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342节
……
不知不觉之中,已经是贞观二十一年。
子时已过。
群臣各散。
出了承天门,李治看着前方刚要上马车的长孙无忌,赶紧上前拱手:“舅舅,稚奴刚才所说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
长孙无忌,看了李治一眼,轻叹一声,说道:“殿下,今日陛下所问,不过是问问罢了,其实晋阳公主的婚事,陛下心中早有所算,今日太子所说的卢照邻,出身山东世家,根本不可能成为驸马之选,所以太子趁机推荐人才。”
李治有些发愣。
“但臣实在没有想到,殿下竟然真的当成了一回事,实实在在的推荐。”长孙无忌苦笑着摇头。
李治回身,然后认真拱手道:“舅舅,兕子和稚奴从小一起长大,兕子要嫁人,稚奴自然要好好考验。”
“原来如此。”长孙无忌笑着点头,道:“陛下选定人选之前,应该还会询问殿下和太子的意见,到时候,殿下再看如何。”
李治点点头,皇帝为晋阳公主选驸马,到了最后,肯定会只有几个人选,到时候,他和太子一样会知晓。
若是不成……
“好了,殿下!”长孙无忌看着李治,关心的说道:“时间不早了,殿下也回去休息吧,明日还有大朝。”
李治顿时醒悟过来,对着长孙无忌拱手道:“是外甥的错,耽搁舅舅了。”
“殿下,请!”长孙无忌笑笑,然后放下车帘,马车缓缓的朝朱雀门而去。
就在马车从李治身边驶过的瞬间,长孙无忌的脸色突然冷了下来。
他是教过李治,大唐以关中而治天下,但是也没教过他要用在这方面。
皇帝为晋阳公主选驸马,要么是关陇贵戚,要么是功臣之家。
李承乾推荐卢照邻有私心不假,但是他知道,皇帝不可能真的选卢照邻为驸马。
难免这里面有拉拢范阳卢氏的心思,但从另一个侧面也在提醒皇帝,皇帝选择的驸马,在方方面面,绝不能比卢照邻差太多。
李治推荐了韦弘敏,韦弘敏就在长安,或许他很出色,但长孙无忌从来没有听说过他,足见这人便是出色,也出色的有限。
虽然韦弘敏出身京兆韦氏西眷房,和韦贵妃以及韦挺出身的郧公房并不是一家,但更表明李治的用心。
他将整个京兆韦氏的年轻一辈都挑选过一遍了。
还刻意避嫌。
他最终的目的,依旧是在拉拢京兆韦氏。
这一切清晰可见。
或许韦弘敏是个不错的年轻人,但是他娶晋阳公主依旧是不够格的。
够格的,只有李治自身的野心。
他试图主动将京兆韦氏的力量,拉入荆州。
避免皇帝和太子伸手过去。
这个晋王啊!
长孙无忌轻叹一声。
观音婢,阿兄尽力了。
……
万春殿中。
皇帝趴在床榻上,陷入了沉沉的睡眠之中。
他背上的衣裳被掀起,武媚娘小心的用浸泡了清酒的湿巾,给皇帝擦拭伤口。
伤口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裂开,脓疮流了出来。
武媚娘的神色沉重的可怕。
皇帝的伤势,又开始恶化了。
这才好了几天啊!
等到帮皇帝彻底擦拭干净,武媚娘重新换好药,然后坐在床榻尾端。
直直的发呆。
皇帝如此,她该如何!
这个时候,一双略带诧异的明亮眼眸出现在武媚娘的心底。
贵妃韦氏。
今日除夕夜宴,是贵妃陪皇帝一起出席的,也是她送皇帝回万春殿的。
贵妃没有和武媚娘说什么,将皇帝安置好之后,贵妃就是转身离开了。
只是在离开的时候,贵妃深深的看了武媚娘一眼。
眼神中带着诧异,带着好奇。
就好像她一眼就看到了武媚娘和皇帝藏着的秘密。
更甚至于就好像她一眼已经看透了武媚娘和徐慧的事情。
同样被她看透的,似乎还有武媚娘的未来。
第360章 早生贵子啊,武才人
东宫承恩殿,一身淡黄色襦裙的苏淑坐在殿中,看着殿外明媚的阳光发呆。
殿中的侍女全部都被赶出了殿中。
只有她一个人坐着。
熟悉的脚步声从殿外传来。
苏淑回过神,看向步入殿中的李承乾,微微福身道:“见过殿下!”
李承乾停下脚步,看着苏淑道:“爱妃怎么过来了,有事?”
