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332节
这一点李治早就已经看清。
李泰和李治在的时候,皇帝用李泰和李治来制衡太子。
如今,皇帝一样在用李象来制衡太子。
不要以为李象是太子的儿子,就不能制衡他,只不过这种制衡效果相对比较弱而已。
但是太子如果真的敢做什么过分的事情,皇帝一样可以废了太子立皇太孙。
甚至在一些时候,皇帝可以悄无声息的赐死太子。
当然,这是极度极端的时候而已。
皇帝让李象时刻跟在身边,就是告诉太子,他还有别的选择,同时也是在警告群臣,不要乱来。
还有李治,皇帝也是在警告李治,不要对太子下手,不然太子就算是没了,他还有皇太孙。
自然,这些都是局面彻底失控之下的结果。
他的父皇是何等英明神武之人,所有人都在他的掌控之中,没有人敢起异心。
李治虽然知道他的皇兄是野心之辈,但是也这几年监国,也的确没有见他的皇兄做什么出格的事情。
可见他父皇对朝局的掌控之强。
自然,也可能有他的父皇身体不好,今日看起来还有些硬朗,但身体的疲惫却也是清晰无比的。
李治迈步进入立政殿,看着对面他疼爱的妹妹晋阳公主朝他扑了过来,他心里却是在想别的。
如果皇帝将朝政完全交由太子处置,那么说不得皇帝还能多活两年,可如果,皇帝还死抓着权力不放,那么很难说他能够支撑几年了。
几年。
李治看着放开晋阳公主,上下打量着她的同时,目光也不由得看向了身边的太子。
李承乾只是淡笑着看着这一幕。
……
“稚奴回长安了。”李承乾站在崇教殿门口,看着远处灯火璀璨的长安城。
“殿下!”徐安站在一侧,认真拱手。
李承乾没有回头,淡淡的开口:“传令下去,盯住晋王府的所有一举一动。”
“喏!”徐安立刻拱手。
“稚奴这一年去了荆州,内外拉拢了不少人,手下也有太多陌生的人了。”李承乾轻叹一声,看向长安城的上空,轻声说道:“若孤是稚奴,那么在自己抵达长安之前,就会让自己手下的人,先一步在长安城中潜藏起来。”
徐安神色严肃起来。
“还是之前的老办法,盯地方不盯人,特别注意那些带着荆州口音的外地人。”李承乾轻轻冷笑,说道:“多花点时间,哪怕用的时间长些,也要将稚奴手下的所有人都挖出来。”
“是!”徐安立刻拱手。
李承乾摆摆手,徐安躬身后退,离开殿中。
李承乾的目光,看向了朱雀门的方向。
李治回长安路,他的父皇应该也快有动作了。
李承乾神色严肃起来。
今年的事情有些不对。
他的父皇在终南山休养一年,身体比预想当中的要好的多。
但是回到皇宫之后,皇帝依旧选择将权力交给李承乾。
绝大多数的政事依旧是李承乾在处置,皇帝除了参加大朝,召见群臣的次数也不多。
若不是长孙无忌和房玄龄,每日都和李承乾一起去万春殿向皇帝请安,不然,朝臣们恐怕都会以为,他李承乾将皇帝给软禁了呢。
可即便是如此,朝中也还有不少的风言风语。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李承乾行事异常的谨慎细致,他不敢让皇帝抓住自己任何一点错处。
年中的时候,王仁祐突然从雍州司马调任松州刺史,着实让李承乾惊了。
虽然说他早有准备,但是皇帝如同他预想的那样,在换掉了于志宁的雍州长史之后,也换掉了王仁祐的雍州司马。
这等于李承乾在雍州可供介入的点彻底没有了。
值得幸运的是新任雍州司马贾敦实性情清正,和雍州长史张形成一样,没有任何刻意针对东宫的地方,这才让李承乾逐渐放心下来。
可问题也就来了,皇帝都如此了,为何还不收回权力?
李承乾微微摇头,皇帝心中必然有所算计,他只是一时看不透罢了。
不过现在,李治回来了。
李承乾轻轻冷笑。
李治和武媚娘早晚勾连到一起,到时候……
李承乾神色严肃起来,现在他需要做的,应该是收敛爪牙,示敌以弱。
让李治骄纵一些,然后拉拢更多的人。
他这个太子,如今的情况,即便是皇帝想要废他也很难,李治想要代替他,只有另辟蹊径。
真到了那个时候……
李承乾的目光微微扫向了万春殿的方向。
他的心绪彻底的平静了下来。
第351章 本王要和武才人私下见一面
夜色迷离,灯火错落。
晋王府。
李治站在书房桌案之后,手里快笔勾勒,一副兰亭集序已经彻底写就。
姬家福小心的接过细竹毛笔,然后放在了笔山上。
李治稍微擦了擦手,也不抬头,直接问道:“褚相那边情况怎样了?”
