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413节

  律法不是。

  所以当皇帝说了一切以律法行事的时候,他们便知道,这件事情必然将是雷声大雨点小的结束。

  然而,在不少人稍微松一口气的时候,位于最前面的房玄龄和长孙无忌等人,却已经心里紧张。

  一向仁和的皇帝,今日却表现出了少有的刻薄,言语中尽是阴阳怪气和尖酸捉狎的味道。

  事情怎么可能结束。

  ……

  “众卿平身吧。”李承乾看了群臣一眼,抬起头,看向殿外,轻声说道:“诸卿,父皇多年一直有封禅泰山之心,诸卿也一直劝进。”

  殿中群臣起身,有些诧异奇怪的抬头看了李承乾一眼,他们不知道皇帝现在说这些做什么。

  “数年前,朕和父皇曾经商讨过一次,诸卿应该有人听闻过。”李承乾看着长孙无忌等人笑笑,然后才说道:“是的,朕和父皇说过,这些年,父皇数次封禅泰山而不成,不是他的功不够大,也不是他治理天下不够善,而是因为天下人口不够,上苍不同意父皇封禅。”

  群臣不由得微微点头,皇帝这话怎你们听着味道有些不对啊!

  “前隋人口近六千万,而大唐,多年征战生养,还不到两千万,以此封禅,岂不是笑话。”李承乾一句话,直戳百官心窝,他又急着说道:“故而不仅父皇决定不封禅泰山,便是朕,也在父皇面前起誓,将来大唐人口不足六千万,朕绝不封禅,真的子孙,也不许封禅……大唐人口不如前隋,皇帝有什么脸面封禅。”

  “臣等有过!”群臣齐齐拱手。

  “户部尚书!”李承乾直接看向了阎立德。

  “臣在!”阎立德从百官之中拱手站出。

  “朕问你,现在大唐有多少人口?”李承乾直直的盯着阎立德。

  “启奏陛下,贞观十四年天下察查,天下人口有三百零四万户,人口达一千三百五十万。”稍微停顿,阎立德继续拱手道:“如今八年来虽然没有大的人口察查,但基本可以肯定,如今天下有户数约三百九十五万户,人口大约一千八百万。”

  如今天下能有一千八百万人口,其中多得益于收复辽东,这几年还不停的有身处在高句丽的前隋子民回归。

  “三百九十五万户,这个户数朕相信是没错的,但是人口,天下人口,真的有那么少吗?”李承乾幽幽的一句话说完,群臣下意识抬头,满脸茫然。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率先反应过来,脸色瞬间就变了。

  “以往的时候,朕真的以为,是朕和父皇在人口之事上做的不够,惹上天不满,所以父皇封禅才屡有不成,但是今日……”李承乾冷哼一声,看向阎立德,问道:“长广稳住庄园死了那么多人,他们在你户部的人口损失之列吗?”

  他们是奴婢啊!

  一句话瞬间出现在阎立德的心口,但随即,阎立德就直接跪了下来,叩首道:“臣有罪。”

  “有罪的,不是你,是朕。”李承乾抬头,说道:“唐律有载,诸奴婢效力二十年后,可得自由身,朕今日想要改改,减一半吧。”

  群臣惊讶的抬头,这事可就大了。

  “前事不究,以前的事情,该怎样就怎样,朕不管,但从今日起,诸奴婢效力十年后,可得自由。”李承乾看向长孙无忌,平静的开口道:“赵国公,你有什么异议吗?”

