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314节
玄奘并不知道,他的脚步若是再快上一刻钟,那么他就能够侥幸的和武媚娘碰面。
见一见这个让他后半生过的艰苦的女人。
……
内侍监张阿难站在台阶上,对着玄奘轻轻躬身,然后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玄奘平静的点头,然后迈步走上台阶,跟在张阿难的背后,进入到万春殿中。
万春殿早年间,是皇后用来会见外客的场所,后来皇后过世,皇帝少来,万春殿就近乎荒废了下来。
今日,皇帝召见玄奘,再度启用了这里。
多少也带着一些希望能够用玄奘的佛法来告慰皇后的心思。
玄奘进入殿中,张阿难领他朝着南面偏殿而去。
偏殿之中,一身赤黄色衮龙袍的皇帝斜躺在长榻之上。
李承乾跽坐在皇帝脚下,然后满眼好奇的看着走进殿来的玄奘。
皇帝和玄奘的会面,史书上记载的不多。
但一个是千古大帝,一个是万世高僧。
两个人的会面本应该值得历史大书特书的,但实际上留下的内容寥寥。
同样在好奇的看着玄奘的,还有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两人一起跽坐在左侧。
右侧是房玄龄和高士廉,不过他们二人相对平静,毕竟他们都已经见过玄奘了。
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一样,都是刚刚随皇帝从辽东厮杀回来的。
“阿弥陀佛!”玄奘站立殿中,对着皇帝认真合掌行礼:“沙门玄奘,礼拜陛下!”
说完,玄奘又平静的跪了下来,俯首躬身。
李承乾看到这一幕,眉头不由得一挑。
面对皇帝,玄奘跪下了。
不过瞬间,李承乾就明白了,玄奘终究是大唐子民,他可以见李承乾的时候不跪,但见皇帝的时候,他跪下,佛祖也是会体谅的,因为他是皇帝的子民。
“法师平身吧。”李世民躺靠在长榻,神色温和,但是眼神却锐利至极的打量着玄奘。
“谢陛下!”玄奘轻轻躬身,然后才淡然起身。
李世民看着不卑不亢的玄奘,点头说道:“法师一路辛苦了,万里西行,舍弃性命求法,世人难比。”
群臣跟着赞同的点头,自古以来愿意去西天取经的人少之又少。
能够踏上西行路,中途不因为种种艰难而舍弃的,更是万中无一。
最后能成功抵达天竺佛土,然后又愿意回来,能成功回来的更是只有寥寥几人。
玄奘合十道:“西行求法,乃是沙门,攸关传承的大事,便是有万千阻碍,也是应当去的。”
“哦!”李世民目光微微上挑。
玄奘这句话说的很有意思,攸关佛门传承。
佛门在这些年禅宗大盛,玄奘却说佛门传承有忧,便是在说,他和禅宗的那些人有所区别。
有所不同的。
李世民满意的笑笑,说道:“朕看法师你,实际上也就是个普通人,此次西行之路遥远艰险,沿途风俗和语言又各不相同,真不知法师你究竟是怎么度过的?”
玄奘微微抬头,然后认真的说道:“此赖陛下天威广被四方,四海都敬仰陛下的仁德,所以凡是由东方西去的人都被当地人尊敬……玄奘在天竺时,还曾被国王问到秦王破阵乐,由此可见陛下的威信。”
“哈哈哈……”皇帝忍不住的大笑了起来,真诚的赞叹最是让人愉悦,便是李世民也不例外,玄奘的真诚让他十分享受。
殿中群臣都跟着轻轻笑了起来。
玄奘这话,现在听起来的确如此。
皇帝灭东部突厥,灭吐谷浑,灭高昌,将高句丽和西突厥都揍的跟孙子似的。
大唐目之所及,诸国都来称臣拜服。
说一句“陛下天威广被四方”,听起来是没错的。
但是,玄奘离开长安的时候,贞观元年,而大唐灭东部突厥都已经是贞观四年了。
贞观四年,玄奘已经抵达天竺了。
所以说玄奘会说话。
……
皇帝的笑声逐渐的收敛,他对着玄奘招招手,笑着说道:“来人,赐座,法师坐近一些。”
“是!”玄奘神色平静的走到皇帝身前两丈躬身,然后在蒲团上跽坐下来。
李世民有些感慨的问道:“法师,你这一行,前后十七年吧,走了多少路啊?”
