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415节

  “你是谁?”杨豫之忍不住的问道。

  “一个有心人罢了。”来人看着杨豫之笑笑,然后转身从窗外搬了两个小箱子,然后一脚踢到了杨豫之的床下。

  小箱子诧异的同时打开,里面竟然是两箱子黄金,金光璀璨。

  “公子的事情,公子知道该恨谁,在下也不说废话。”来人看着杨豫之,淡淡开口:“在下想给他添些麻烦,公子能不能想个办法帮帮忙……这次公子家中损失极重,尤其是令尊,不出意外的话,他在朝中待不了三年就该致仕了,没了俸禄,公子也就难了。”

  杨豫之看着眼前的黄金,咬牙说道:“你就不怕我告官。”

  “告官能让公子免罪吗?”来人眼神淡漠。

  杨豫之看着对方愣住了,片刻之后,他才摇头道:“我知道的很少。”

  “能让长安乱起来就行,能让他忙一点就行!”来人的要求很简单。

  杨豫之重新躺下,片刻之后,他才轻声开口道:“我知道一件事情,或许于你有用。”

  “公子请讲。”

  “当年听说太史令李淳风曾经做过一则谶言,三代以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

  稍微停顿,杨豫之说道:“前阵子和武昌郡公右卫将军李君羡的儿子李义元一起喝酒,才知道,武昌郡公的小名,叫五娘子。”

  “吱呀”一声,窗户已然关闭。

  ……

  驿站外,一道黑色的身影快速离开。

  树影下,一双冰冷的眼睛看着这一切。

  有热闹看了

第426章 武媚娘,女武代唐

  御乘缓缓的从终南山而下。

  太上皇从翠微宫返回宫中。

  官道之中,金吾护卫,百官迎奉。

  不知道为什么,当看到太上皇乘御乘出现的时候,群臣心中不由得松了口气。

  太上皇不在,皇帝执政的这段时间,群臣越来越感到一阵沉重的压迫感。

  来自皇帝的沉重压迫感。

  一件件,一桩桩。

  最近发生的那些事情,全部累加起来,让群臣对皇帝多了许多的敬畏。

  “你这段时间,收拢了不少的人心吧。”李世民目光从膝间的奏本上抬起,然后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跪坐在李世民脚下,点点道:“给天下奴婢一口喘气的空间,天下黎庶也全都感到了放松,他们眼中的天地竟然又亮了一层。”

  “怎么,你的意思是说,父皇执政的时候,天下不够清明?”李世民似笑非笑的看向了李承乾。

  “儿臣没有这个意思。”李承乾摇摇头,认真的看向李世民道:“只是父皇刚退位时,人心对儿臣不够敬畏,所以正好拿杨豫之的事情来开刀。”

  “除了杨豫之,其实更多的还是各家次子,虽然都有影响,但你的动作其实是不大的。”李世民一眼就看透了李承乾这一次动作的小心。

  是的,尽管李承乾借用杨豫之的案子,狠狠的震慑了一下人心,但这些都是在别人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他如果真的过线了,恐怕就该有人跑到翠微宫去找太上皇告状去了。

  这种事情,当初李世民初登基的时候,就遇到过,不过太上皇,很少能够着力了。

  “儿臣本身就没有打算要真正开刀的。”李承乾看向跽坐的两侧的长孙无忌,房玄龄,褚遂良,马周,李勣和于志宁等人,轻叹一声,说道:“儿臣最初,不过是想调教一下年轻一辈,毕竟这些年,年轻一辈成器的不多,没想到……”

  “没想到,他们比你想的更不成器。”李世民目光看向两侧的诸相,开口道:“诸卿年纪都不小的,短则五年,长则十年,先后都要致仕,皇帝看向年轻人,准备储存人才是必然的,但……你们这些年,放松了也太过了。”

  李世民声音一重,众人立刻感到一阵熟悉的沉重压力袭来,随即全部躬身道:“臣等有错。”

  李世民转身看向李承乾,问道:“皇帝,你打算怎么做?”

  “让人清理一番吧。”李承乾将自己想了许久的办法说了出来,看向长孙无忌道:“舅舅,你觉得让赵节这个雍州别驾,清理一下长安地面,收拾一下城中有些荒唐的年轻一辈,怎样?”

