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439节

  “梁国公。”李承乾看向房玄龄。

  “臣在!”房玄龄站出拱手。

  “新年之时,大军调动,粮草和军械虽然去年准备了一批,但依旧不够,少不了从洛阳调运,长安的粮价难免要涨。”李承乾稍微停顿,说道:“梁国公和天水郡公一起盯着长安一些,同时警告韦家和杜家,这个时候,就不要发国难财了。”

  国难财三个字一出,群臣嘴角不由得微微一抽。

  房玄龄和丘行恭同时拱手:“臣领旨。”

  “舅舅!”李承乾最后看向长孙无忌。

  “臣在!”长孙无忌认真拱手。

  “虽然西北在用兵,但马上就要开年了。”李承乾目光看向唐俭,说道:“吏部官员调动,户部的春种,还有高句丽的战事,都需要拿出一个方略来,尤其是高句丽的事情,日后几年方略如何,朕需要一个方向。”

  “臣领旨。”长孙无忌能听的出来,李承乾在刻意隔开他和军方的距离,但是却在吏部和户部身上给了他大权。

  最关键是,是高句丽的战事。

  那是太上皇发起的,准备在数年之内,灭绝高句丽,但是现在新皇登基,高句丽那边该怎样,也需要一个方向。

  这才是长孙无忌真正在意的。

  “另外。”李承乾抬头,看向来济说道:“来卿,你还年轻,这些天你就留在政事堂值夜,三省六部都派人陪同值夜;若是事情不急,便拟定方略,第二日通报诸相,若是事情急,你便直接来叫醒朕。”

  “喏!”来济立刻肃然拱手。

  “最后便是这些事情的根本了。”李承乾看向常何,抬头道:“武水县伯,将消息放出去吧,该让百姓知道发生什么了。”

  “喏!”

第448章 松赞在学颉利,渭水之盟

  正月初二,帝祭天地。

  长安南郊圜丘之侧,东北方的铜鼎之中燃烧着无数丝绢,金纸,五谷和牺牲,升起袅袅青烟,直冲天际。

  李承乾一身黑底金丝衮龙袍,头戴白玉冕旒,站在圜丘之顶,手持三支高香,沉沉躬身。

  起身,看着青烟缓缓升空,李承乾心中不由得低声默念。

  天地庇佑,大战必胜。

  祭坛之下,阿史那·贺鲁跪在地上,双手拄地,目光微微上挑,眼底的惊讶已经难以遏制。

  吐蕃出兵了。

  吐蕃对大唐出兵了。

  贺鲁怎么都想不到,吐蕃竟然真的敢趁着大唐皇权交接的时候,悍然出兵。

  上一个这么做的人,是颉利。

  高祖皇帝退位太上皇,天可汗即位,然后颉利抓住了这个时机大军南下。

  贺鲁身为西突厥的首领,对于当年的真实情况,比任何人都要更加了解。

  初建的大唐虽然混乱,但天可汗早就在事发之前,就已经开始防备东部突厥了。

  所以颉利率军南下,实际上在方方面面都遭遇到了阻碍,虽然最后杀到了长安城下,但那个时候,他已经精疲力尽了。

  根本不可能去攻打城坚池厚的长安。

  至于渭水之盟,看起来是大唐委曲求全,但实际上不过是给了颉利一个台阶下而已。

  仅仅是一个台阶。

  自那之后,东部突厥迅速的走下坡路,直到最后被大唐所灭。

  颉利也被抓到长安,在大唐百官面前为天可汗跳舞。

  为天下人耻笑。

  现在,竟然有人在学颉利。

  贺鲁深吸一口气,从他这些日子和新皇的接触来说,这个人虽然没有天可汗的霸气,但是性情坚韧,目光敏锐,而且非常节制,又深通权术,这样的人物,在他自己没有被享乐摧垮之前,任何人都难以打败他。

  尤其他后面的那位天可汗还活着。

  吐蕃人啊,真的是挑了一个最差的时机。

  贺鲁沉沉叩首,他知道,吐蕃人敢这么做,肯定是之前做过什么的。

  就比如这两天流传的吐蕃人下手谋害天可汗一事,现在看来应该是真的,但可惜,送走了一头猛虎,又迎来了一匹饿狼。

  清脆的脚步声在前方响起,贺鲁的神色立刻肃穆起来。

  “众卿平身吧。”李承乾的声音从前方传来。

  贺鲁赶紧叩首道:“谢陛下!”

