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397节

  “对!”李承乾点头,说道:“过几年吧,儿臣想要加一层殿试,亲自考一考诸进士的水准,这些年,世家子弟在科举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了。”

  “呵呵呵呵……”李世民笑了,满意的点头道:“好,这件事随你,你还是很像朕的。”

  李承乾点头,然后继续说道:“东宫的官员儿臣不想大动,朝中没有那么位置给他们,所以只动三五人便好,到了明年年初,儿臣册封象儿为太子,他们就是象儿的太子幕僚。”

  “明年?”李世民逐渐的感受到了李承乾的思路,他轻叹一声,说道:“诸葛一生唯谨慎,你比诸葛还谨慎。”

  “父皇一生如履薄冰,儿臣也少不了如此。”稍微停顿,李承乾说道:“最后,儿臣想要升常何为左千牛卫大将军,同时调李安俨为左千牛卫将军。”

  “你不调他为禁卫将军吗?”李世民一脸惊讶的看着李承乾。

  李承乾摇摇头,神色严肃的说道:“父皇这一次受伤,归根到底是吐蕃人在做手脚,但是除了一个自杀的禁军校尉以外,便什么都查不到了,儿臣想让李安俨来负责这些。”

  “如此吗?”李世民稍微想了想,随即摇摇头,笑着叹声道:“算了,你去查!”

  “是!”

第409章 年号的争论:永惟,永徽,永昌

  晨光初起,宫城寂静。

  立政殿中,李承乾平静的站在殿中,苏淑站在他的身前,帮他整理衣裳。

  一身黑底金丝衮龙袍,在经过了数日的紧急赶制之后,终于穿在了李承乾的身上。

  皇帝退位的太突然。

  导致很多事情都来不及准备。

  李承乾前几日穿的也是龙袍,不过那些是他的父皇从来没有穿过的衮龙袍。

  只有今日这一件,是按照李承乾的身形,用最好的丝料,在最短的时间里,一点点的赶制出来的。

  穿在李承乾的身上,异常无比的合身。

  苏淑站在李承乾的身前,最后帮他整理衣襟,脸上满是满意的笑容。

  “好了,别看了。”李承乾拍拍苏淑的手背,然后轻声说道:“你多睡会,朕现在去上早朝。”

  “是!”苏淑点头,然后让开位置,李承乾这才笑着从她身侧走过。

  苏淑一直跟到了立政殿的门口,看着李承乾一直坐在御辇上到了远处的立政门,彻底不见之后,她才不舍的收回了目光。

  皇帝的衮龙袍,皇后的九凤翟衣。

  那是苏淑的。

  一想到这里,苏淑的脸上就满是止不住笑意。

  ……

  献春门外,一身红衣金甲的李安俨护卫而来。

  李承乾稍微侧身,然后低声问道:“百骑司接管得怎样了?”

  “接了一半,留了一半,和兵部职方司,还有四方诸夷,内外逆贼相关的已经全部接管,长安洛阳,诸世家相关的,留在了常大将军的手里。”李安俨低声将情况说了一遍。

  百骑司虽然是禁卫机构,但实际上,他们在外行事,全部都要以千牛卫的身份行事。

  千牛卫,掌宫殿侍卫,兼供御之仪仗。

  若有口敕,通事舍人承受传声于阶下,千牛卫中郎将传令,诸千牛传旨。

  所以,很多时候,千牛卫都兼任传旨钦差的职责。

  甚至在某些时候,可以持千牛刀杀人。

  虽然如今在诸职司上,千牛卫没有刺探情报的职权,但千牛卫自南北朝创立一开始,就是皇帝杀伐刺探的工具。

  凡诸千牛,高荫子弟占过半数,同时,他们背后的家族,也会成为千牛卫探查消息的渠道。

  “便如此吧。”李承乾点点头,然后说道:“常大将军主导百骑司多年,功劳极大……朕虽然有架空他,让你接管百骑司的意思,但这个过程要缓,起码是十年左右的时间,不能太急,急了便会出问题。”

  “臣明白。”李安俨赞同的躬身。

  百骑司这种庞大的秘密机构,不知道多少人在暗中盯着。

  最可怕的不是那些密谋反叛者,而是那些试图渗透其中的天下世家。

  他们没有心思谋反,他们想的,其实是渗透皇帝的力量,遮住皇帝的耳目,窃取皇帝的权力,将皇帝变成他们的傀儡,然后分割天下,还让皇帝承担天下分崩离析的罪责。

  这便是黄巢起事的根本。

  一旦百骑司的权利递转出现了问题,这些天下世家立刻就会将手伸进去,渗透乃至于掌控百骑司。

  他们才是李承乾最大的敌人。

  若李承乾是不正常继位的,那么他需要依赖这些人的力量,同时用一些见不得光的手段来铲除他们,但李承乾是正常继位的,那么他就要尽可能的利用手中的权利来从根本上打压他们。

  “我们的人,留一半在百骑司,小半隐藏,剩下的小半放进金吾卫,刑部,大理寺,雍州府,长安万年二县,位置不必太好,掌控消息最为重要。”李承乾一句话说完,李安俨立刻点头。

