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331节
“皇兄的手段很高明的,在关键时刻又松一松手。”李治侧身,轻轻苦笑道:“如今皇兄监国,一松一紧全在他掌控之中。”
“臣还是那句话,太子总有失手的时候。”骆宾王看向李治,说道:“臣已经在查,臣还会继续查的!”
“嗯!”李治神色认真的点头,说道:“卿继续。”
……
“今年五月开始,天下大雨。”骆宾王略微停顿,然后说道:“太子命人造了大量小型的舟船,顺渭河,黄河,洛河去救人。
雨势最大的时候,太子甚至亲自前往灾情最严重的陕州指挥救灾,到了七月份,雨势减缓,太子又将造的舟船便宜卖给百姓……”
“说是便宜,不过是相对市面而言,但是朝中造船的成本已经收了回来。”李治轻轻冷笑,道:“皇兄最好这一套,拿朝中的东西来收买人心,然而实际上百姓根本没得到多少便宜……”
“伪善!”骆宾王点头,神色平静的说道:“太子伪善,殿下或许看的并不透彻,但是臣却明白,魏王那件事,臣仔细研究过,魏王最后之所以谋反,其实是太子所逼,殿下要小心。”
李治轻轻点头,他之所以相信骆宾王,一来是因为骆宾王的确有才,二来也是因为骆宾王对太子真的很看不上。
骆宾王在长安待过几个月,他虽然年轻,但目光敏锐,对于当年的太子和魏王之争,还有李治和太子的争执,都有独到的见解。
这一点是李治最需要的。
太子如今势盛,整个天下愿意诚心帮助他的人很少。
即便是有些人愿意帮他,李治能够看得上也不多。
最重要的,是李治能够信的过的很少。
李义府那件事情,对李治的伤害很大。
李义府跟着李治,起码有五六年的时间,但就是和东宫接触了几次之后,就开始有了疑心,甚至最后在投靠东宫的时候,还狠狠的背刺了他一刀。
所以现在即便是有人愿意投他,李治也是慎之又慎,考察再三的。
“入秋之后,就是徐贤妃被废的那件事。”骆宾王感慨一声,看向李治,说道:“其实徐妃有一点没有看透,陛下需要的,就只是一个能够给他建言的贤妃,至于这个贤妃是不是她不重要,而她自己却真的将自己当成了一回事。”
李治眼底闪过一丝尴尬,皇帝是他的父皇,骆宾王这么毫不客气的说他的父皇,李治也有些脸色不好看。
然而在内心深处,李治却对骆宾王更加的信任。
“徐妃被废之后,武才人在终南山陪了陛下两个月,之后陛下回宫。”骆宾王抬头看向李治,轻轻摇头,说道:“陛下回宫之后,依旧是少理政事,天下交给太子处置……臣有些担心陛下会沉迷温柔乡,而荒废政事,那样对殿下就太不好了。”
李治轻轻点头,随即他又摇头,说道:“父皇虽然有所沉迷,但他不是那种人,本王对父皇还是有些了解的,不说其他,光看皇兄,你觉得皇兄现在放轻松了吗,不,没有,皇兄现在怕是依旧警惕的要命。”
“是如此。”骆宾王微微颔首,说道:“太子殿下虽然伪善,但能力还是有的,臣观太子殿下今年行事,在中枢,还有地方刺史一等,太子都是公正行事,该奖的奖,该罚的罚,便是亲近的人也是如此。”
“这是做给父皇看的。”李治摇摇头,说道:“天下之重,无非尚书侍郎加地方刺史,皇兄以示公正,来邀买人心,他真正的手脚在朝中舍人,给事中,各部郎中,寺丞之上,甚至还有地方长史。东宫有不少人都调到了这些地方。”
“是的,尚书侍郎和地方刺史,都是陛下在亲自盯着的,太子如果插手,容易引陛下警惕。”骆宾王看向李治,轻声叹道:“而朝中舍人,给事中,各部郎中,寺丞之类,还有地方长史,都是陛下允许太子插手的。”
“是的,那毕竟是太子。”李治微微苦笑。
“但是殿下,这些没用。”骆宾王认真看着李治,道:“若是平时争夺人心,这些自然重要,但以殿下和太子如今差距,殿下即便再于其上用心,也无济于事,太子即便再用心,也就是那样了,殿下真正能插手的,是六部尚书,刺史,还有军中将领。”
“军中将领?”李治有些疑惑。
“军中将领!”骆宾王轻轻点头,说道:“殿下让臣之前查的事情,有眉目的。”
“韦卿之死。”李治身体坐直,目光凝重,鼻息粗沉。
“是!”骆宾王点点头,说道:“臣查到,那个名叫公孙常的术士,他曾经在右金吾卫将军田仁会的家中出现。”
“右金吾卫将军田仁会?”李治的眼睛轻轻眯了起来,轻声道:“本王如今依旧还是右金吾卫大将军。”
“是!”骆宾王沉沉低头,不经意间,他的嘴角闪过一丝得意,但瞬间消失。
第350章 李治李承乾:皇帝老了!
