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384节

  后帘放下,李承乾坐在马车中平静的笑笑。

  他的目光看向前方,神色认真起来。

  如今的他不应该再执着于和皇帝的争斗。

  他以前的布局还没有用尽,足够应对皇帝了。

  现在,他需要更加的将自己的力量布置在整个天下,控制天下,才是他的根本。

  ……

  岐州。

  长安以西,关中重镇。

  岐州往东可去长安,往南过陈仓关可去巴蜀,往西可去陇右,往北可赴草原。

  岐州城西北角,一座偏僻的院落之中。

  刚刚休息好的骆宾王这才来到后院正堂,对着珠帘之后的内室,跪倒行礼道:“长安失手,侄儿有负公孙叔父期盼,还请公孙叔父宽宥。”

  珠帘之后,一道清隽的身影从从床榻上坐起,稍微咳嗦两声,他才转身看向骆宾王说道:“殿下的事情,臣已经知晓了,不过不是大事,魏王,晋王相继谋反,晋王更是被流放,那逆贼虽然还活着,但几番冲击之下,恐怕撑不了多久了!”

  “侄儿知道此事,但终究有些不甘,侄儿原本是打算科考之后,潜入到太子身边,然后劝说太子,直接起兵,强行逼那老贼退位,让他也好好享受一下当年祖父的痛苦,然后再杀了他,栽赃给太子……”一连串恶毒的计划从骆宾王嘴里传出。

  等到骆宾王说完之后,内室的声音才再度传出。

  “臣虽然残废难行,但也知道天下事不是一步能成的,殿下能够安然返回,便是臣的幸运。”人影轻轻抬头,然后说道:“老臣追随太子多年,和他逆贼的手下也斗了很多年,如今身体已经渐渐难支,说不得会比那逆贼还要更早一步……”

  “叔父!”骆宾王的眼中满是担忧。

  “殿下如今回来,老臣正好将手上所有的一切,全部都交给殿下,如此,臣公孙常,也算是对得起太子了。”公孙常说完,忍不住的咳嗦了两声,骆宾王下意识的要起身,公孙常直接摆手,说道:“臣的病会传染,殿下就不要进来了。”

  “是!”骆宾王这才担忧的跪了下来,他看向公孙常,说道:“叔父,长安的事情,没有那么容易完,那逆贼终究是身体难行,不得不将权力交于李承乾,但他终究是皇帝,如何肯甘心,所以,将来他必然要将权力夺回来,而李承乾又常年掌权,如何会轻易退让,到时候父子再争……”

  “殿下可知自己是怎么暴露的吗?”公孙常突然打断了骆宾王。

  骆宾王脸色微微一变,低声道:“请叔父指点。”

  “是你在巴蜀做的事情,让人家警惕了起来,然后全力派人到荆州调查。”公孙常摇摇头,说道:“殿下太急了。”

  “侄儿知道巴蜀会出问题,只是侄儿想的,只要到了科举之后,潜到太子身边,就能控制调查,没想到……”骆宾王轻叹一声,说道:“一招棋差,满盘皆输。”

  “殿下,臣当年教殿下的行事之法,殿下可还记得?”公孙常平静的看向骆宾王。

  “记得,一次失败,一年之内,不许再动手。”骆宾王无奈的叹息一声。

  “臣等之所以能够在百骑司的围剿下,多年幸存,靠的就是这条准则,所以,这一次不管是那逆贼要死,还是他父子相残,殿下都不许再动手。”公孙常认真的看着骆宾王。

  “是!”骆宾王无奈的点点头。

  “不过殿下也不用灰心。”公孙常微微抬头,看向西北方向,轻声说道:“此次,我们虽然不动手,但是还有人会动手的。”

  “吐蕃?”骆宾王自然知道公孙常所指。

  “吐蕃赞普松赞之子,死了。”公孙常一句话,如同霹雳一样在骆宾王耳边响起。

  骆宾王回过神,赶紧说道:“侄儿听说,吐蕃赞普松赞只有一个儿子。”

  “他还有一个孙子,不过还没过周岁。”公孙常最后微微冷笑,说道:“吐蕃马上要动荡了,但是他不想看到大唐安稳,所以马上就会派人到长安,到时候,我们不需要多做什么,给他引诱一些消息便好,他会做的比我们想的要好。”

  “甚至,杀了皇帝。”

