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338节

  去年冬日,长孙无忌才和皇帝一起从定州返回,偏偏发生了李义府的事情。

  之后的大半月时间,李治都没有出府,年礼也是让姬家福送的。

  今年没有什么大事,难得李治亲自来送年礼。

  如果他真要来见自己,长孙无忌有些话,还是要和自己这个亲侄子好好的说说的。

  当然,李治是必然要来见长孙无忌的。

  ……

  “老爷,晋王来了。”门外的声音响起,一身灰色常服的长孙无忌抬头说道:“进来吧。”

  “吱呀”一声,房门被推开,李治一脸认真的走了进来,率先对着长孙无忌拱手道:“舅舅。”

  “稚奴来了。”长孙无忌看着李治,神色温和下来:“来坐吧。”

  “是!”李治有些小心的在一侧的矮榻上坐下,然后才低声说道:“稚奴从荆州回京的时候,带了些当地的特产,给皇姐,姐夫和舅舅尝尝。”

  “你用心了。”长孙无忌点点头,放下手里的《论语》,然后看向李治说道:“你这一年在荆州,诸般事务做的还是很不错的,舅舅和陛下在宫中的时候,也常赞叹你的用心。”

  “谢谢舅舅!”李治松了口气,然后微微笑了起来。

  “舅舅虽然没有任职地方,但也算是多年宰相,有些经验还是能够和你说一说的。”长孙无忌神色温和的看着李治。

  “请舅舅指点!”李治立刻认真起来。

  “殿下也算治理荆州一年,殿下可知道殿下治理地方最大的敌人是谁?”长孙无忌身体微微前倾,眼神锐利起来。

  李治神色微微一沉,想了想说道:“是四时节气,今年雨水偏多,荆州大半地方近乎江南天气,但又不是江南地势,所以外甥精心治理一年,最终的结果也只是和去年持平而已。”

  “殿下这话对又不对。”长孙无忌微微摇头,说道:“四时节气,风雨之事,都是天时,是天下所有官吏都需要面对的,处置妥当自然是政绩,但殿下是亲王,不是普通官员,不能如此看。”

  “还请舅舅指点。”

  长孙无忌想了想,说道:“殿下今年离京的时候,陛下曾经对殿下说过,大唐以关中而治天下,以天下供养关中,这句话实际上就已经点明了殿下治理荆州的核心所在,只是殿下当时没有听懂而已。”

  李治有些茫然的抬头。

  “世家,是荆州的地方世家。”长孙无忌摇摇头,说道:“殿下治理地方,要面对的,无非就是三类人,地方官员,地方世家豪族,还有就是地方百姓。”

  李治默默的点头。

  “殿下是亲王,是荆州牧,天生注定了和普通的地方官员有所不同。”长孙无忌稍微停顿,然后斟酌着说道:“地方世家豪族会因为各种原因而靠近殿下,然后利用殿下来扩张他们的势力,包括田地,官职,甚至他们会将目光看向长安。”

  李治的眉头微微一蹙,眼神低了下来。

  长孙无忌没有再看李治,摇摇头,说道:“大唐不可如此,尤其殿下不可如此,殿下为荆州牧,应当做的,是在京城招募年轻一辈的官员子弟,然后带到地方,利用他们来打压地方世家和豪族的势力,平衡控制地方的同时,也能联系中枢。”

  地方的势力多了,李治这个荆州牧,反而更加的容易掌控地方。

  但是这样一来,他的荆州也容易被别人渗透。

  这个别人就是长安的关中贵族。

  而如今,长安的关中贵族,最听的是他舅舅的话,是他父皇的话,未来是太子的话。

  李治不管怎样在荆州培养和拉拢关陇子弟,他都不可能超过太子。

  他皇兄不是那种轻易会被别人机会的人。

  他不可能拥有像宋明帝刘彧,齐昭帝高演,陈宣帝陈顼,那种杀兄杀侄再称帝的机会的。

  所以他舅舅的意思,是让他放开自己的核心,让皇帝的人进入控制,然后他再利用皇帝和地方势力之间的争斗来平衡控制地方,同时培养自己的势力。

  这个皇帝,可以是他的父皇,也可以是他的皇兄。

  而这样一来,李治自己的机会将会变得很小。

  或许他可以等,但是,就算他真的有了宋明帝,齐昭帝,陈宣帝的机会,他的下场又会好到哪里去。

  陈宣帝虽然寿终正寝,但,他的儿子是陈叔宝啊!

  不,他不要做陈宣帝,他做就要做杨广。

  不,他要做他的父皇。

  ……

  李治微微抬头,神色诚恳的说道:“舅舅所言极是,稚奴一定认真领悟舅舅的教诲。”

  长孙无忌笑了,点点头:“殿下能够明白就好。”

  “不过舅舅。”李治微微低头,然后想了想问道:“稚奴有一个问题,最近一直想不大明白。”

  “你说!”