玄奘双手合十,认真的说道:“玄奘为求法,每每有与佛法有关的地方都会去求证,此行行脚大概五万多里,经一百一十多个国家。”
“你比博望侯张骞走的还远。”李世民看着即便是回到长安城,身上依旧满是风霜的玄奘,颔首道:“一百多个国家,有很多国家,大唐都不知道名字吧。”
“是!”玄奘点头,说道:“停下来讲经的有二十八个,其中被国王接见的……”
玄奘一番话说的很平静,将一路上不计其数的艰难险阻一语带过。
李承乾平静的看着玄奘,他一番话很平静,但却能够感受到他发自内心的坚定和无畏。
想想,神话小说虽然多有妄语,可认真去计较,九九八十一难,别说始终如一的走下去了,就是能够始终如一的看下去,都是一件极难的事情。
尤其是狮驼国,满地都是骨骸,骨头堆成岭,树上挂的全是人的……简直就是人间地狱的模样。
而这狮驼岭,是有原型的。
那种地方看一眼,就是三年噩梦。
玄奘的处境不会比神话好上多少的。
尤其他此次西行十七年,没有神通广大的徒弟,全靠自己的信念和信仰。
这其中的不容易,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但他却一言不提。
……
皇帝笑笑,看着玄奘问道:“法师,朕曾经看过太子所奏,你曾经对太子说过,天竺有佛,是吗?”
皇帝一个问题,殿中顿时彻底的安静了下来。
长孙无忌,褚遂良更是神色肃穆的看着玄奘。
玄奘轻轻躬身,然后认真说道:“天竺有佛不假,但天竺也无佛!”
李承乾瞳孔瞬间放大,这是什么回答。
“哦!”李世民神色淡淡,开口问道:“法师此言何解?”
“陛下!”玄奘躬身,然后说道:“贫僧在天竺时,曾随那烂陀寺住持戒贤法师学法,戒贤法师在天竺便被尊为正法藏,是大阿罗汉级别的尊者,然后便是戒贤法师,也不过是活的长一些而已,并没有什么真正的神通伟力。”
不过是活的长一些,这话说的可是真的轻松啊。
殿中群臣眼角余光全部都看向了皇帝。
玄奘这话的意思并不是多隐晦,佛门不能使人长生,但可以让人长寿延命。
皇帝突然间笑了,看向玄奘问道:“法师此言差矣,活的长便是最大的神通威力,不然那位戒贤法师也不可能成为那烂陀寺的主持。”
戒贤法师是因为成为了那烂陀寺的主持,所以才能够长寿的。
真正令人长寿的不是佛法,是权力。
但是这也不可能忽略佛法在其中的作用,起码只有权力和佛门相合一,才能够做到最大程度的长寿。
群臣轻轻低头。
皇帝心动了。
李承乾,长孙无忌,房玄龄,高士廉和褚遂良,是最了解皇帝的人。
皇帝心中在想什么,他们几个是最清楚的。
“陛下所言甚是。”玄奘平静点头。
皇帝笑着点点头,然后转身看向李承乾,问道:“太子对法师之言,如何看?”
众臣不由得微微一愣。
一瞬间,每个人的呼吸都幽微了起来。
李承乾想了想,躬身说道:“那位戒贤法师固然是那烂陀寺的主持,佛法也是运用关键,但是将二者合一的法门恐怕才是那烂陀寺真正的核心,这个恐怕法师没有带回来。”
“二者合一的法门。”李世民看向玄奘,轻声问道:“法师,太子如此说,你又如何说?”
“陛下!”玄奘拱手,说道:“贫僧在天竺待了十一年,遍阅佛门典籍,得其所有传承,然太子所言二者合一的法门,贫僧却是未曾听过的,想来便是贫僧的老师戒贤法师也未曾听过。”
李承乾神色平静的低头,玄奘提出所谓的长寿,不过是引得皇帝倾注罢了。
道门,佛门,不知道多少人用过类似的手段了。
不过手段不怕旧,只要管用就好,但是现在皇帝明显已经有些动心了。
或许仅仅是将它当做一个玩物,一个飘渺的希望,但这已经是一个开始。
“……倘若是有,也在贫僧此番带回的五百二十六筴,共计六百五十七部原版佛经带回中国,只需要将其一一翻译,便能够找出太子所言的二者合一的法门。”玄奘神色已经淡然的合十。
皇帝转身看向李承乾,抬头问:“太子,你怎么说?”
“父皇!”李承乾对着皇帝躬身,然后又看向玄奘说道:“不如先让法师去翻译,若是有所得,便可用,若是无所得,那么父皇不如效仿武帝汗血宝马之事。”
“咦!”李世民诧异的看着李承乾。
当年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带回了汗血宝马的消息,后来汉武帝派出使臣携带千金及一匹黄金铸成的金马去换取。
由于双方意见冲突,换马不成,使臣也被杀害。
武帝大怒,命大将军李广利率兵往讨,最后攻克其首都,杀大宛王毋寡,另立国王,从此大宛服属汉朝。
大宛王的位置在如今西突厥的位置,那一片,如今臣服在大唐的麾下。
昔日,汉武帝为了汗血宝马,杀入大宛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