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348节

  但这话是真的吗?

  “太子!”李世民转身看向李承乾。

  “父皇!”李承乾微微拱手。

  李世民收回目光看向御乘之内,李承乾,李治,李象三人坐在左侧。

  长孙无忌,房玄龄,杨师道,褚遂良,李勣,于志宁坐在右侧。

  “今年天下诸事,首先还是以农事为主,春种秋收,多派人去地方走走,诸事不能耽搁。”皇帝平静的看着群臣。

  李承乾,还有长孙无忌等人全部拱手道:“喏!”

  武媚娘坐在皇帝身后,轻轻低头,她知道,这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这里面的事情,却从来没有那么简单。

  天下地主,不管是豪门世家,还是穷苦百姓,隐匿田地赋税,几乎都是本能的。

  区别在于穷苦百姓没有能力去隐匿田赋,而豪门世家却有的是办法手段。

  不管是地方的官吏,还是中央派下来的巡查官员,他们都能力拉下水。

  地方的赋税少了,朝廷不仅收入减少,甚至还需要去进行赈济。

  长此以往下去,朝廷就会虚弱下去。

  朝廷,是皇帝统治天下的工具。

  这个工具一旦被削弱,等于皇帝统治天下的力量被削弱。

  所以,如何保证自己控制天下的工具不被削弱,同时又有力的打击任何企图削弱这个工具的力量,保证天下稳定的同时,赋税人口稳定增长。

  这才是真正的核心之事,真正的天下根本。

  控制了这些,才能控制天下。

  才能成为皇帝期望看到的继承人。

  武媚娘小心的看了李治一眼。

  相比于太子稳扎稳打,掌握天下赋税,甚至影响官员薪奉,晋王现在还差的很远。

  ……

  “英国公。”皇帝转身看向李勣,认真说道:“河北今年你跑一趟吧,去查看河北春种秋收之事,明年大唐开国三十年诸事忙完之后,就该准备再次对高句丽的战事了。”

  “是!”群臣齐齐拱手。

  “顺带去趟辽东,苏勖应该将辽东治理的不错,你再去趟鸭绿江,看看军前。”稍微停顿,李世民继续说道:“盖苏文既然心中有所算计,也别让他失望,你指挥军中,按照之前的策略,摧毁田地,焚烧山林,没有必要不要攻城。”

  “喏!”李勣认真躬身,没有必要便是有必要的话也是可以的。

  “还要水军也出动。”李世民轻轻冷笑,说道:“这两年,高句丽和百济的水军应该又组建了起来,找到他们,摧毁他们。”

  “喏!”李勣肃然拱手。

  “朕的态度一直都是一样的。”李世民神色平静下来,看着了李勣说道:“等到明年动手,朕要一口气杀到平穰城下,杀入平穰城中,以最快的时间平定高句丽。”

  “喏!”群臣齐齐躬身。

  “最后便是明年的事情了。”李世民看向李承乾,说道:“太子,明日五月,祭祀天地,祭祀宗庙,如果有可能,让人回洮州一趟,祭祀祖地。”

  洮州,陇西李氏祖地所在。

  西汉太尉、征西将军李仲翔家族墓,西凉武昭王李暠衣冠冢等等,都埋在那里。

  “所有的礼节,你和中书省,礼部,宗正寺,鸿胪寺,太常寺,全部妥善准备。”李世民抬起头,轻声说道:“朕起码要告诉父皇,大唐立国已经三十年了。”

  “儿臣领旨。”李承乾认真躬身。

  武媚娘这个时候,也深深的低头。

  明年五月,皇帝要祭祀天地,宗庙社稷。

  那个时候,登坛祭祀的,一定会是皇帝吗?

  或者说,登坛祭祀的皇帝一定会是李世民吗?

  ……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突然从车外传来,随即,一名四百里加急奏本被送到了皇帝手上。

  李世民随意打开奏本,看了一眼,他的脸色瞬间凝重起来。

  转过身,李世民看向褚遂良。

  褚遂良原本还感到有些莫名其妙,突然,他的心猛地一个咯噔,随即,有些艰难的皇帝,生涩的问道:“陛下!”

  皇帝将奏本递了过去,同时说道:“节哀!”

  褚遂良有些颤抖着接过奏本,打开奏本看了一眼,他顿时忍不住哀叫一声:“阿耶!”