  随后,贺鲁和身边的焉耆,于阗,疏勒,石国,康国,安国,天竺,回纥,东部突厥,契丹等等几十名外国国使一起起身。

  “朕斋戒沐浴,祈求天下太平,愿诸卿也与朕同心齐力,共求长安,同享盛世。”李承乾目光从诸臣身上扫过,最后落在了一众外国特使的身上。

  “臣等愿与陛下同心齐力,共求长安,同享盛世。”一众人齐齐拱手。

  “嗯!”李承乾点头,说道:“好了,走吧,我们一起去祭拜后土大地,然后祭祀太庙。”

  “喏!”众人齐齐拱手。

  看到李承乾率先朝车驾走去,贺鲁赶紧跟上。

  然后一整天的时间,贺鲁跟着李承乾一起祭祀后土大地,又跟着一起在太庙之外祭拜。

  等到这一切礼仪结束之后,才被人引着进入了鸿胪寺。

  鸿胪寺中宴席大摆,然而坐在中间主位上,笑眯眯的司空长孙无忌,却让所有人不由得心里一紧。

  ……

  夜色迷离,东宫寂静。

  李承乾坐在御辇上,眼睛微闭。

  脑海中依旧挂念鄯州的战局。

  即便是他现在已经安排的很是周密了,但只要一日鄯州和兰州的详细军报送不过来,便一日会让他不安。

  不知不觉中,已经来到了承恩殿中。

  李承乾微微抬手,说道:“传崔妃来侍寝!”

  “喏!”徐安躬身,然后朝着宜星而去。

  李承乾步入到承恩殿中,褪去大衣,然后走到内殿短榻上坐下。

  一名侍女立刻上前,将一杯蜂蜜茶,放在了李承乾侧畔的矮几上,然后退开。

  李承乾拿起一旁的书档看了起来。

  不一会,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在殿外响起,到了殿门处,脚步声又突然放缓,然后轻步走入殿中。

  李承乾侧身,看向门口。

  一身淡黄色襦裙的崔鸾走入李承乾的视线,然后走到他的面前,面色小心的福身道:“臣妾参见陛下,陛下万寿!”

  “平身吧。”李承乾微微抬手。

  “是!”崔鸾起身,然后下意识的退到一旁。

  “不必,向前两步,站在朕面前。”李承乾轻轻抬眼。

  “喏!”崔鸾应了一声,然后温顺的上前。

  眉目如画,身姿婀娜,肌肤如雪,漆黑的双眸中带着一些柔怯,崔鸾的一切瞬间竖在了李承乾眼前。

  李承乾一伸手,直接将崔鸾拉进了自己怀中。

  坐在李承乾的怀里,崔鸾的脸色瞬间一红,然后低声吟道:“陛下!”

  “想朕了没有?”李承乾抬头,盯着崔鸾的眼睛。

  “陛下!”崔鸾脸上的红晕顿时从脸颊染到了白皙的脖颈之间。

  “呵呵!”李承乾看着崔鸾这幅迷人的模样,满意的笑笑。

  侧身,李承乾从一旁的桌案上拿起书档,然后在崔鸾面前打开,问道:“朕只册封你为修容,你没有不开心吧!”

  “没有啊!”崔鸾诧异的看了李承乾一眼,然后低声道:“张妃有了子嗣,都只是昭容,更别说妾身还没有陛下的子嗣。”

  昨日,正旦大朝之后,苏淑便手持诏书宣读了对李承乾后宫诸妃的册封。

  郑霜儿是贵妃,魏薇是淑妃。

  德妃和贤妃,还有九嫔之首昭仪,都是空缺。

  张萱是昭容。

  苏旖是昭媛,王幽兰是修仪,崔鸾是最后的修容。

  李承乾的后宫,现在只有她们七个人。

  “兰儿也是这么说的吗?”李承乾轻轻笑笑。

  “兰姐姐说,德妃和贤妃,还有昭仪空缺,其实是陛下在给臣妾三人准备的,只要有了子嗣,便能更进一步。”崔鸾有些害羞。

  “这话没错。”李承乾抱着崔鸾,摇摇头道:“但是,谁先有子嗣,谁就是德妃和贤妃,最后有子嗣的,便是昭仪了。”

  宫中的内命妇,四妃是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九嫔是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

  哪怕是九嫔之首的昭仪,和四妃最后的贤妃,也有着巨大的差距。

  崔鸾当然明白这点,她很诚恳的看着李承乾说道:“只要陛下宠爱,什么都不要紧的。”

  李承乾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崔鸾的细腻的脸颊,他知道,她就是这么个性子。

  “你叔父调任凉州刺史的事情,他有没有和你阿耶去信说些什么?”李承乾转口说起了正事。

  “没有。”崔鸾轻轻摇头,说道:“这些事情,叔父很少和阿耶说的,阿耶也很少和鸾儿说的。”

  “嗯!”李承乾点头,然后说道:“让你阿耶转告你叔父,不是朕不想留他在朝中,只是以他的资历,留在朝中必然要更进一步,你伯父已经是兵部尚书了,他再待着,就该出事了。”

  朝中的政治斗争,这些年都集中了李承乾,李治和李泰的争储之中了。

  后面又是李承乾和李世民无形的权力交接。

首节 上一节 439/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可汗回忆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