长安城,春明门外。
李承乾一身黑底金丝蟒袍,头戴一顶金冠,身披黑色貂裘,目光远远眺望。
跟在他身侧的,是太子少詹事来济,和太子家令长孙祥。
淡黄色的马车出现在视线尽头。
两百骑兵左右护卫,枪槊林立,护送马车直到春明门下。
城墙上下,无数甲胄齐身的士卒,这一瞬间,全都盯上了这两百骑兵。
晋王李治的亲卫府兵。
按制度,亲王麾下可有八百府兵。
然而这八百府兵,要有人守卫太原的晋王府,有人要守卫长安的晋王府,还有人要守着荆州的荆州都督府,剩下的两百骑兵才是护卫李治回长安的人。
不,不是两百,是三百。
李承乾眼底闪过一丝冷嘲。
李治从荆州返回长安的时候,带了三百骑兵,但是现在出现在李承乾眼前的却只有两百。
更重要的,是皇帝只允许亲王带不超过三百骑兵入长安。
当然,越少越好,所以李治带了两百。
……
马车在缓缓的在李承乾面前停下,两侧护卫早已在后方停下。
车帘掀起,李治从马车上走了下来。
李承乾一瞬间扫过了整个车厢之中,里面只有李治一个人。
“臣弟晋王治,参见太子殿下。”李治很郑重的拱手。
李承乾一瞬间,脸上满是笑容,上前抓住李治的手腕,笑着说道:“你我兄弟,不必如此客套,怎样,这一路还好吧!”
“一路顺畅。”李治满是感激的对着李承乾拱手,说道:“有劳皇兄亲自来接,臣弟惭愧。”
“应该的。”李承乾叹息一声,说道:“这一年,荆州安定,多亏了稚奴,今年荆州大水,才没有造成多大损失,所以听说你马上到长安,所以孤亲自向父皇请命,来城门亲迎吾弟……稚奴,这一年,你瘦了许多!”
李治相比于年初离开的时候,的确要瘦了许多,但是也有力了许多。
“臣弟为父皇和皇兄牧守地方,所有诸事,都是臣弟应该做的。”李治再度对着李承乾躬身,说道:“这一年皇兄治理天下,早起晚睡,辛劳至极,臣弟在荆州亦有所听说,皇兄辛苦了。”
“都是应该的。”李承乾笑笑,然后搀着李治的胳膊,一边走,一边说道:“走吧,回宫吧,父皇还在万春殿等着呢!”
