皇帝,他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

  ……

  李世民看了房玄龄一眼,微微点头,说道:“也就是说,如今的羊同王子,还有羊同公主,对大唐的助力不大了。”

  “是这样的。”李承乾点头,说道:“除非大唐能够杀入苏毗或者西吐谷浑,否则,大唐很难通过羊同做什么大的手脚。”

  “吐谷浑!”皇帝想着吐谷浑高原的地形,他轻轻摇头,说道:“焉耆,龟兹,疏勒,于阗,这几个地方还不是大唐之地,而且最重要的,是羊同不是大唐属国,大唐根本没有一点名义发兵。”

  “是!”殿中群臣齐齐点头。

  “而且羊同太远了,除了威胁西域之外,说实话,对大唐的影响并不大,就算是大唐拿下羊同,也没有多少利益,甚至要付出不少。”李世民看向李承乾,说道:“太子,羊同的事情,你自己去处理吧。”

  “喏!”李承乾躬身拱手。

  李世民抬头看向长孙无忌,说道:“无忌,传信郭孝恪,让他警惕西突厥和吐蕃勾连,该出手的时候,就出手。”

  皇帝的语气当中带着一丝狠辣。

  “臣明白。”长孙无忌微微躬身。

  “另外,父皇。”李承乾看向皇帝,说道:“这两年,根据方方面面的情况综合,可以肯定,在吐蕃国内,有一支代号‘光军’的特殊部队,人数不知,战力不知,但是他们却总是出现在松赞最需要他们的地方,而如今在长安城,似乎他们也有潜伏。”

  “上一次他们刺杀羊同公主。”房玄龄接口,面色凝重的说道:“金吾卫动用了数百的人力,斩杀了十五人,但是却有六名金吾卫,死在了他们的手上。”

  那一次还是李承乾率先布的局,原本应该不死一人的,谁想到,竟然死了六名金吾卫。

  “死士,而且还是死士成军。”李世民轻声冷笑,说道:“松赞可真的会给朕惊喜。”

  百骑司。

  李承乾轻轻低头,死士成军,就是百骑司。

  百骑司是皇帝挑选军中精锐而成的一支部队,战力强悍,而且还能执行秘密任务。

  如今,吐蕃也有一支类似的部队。

  吐蕃对大唐的威胁再度上升。

  就在这个时候,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殿外传来。

  李承乾下意识的看向殿外,很快,鸿胪寺卿宇文崇嗣就请命而入。

  “陛下,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听闻陛下东伐高句丽归朝,派使者前来长安问安,如今人已经到了鄯州,请命入大唐。”宇文崇嗣认真拱手。

  “这是来试探朕的身体情况来了。”李世民突然笑了,随即,他转过头,看向长孙无忌,说道:“无忌,调派千牛卫,金吾卫,大理寺,刑部,雍州府,长安万年二县,所有人力,将在长安城的光军士卒,给朕彻底清除。”

  “臣领旨。”长孙无忌肃然拱手。

  ……

  萧瑀坐在右侧,将手里的奏本递上,然后看向皇帝说道:“陛下,弘福寺主持上奏,询问陛下何时接见玄奘法师?”

  皇帝神色沉吟,说道:“现在朕朝务繁忙,等年底吧,腊月二十八日,朝臣放假,朕在万春殿见他。”

  “喏!”萧瑀认真拱手。

  李世民点点头,然后看向群臣说道:“薛延陀战事了结之后,北境就能安定下来,西突厥这两年安分,也不需要太紧张,至于吐蕃,即便是其吞并了羊同,但是距离大唐依旧很远,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布置。”

  李承乾赞同的点头,低头之间,神色平静。

  吐蕃虽然看起来,在暗中咄咄逼人,但实际上,松赞也没有几年了。

  一旦松赞病逝,那么吐蕃立刻就会陷入动乱。

  当然,看起来,吐蕃是对大唐的威胁还早,但实际上,在李承乾的眼里,这是一个难得的窗口期。

  灭绝吐蕃的最佳窗口期。

  一旦等吐蕃反应过来,一旦禄东赞,还有论钦陵彻底掌控了吐蕃的局势,依靠高原之力,那么即便是李承乾能够顺利的整合皇帝病逝之后的大唐,恐怕也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才能灭掉吐蕃,而且还不一定能够成功。

  “太子!”

