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425节
在他的身边有一些千牛卫很正常。
所以宁肯让松赞有些猜疑,也不能让他知道西北的真相。
而且有些时候,有猜疑更好。
“喏!”常何拱手。
“剩下的,便是前往洛阳的事情了。”李承乾笑着看着群臣,说道:“只需要让松赞知晓,西北的大多数刺史都到洛阳参加封禅庆典,那么他就会自然而然的放松。”
“是!”群臣笑着点头,的确,这是最让人放松,也是最让人动心的一点。
就在这个时候,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在殿外响起。
群臣惊讶的回头,这个时候应该已经宵禁了。
左金吾卫中郎将丘孝恭出现在殿外,看到李承乾点头,他才快步步入殿中,对着李承乾拱手道:“启奏陛下,刚才,国子监主簿徐守一拘捕,然后纵火烧死在书房之中。”
李承乾一愣,下意识的问道:“谁?”
“如今的国子监主簿徐守一。”房玄龄开口,眯着眼睛说道:“故汉王司马徐师谟独子。”
“徐师谟,这个名字好耳熟啊!”李承乾皱了皱眉头。
“徐师谟是隐太子李建成的太子舍人。”长孙无忌站出拱手,说道:“陛下,当年杨文干谋反,徐师谟劝隐太子控制长安,然后兵变,但好在其他人劝说隐太子前往仁智宫请罪,不然当年的事情,就是另一个结局了。”
“所以在玄武门事变之后,隐太子旧部的其他人虽然多有多有重用,但唯独徐师谟,却在诸王司马之任上迁转,十年之后,郁郁而终。”房玄龄轻轻冷笑,说道:“没想到现在这个时候,他儿子又突然冒出来了。”
不管究竟是怎么回事,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他们这些人,绝对不愿意听到徐师谟这个名字。
徐守一是徐师谟的儿子,已经注定了他未来的试图绝对不会顺利的。
李承乾回过神,看向丘孝恭,问道:“丘卿,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启奏陛下!”丘孝恭拱手,说道:“今夜,左金吾卫在升平巡逻,突然发现有厮杀之声,等赶过去的时候,却发现人已经死了,但是在他们身后不远处地上,有一个刚埋好的坑里,埋着一些诅咒之物。”
“升平坊?”李承乾转身看向李安俨,问道:“南昌郡公家就在升平坊吧?”
“是的!”李安俨拱手,说道:“臣前些时日,安置南昌郡公的时候,刚和陛下说起。”
李承乾突然笑了,说道:“巫蛊诅咒,南昌郡公,还有隐太子一党的后人,有意思,这是有人要在长安城掀起事情来啊!”
群臣脸色一阵古怪。
他们都是李承乾信重的大臣,深度参与到了大唐对吐蕃的战争准备当中,当然知道李君羡现在根本就不在府中,甚至他都不在长安,去了松州。
现在在南昌郡公府里的,不过是皇帝安排的一个替身罢了。
所以什么和隐太子一党有关,和巫蛊诅咒有关的,都和李君羡无关。
“陛下,这是应该禄东赞的手笔。”李安俨拱手,说道:“臣察查危害太上皇事,徐守一就在嫌疑名单之列,不过他在嫌疑名单的位置很靠后,下个月臣才会查到他的身上……”
“所以,他们灭口了。”李承乾轻轻冷笑,他一眼就看出来禄东赞的打算。
“是!”李安俨拱手,面色凝重。
“陛下!”房玄龄拱手,说道:“陛下,想来和吐蕃人勾结的,必然是徐守一,可如今徐守一一死,没了他的指证,那么明年封禅之后,禄东赞就留不下了,一旦他离开,西边的整体布局都会出问题。”
禄东赞是吐蕃国相,他如果被指责构害太上皇天可汗,并且找到了实际证据,那么大唐必然会对吐蕃动手。
这也是松赞要提前动兵的原因。
禄东赞不仅是吐蕃国相,而且他在年底的时候,还有别的谋划,一定会想方设法的保证当松赞领兵杀到鄯州的时候,大唐是最无准备的,防备也是最弱的。
这样他们甚至可能一举攻陷鄯州,兰州,杀入河州岐州,陇西府邸,甚至一举吞并吐谷浑。