  “陛下是打算让他这个雍州别驾常做?”长孙无忌皱眉的抬腿,他听出了李承乾话里的意思。

  “常做算不上,毕竟他是洋州刺史。”李承乾笑笑,说道:“但是每年年底的时候,让他提前回来一个月,晚走一个月,这段时间收拾一下那些混小子,让他们安心读读书,练练武,都好。”

  赵节每年履职两到三个月的雍州别驾,让年轻人在他在的时候安分一些。

  等他不在了,那些年轻人的怨气就会落在赵节身上。

  这不是坏事。

  历练才能成长,承受才能成长。

  长孙无忌能够感受到,李承乾对赵节是有某种期许的,将来即便不是宰相,也绝对是六部尚书的位置。

  能吏两个人,似乎是皇帝登基之后,着重看重的一个方面。

  关中门阀这些年太庞大了,什么人都往里面塞,良莠不齐。

  不说其他人,便是杨豫之,小小年纪便已经是正七品下的太史局灵台郎。

  其他人也都有个官职。

  就是这样的人,李承乾是看不上的。

  原本他只是想要稍微收拾一下,没想到这些人比他想的还要不成器。

  “将来那些混小子若是有成,就好好的用用,若是不成,就调往地方去吧,免得在儿臣面前让儿臣头疼。”李承乾面无表情的摇摇头。

  别在朕的眼前晃荡。

  李承乾就差将话直接吼出来了。

  “赵节这孩子还是不错的,这几年地方政绩也不差。”李世民轻叹一声,说道:“朕如今还记得当年,父皇起兵的时候,开化郡公赵慈景和老母正在京城,因为不忍抛弃老母独自逃亡,被隋朝官吏逮捕,关押于狱中,是父皇攻入京城后,才得以释放,后来又不幸战死在攻打蒲州一战中。”

  “是!”长孙无忌点头,说道:“臣记得开化郡公,‘慈景,陇西人,帝美其姿制,故妻之’。”

  长孙无忌监修国史,这些东西信手拈来。

  “是啊。”李世民点点头,看向众人道:“都是自家孩子,多照顾些!”

  “喏!”群臣齐齐躬身。

  ……

  不知不觉中,皇帝的御乘已经进入明德门中。

  李世民抬头看了李承乾一眼,李承乾点头,然后亲自过去,将两侧的车帘全部都掀了起来。

  朱雀大街两侧,无数百姓跪倒叩首。

  有胆大的人稍微抬头,一眼就能够看到太上皇和皇帝两个人。

  李世民满意的笑笑,目光稍微瞥了李承乾一眼。

  一个赵节李承乾便已经极大的增强了对长安的控制。

  偏偏很多人,到现在都没有丝毫察觉。

  这一个局啊!

  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局。

  或许开始的很突然,但是李承乾的手段布置的很快。

  对权贵的打击,让天下百姓更加的归心。

  尤其是长安百姓,他们看的更加清楚。

  底层百姓安定,野心人可以利用的基础便没有了,不管他们要做什么都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至于其他什么整顿年轻人,罚铜,人口,都不过是过程和手段罢了。

  对人心的影响和操控才是李承乾做的根本目的。

  而且,他的手段看似激进,但实际上,却是丝毫不触及根本。

  除了被狠狠收拾的杨豫之,其他人多是次子,有多少人会为了次子和皇帝对抗呢。

  只要之后给了好处,什么怨气都会被化解的。

  一手大棒,一手甜枣。

  在李世民看来,李承乾的帝王之术,已经逐渐的有了模样。

  御乘前行,缓缓的进入朱雀门。

  两侧的禁军卫士全部单膝跪倒,跪迎太上皇回京。

  太上皇还在,便是天下最大的压舱石。

  ……

  甘露殿中,李承乾跽坐在床榻之下,将一把奏本放在皇帝身侧,然后低声说道:“父皇在宫中休养一月,然后去骊山过冬,到了十二月,再前往嵩山封禅。”

  “具体的时间定好了吗?”李世民看向李承乾。

  “十二月二十三,小年那日。”李承乾稍微停顿,说道:“封禅结束之后,正好父皇有足够的时间返回长安过新年。”

  “洛阳那边准备的怎么样了?”李世民顺口问道。

  “从七月就开始在准备了,不过那个时候正值秋收,很多事情不好大动,如今秋收收尾,正好调用民力。”李承乾神色谨慎,说道:“儿臣马上会将江夏王调过去,调运辽东粮草军械的同时,负责封禅事宜。”

  嵩山封禅远比泰山封禅要轻松多了。

  近不说,整个礼节的水准都要下降一个层次,朝中的花费也少了许多。

  “这一次杨家罚了一万斤的铜,朝廷的压力少了不少吧。”李世民顺口问道。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等人,也都看向了李承乾。

  “嗯!”李承乾点头,说道:“是,其实一万斤铜,最多打造出三千贯的开元通宝出来,但朝中其实不缺钱,缺的是将铜钱送出去,而不让百姓手里的铜钱贬值的理由,如今有了杨家的这笔铜,儿臣便能弄出三万贯,乃至十万贯来。”

  大唐一年的岁收不过七八百万贯,抛去各种开支,最后能够剩下的,也不过几十万贯而已。

  偏偏今年,李世民退位,李承乾登基,一下子免了天下所有百姓的田税和租税,赋税收入直接少了一半。

  更别说还有东西开战,奖赏官员。

  有了这一万斤铜,只需要好好运作,十万贯钱他也能打的出来。

  钱,无非就是信心而已。

首节 上一节 415/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可汗回忆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