  “臣没有!”长孙无忌神色肃然的站出拱手。

  他如今终于知道,李承乾这些做法的真正核心,不是针对什么奴婢事。

  皇帝,他要修改贞观律。

第424章 舅舅,朕也是想封禅泰山的

  太极殿中,传来了李承乾爽朗的笑声:“舅舅你想哪里去了,外甥从来没有想过要改贞观律。”

  “陛下!”长孙无忌站在丹陛之下,也不他抬头,直接说道:“陛下要改贞观律,臣不反对,毕竟贞观已经二十二年,贞观初年制定的贞观律,也的确有了很多不合时宜的地方,需要进行修改,但是陛下,现在不成。”

  现在,太上皇还在。

  如今更还是贞观二十二年。

  如果现在就改贞观律,太上皇的脸往哪里放。

  长孙无忌话没有说透,但他相信,这些事情李承乾懂。

  “舅舅想多了。”李承乾摇头,摆手道:“朕也就是就事论事,这天下人口的事情,朕在当初就觉得很奇怪,杨广初年时,天下有六千万人口,然后三征高句丽,天下大乱,之后便是大唐立国,而大唐立国初年,天下人口仅有不到一千万。”

  李承乾的眼睛微微眯了起来,轻声说道:“朕知道天下有户口隐匿之事。

  只有朝廷下赐,诸王公主,贵族之家,但朕从来没有想过,他们隐匿的有那么多。”

  “陛下!”长孙无忌拱手,然后要说些什么。

  李承乾直接摆手,说道:“就算杨广东征高句丽天下死伤了一千万,之后岁末大乱,天下死伤了三千万人口,但也不至于到大唐立国时,天下只剩下千万人口吧,五胡乱华三百年,也没有死这么多人吧?”

  “陛下,天下人口确有隐匿,但也没有陛下想的那么多。”长孙无忌赶紧躬身,要是天下世族隐匿人口超过千万,那他们足够另立一个国家了。

  “朕明白。”李承乾神色淡漠的看了长孙无忌一眼,然后说道:“隋末天下大乱的时候,他们席卷了大量的人口,虽然没有上千万,但几百万之多还是有的,毕竟这皇位,谁都想争一争的。

  但是他们败了,这些人口成了奴婢,这倒也罢了,但几十年来,他们并没有好好的对待这些奴婢,今日杀一个,明日杀十个,朕……”

  李承乾已经忍不住愤恨的握紧了拳头。

  长孙无忌彻底沉默了下来,李承乾说的虽然不是全对,但基本上已经接近事实真相了。

  如今天下,沦落在权贵手中的奴婢,即便是死了再死,上百万还是有的。

  这样,隋朝六千万人口,到了当初,只剩下千万人口,就是能够理解的了。

  这里的权贵,不仅是世家,其中包括大量的新式贵族。

  李唐宗室,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看看一个杨豫之,手上就有三十多条年轻女子的命,李承乾心里就忍不住的一阵杀意腾腾,但越是如此,他就越平静。

  “舅舅,事情不能这么下去了,需要改变。”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朕也是想要封禅泰山的,但六千万人口……”

  一句“朕也是想封禅泰山”,彻底击垮了长孙无忌心里最后一丝阻挡的欲望。

  封禅泰山。

  从杨坚,到杨广,再到太上皇李世民,谁也没有阻挡住这个诱惑。

  但现在,李承乾的心底也有这个想法了。

  那么谁要是真的阻挡在这件事情的前面,他是真的会杀人的。

  “那眼下这件事。”长孙无忌抬起头,看向李承乾。

  “便是朕之前说的,诸奴婢效力十年后,可得自由身。”稍微停顿,李承乾看向长孙无忌,说道:“舅舅,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意味着十年之后,朝廷将多出几十万户,上百万人口,等同于和高句丽再打一战,而且是胜战。”

  长孙无忌点点头,神色肃然起来:“陛下说的对,而且陛下给了十年的缓冲时间,之前的事情又不追究,只要正常的官员,便都能体察陛下的野心。”

  “但终究是会有人不满的。”李承乾目光看向殿外,轻声道:“他们可以拥有二十年,甚至是一辈子的奴婢,被朕一句话就给剥脱了,这些人,恐怕是恨朕恨的要死吧。”

  “陛下放心,臣会清理掉他们的。”长孙无忌肃然拱手,与其让皇帝不知道手轻手重的乱下手,还不如这些事情全部由长孙无忌来掌控更好。

  “多谢舅舅了。”李承乾稍微松了口气,然后说道:“还有便是擅杀奴婢之事,这便是唐律的根本出了问题,‘奴婢贱人,律比畜产’,舅舅,他们终究是人,不能如此对待。”

  “陛下想怎样?”

