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420节

  武媚娘抬头看了灵儿一眼,有些无奈的摇摇头。

  心中却是不由得轻叹一声。

  如果刚才灵儿能够提早一步回来就好了。

  哪怕是被人挡在外面,也没有什么不好的。

  武媚娘低下头,眉头紧蹙。

  按照皇帝的意思,他会在太上皇封禅之后,用太上皇的名义赐给自己婕妤的封号。

  太上皇毕竟还活着,给自己的女人一个婕妤的封号,这一点也没有问题。

  但是,李君羡三代之后女主武王代唐的传言再起,武媚娘能够明显的感觉到太上皇对她的冷淡。

  若仅仅是冷淡还好,只要太上皇愿意赐自己婕妤,武媚娘没有问题。

  因为整个皇宫,除了御医张宝藏以外,只有武媚娘对皇帝的身体状况了解的最清楚。

  太上皇虽然在翠微宫疗养了大半年,虽然感觉好了许多,但是依旧不能动。

  按照这种情况,他能不能活半年都有问题。

  封禅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这里面需要大量的精力和体力。

  光从让太上皇从嵩山脚下步行到嵩山山顶这一点,就足够让他积攒了大半年的精力和体力完全耗尽。

  至于说封禅之后,或许可能便没有什么了。

  武媚娘怀疑,不仅太上皇明白这一点,皇帝也明白这一点。

  然而相比于生死,在他们男人的眼里,封禅这种事情更加重要。

  所以,从皇帝宣布要在年底为太上皇举办嵩山封禅大典之后,朝中就没有任何一个人上奏劝阻。

  不是他们没有想到这一点。

  是没有人去想。

  武媚娘要的不多,太上皇在封禅之后,授封她为婕妤就好。

  她这些年用心的伺候太上皇,不就是因为这个吗?

  太上皇答应的好好的,皇帝这里也没有问题,但是,偏偏,冒出一个‘女武代唐’的谶言,让太上皇开始冷淡她。

  甚至有厌弃她的感觉。

  武媚娘怕了。

  她对太上皇太了解了。

  尤其是在他寿不终了的时候。

  如果“女武代唐”这件事情,在太上皇临终之前,解决不了,那么她相信,太上皇一定会在临终之前,解决掉她这个问题的。

  皇帝。

  皇帝。

  皇帝。

  皇帝唯一能救武媚娘的人,所以,武媚娘才策划了今天这一幕,但她又担心他吃干抹净之后不认账,所以才安排了灵儿这个变数,可她实在没有想到,皇帝竟然只是进来看了一眼,就离开了。

  皇帝虽然答应了在封禅之后,赐她婕妤,但是这里面有个问题。

  她是太上皇的嫔妃,如果太上皇不同意,皇帝这个婕妤还能够赐下来吗?

  靠在浴池边上,武媚娘的脸色微微有些难看。

  ……

  夜色之下,李承乾平静的走在庭廊之间。

  徐安一个人跟在李承乾的身后。

  四周的黑暗阴影中,不停来回穿梭的,是李承乾手下的绝对亲信。

  李承乾在想着刚才的武媚娘。

  徐安早先告诉了他一个消息。

  太上皇今日虽然没有召见武媚娘,但实际上武媚娘居住的殿宇距离太上皇并不远,是她自己搬到了东南偏远角落里。

  而那个地方,距离温泉宫理事堂很近。

  武媚娘啊!

  她这个人最是真实,深宫内院,不用一点手段,活都活不下去。

  但是,她是武媚娘啊!