  他明白,李承乾真正说的,不是百骑司,也不是金吾卫这些治安机构,而是那些被小半隐藏起来,几乎和常何手上的那些人有同样作用的密卫。

  他们才是李承乾未来的核心。

  ……

  两仪殿就在前方,李承乾转口问道:“吐蕃人的事情查的怎么样了,他们和父皇出事的关联显而易见,只要抓住中间联系的那个人,朕就能将禄东赞和噶尔·钦陵,全部留在大唐。”

  松赞快死了,一旦禄东赞和论钦陵被留在长安,那么日后吐蕃必乱。

  到时候,李承乾收拾吐蕃就容易多了。

  李安俨的脸色沉了下来,然后认真说道:“我们在抓住已死的那个禁军校尉所有的来往扩散查,查的很细致,是一定能够查出什么来的,只是这需要时间。”

  “无妨。”李承乾平静的摇摇头,说道:“有些人,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慢慢来,将证据做扎实。”

  “是!”李安俨有些不明白的眨眨眼。

  “呵呵,查吧。”李承乾神色收敛起来,御辇将他放在了两仪殿侧殿之前。

  李承乾这才平静的步入殿中。

  房玄龄,长孙无忌,褚遂良,马周,李勣,于志宁,李道宗,李百药,赵元楷,长孙冲等人已经在殿。

  众人神色肃穆,手持笏板,躬身站立。

  李承乾一步步的走上丹陛,最后在御榻上坐了下来。

  群臣立刻拱手道:“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寿无疆。”

  “众卿平身。”李承乾微微抬手。

  “谢陛下。”

  ……

  房玄龄站出拱手,道:“启奏陛下,礼部和太常寺,秘书监,已经商定陛下的几个年号。”

  秘书监长孙冲上前,将奏本递上。

  窦知节从台阶上走下,接过奏本,然后转身走上丹陛,放在了御案之上。

  “启奏陛下,已定的年号有五个,永徽,永隆,永昌,政元,天启。”

  房玄龄拱手,继续说道:“臣等倾向于永徽,徽,徽祚,盛大,洪福齐天之意。”

  李承乾点头道:“南朝宋何承天《上〈白鸠颂〉表》,朕看过,‘以玄扈之凤,昭帝轩之鸿烈;酆宫之雀,徵姬文之徽祚。’”

  “是!”房玄龄稍微松了口气。

  徽,更容易被解读为美好,善良。

  《尚书·舜典》:慎徽五典,五典克从。

  陆德明释文:徽,王云美,马云善也。

  若是用美来解释,听起来不错,但身为天可汗太上皇李世民的儿子,这就有些欠缺了。

  “所以,永隆,永昌,都是这个意思。”李承乾点点头,说道:“那么政元呢?”

  “治宏贞观,政启开元。”长孙无忌站出拱手,神色肃穆。

  “那为什么不做开元。”李承乾突然自己笑了,摆摆手道:“开元不妥,那么天启……天启也算了,听天由命不是朕的作风,也不是父皇的作风。”

  “是!”群臣齐齐拱手。

  “所以还是永徽最好。”李承乾看着眼前的名字,心里却不由得轻叹一声。

  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的年号,比崇祯仅好一丝。

  永昌是武则天的年号,永隆和永徽是李治的年号。

  “永徽的确寓意完美,年轻的大唐,将会在朕和诸卿的治理下,越发的强盛健壮,这名字的确不错。”李承乾轻轻笑笑,然而他的脸色微微一淡,然后说道:“同样,这也意味着,诸卿当中,有的人会因为年老被掉队,甚至是被抛弃……所谓江山代有人才出。”

  一代新人换旧人。

  在场诸人都明白这个道理。

  而且,在皇帝的身边也的确有不少这样的人,马周和于志宁都已经不年轻了,但戴至德,李义府,苏良嗣这些人,隐约之间已有咄咄逼人的味道。

  尤其他们还是皇帝的绝对亲信。

  看到众人不说话,李承乾这才笑笑,继续说道:“朕想过,父皇的年号既然是贞观,那么以朕的身份,用一个元字应该不过分,你们看贞元怎么样?”

  皇帝,太上皇的嫡长子,用一个元字没问题,但是却贞观就有点别扭了。

  “陛下的意思,可是子孙后代皆用一个贞字作为开头,然后万世延续下去。”马周看出了李承乾的意思,站出拱手。

  “是!”

  “臣以为不妥。”马周拱手,说道:“当年太上皇取贞观作为年号。

  天地之道,贞观者也。

  重点其实是在前者,天地之道,正也,所以取用贞观,陛下单取一个贞字,有些偏颇了。”

  贞元,但太单薄了。

  李承乾听完,深刻赞同的点头,说道:“爱卿说的有理,贞元却是不妥,不过天地之道,在正,那么取用正元如何?”

  正元。

  “正元听起来,的确给人一种醇厚安心的味道。”房玄龄抬头,看着李承乾拱手道:“但陛下,正元是曹魏高贵乡公曹髦的年号,曹髦是曹魏最后一位君主,为成济当街所杀,并不吉利。”

  李承乾目光一挑,随即不在意的说道:“曹髦也算是曹魏一位英主,朕和他共用一个年号,也不算差,而且贞观还是前隋一位佛门大师的法号……元正怎样,或者正徽,元徽?”

首节 上一节 397/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可汗回忆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