这样的可能,任何人看到都会动心。
可是如果他们指责不了禄东赞,那么松赞很有可能就不会动兵了。
……
“逻些已经动了起来,便是现在想改,怕也是晚了,而且以臣来,他根本就没有改的心思,无非就是要让大唐更乱一些。”长孙无忌站出拱手,眼神冷笑。
“是啊,当年李君羡虽然没有参加玄武门,但是他却和臣一样,提前北上防备突厥,这些年又为大唐南征北战。”李勣站出拱手,感慨的说道:“如今他身上出了破绽,隐太子一党自然要落井下石,没想到却被人黄雀在后。”
禄东赞虽然做的很巧妙,但是很多人一眼就看出了徐守一必然是被灭口的。
“他在争取主动。”李承乾神色平静下来,冷笑说道:“他以为灭了口,事情就结束了吗,朕以前不过是顾忌颜面,不愿意动手段罢了,他是真的将朕当成了良善之辈,安俨,你现在去,将徐家人全部下狱,然后从他们常来往的人一点点的查。
隐太子余党要全查出来,和禄东赞的关系,也要全部都查出来。”
“喏!”李安俨肃然拱手。
“不要急。”李承乾稍微补充,说道:“明年三月初一,朕会册封象儿为皇太子,然后在三月十五,和父皇一起祭告母后,让文成皇妹多留两个月,顺带也将禄东赞留下,若是他非要离开,就找个人说曾经见过他和徐守一见过面。”
“陛下!”群臣有些紧张的抬头。
李承乾摆摆手,说道:“放心,朕还没有不择手段到那种地步,只需要有人作证说,禄东赞和徐守一曾经一起出现在某个地方,让他留下配合便是。
至于其他,朕看,只要将禄东赞留下,恐怕都不等我们找到证据,松赞的兵就已经动了。
到时候,只需要让松州党项‘发现’吐蕃大军禀告便是,这罪,自然就落到了禄东赞头上,也不需要证据了。”
不构陷,李承乾也能杀人。
尤其他们现在已经入彀。
谁也逃不出去了。
……
“还有,禄东赞的人活跃的太久了,是时候全部清洗掉了!”
“喏!”
第435章 有儿有女的中年人,是没有胆气的
骊山,长生殿。
李世民靠在软靠上,看向李承乾,说道:“所以,真的是有隐太子一党的存在?”
“嗯!”李承乾跽坐在榻下,点头,随即又摇头道:“不过是一些当年玄武门失败的余孽在一起抱团取暖罢了,最后是和地方世家勾连而已。”
“不,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李世民目光警惕的看向一侧的长孙无忌,问道:“无忌,你说?”
“是有些蹊跷。”长孙无忌沉吟着,看了李承乾一眼,才继续说道:“徐守一不过是个七品的国子监主簿,但从他家中却抄出了上千贯的铜钱,还有大量的金银和字画,这些不是他能有的。”
“更别说,还有骆宾王的事。”李世民摇摇头,道:“你们不要将骆宾王忘了,若是将这一切全部连起来,那就说明,有人在暗中控制着一切。”
李承乾神色终于严肃了起来。
骆宾王是在他的掌握当中的,他可以肯定和徐守一没有关系,但徐守一一个从七品的国子监主簿,竟然有胆气对李世民动手,这就怪了。
“父皇,像他们那样的人,即便是官场失败,也不过是沉寂两三辈人,等到事情全部过去,那么自然不会有人再过于追究这些,可他如何会选择对父皇下手呢?”李承乾抬头看向李世民,道:“儿臣怎么感觉像是在他的背后,还有一个对父皇充满怨恨的人存在?”
“是啊!”李世民点点头,说道:“徐守一不过是徐师谟的儿子,而徐师谟在十几年年前就死了,就算有什么仇恨,也早就该忘了。”
徐守一如今是国子监主簿,朝廷因为他父亲的事情打压他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但仅仅限于打压。
“徐守一如今也是有儿有女,四十多岁的人了,像他这样的人,是没有胆气对圣人动手的。”长孙无忌看向李世民,面色凝重的说道:“圣人,臣怎么觉得是当年的某个老伙计没死,然后抓住机会动手的。”
“这就说通了。”李世民点点头,说道:“这里面有个问题一直说不清楚……朕掌管江山二十年都没有找到徐守一,禄东赞是怎么找到的?”