  李承乾必须要保证,她这个婕妤的封号一定要赐下。

  这样,一旦太上皇离世,李承乾才能将武媚娘牢牢的掌握在手中。

  不然,真的被她出宫了。

  鱼入大海,那才是最危险的。

  毕竟,李承乾还是有不少弟弟的。

  自从李治和李泰之后,他还没有想过要去动任何一个弟弟,他也不想到那一步。

  迈步进入玉贞殿。

  李承乾看了一眼东殿,东殿蜡烛已经熄灭了。

  苏淑带着几个孩子已经睡过去了。

  李承乾转身看向西殿,西点的灯烛还在亮着。

  李承乾想了想,迈步走进西殿。

  身姿丰腴许多的苏旖靠在短榻上,一只手拄在桌案上,不停的打着瞌睡。

  突然,苏旖猛然一个冷颤。

  一双手已经直接将她抱了起来,苏旖下意识惊慌的向后看,一眼就看到了神色柔和的李承乾。

  “陛下!”苏旖下意识的双手搂住了李承乾的脖子。

  李承乾笑笑,然后大踏步的走到床榻前,将苏旖放下,他自己也快速的脱下了外套。

  俯身下来,李承乾低声在苏旖耳边说道:“叫阿兄!”

  “阿兄!”苏旖的脸颊上已经满是红晕。

  李承乾手一摆,帷帐从两侧落下。

  烛光消失的一瞬间,李承乾的脑海中莫名的想起了之前武媚娘在浴池中的模样。

  有一说一,武媚娘的身子,从上往下,看起来是真的很润啊!

  ……

  寒风呼啸。

  骊山如此,长安亦是如此。

  皇宫之中来往的宫人全部都穿上了厚厚的衣裳。

  两仪殿内,李承乾站在西侧巨大的大唐疆域图上。

  他的目光落在西北,李靖如今在西北,他以西北道巡查使,巡查诸州,西北道诸州都很安分。

  李承乾的目光落在了西南,益州向来安定,只要朝廷不是苛捐杂税太多,不至于有什么问题,这一点李承乾尤其注意。

  他的目光向上落在了关中,关中是长安所在,皇帝的恩惠落得最多的就是关中,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李承乾的目光东移,落在河南道,河南平原是朝廷除了关中以外最重视的地方,偶尔有些小患,也没有问题。

  下面的山南道,借着李治的案子,李承乾还有李世民都很是进行了一番清洗。

  甚至还将湘湖,江右的地方,也进行了一遍梳理。

  之后是淮南道,淮南道便是李承乾有些陌生的地方了。

  齐鲁之地虽然属于河南道,但是那里自成一体。

  江南道,江左江右,虽然共连在一起,但彼此之间也是各成体系。

  尤其是江左之地,真正的老牌世家多的是。

  别看李承乾和江南世家关系不浅,又有苏亶任杭州刺史,但是他对江左根本没有实际的控制。

  李承乾的目光落在下方的岭南道,岭南道就更远了……

  “陛下!”通事舍人岑长倩站在殿门口,对着李承乾拱手道:“陛下,太史令求见。”

  “宣!”李承乾微微摆手。

  岑长倩拱手转身,然后快步的离开,但很快,门口就又响起了脚步声,还有李淳风的声音:“臣,将仕郎,太史令李淳风,参见陛下,陛下万寿!”

  “民间句所烂俗语,叫天下之大,一锅炖不下。”李承乾没有回身,看着眼前的地图,平静的开口:“长安为天下之中,西区西域数千里,甚至到了天竺边缘,光是去一趟,就需要半年之久;从长安南下广州,也需要半年之久;去江南近些,但去高句丽就远了,更别说,还有漠北……”

  “陛下!”李淳风认真拱手。

  “道门有言,朝游苍梧暮北海。”李承乾终于转身,看向李淳风:“将仕郎,你觉得,除了道门法术,人世间又没人能够做到这一点?”

  李淳风看着面前的地图,心思平静下来,拱手道:“启奏陛下,做到这一点并不难。”

  “哦?”李承乾惊讶的看着李淳风。

  “风。”李淳风拱手,说道:“曾有落也从极北之地飞入中原,所用也不过一日时间,这便是臣曾经上奏过的风力等级之事。”

  动叶十里,鸣条百里,摇枝二百里,落叶三百里,折小枝四百里,折大枝五百里,走石千里,拔大根三千里。

  “八级之风,便可以日行三千里。”李淳风拱手,说道:“若是能够制一张无限大的帆船,在八级风时顺水而下,一切可以。”

  李承乾不由得笑了。

  无限大的帆船不可能,但是热气球却是可行的。

  碰上那种八级大风,日行三千里并不难。

  但里面的人能不能活下去,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首节 上一节 420/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可汗回忆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