第397章 王玄策和他的天竺术士

  两仪殿中,李承乾端坐在丹陛之下。

  两侧,房玄龄,长孙无忌,褚遂良,马周,李勣,于志宁六位宰相分别站立。

  内侍少监窦知节站在殿门之前,对着殿外高声道:“宣鸿胪寺卿丞、出使天竺正使王玄策,副使蒋师仁觐见。”

  洪亮的声音从两仪殿一直延续到承天门下。

  身穿绯色官袍、身形挺拔的王玄策,带着副使蒋师仁,一步步的从承天门走入到两仪殿。

  两人对着坐在短榻之上的李承乾叩首道:“臣等参见太子殿下,殿下千秋。”

  “平身吧。”李承乾神色温和的点点头,然后看向一旁。

  窦知节上前,高声道:“鸿胪寺卿丞王玄策,与其副使蒋师仁出使天竺,遇天竺内乱,率三千骑兵,生擒那伏帝阿罗那顺,斩首三千余级,赴水溺死者且万人,虏男女万二千人,牛马三万余头匹,献阿罗那顺于阙下,请献太庙。”

  李承乾轻轻笑笑,王玄策这一次出使天竺,依旧遇到了北天竺节日王之死事。

  不过与前世不同的是,王玄策这一次没有去吐蕃搬救兵,而是返回,带领席君买所率的三千骑兵直接杀入北天竺,平灭叛乱。

  没有吐蕃参与,这就很好。

  ……

  李承乾抬头,看向两人说道:“二位爱卿立此殊功,朝中必有重赏,孤已经禀奏父皇。

  不日父皇将会在翠微宫召见二位爱卿,等到二位爱卿见过父皇之后,赏赐就会发下。”

  “多谢殿下!”王玄策和蒋师仁没有犹豫,直接拱手,只是低头之间,有些疑惑。

  他们去年走的时候,也是太子监国,皇帝去翠微宫休养,今年回来的,也是一样。

  只不过和去年不同,去年太子是在武德殿监国,但今年,太子监国的地方已经换成了两仪殿。

  太极殿,两仪殿,都是皇帝召见群臣的地方。

  但如今,是太子坐在这里。

  如果不是看到六位宰相都在,朝中也没发生太大的变故,不然的话,他们真的会以为是太子将陛下给软禁了,自己坐立朝堂。

  毕竟这种事情,当年也是发生过的。

  只不过那个时候,剥掉高祖皇帝权力的,正是如今的皇帝陛下本人。

  在李承乾说到皇帝不日就会召见他们的时候,王玄策和蒋师仁彻底的放心下来。

  “不过父皇应该会在三十年立国大祭上,将那阿罗那顺和龟兹王,一起直接作为祭品,祭告上苍,二位爱卿到时候可能会站的近一些!”李承乾笑呵呵的一句话说完。

  王玄策和蒋师仁立刻无比欣喜的叩首道:“多谢殿下。”

  李承乾摆摆手,说道:“平身吧,说说具体的吧,怎么回事?”

  看到李承乾神色严肃下来,王玄策这才开口说道:“臣等去年底抵达天竺时,戒日王已死。”

  “你们到的时候,人已经死了?”李承乾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是!”王玄策点头,说道:“据说戒日王是在恒河内晨浴时,溺水而亡的,不过他这种常年沐浴的人,如何会轻易溺水而亡,所以臣估计,应该是被人害死的,之后便是阿罗那顺的政变。”

  “嗯!”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十有八九,是戒日之女要嫁入大唐的消息传了出来,而你们又带兵马上要抵达天竺,所以,阿罗那顺便迫不及待的动手了。”

  “是!”王玄策颔首,说道:“阿史那顺占据了戒日王朝南部大片,甚至飞快的朝北部蔓延,臣等接到了戒日王之女拉迦室利公主的求援,这才率兵杀入天竺的……毕竟拉迦室利公主已经定下要嫁入大唐。”

  王玄策说话之间,稍微有些迟疑。

  天竺公主虽然已经定下嫁入大唐,但具体怎样处置,还不好说。

  按照正常情况,她应该入皇宫,嫁给皇帝为嫔妃。

  但,皇帝如今身体不好。

  他自己都还在翠微宫休养,对于一个嫁入大唐的天竺公主,恐怕他自己不见得能怎样。

  所以,最好是那位公主嫁入太子的东宫……

  “臣接到公主传信之后,然后才请席中郎将出兵,先赴都城茶镈……阿罗那顺兵力虽然浅薄,但是他的手上有一只象兵,直冲敌阵、势不可挡。”王玄策说到这里,稍微有些停顿,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抬手,思索的说道:“象兵虽然凶险勇猛,但这恐怕也是其要害所在,爱卿这不就破了他了吗?”