  “腊月二十三那日,监察御史杨正弹劾太子荒淫,稚奴总是觉得其中有些不对,但哪里不对却总想不明白。”

  “殿下敏锐!”长孙无忌微微眯眼,然后感慨一声,说道:“那日之事,的确是太子故意设计的,臣看的出来,陛下也看的出来。”

  “皇兄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李治忍不住的追问,然而他一点也没有察觉到,长孙无忌的自称,从舅舅变成了臣。

  “杨正。”长孙无忌摇摇头,说道:“杨正为人资质普通,但好在用心慎善,虽然地方处政经常适得其反,但陛下和臣还是很重视他的,所以将他调入长安任侍御史,让他养老。”

  “养老!”李治似乎捕捉到了什么。

  “不错。”长孙无忌点头,说道:“朝中监察御史,多为三十岁上下的年轻官员,而杨正是年纪最大的,然而,那一日,太子轻轻设计,他就出错了。”

  “出错了!”

  “太子的意思很明白,也很直接,人老了就要服老,不然真要是出了大错,就后悔莫及了。”长孙无忌神色淡然。

  “父皇?舅舅?”李治惊讶的看着长孙无忌。

  “是的。”长孙无忌点头,平静的说道:“太子就是这个意思,臣和陛下都老了,老了就容易犯错,若是都不服老,将来治理天下出了大错怎么办?”

  李治的神色更加惊讶:“皇兄那么说,舅舅你竟然就这么接受了。”

  “人都在变老,不管是陛下还是臣都是如此,这是天道之理,是无法避免的。”长孙无忌看向李治,摇摇头,说道:“况且就算是老了又怎样,年轻的一辈,想要做到替换臣的地步,起码需要十年。”

  李治微微一愣,随即缓缓的点头。

  现在的年轻一辈,最出色的,无过于故郯国公张公谨的长子户部侍郎张大象。

  这一位是朝中年轻一辈最有机会成为宰相的。

  然而即便是张大象,想要从户部侍郎升为户部尚书,起码需要五年的时间,这还是他立下大功的时候,而想要做宰相他需要立下更大的功劳,又得是五年。

  这中间不能一点错误,不能调到地方历练,不然起码还要耽搁十年的时间。

  一来一去二十年过去了。

  “况且,就算是有人能够替代臣,又会是什么人呢。”长孙无忌看了李治一眼,淡淡的说道:“长瑞如今已经是太子家令,而大郎,已经是秘书监。”

  李治明白了,如果以长孙无忌大唐以关中而治天下的说法,那么将来顶替他们的必然是他们的子侄一辈,和他们自己又有什么区别。

  “至于陛下!”长孙无忌微微摇头,说道:“陛下的身体没有那么好,如今的情况,最多支持半年,就要放下政事到山中休想,到之后天下治理就是太子的事情了,然后再过半年,陛下再回来……”

  “所以,那日的那件事情,其实是父皇和皇兄在达成默契,日后父皇和皇兄各掌天下半年。”李治面色淡漠,随即,他抬头看向长孙无忌,问道:“舅舅,皇兄为人是不错,但这种事情,他真的能够忍下去吗?”

  长孙无忌看着李治,轻叹一声,说道:“殿下太不了解太子了,太子早几年虽然犯了一些错误,但如今却最是知道天下治理之事,所以,他不是在忍,他是在利用陛下,一步步的掌握天下……同样的,陛下也在一步步的将天下传给太子。”

  李治咬着牙低下了头。

  他没有想到,在他看不见的地方,皇位的传承已经开始了。

  “陛下和臣说过,高祖皇帝在六十岁的时候,退位为太上皇,若是陛下他自己能够活到六十岁,也会在六十岁的时候退位为太上皇的。”长孙无忌看着李治,摇头道:“也就十年,十年时间,足够陛下将天下完全交给太子了,然后他就做他的太上皇安享晚年。”

  李治低着头,轻轻点头,然而他的眼底却闪过一丝冷笑

  十年,皇帝还能活十年吗?

第357章 愿武才人早生贵子

  夜色之中,马车晃晃悠悠的朝晋王府而去。

  李治靠坐在马车深处,看着前方,一动不动。

  他的眼神中满是冷漠。

  皇帝已经开始逐渐的将权力移交给太子。

  太子同样利用皇帝在逐渐的掌控天下。

  他们相互给彼此的默契时间是十年,十年之后,皇帝就会退位为太上皇。

  皇帝对于太子继位,已经不会再有任何别的想法。

  太子将会是他唯一的继承人。

  不是李治。

  是啊,李象都已经是皇太孙了,皇帝怎么可能还会想着要废太子。

  但是,他们真的能够顺利的完成权力交接吗?

  他们就真的对彼此那么信任吗?

  皇帝就不害怕太子突然间等不及强行逼宫继承皇位吗?

  太子就不害怕皇帝突然间想要换人,代替他成为太子吗?

  李治拳头紧紧的握住。

  他从来没有想过,父皇和皇兄之间还有这样的默契……

  李治微微一愣,他们真的有这样的默契吗?

  这些话都是舅舅跟他说的。

  而舅舅的目的,自然便是如同他最后说的那样,希望李治能够安心的在地方做一辈子的牧守。

  或许,那些话都是舅舅编出来骗他的。

  李治轻轻的闭上眼睛,脑海中思绪纷飞。

  父皇和皇兄之间一定是有默契的,但是这样的默契未必就是舅舅说的十年。

  以父皇的身体,能够撑的了十年吗?

  五年便已经是顶天的了。

  皇兄等五年可以,等十年,他等不下去。

  李治的心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首节 上一节 338/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可汗回忆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