“妾身听说父皇定的晋阳公主驸马,是少府监阎立行之子阎玄秀。”苏淑紧紧的盯着李承乾。
阎立行是阎立本和阎立德的三弟,年初时,因东征战功,升少府监。
“对。”李承乾看着苏淑,伸手抓住她有些冰凉的小手,笑着摇头道:“孤知道爱妃在担心什么,但真的,没有必要那么担心,阎家在青雀在的时候,就中立的很,如今更加不会多做什么。”
“妾身担心的不是阎家,是魏王。”苏淑盯着李承乾,咬牙说道:“妾身担心的,是陛下会将魏王给放出来。”
几年前的时候,苏淑从来没有忘记过。
她是亲眼看着李承乾一步步的呕心沥血,费尽周折,才将李泰给彻底打倒的。
虽然后来李治也开始蠢蠢欲动,但始终都被李承乾给死死的压着。
现在好不容易好过了一点,皇帝竟然又开始在李泰身上动心思了。
“父皇以阎玄秀为晋阳的驸马,其实更多的还是为了阎家。”李承乾拉着苏淑坐下,然后才看着她说道:“阎玄秀虽然年轻,但学识极佳,虽然比不上卢照邻,但比韦弘敏之流要强的多,而且性格温润,家室和谐,是驸马良选。”
苏淑微微一愣,皱眉道:“父皇真的是为了阎家,不是魏王?”
“不是。”李承乾笑着摇头,说道:“若是阎玄秀其人真的不行,孤和稚奴恐怕早就把父皇闹翻了,岂能如此轻易通过。”
不管是李承乾还是李治,他们在除夕夜宴上的推荐的人选,都表明了他们底线。
如果皇帝选择的人选,比卢照邻和韦弘敏差,李承乾和李治首先过不去。
阎玄秀比韦弘敏强。
韦弘敏虽然背后有京兆韦氏,但阎玄秀的上面有阎立德,阎立本和阎立行三人。
阎立德是户部尚书,阎立本是工部侍郎,阎立行是少府监。
甚至阎立本如果不是因为早先和李泰走的过近,现在的他,说不定早就已经是将作大匠了。
一个两个三品,一个正四品上,加上又有北周宇文氏的血脉,又以阎玄秀学识在韦弘敏之上,哪怕韦弘敏背后有京兆韦氏,也比不过他。
当然如果论及学识,阎玄秀是比不上卢照邻的,但是他是阎家子弟。
阎立德,阎立本和阎立行三兄弟最擅长将作营造之事,可以说是大唐第一营造世家。
皇帝正东征高句丽,阎立德是水军都督,阎立行协助唐俭运送粮草,阎立本后期也被调到了军前。
阎家三兄弟的才能,他们对大唐的作用清晰可知。
阎玄秀又得到了真传,选他并不差。
“阎家的年轻一辈阎玄邃,阎庄,阎泰都是有为之辈,日后别说是孤了,就是象儿也要信重他们,加上阎家人的性子,实在是再合适不过的驸马人选。”李承乾不由得笑了起来。
阎立德是李泰的岳父,但是在李泰谋逆的整个过程当中,阎立德参与的很少。
唯一他用心做的,就是为了皇后祈福所做的宾阳南洞。
阎玄秀自小受家教熏陶,为人谦和,学识认知上等,家境优渥,可比韦弘敏什么的强多了。
若是做夫婿,比卢照邻那种颠沛流离的人也要好上许多,而且好像卢照邻的身体也不是太好。
“所以,父皇不会将魏王放出来?”苏淑依旧有些不确定的看着李绚。
“放心吧。”李承乾笑笑,然后凑到苏淑耳边,低声说道:“要不,过几年让阎庄做象儿的皇太孙家令。”
苏淑眼睛一亮。
……
雨幕纷纷,雾气弥漫。
李治坐在晋王府后院木亭下,看着前方水湖之中,侧身问道:“父皇这么做,真的不是要将魏王放出来吗?”
一身青衣的骆宾王站在李治身后,轻轻摇头,说道:“陛下这么做,为的肯定不是魏王,如果魏王被放出来,陛下自己就没法正视他……因为当年的那件事,太子做了暗中的推手,可陛下何尝不是在冷眼旁观。”
李治眉头一挑,彻底放松下来。
“陛下最多的,不过是为了魏王世子着想,毕竟魏王世子逐渐长大,过几年就该放出北苑成婚了。”骆宾王稍微停顿,看向李治说道:“陛下虽然不是在刻意针对殿下,但是阎家子做了晋阳公主驸马,殿下日后如何还能轻易去晋阳公主府。”
李治微微一愣,随即,他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拳头也紧紧的握住。
他和晋阳是从小一起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