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421节

  “臣听闻陛下这几年一直在改善驿站交通之事,想来便是为了知天下所用。”李淳风微微躬身。

  “嗯!”李承乾一边朝御榻走去,一边说道:“西北常有战事,所以所行会方便一些,荆州这几年除了一些阻碍,也可行,河北也有战,用心之下,也有效果,但是齐鲁,江南,淮南,剑南,还有岭南都有滞碍。”

  “是!”李淳风神色严肃起来。

  “爱卿!”李承乾在御榻上坐下,看向李淳风问道:“今日让爱卿来,所为何事,爱卿可知吗?”

  “臣知。”李淳风从袖子里面取出一本书籍递上,道:“陛下,《推背图》在此。”

第431章 日月当空,照临下土

  御榻之上,李承乾翻阅着手里的《推背图》。

  一开始还好,但翻了几页之后。

  李承乾就愣住了。

  抬头,李承乾看向李淳风,问道:“仅是如此?”

  “启奏陛下,《推背图》是臣和家师故太史丞袁天罡联手而做。”李淳风拱手,说道:“其中大半都是家师所为,臣多以协助为主。

  这些年臣虽然亦有进益,但也不过是推出了第六篇而已,而《推背图》至今,也只有六篇。”

  李承乾重新低头,看向面前的推背图。

  重新打开第一页,上面写的是《推背图》第一象:甲子,乾下乾上,乾。

  谶曰:

  茫茫天地,不知所止。

  日月循环,周而复始。

  这是天地开辟之说,古今治乱相因,如日月往来,阴阳递嬗,兴亡之道。

  翻开第二页,上面写着第二象:乙丑,巽下乾上,姤。

  谶曰:

  累累硕果,莫明其数。

  一果一仁,即新即故。

  一果一仁,便是李字,实际上说的,便是李氏当有天下。

  这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

  翻开第三页,李承乾的神色严肃起来。

  第三象:丙寅,艮下乾上,遁。

  谶曰:

  日月当空,照临下土。

  扑朔迷离,不文亦武。

  ……

  “日月当空,照临下土;扑朔迷离,不文亦武。”李承乾抬头看向李淳风,问道:“这句话,和唐传三代,有女主武王代唐,有什么关联吗?”

  “陛下,这话其实是家师所做。”李淳风摇摇头,神色苦笑,说道:“家师擅长相面之术,陛下应当是知晓的。”

  “嗯!”李承乾点点头。

  “这推背图的真相,其实是家师根据自己所有的相人之术,当年见过整个长安城所有的权贵之后,结合天文星象,最后而出的一本书,但家师也不过是写了五篇而已。”李淳风拱手,说道:“臣愚钝,于相术不精,惟通天文星象之术,只勉强写出一篇。”

  推脱,李淳风,将事情全部都推脱了出去。

  “南昌郡公,小名做五娘子的事情,卿应当是知晓的吧?”李承乾目光落在了李淳风身上。

  “是的,南昌郡公因无法查出传播谶言之人,所以被陛下禁足。”稍微停顿,李淳风继续说道:“在此之前,陛下将南昌郡公的封号,从武昌郡公改为南昌郡公,但是其人出身武安县,早年又是武连县公,后为武昌郡公,任左武侯中郎将,左监门卫将军,右卫将军,如今又任左金吾卫将军。”

  左金吾卫,在大唐开国之初的名字,叫左武侯。

  诸般关联之下,李君羡是谶言所说的那个人的可能性很大。

  李承乾微微轻轻摇头,说道:“此番诸事,一旦试探之下,吾皇,朕,还有赵国公,已经一致认定,南昌郡公和那谶言无关,他不过是被背锅的而已,或者说是为王先驱的角色,便如同当年的李密一样。”

  隋末的时候,虽然有“桃李子,得天下”的说法,但更多的人认为还是出身更好一些的赵郡李氏李密,而不是出身陇西李氏的李渊。

  而且李密当年也的确成了气候。

  瓦岗更是差一点坐了天下。

  即便是如今的大唐,魏征,李勣,李君羡等人,都是瓦岗降将。

  但可惜,李密最终还是为王先驱了。

  “陛下,确定吗?”李淳风神色严肃起来。

  “确定。”李承乾抬头,看向殿外微微降下的雪花,说道:“李君羡城府太浅,算计不明,连暗中谋算他的人也查不出来,甚至猜不出来……如果这谶言所对的人真的是他,那么只能说这谶言,便如同那金刀谶一般,不过是广撒网罢了。”

  金刀谶,针对的是天下所有的刘邦后人。

  这条谶言的目的不过是挑动人心而已,只要有刘邦后人称帝,那么这条谶言便算是应了。

  但实际上呢,自从汉末以来,便再也没有一统天下的刘姓后人了。

  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

  “太上皇,陛下,赵国公,都是目光敏锐之人,想来南昌郡公的心机真的很难遮掩,不可能如同司马懿一般,所以可能真的不是他。”李淳风不由得轻叹一声,说实话,他也希望是李君羡。