“万春殿?”李治脚步不由得一顿。
“嗯!”李承乾叹息一声,说道:“父皇年前在万春殿召见过玄奘法师,今年在终南山又召见几回,如今回宫之后,亦常常召见私谈,多于万春殿,故而父皇便长居万春殿,不复甘露殿。”
李治嘴唇微微颤动,想说什么,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皇帝长居万春殿,还常召见玄奘,恐怕是因为皇后当年是用万春殿来宴客的,所以,皇帝是用见玄奘来告慰皇后在天之灵。
不,皇帝真正告慰的,其实是他自己的心才对。
今年皇帝居于终南山,唯一的事情,就是废了徐慧。
然而徐慧的那件事,终究是武媚娘做的手脚,皇帝事后察觉了过来,但已经不想再复立徐慧,所以徐慧常去的甘露殿,他也不去了,就待在万春殿。
或许是真的在想念皇后,也或许,他根本就是在自欺欺人。
但无论如何,这一切都说明,皇帝的年龄大了。
“走吧。”李承乾走到前方,然后翻身上马。
李治回过神,也跟着翻身上马,然后两人一起朝皇宫而去。
……
万春殿中,李承乾和李治同时进入殿中。
李治率先跪倒在地,然后沉沉叩首道:“儿臣参见父皇,父皇万寿无疆。”
李承乾站在一侧,对着帷帐之后的身影,拱手道:“父皇,稚奴回来了。”
“都平身吧。”帷帐之后,有些苍老的声音传出,随即,身影坐了起来,摆手道:“打开帷帐!”
“喏!”张阿难站在一侧躬身,微微摆手,帷帐便已经从两侧被拉了开来。
一身赤黄色坠金纹长袍的皇帝坐了起来,目光有些疲惫的看向李承乾和李治。
李承乾和李治同时拱手:“父皇!”
“稚奴回来了。”皇帝温和的目光落在李治身上,有些诧异,又有些怜惜的道:“你怎么变瘦了啊!”
“父皇!”李治突然一下子跪了下来,看着长榻之后的问题,泪水不自禁的流了下来:“父皇,你这是怎么了?”
“怎么了?”李世民突然一愣,转头看向李承乾,问道:“朕有什么问题吗?”
李承乾拱手,笑着说道:“父皇身体安康,估计是睡的乏了,不是很清醒,所以稚奴看到,一时有些诧异。”
李世民眉头一挑,随即醒悟的说道:“原来稚奴一年不见朕,觉得朕老了许多。”
“儿臣不敢。”李治立刻叩首,说道:“儿臣只是觉得不能够在父皇身边伺候,心里实在有愧。”
皇帝轻轻笑了,摆摆手说道:“好了,知道你有孝心,起来吧。”
“喏!”李治这才缓缓起身,眼角的泪水也轻轻抹去。
“说正事吧。”皇帝的神色认真起来,看向李治说道:“你今年在荆州之事,朕看来所行甚善,尤其是夷陵之事,长江从巴蜀汹涌而出,你能够及时转移百姓,安置地方,是为最佳。”
“儿臣多谢父皇赞许。”李治躬身,说道:“一切都是父皇教诲,儿臣不过是履而行之罢了。”
“朕的话,你能听进去就好,好了,去立政殿看看兕子吧。”皇帝笑笑,说道:“去年因为朕身体不好,她的婚事就没有提上日期,今年朕的身体不错,明年的时候,给她选个好人家,然后出嫁吧。”
“是!”李承乾和李治同时拱手。
“你们两兄弟也好好看看,家世,品行,为人方面多替朕考察一些。”皇帝微微抬手。
“儿臣领旨。”李承乾和李治再度躬身,然后同时说道:“儿臣告退。”
皇帝轻轻摆手,李承乾和李治这才缓缓的退出了殿中。
看着两人离开的背影,皇帝温和的神色之中,带着一丝淡漠。
……
李治站在立政殿侧,看着刚刚走入万春殿的李象和武媚娘,他忍不住看向李承乾,问道:“皇兄,象儿如今还是日日跟在父皇身边吗?”
“算是吧。”李承乾稍微侧头,说道:“父皇每五日让象儿回东宫一天,而且孤每日请安,也能够见到象儿。”
“原来如此。”李治点点头,眼神闪烁。
李象就是皇帝用来钳制太子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