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327节

  托盘之上,是一本金册,一方玉印。

  转过身,李承乾走到了李象身前,将托盘放在了他的身前。

  李象高举双手接过托盘。

  李承乾看着李象,认真说道:“洊雷扬祉,承祧之道爰著;重离阐曜,守器之方斯存。

  皇太孙象,尔取则前王,思隆正绪,需升上嗣,养德宫邸,不失上望。”

  “儿领命。”李象稚嫩的声音响起,放下托盘,然后对着丹陛之上沉沉叩首。

  “平身吧。”皇帝对着李象神色肃穆的点头,李象这才起身,站了一旁。

  皇帝看着群臣,开口道:“诸卿,三日之后,朕会启程终南山翠微宫休养,在此期间,朝中诸事,一律交于太子处置。”

  李承乾立刻转身拱手。

  “太子于武德殿监国,皇太孙跟朕一起前往终南山。”皇帝目光直接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还有殿中群臣,全部拱手道:“臣等领旨,陛下万寿无疆。”

  “好了,退朝吧。”皇帝微微摆手。

  “恭送陛下!”李承乾和群臣齐齐拱手,等到皇帝离开之后,才牵着李象返回了东宫。

  承恩殿中。

  苏淑紧紧的抱着李象,然后看向李承乾,紧紧皱眉道:“父皇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非要让象儿跟着一起去翠微宫?”

  “你还没看明白吗,父皇这是要用象儿来制衡孤。”李承乾轻轻苦笑,摇头道:“就像是当年,父皇用青雀和稚奴来制衡孤一样,当初便是,一旦孤做的有什么不妥的地方,父皇立刻就会用青雀和稚奴来取代孤,如今也是一样啊!”

  “可是象儿是殿下的儿子啊?”苏淑脸上满是不可思议。

  “这有什么。”李承乾摇摇头,说道:“孤在长安监国,父皇带着象儿去了翠微宫,正常而言,父皇在告诉长安群臣,便是孤有什么事情,父皇手里也有象儿在,将来也可以传位给象儿。”

  苏淑下意识的点头。

  李承乾继续开口道:“另外,父皇也是在警告孤,如果孤真的做了什么,父皇一样可以传位于象儿。”

  “怎么传?”

  “只要孤死了就可以了。”李承乾平静的看着苏淑,丝毫不在意他的这番话被李象听见。

  苏淑的瞳孔瞬间放大,这样一来,父子俩,就等于成了夺嫡的最大对手。

  “父皇……父皇……”苏淑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说。

  皇帝是真的狠。

  李承乾淡淡的笑笑。

  这么做,很皇帝。

  ……

  御驾晃晃悠悠的朝着终南山而去。

  马车之内,皇帝抱着李象,徐慧和武媚娘跪在皇帝身后,帮他捏着肩膀。

  李治跪在皇帝身前,沉沉叩首。

  “此番你去了荆州,记住几件事情。”皇帝看着李治,淡淡的说道:“户部需要的秋后赋税,工部抽调的工匠和矿石,兵部抽调的战船水卒,吏部明年科举的士子,全部不得迁延,第一时间送往长安。”

  “是!”李治嘴角微微抽搐。

  “稚奴,你要记住,大唐以关中而制天下,以天下供养关中。”李世民看着李治,神色淡漠的说道:“这一点绝对不能出错。”

  “啊!”李治惊愕的抬头,恰好看到了皇帝身后同样愕然的武媚娘和徐慧。

第346章 一头老狮,一只恶虎

  终南幽幽,长松翠柏。

  李承乾停马在皇帝御乘之后,目光眺望远处的翠微宫。

  那个地方,他去的不多,但是他印象很深。

  因为在前世,他的父皇,最后就是病逝在翠微宫中的。

  如今,已经是贞观二十年了。

  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在侧畔响起,李承乾回头,然后微微摆手。

  侍卫让开,一身绯色长袍的噶尔·钦陵从后侧走上,对着李承乾拱手道:“太子殿下。”

  “噶尔爱卿。”李承乾看着噶尔·钦陵,神色温和的说道:“听说你今日就要启程西归了。”

  “是!”噶尔·钦陵对着李承乾拱手,然后说道:“外臣虽然在国中官职低微,但此番受命而来长安,有很多事情要回逻些禀告赞普!”

  李承乾点点头,说道:“孤听说赞普如今亦是在大力推行佛教?”

  “是!”噶尔·钦陵突然警惕起来,低身拱手道:“苯教粗野,不如佛门能安抚人心。”

  李承乾微微点头,然后看向远处的长安城说道:“孤虽然年轻,但父皇教诲之下,还是能够看到一些东西的。”

  “请殿下指教。”

  “苯教掌有吐蕃多年,如今赞普用佛教代替苯教,而卿又说,苯教粗野,那么便请卿转告赞普注意自身安危,有些人被逼到了极限,是不在乎会不会铤而走险的。”李承乾感慨一声。

  噶尔·钦陵眼睛一跳,随即拱手道:“是!”