  “请父皇下旨吧。”李承乾抬头,说道:“诸主殴伤妾及婢女折伤以上者,减凡人一等;死者以凡人论。”

  奴婢终究是奴婢,打骂难免,但伤人了,就以正常人犯罪,减一等处置。

  如果杀人了,就要偿命。

  “诸虐婢者,徒一年;故杀者,加一等;杀妾及非同居卑幼者,各依故杀之法。”李承乾眼神一冷,继续说道:“父皇下旨,朕跟着,然后尚书省紧盯天下各州县,严格实行。”

  长孙无忌一愣,随即拱手道:“喏!”

  让太上皇来下旨,这样就不算是改了贞观律。

  皇帝下了十年后,奴婢拥有户数的圣旨,不过是从二十年改成了十年,根本不变。

  其实加强对伤害虐杀奴婢的惩罚,这才是根本的改变。

  太上皇,皇帝,大唐前后两代帝王同时下令,天下人谁敢不从。

  这也是从某种程度上,照顾了太上皇的颜面。

  ……

  “舅舅!”李承乾抬起头,看向殿外,长安城隐约在现。

  他站起来,走到了殿门,平静的说道:“大唐的人口需要增加,光凭这些年的策略,三十年增加八百万,还是高句丽一战,收获百万人口的侥幸,若是没有这一战,恐怕再有一百年,大唐人口都到不了六千万。”

  长孙无忌站在李承乾身后,轻声说道:“臣知道陛下的想法,但大局行事不能太激进,不然群起反对之下,便又是隋末之乱。”

  李承乾点点头,道:“外甥知道,所以外甥才选了给最底层的奴婢一条活路的方式,来增加人口,毕竟为人奴婢,吃喝艰难,又要面临随时被人打杀的处境,这种状况,谁会选择去生孩子呢!”

  长孙无忌轻轻点头,当年隋末乱世,世家大族席卷了不知道多少的人。

  当然,李唐皇室才是收获最大的,他们收获了整个天下。

  但这么多年来,那些人却都在快速的死亡。

  虽然皇室和世家都有各种成熟的手段,但是现实却是血淋淋的。

  就如同长广公主庄园被挖出的那些尸体一样。

  “朕会想尽一切办法的给这些人多一些生存的空间。”李承乾转身看向长孙无忌,说道:“舅舅,但是你信不信,那些世家大族,还有王公贵族,他们会很快适应新的法令,然后用新的手段去对待那些奴婢。”

  “陛下!”长孙无忌惊讶的拱手。

  “就比如杀人一项吧,他们真的有杀人,无非就是找个人顶罪罢了,手下奴婢无数,顶罪的很好找。”李承乾平静的走向丹陛,轻声说道:“朕此番做了这么多,也不过是稍微增加了一点他们杀人的成本罢了。”

  长孙无忌沉默了下来。

  李承乾坐在御榻上,看着殿外。

  天下奴婢数,真的只有百万吗?

  汉武帝时,有记载,天下奴婢九百万。

  如今呢?

  ……

  “陛下,赵节求见。”岑长倩站在殿门口,对着李承乾拱手。

  李承乾看了岑长倩一眼,看向跽坐在后侧的起居郎许敬宗,问道:“许卿,当年你也曾经是秦王府的十八学士,后来编修贞观律,朕怎么没有怎么见你?”

  “启禀陛下!”许敬宗起身,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臣惭愧,臣总是管不住自己的这张嘴,当年有些调侃故渤海县男欧阳询,最后被贬洪州,所以臣虽然早年参与贞观律的编修,但是后来却调走了。”

  “给事中,检校起居郎,许敬宗。”李承乾点点头,说道:“卿这些年不容易。”

  “臣如今在五品上已经快十年了,资序足够。”许敬宗笑着拱手。

  “卿会得偿所愿的。”李承乾笑着点点头,然后看向岑长倩道:“宣赵节。”

  “喏!”岑长倩拱手,然后快步的朝着殿外而去。

首节 上一节 413/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可汗回忆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