“杭州那边前日刚有消息,说褚相的父亲,阳翟县侯的身体怕是不行了。”姬家福轻轻躬身,神色严肃。
阳翟县侯褚亮,前亲王府十八学士之一,累官至通直散骑常侍,贞观十六年致仕。
“褚公如今八十七岁了吧?”李治一时间有些感慨。
“是!”姬家福点头,说道:“若是能够熬过今年,就八十八岁了。”
“褚相那边接到消息了吗?”李治神色严肃起来。
“应该还没有。”姬家福摇头,说道:“我们的人用的是快马急递,而杭州那边,褚家的人还没有想好要不要通知长安!”
“或许他们是在等褚公咽气之后,再通知长安吧。”李治微微摇头,有些事情,也不是褚家人能够决定的,毕竟褚亮只是不行了,还能够说话,还能够做决定,他若是不让家人通知褚遂良,他的家人也没有办法。
“那样就意味着,褚相必须要丁忧三年。”姬家福脸色不由得微微一变。
“也不是必然的。”李治摆摆手,说道:“我大唐虽然以孝治天下,但丁忧之事并不严苛,一般情况下,一年之后就可以复职,丁忧三年是古制,不是一定要遵守的。”
“但哪怕是一年,褚相离京,以如今的状况,怕也是不易啊!”姬家福小心的看向李治。
……
李治平静的点点头,说道:“褚相如今在长安城的情况如何?”
“殿下!”姬家福稍微松了口气,拱手说道:“这一年间,褚相在朝堂上,并不为人所喜,尤其是众多江南官员陆续调离长安之后,京中的不少人,对他的感觉更差……便是关中派系出身的人,也是和他多有疏远。”
“他是宰相,怎么也应该有人向他靠拢吗?”李治有些诧异。
“有!”姬家福点头,然后又摇头道:“多是一些中下层的官员,而且心思各异,不过好在司徒对越发的信重,让他安心不少。”
“那么长安城中呢?”李治的眼睛微微眯了起来,他的手段都在长安城中。
“官员在朝堂上和褚相疏远,到了下面更是互不往来,偶尔家人遇到了,也多是冷言冷语。”姬家福轻轻冷笑,然后说道:“甚至偶尔还会有‘人’当面说些什么,最后直接打架的……之后,别人家和褚相家中关系就更冷淡了。”
“将人手全部都收回来吧,一旦杭州的消息传过来,褚相怕是要做些事情,到时候别落到我们头上。”李治微微摆手,然后说道:“告诉杭州那边,褚公如果真的不行了,丧礼的时候准备一封厚仪,明年,本王或许应该去杭州一趟了……”
“殿下!”姬家福身上顿时一惊。
“你不懂。”李治直接摆手,说道:“荆州虽然不属于江南之地,但却是江南天气,雨水颇多,找个雨雾纷纷的天气,悄悄的去杭州一样,不会有人发现的……而且就算是发现了本王不在,找个进山修行的借口就足够了。”
“是!”姬家福这才松了口气。
李治神情肃穆起来,褚遂良是他未来关键的一环。
如今朝中,他的舅舅长孙无忌兼任中书令,但不可能一直兼任下来,到时候,一旦中书令的位置空缺下来,那么接任的必然是褚遂良。
中书令,掌佐天子执大政,而总判省事。
职权包括参议朝政,临轩册命,掌侍进奏,参议表章、草拟诏旨制敕及玺书册命。
草拟诏旨制敕。
这是李治最在意的六个字。
其中就包括皇帝遗诏。
今日见了皇帝,李治肯定皇帝的身体即便是偶有好转,但已经老态尽显。
仔细想想也是,他的父皇虽然只有四十七岁,但是前半生颠沛流离,常年征战,做了皇帝之后,又劳心劳力。
最关键的是东征高句丽两年,身体一下子就垮了。
他背后脓疮,看上去是旧病复发,但实际上却是身体不堪承受的迹象。
皇帝没有几年了。
若是在那个时候,褚遂良在他的身边,那么只需要诏书上写上他李治的名字,那么他李治就拥有改天换地的机会。
当然,仅仅是机会。
这一点,李治心中有数。
他想要登基,不是仅仅只有一本诏书就足够的,他需要的东西很多。
但最重要的,就是那么一份诏书。
至于剩下的,就是万众拥戴和杀戮逆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