  “来人,扶褚相下去休息。”李世民看了一旁的张阿难一眼,然后又看向褚遂良说道:“爱卿节哀,注意身体,此番还要返回杭州,路上辛苦,不要垮了自己。”

  “是,谢陛下关心。”褚遂良轻轻躬身,然后有些艰难的在内侍的搀扶下走出御乘。

  李世民收回目光,看向长孙无忌,说道:“阳翟侯三十年前便加入了秦王府,为朕效力二十四年,他致仕之后,褚卿又跟在朕的身边,辛辛苦苦,兢兢业业,此番阳翟侯病故,朕无能到扬州去拜祭,但他的谥号,追赠,礼部要准备妥当。”

  “喏!”长孙无忌认真拱手,褚遂良的父亲阳翟侯褚亮,是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

  李世民转身看向李承乾,说道:“太子,绛郡公如今还在杭州吗?”

  “在!”李承乾躬身,收到:“岳丈如今任杭州刺史。”

  “你写封信,让他代替你和朕先去祭奠,然后等朝政的钦差抵达之后,一起宣旨。”李世民叹息一声,但稍微又有些欣慰。

  他自己虽然不能去亲自祭拜褚亮,但是有太子妃的父亲在,身份也是不差多少的。

  李治坐在一旁,轻轻低头,眼神闪过一丝凝重。

  太子妃的父亲在杭州。

  李治有些事情,必须要和褚遂良当面谈。

  武媚娘说到底不过是个宫中嫔妃罢了,在皇帝身边,她还能起到一点作用,一旦离开了皇帝身边,谁认识她是谁。

  然而褚遂良,如今的中书侍郎,参知政事,那是宰相啊。

  而且这一次丁忧回来,褚遂良可能会要更进一步。

  那便是如今由长孙无忌兼任的中书令。

  中书令便完全不同了。

  是真正的朝中大佬。

  他的作用就更大了。

  当然,如果褚遂良真的成了中书令,李治想要说服他也更难。

  所以,褚遂良这一次回杭州奔丧,是李治最好的机会。

  但是偏偏有苏亶在一旁盯着。

  真要被苏亶发现李治去了杭州,呵呵,太子立刻就会将他召回长安,然后令他闭门思过。

  不得见任何外臣,不得闻任何外部消息。

  甚至朝会都不会让他参加。

  到时候,他就算是有天大的筹谋,没有帮助他执行的帮手,他也只有死路一条。

  所以,这一次去杭州,必须要万分小心。

  ……

  “陛下!”长孙无忌突然开口,看向皇帝说道:“陛下,褚相离开长安,中书省一下子就缺了关键的人选,所以臣想是不是可以适时夺情,让褚相早些回朝。”

  御乘之内,一下子的就安静了下来。

  皇帝点点头,看向长孙无忌说道:“你觉得应该什么时候夺情比较好。”

  “今秋吧。”长孙无忌想了想,抬头看向皇帝。

  “今秋?”皇帝沉吟了起来,转过身看向李承乾问道:“太子觉得如何?”

  一时间,御乘之内,所有人都看向了李承乾。

  李承乾略微思索,随后他认真的摇摇头,说道:“儿臣以为不大妥当。”

  “哦!”皇帝看着李承乾,直接问道:“你为何觉得不大妥当?”

  李承乾微微躬身,面色凝重的说道:“若是算起来,从褚相今日开始丁忧,到他秋后返回长安,满打满算也不过半年之间……丁忧守孝之事,按照古制,应该是三年时间,如今我大唐因天下初定,所以需群臣效力,多减为一年,然而……”

  众臣的呼吸不由得凝重起来。

  “大唐以孝治天下,三年减为一年,是权宜之计,一年再减为半年,这就有些不孝了啊,父皇。”李承乾拱手,然后用力摇头。

  “殿下,守孝时间缩减,也是为了国事。”长孙无忌看向李承乾,说道:“中书省事务繁忙,若是没有褚相,臣一个人又忙不过来,那么恐怕只有请马周,来为这参知政事了。”

  马周,中书侍郎马周。

  褚遂良一旦丁忧去朝,长时间不归,那么中书省空缺出来的宰相之位就需要有人补充。

  而遍数满朝上下,最适合的人就是马周。

  前太子少詹事,如今的太子右庶子,中书侍郎马周。

第365章 不要让骆宾王知道

  御乘之内,李治跽坐在一旁。

  低眉垂目,神色肃然。

  褚遂良因父丧,要回家丁忧,若真是丁忧一年时间,那么朝中的位置必须要空出来。

  那么顶替的,必然是马周。

  但马周是太子的亲信。

  皇帝不是不信任他,只是不希望他现在就做宰相。

  这将打破如今朝中整体的格局。

  如今的政事堂中,门下省的两名宰相李勣,于志宁打着很明显的东宫烙印。

  中书省的两名宰相,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是很明显的一派。

首节 上一节 348/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可汗回忆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