  看李承乾最后轻松的笑了,王玄策沉沉叩首道:“殿下所言其是,臣上次出使天竺时,就知其厉害象兵,于是提前命人沿途搜罗壮牛,效法田单‘火牛阵’,直冲敌阵,那大象虽然体型硕大,但最是怕火,无数火牛冲来,顿时自相践踏,死伤无数。”

  “没想到,爱卿竟然有军中智将风采。”李承乾忍不住的笑了起来。

  前一世的时候,他以为王玄策能平定天竺,是多借用了吐蕃人的力量。

  如今听到细节,看来,这的确是个人才。

  “之后,臣等攻入都城,斩首三千余众,其他溺水而亡者将近万余,活捉阿罗那顺。”王玄策稍微停顿,看向蒋师仁说道:“副使率人攻入了阿罗那顺妻子据守的城池,远近城邑降者五百八十所,虏男女万二千人,牛马三万余头匹,于是天竺震惧。”

  “这是大功。”李承乾看着王玄策和蒋师仁,满意的说道:“最关键的,是孤又发现了两名大才。”

  王玄策和蒋师仁齐齐俯首道:“殿下过奖。”

  李承乾摆摆手,说道:“二位爱卿的赏赐,吏部虽然已经轮定,但也需要等到二位爱卿见过父皇之后,才会最终确定,所以,在二位爱卿见父皇之前,鸿胪寺的事情要继续。”

  “喏!”王玄策和蒋师仁神色认真起来。

  “大唐立国三十年大典,四方诸夷都有重要人物抵达长安,甚至有一些是国主本人,所以孤需要二位爱卿代表父皇,孤,还有鸿胪寺去接待他们。”李承乾目光微微冷了起来,轻声说道:“正好二位爱卿又立了大功,可以震慑人心。”

  “是!”王玄策和蒋师仁齐齐拱手。

  他们是鸿胪寺使,自然明白,太子掌权,四方渚夷都会蠢蠢欲动。

  他们刚好在天竺差点行灭国之举,威望正隆,正好用来震慑人心。

  “好了。”李承乾神色轻松下来,摆摆手道:“官爵一类,需要父皇亲见之后,不过赐下一些丝绢和金银,孤是可以做主的,二位爱卿回去休整一日,一日之后回鸿胪寺上值,等到大殿结束之后,再让二位爱卿好好歇歇。”

  现在已经四月末,而大典就在五月十二,不到半个月了。

  “臣等领命。”王玄策和蒋师仁再度叩首。

  ……

  本来两人应该要马上离开的,但是王玄策神色之间有些迟疑。

  李承乾略微诧异:“王卿可还有事吗?”

  “是!”王玄策拱手,然后小心的抬头:“臣能冒昧的问一下,殿下打算如何处置天竺之事?”

  “卿说归降的那五百八十所城邑吧?”李承乾目光微抬,锐利的眼神一眼就看透了王玄策所想。

  “臣知道。”王玄策有些苦笑的拱手,道:“这些城邑要归还天竺,臣只是有些不甘心而已。”

  李承乾点点头,说道:“孤能体会爱卿的感受,那毕竟是震慑于大唐军威拿下来的城邑,凭什么归还,但爱卿要明白,这种感受只是一种贪婪的错觉,那些城邑之所以愿意归顺,根本就是因为你们的背后是戒日王的子孙,所以他们愿意归顺。”

  王玄策自然明白,那些城邑之所以臣服,是因为他们知道,只要臣服便不会怎样,而且他臣服的是戒日王的子孙,心里没有负担。

  可如果是大唐强行攻占城池,那么说不得就不会有那么多城邑归降臣服,说不得还会在有心人的唆使下,集兵对抗。

  即便是大唐胜了,他们也是口服心不服,日后还有的麻烦。

  “大唐占领城池是不现实的,更别说,还有吐蕃在暗中窥伺。”李承乾摇摇头,说道:“出兵一次,大获全胜,扬威西域,同时又有大量缴获,已经不亏,但若是太贪,说不得大唐会永远都陷于天竺的泥潭当中。”

首节 上一节 384/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可汗回忆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