李承乾顿时忍不住的站了起来,有些惊骇的看向李世民说道:“父皇的意思,是他们主动露出破绽,然后勾引禄东赞上钩,然后才有了这后面一系列的事情。”
“他们的目标是朕!”李世民轻叹一声,说道:“朕年纪大了,即便是眼下朕身体的真实情况被你们隐藏的很紧,但从东征高句丽回来,就一直没有怎么处理朝政,若真是当年的那些老家伙,他们对朕足够了解,这个时候,大概已经猜到朕的情况了。”
“他们要杀了圣人。”长孙无忌抬头,面色凝重的说道:“这是他们最后的机会。”
众人沉默了下来。
封禅一事,体力,精力耗损极大,尤其是以李世民如今的身体状况,强行封禅之后,只会有一个下场。
那就是死。
李世民一死,他们那些人又不可能推翻当今的天下,当年的仇就再也报不了了。
所以,他们必须要来。
“没有想到,竟然能有意外的收获。”李世民忍不住的笑了起来。
“查!”李承乾神色肃然起来,认真说道:“自从公孙常和骆宾王的时候,虽然也进行了细致的排查,但一直没有结果,不出意外,应该就是徐守一他们这些人帮忙进行的遮掩,顺着他们这批人的内外关系查,尤其是找有五旬年纪以上的老人。”
当年玄武门一战,距离今日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
当年时候,能够参与到玄武门一战的,必然是有足够身份的人,那些人的年纪必然不会小,现在起码也在五十以上。
当然,也有一批年龄不大的。
但那些人,基本上都是出身贵戚门第,因为种种原因,在玄武门后,没死的,就全部投入到了李世民的麾下。
外面没有遗漏。
只有像徐师谟这样当年真正下手狠辣的人,才会被长孙无忌房玄龄他们排挤,最后郁郁而终。
他们的后人,才会在仕途无望的情况下,别起心思。
“父皇放心,封禅之前,儿臣一定会将他们这些人全部都找出来的。”李承乾神色认真的起誓。
“好。”李世民很轻松的笑笑。
如今李承乾做了皇帝,那些人虽然对李世民有威胁,但他们的存在更多的是威胁到了李承乾。
最想要将他们彻底斩尽杀绝的是李承乾才是。
……
殿外一阵轻微的脚步声走过,李世民神色却严肃了起来:“所以说,松赞是真的动兵了?”
“嗯!”李承乾点头,说道:“上个月的时候,职方司在逻些的密探还能够送回一些有用的消息来,但这个月,他们传回来的消息全部都是无用的消息。”
无用的消息也是一种消息。
只不过是很不好的一种消息。
“职方司在逻些所有探查消息的渠道,全都被松赞封死了,也就说,在逻些,大军已经开始调动,惧怕职方司的眼线窥探,所以才封死了消息的渠道。”长孙无忌看向李世民点头,道:“是的,陛下,他已经动兵了。”
“当年大唐复立吐谷浑,好不容易安定两年,松赞便悍然出兵吐谷浑,之后又胁迫党项众人,十万大军叩松州,其人野心之盛,清晰可知。
也就是吐蕃距离大唐太远,高原又危机重重,不好攻伐,加上其人后来诚挚恳求,这才以公主相许。”李世民摇摇头,叹声道:“朕还是小看了人心的贪婪。”
“松赞恐怕也是被逼的没有办法。”李承乾看向李世民,道:“他原本是打算一点点发展的,但子嗣是他最大的软肋,而且情况越发恶化,独子之死,让整个吐蕃的局面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局面当中,人心蠢动,所以,他必然要用外部战争将这些东西发出去。”
“所以说,这场战事必然发生。”李世民突然笑了,看向长孙无忌,说道:“无忌,朕怎么觉得皇帝对人心看的比你还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