  皇帝的声音在上方响起,李承乾立刻抬头拱手道:“父皇。”

  李世民点点头,说道:“朕看过你写的奏本,用府兵开交通革新之路。”

  “是!”李承乾敏锐的听出了皇帝话里的意思,他立刻躬身道:“儿臣虽然有些想法,但终究觉得还是不安,毕竟关中府兵牵连甚大,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设想。”

  皇帝满意的点点头,道:“你说对了,从府兵着手,还是快了些,朕想,从驿站开始吧,难得北境大胜,传旨下去,从明年开始,关中,陇右,甘凉沙肃,乃至于安西都护府,每个驿站加健马十匹,驿卒五人,所用人员耗费由户部和兵部开销。”

  “喏!”群臣齐齐拱手。

  李世民微微笑笑,目光看向一侧的张阿难。

  张阿难立刻点头,他知道,这件事情虽然用的是户部和兵部的名义,但实际上,这些事情将全部由百骑司来统掌。

  “好了。”李世民松了口气,说道:“如今最后剩下的,便是再伐高句丽之事,军械如常生产便可,但粮草……太子,这几年司农寺的粮种之事,一直都是你在掌管,如今情形如何了?”

  “启禀父皇……”李承乾抬头,刚要开口,皇帝突然摆手,看向殿门处。

  李承乾下意识的转身。

  一名青衣内侍从殿外走入,然后快步的走到了殿下,然后对着皇帝拱手道:“陛下,晋王到了殿外,请问圣安!”

  李承乾诧异的看向皇帝,今日还召了李治吗?

第327章 等待皇帝崩逝的那一日

  两仪殿中,察觉到李承乾的目光,李世民微微摇头,说道:“稚奴前几日请命,要入宫探望兕子,朕许了,想来就是今日,这些天里外忙碌,朕也忘了!”

  李承乾躬身道:“父皇,稚奴既然到了殿外,不妨就宣他进来吧,儿臣也有几日没见到他了。”

  “又不是小儿女,还需要天天见。”皇帝直接摆手,看向青衣内侍说道:“让晋王去立政殿见晋阳公主,朕这里一切安好,不用他过来了,这边还有许多政务要忙。”

  “喏!”青衣内侍拱手,然后快速的转身,朝殿外走去。

  李世民收回目光,看向李承乾,说道:“太子,说说这几年,你经营的农事现状吧?”

  “是!”李承乾拱手,说道:“启奏父皇,如今的关中,陇右和甘凉沙肃诸州,依旧根据各地不同的地形,天气,和水文,大半进行了调整,剩下的是一些边缘地方,需要时间。”

  “关中这两年丰收,太子用心不少。”李世民赞赏的看着李承乾。

  这件事情在三四年前,李承乾就已经开始布局了,这两年他攻高句丽,天下稳定,后勤充足和这些关系极大。

  “谢父皇夸奖。”李承乾平静的躬身,然后说道:“河南已经有一半调整到位,剩下的齐鲁之地,和荆州,河北,已经进行过一年试验,明年可以继续推开,同时对江南进行试验。”

  稍微停顿,李承乾很肯定得说道:“只要这两年风调雨顺,大唐必然会是继续丰收之年,供给父皇东征不成问题。”

  “嗯!”李世民很满意的点头。

  “不过这其中也还有一些问题。”李承乾神色严肃起来,认真说道:“有一些地方官员,将朝中放下去的改良方法,只传给当地世家……”

  “需要杀一批了。”李世民缓缓的点头。

  群臣齐齐躬身。

  ……

  风雪之下,李治披着黑色的貂裘,平静的从两仪殿侧畔而过。

  抬起头,看了前方的献春门一眼,李治最后还是忍不住的看向身后的两仪殿。

  风声呜咽,雪落纷纷。

首节 上一节 306/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可汗回忆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