  “那么这个人究竟是谁?”李承乾身体微微向前,眼神逼问。

  “臣不知。”李淳风拱手,说道:“家师虽然有所推断,但实际如何,他恐怕也不知道,这谶言便是如此。”

  稍微停顿,李淳风谨慎的抬头看向李承乾,说道:“陛下,这谶言,如同李密之于高祖皇帝,表面上看是为王先驱,但实际上不过是留所希望。

  臣说句僭越之言,李密未必便是仅有的为王先驱之人,只是高祖皇帝占有天命而已。”

  李承乾目光微微一闪,这才明白了李淳风的意思。

  李淳风这话说的很绕,但李承乾听懂了。

  如果当年隋末的时候,李渊不是天命之人,那么为王先驱的,可能就包括李渊。

  日后会有另外一个李姓之人,继承前隋的天下。

  这个人可能是别人,但也可能是太上皇李世民。

  “也就是说,任何人都有可能是谶言所应之人,每个人的身上可能都有天命,但他们的能力不足应对天命,便只能俯首称臣?”李承乾有些不确定的问道。

  “是!”李淳风拱手,说道:“便如这谶言,三代以后,有女主武王代唐自立。

  后面不说,光是三代以后,这个三代不一定是真的三代,也可能是四代,五代之后。”

  李承乾眉头一挑。

  在上一世,李治是第三代,但是李治死了之后,李显做了一个月的皇帝,李显被废之后,武媚娘虽然执政,但实际上的皇帝还是李旦,李旦已经是第四代的皇帝了。

  武媚娘虽然是李治的皇后,但她的皇位,并不是继承李治的。

  而是天下人认可的,是武媚娘代替李旦在执掌皇位。

  也是武媚娘一直在模糊的一件事情。

  只不过后来,李显重新即位,李旦又顶替而上,最后又是李隆基,这样算起来,武媚娘才算是勉强的三代之后。

  准确的讲,她是四代之后,是五代了。

  李承乾的目光落在了前面。

  日月当空,照临下土。

  扑朔迷离,不文亦武。

  武曌。

  明空。

  她强行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武曌,而且上明下空的那个字,强行念为照。

  然后强行对应谶言。

  扑朔迷离,不文亦武。

  整句话,只有“武”一个字对应了武媚娘。

  还有那“三代以后,有女主武王代唐而立”,实际上,还是一个“武”字,加一个女主。

  也就是说,谶言,武媚娘对照了一半,然后另外一半,是她自己强行凑上去的。

  李承乾微微点头,说道:“朕有些明白了,这谶言,不一定就是对应谁,只要有足够的权利,其他的便是改名,改姓,改爵位,甚至改出生地,只要能够对上谶言,便算是谶言应验了。”

  “陛下大才。”李淳风拱手,然后小心的看向李承乾说道:“或许这很可能是,是陛下的子嗣当中……”

  “好了!”李承乾直接打断了李淳风,这话真要说完了,李承乾就该直接杀了李淳风了。

  “臣僭越。”李淳风赶紧拱手。

  李承乾摆摆手,说道:“朕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将来将这谶言对准象儿便是。”

  “臣领旨!”李淳风立刻躬身。

  “等等!”李承乾摆手,说道:“过些年再说话,象儿年纪还小,等朕老了,退位太上皇的时候,你再操办便是。”

  “是!”李淳风不管自己能不能活到那个时候,先应下来再说。

  李承乾稍微松了口气,看向李淳风说道:“爱卿在天文气象一道上,的确很有见解,当年卫国公灭东部突厥,便是在大雪天气中,直接找到了颉利的牙帐所在,所以天文气象之道,很重要。”

  “谢陛下夸赞。”李淳风赶紧拱手。

  “写本书吧。”李承乾一句话,让李淳风愕然。

  李承乾看了他一眼,继续说道:“朕这些年,在做农耕改良,越是往南,发现天时气象,四时节气之说,就越不准确。”

  “是!”李淳风点头,那是因为在古时,南方还是蛮夷之地,文明都在北方,四时节气也是北方所错。

  尤其是并州一带,四时节气准的吓人。

  “所以,爱卿便将这些东西,调整写著。”李承乾抬头,说道:“太史局麾下有令、正,有丞、直长、灵台郎、保章正,还有生员,从即日起,丞,直长、灵台郎、保章正,还有生员,各项人员翻倍。”

  “臣谢陛下!”李淳风赶紧拱手。

  “人员调整之后,前往天下四方,改良天气记录之事。”李承乾目光落在李淳风的身上。

首节 上一节 421/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可汗回忆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