  “回去转告皇妹,让她注意身体,若是有什么需要,派人来长安,孤能送的,尽量从长安给她送过去。”李承乾神色突然间温和了下来,没有了之前那样言辞下的刀光剑影。

  然而,李承乾这一句话,却让噶尔·钦陵更加的警惕,他认真躬身道:“外臣领命。”

  就在这个时候,御乘之上,车帘突然掀了开来,随即李治有些脸色苍白的走了出来。

  走到了车下,李治对着马车认真的躬身,然后转身直接上马,朝着东面而去。

  很快,一队千牛卫,一队金吾卫,还有三百府兵便已经从远处紧紧的追了上去。

  李承乾看着这一幕,有些诧异。

  皇帝究竟和李治说什么了,竟然让他连对自己行礼告辞都来不及做。

  他原本还要对李治再叮嘱几句话呢。

  就在这个时候,张阿难从马车当中走了出来,平静的开口道:“宣吐蕃国使噶尔·钦陵觐见。”

  “喏!”噶尔·钦陵对着张阿难拱手,然后又对着李承乾拱拱手,这才上了马车。

  李承乾目光平静的看着这一幕,抬起头,看向头顶蔚蓝的天空,微微出神。

  太子少詹事来济,太子家令长孙祥站在李承乾身后。

  太子中舍人窦德玄,太子舍人李义府站在稍后一点的地方。

  太子通事舍人岑长倩和太子通事舍人张大安站在左侧御乘之畔。

  太子千牛卫卫率秦怀道,太子千牛卫副率微韦待价站于右侧,持千牛刀警戒四方。

  ……

  迈步进入御乘之内,李承乾沉沉的叩拜在地:“儿臣参见父皇。”

  “平身吧。”皇帝看向李承乾,很直接的说道:“若是没有大事,朕会在翠微宫休养到八月,再回宫。”

  “是!”李承乾起身拱手。

  “这几个月间,该做什么,你心里有数吗?”皇帝看着李承乾,微微抬头。

  “派户部官员四方巡查,勘察春种之事;派吏部官员四方巡查,督勘地方吏治,其他各部,适时再动。”李承乾拱手,神色认真。

  “不错,如今的天下,最重要的便是春种,其他任何事情都要暂时的放一放。”皇帝点头赞同。

  六部之中,吏部和户部为首,不是没有道理的。

  兵部经过了几年的战事需要休养,工部这几年材料耗损严重。

  刑部巡查天下案件,在春夏可以先放一放。

  只有户部和吏部,在春夏需要紧盯地方,保证大唐这台天下机器能够最正常的运转。

  赋税,便是大唐这台庞大机器运转的核心。

  从皇帝的眼光来看,赋税是一切的根本,没有足够的赋税,其他什么事情都无从谈起。

  李承乾轻轻躬身。

  皇帝笑笑,说道:“不过很多事情都是要动一动的,比如安西,辽东,各外族动静,要让兵部职方司多盯着一些。”

  “儿臣领命。”李承乾肃然拱手。

  “最后就是子嗣的事情了。”皇帝看着李承乾,感慨说道:“这几年,朕东征高句丽,太子用心至多,便连子嗣之事都耽搁了,如今要补上。”

  “是!”李承乾嘴角微微抽搐。

  李隅和李善虽是贞观十八年出生的,但实际上,他们的母亲怀上他们是贞观十七年的事了。

  也就是说,贞观十八年和贞观十九年,东宫没有一名后妃有孕。

  这从另外一个方面,也证明了,太子在这两年间都是用心在朝政之上。

  在后院享乐之事上,花费的心思并不多。

  这让皇帝从某种程度上是满意的,但是如今皇帝已经回到了长安。

  虽然依旧是太子监国,皇帝在翠微宫休养,但实际上,翠微宫距离长安城,也没有多远。

  不过三五十里而已。

  皇帝有事,随时可以从太子手里拿回权力,掌管天下。

  李世民看着李承乾,认真的说道:“承乾,朕这一年,朕用心养病。

  长安的事情,没事不要打扰朕,除了例行的五日一奏以外,其他事情,你自决就可以了。”

  “是!”李承乾拱手,说道:“一些小事臣便不打扰父皇了,但是有一些事情,若是连舅舅和房相都觉得为难,那还是需要父皇来定决的……另外,父皇身体安康亦是天下至重,儿臣请每月上山问安一次,请父皇恩允1”

  “你看着办吧。”李世民直接摆手,然后侧身看向李象道:“朕在终南山含饴弄孙,天下便交给你了。”

  李承乾躬身道:“是,儿臣今年必定让天下丰收,四方宁靖,不负父皇所托。”

  “去吧。”皇帝再度摆手。

  “儿臣告退。”李承乾躬身,然后转身走出了御乘,长长的松了口气。

首节 上一节 327/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可汗回忆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